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85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x

第26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备考指要】

1.命题角度:

(1)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的角度命题;

(2)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相互借鉴角度命题;(3)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留下的经验教训角度命题。

 

2.苏俄(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通过对经济体制的探讨,认识我国当前的工业化道路,理解完善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考点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和目的

(1)背景:

艰苦的国内战争

①政治上________势力的反扑和扼杀;

②经济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________,但是极度困难,特别是粮食严重短缺。

 

(2)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后来又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内容和特征

(1)内容

①农业:

实行________;

②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________;

③贸易:

取消________;

④分配:

实行________。

 

(2)特征:

兼有战时和________的两种特色,背离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生产力水平)。

 

3.结果:

粉碎了国内外敌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________的胜利。

 

考点2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________”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引起________等人的高度重视,决定调整政策。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农业:

以_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________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2)工业:

解除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________;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政府以________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贸易:

恢复________和商品交换。

(4)分配:

废除________。

 

3.结果: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________。

到________年,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考点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苏联成立。

(2)________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2.主要表现

(1)工业建设:

优先_______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

实行________,实行高度集中的________;

(3)农业建设:

推行________运动。

 

3.成就与弊端

(1)成就

①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________和新型的________。

②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________。

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________位、世界第________位。

③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也为后来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执行________,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________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难突破】

一、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对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历史背景

国内外严峻的战争形势

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目的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消除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政权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政策

工业企业国有化

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制度

实行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

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允许商品交换、多种所有制

 作用、

影响

前期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后期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稳定了政治局势,促进了经济恢复

 

 

评价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政策

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实质

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认识

(结论)

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迁移应用】

1.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

其依据是什么?

(   )

A.真的,新经济政策                        B.假的,余粮收集制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真的,余粮收集制

 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成为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二、全面认识和理解斯大林模式

1.原因:

(1)外部因素: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内部因素:

经济──小生产者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政治──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思想文化──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迷信。

(3)个人因素:

斯大林个人因素及错误的理论指导和国内的政治斗争也起某种作用。

 

2.形成过程:

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管理体制:

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

4.评价

(1)功绩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③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苏联:

①经济发展不均衡,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③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总之:

影响了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来走向僵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一方面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重要原因。

 

5.启示: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建立,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必须与本国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6.经验教训

(1)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2)要从国情出发;

(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4)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

 

【迁移应用】

3.斯大林模式影响深远,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工业化模式②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③其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成为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④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依然有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们应采取一种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斯大林模式,下列对其评价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该模式在历史上消极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应否定

B.该模式在历史上积极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应肯定

C.该模式有其历史功绩,也有很多弊端

D.该模式对中国曾产生不良影响

 

三、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

1.不同点

 

(1)目的不同:

前者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2)措施的侧重点不同:

前者侧重于农业方面;后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整

(3)手段不同:

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特点和本质不同:

前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并存;后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相同点:

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迁移应用】

5.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最相似的是(   )  

A.在维护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借助合理手段恢复发展经济

B.极力发展工业,以解决就业问题

C.巩固工农联盟,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D.都是为了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长期措施

6.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典例剖析】

1.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该政策(   )

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B.违背了农民生产者的愿望

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     D.超过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基本水平

 

【剖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采取的措施,是在战争环境下的特殊措施,但是在和平环境下,实行余粮收集制这种措施,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强烈不满。

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2.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

它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

 

【剖析】解题的关键一方面是注意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纽扣的价格是一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十月革命后的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开始实行于20世纪30年代

 

3.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

①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  ②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③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④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剖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模式,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苏联的工业化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4.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

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   )

A.1917~1918年                       B.1918~1920年

C.1921~1927年                       D.1917年以前

 

【剖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知道:

农民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粮食,国家存在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

而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时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贸易政策是取消自由贸易。

 

5.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明了(   )

A.苏俄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苏维埃政府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

 

【剖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非常化措施,是一种临时的经济体制,它超越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

新经济政策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巩固演练】

 

1.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材料一:

这是流行于当时苏联的一则笑话:

某家庭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

”“没有”。

“那牛奶呢?

”“我们只管卖肉,过街的那家店才有牛奶卖的。

”材料二:

右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使用的粮票和布票。

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高度集中而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一度造成物资短缺

B.苏联市场管理混乱,不如中国使用票证规范

C.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缓慢,人们生活必需品匮乏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

 3.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

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4.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

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

“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

他们是什么人?

”苏联总理说:

“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  

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

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              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 

5.斯大林时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积极作用明显,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使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农业国

B.“二五”计划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C.计划经济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D.计划经济为苏联奠定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6.关于苏联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目的是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②优先发展轻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确保工业化的进行 

④“二五”计划完成,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的经济封锁

8.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9.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严重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能的

C.斯大林执政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10.斯大林模式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有很大区别,也有联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                                                  

──《苏联的共产主义》

 

(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

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

成效怎样?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苏联的共产主义》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3)该措施体现了“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四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苏联搞了许多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想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邓小平文选》

(4)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

这种观点与上述三则材料有何联系?

 

12.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特征,除旧布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

20世纪,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了改革。

如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1)上述几个时期在苏俄、美国、中国三个国家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

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中国的改革与俄、美的改革有何共同点?

 

【高考真题】

1.(2010·湖南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2009·广东卷)列宁曾讲过:

“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2010·江苏卷)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①面向未来

②工业化之路

③纺织工业

 请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

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

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

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考点1 

1.国内外敌对 社会主义建设

2.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自由贸易 普遍义务劳动制 共产主义 

3.国内战争

 

考点2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

2.粮食税 粮食税 国有化 租让 货币流通 实物分配制

3.稳定政治形势 1925

 

考点3

1.斯大林 

2.重工业 单一的公有制 计划经济 农业集体化

3.计划经济体制 工业化模式 工业化一 二 反法西斯战争 计划指令 苏联解体

 

【迁移应用】

1.C2.A3.B4.C5.D6.B

 

【巩固演练】

1.D2.A3.A4.B5.C6.C7.C8.A9.D10.A

11.

(1)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效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遗憾的是较早地停止了。

(2)特点:

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3)实质: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观点:

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联系:

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

 

12.

(1)俄国:

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

实施罗斯福新政;中国:

实行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的困境,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代,进入政府干预经济运行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共同点:

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若有其它合理的说法也应给分)

 

【高考真题】

1.【解析】B 本题考查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