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8571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docx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一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课时过关训练

(一)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一、选择题

1、《毛泽东选集》写道: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2、毛泽东说:

“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国民政府的成立

3、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

“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这个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时务学堂

C.黄埔军校

D.京师同文馆

4、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5、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八七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

这反映了毛泽东(  )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7、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

“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8、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  )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革命军

C.工农红军第四军

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9、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的遗址在(  )

A.上海

B.北京

C.遵义

D.瑞金

10、“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的是(  )

A.四渡赤水

B.强渡

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渡过金沙江

11.毛泽东曾说:

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

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12.下列属于红军长征胜利历史意义的是(  )

A.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C.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

“1927年

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二 ……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1)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

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依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八十多年前,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党渡过了幼年时期,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

“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1)材料一诗中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红军“远征”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这次会议”是指哪次会议?

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三、简答题

15.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

当时盘踞北方的军阀是谁?

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为何又走向失败?

北伐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

3.C 题干中提到孙中山和革命军,结合所学可知学校是黄埔军校。

4.A 

5.B

6.C

7.B 毛泽东找到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8.C

9.C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

10.D

11.C 

12.D

13.

(1)人民军队(或工农革命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农村革命根据地)。

(2)长征精神:

(不怕困难的)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理

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等。

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14.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

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红军和党的影响。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5.张作霖。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选择题专项训练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发生在()

A.安徽B.浙江

C.广西D.湘赣交界地

2.“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

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

A.绍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萍浏醴起义

3.林伯渠说:

“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

事。

”这段话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

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

统治,创建中华民国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5.下面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

A.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6.“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

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

”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B.孙中山组建兴中会

C.袁世凯就任

中国国民党总理

D.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民国四年是(  )

A.1913年

B.1914年

C

.1915年

D.1916年

8.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同年,由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

上述材料表述的核心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C.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9.下列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是(  )

①逼迫清帝退位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意义主要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否定了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12、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

D.宣传民主科学

13、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

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C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

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14、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A.中英协定关税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5、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6、“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

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

”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都嘟》中写道:

“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24%,近乎腰斩了。

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

”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18、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

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明明是独夫民贼,却自我标榜为‘国民公仆’,皇帝的产生,却采用‘国民投票’的形式。

如果把它完全归结为袁世凯个人的阴谋、权术等,那是片面的。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

A.民主学说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

B.民主共和思想已有一定的影响

C.近代反专制斗争走向彻底失败

D.民主制度已经真正在中国扎根

20.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参考答案

1.D本题是一道考查再

现历史事件能力的选择题,属于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拓展。

解答本题只需学生熟记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萍浏醴起义,发生在湖南、江西交界处。

湖南、江西分别简称湘、赣即可。

故选D。

2.A 

3.A 材料中提到“辛亥革命……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4.B 

5.D 本题是一道考查历史事件再现与影响的选择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故选D。

6.D

7.C 本题考查历史时间的计算。

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年份加1911可得公元年份,所以中华民国四年是1915年。

故选C。

8.D 根据材料中的“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

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可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9.B

10.D

11.B 本题是一道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史实能力的试题。

A项本身是错的,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因为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等。

B项正是这部法律颁布的目的,它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肯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项与此题没有必然联系。

D项是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之一,与题目的设问不符。

故选B。

12、A

13、B

14、D

15、B

16、C

17、C

18、B

19.B

20.C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2.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

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

4.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

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5.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的封建国家

B.民主共和制的封建国家

C.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

6.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

下列对这一变革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C.巩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7.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创制阿拉伯数字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②④

8.伊斯兰教的创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是因为(  )

A.它创立于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有利于伊

斯兰教的传播

B.它顺应了阿拉伯贵族的要求,一开始就得到他们

尤其是麦加贵族的支持

C.它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目,获得了大家的共同信仰

D.它宣传一神教,从而打破了

阿拉伯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

9.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0.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

该书(  )

A.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B.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C.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

D.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11.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创新的国家,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是(  )

A.新经济政策

B.1861年改革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12.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统一赋税

13.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日本民族(  )

A.争强好斗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忘恩负义

14.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派势力强大

B

.孝德天皇的英勇果断

C.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D.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

15.伊斯兰教创立的时代背景是(  )

A.阿拉伯人民渴望统一

B.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C.种姓制度影响社会进步

D.基督教会控制人们思想

16.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  )

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个人魅力

D.宗教信仰

17.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权威著作的阿拉伯医学经典是《医学集成》与(  )

A.《本草纲目》

B.《医典》

C.《马可·波罗行纪》

D.《一千零一夜》

18.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B.由阿拉伯人发明,先传入欧洲后又传遍全世界

C.最早被印度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D.由印度人发明,被阿拉伯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二、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

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为志向,开设幕府,掌握政权。

幕府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力机构,在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

事统治获取封建采邑

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

幕府的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

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幕府将军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对国家进行统治。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独特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政治体制的产生与哪一集团有关?

在该集团的长期统治下

逐渐形成了什么精神?

 

(2)在这种“军人干政”时期,日本的天皇处于什么地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众世界的主,至仁至慈

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襄助,求你引领我们正路,你所襄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古兰经》

材料二 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

你们当铭记真主所赐你们的恩典,当时,你们原是仇敌,而真主联合你们的心,你们借他的恩典才变成教胞,你们原是在一个火坑的边缘上的,是真主使你们脱离那个火坑。

——《古兰经》

(1)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

伊斯兰教的圣地在哪里?

 

(2)材料一反映的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请你把它归纳出来。

 

(3)结合材料二说一说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统一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没有实权。

2.A

3.D 大化改新使日本实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实现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4.B

5.C 大化改新的目的是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B

7.B 阿拉伯帝国是在穆罕默德去世后建立的,阿拉伯数字也不是穆罕默德创制的。

8.D

9.B 

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

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后将其传到欧洲。

这一计数法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

故本题选B项。

10.D

11.D 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所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

12.C 大化改新中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将土地分给农民。

每六年授田一次。

13.B

14.D

15.A 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创立的,当时的背景是阿拉伯人民渴望统一。

16.D

17.B

18.A 

19.

(1)武士集团。

武士道。

(2)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20.

(1)穆罕默德。

麦加。

(2)主神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

(3)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