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8735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docx

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S版课标版第四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都是写景物的,共安排了四篇课文。

其中《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是精读课文,《赵州桥》是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描写祖国山河景观的秀丽壮美,表达了赞美祖国的情怀。

单元导语以问句的形式引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接着又提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即“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

插图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发思维想象,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懂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

4、会认37个字,会写40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认37个字,会写40个字。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懂课文内容。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

教学策略

1、教学时应很好地把握编排意图,重点指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展开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对于课文的感悟理解,要注重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交流。

4、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品味优美词句,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

5、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产生阅读与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课时分配

13、古诗两首2课时

14庐山的云雾2课时

15、锡林郭勒大草原2课时

16、赵州桥1课时

语文百花园一3课时

单元检测1课时

共计:

11课时

课题

13.古诗两首《绝句》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会背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有感情朗读诗句,理解诗句,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

难点

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核心

问题

本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3′

1.孩子们,在春天里,你都能看见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2.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的世界,去感受古诗中春天如画的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出示课题,指导写好“绝”字。

3.绝句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字数相等。

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4.这首绝句是我国古代大诗人杜甫写的。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

自由畅谈。

 

书写“绝”字,注意左窄右宽。

通过课下查阅资料,介绍诗人“杜甫”。

唐代诗人,自幼好学,他的诗被流传下来一千五百多首,7岁就会吟诗,他被誉为诗圣。

从小朋友的生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结合学生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作者,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此环节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

出示

2′

出示自学提示:

(1)初读全诗,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2)再自由朗读诗,结合插图和书下的注解,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自读自学问题,思考问题,动笔画一画。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

探究

7′

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读文、思考,如有问题,可以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读文、思考,完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交流

完善

15′

组织学生汇报:

1.下面请××同学朗读古诗,教师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

2.初读识字。

(1)出示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词语——教学多音字:

“行”;让生另组别的词语——开火车检测——齐读词语。

小结:

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的理解都不错,再次读诗,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3)再次读诗正音。

小结:

读诗就应该这样,慢一些,注意节奏,诗的味道就读出来了。

大家再读一遍,就这样,读慢一些,注意节奏。

3.请2—3同学汇报思考题,理解古诗的意思。

(1)学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鸣”是叫,“翠绿”是翠绿色的柳树。

“鸣翠柳”?

谁能连贯地把这行诗翻译出来?

②“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行”是一群,“青天”是蓝色的天空,“上青天”?

这句诗描写什么情景?

③体会用“鸣”和“上”的好处。

④这两句运用了“对仗(对偶)”的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这两句。

师:

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被另一处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交流:

①窗外有什么?

那是怎么的雪山?

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那雪积了很久很久呢?

(播放意境图)

②为什么说“万里船”?

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小结:

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

(1)自由来读这首诗。

(2)同学互相帮助,读准词语。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一人示范。

学生再次练习,全班齐读。

 

学生交流汇报,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纠正。

 

学生回答:

西岭。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翻译这句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在朗读中感受古诗对仗所带来的节奏美。

 

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

点拨

深入

7′

1.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是静态。

2.理解“含”:

借手势辅助理解,建议学生用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一对应组成“窗框”,移至眼前,放眼望课件上的“雪景”。

学生边做动作边吟诵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3.诗人透过窗,看到了西岭上的雪,江上的船,诗人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他会想些什么呢?

诗人的高兴不仅仅因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更是因为(课件出示)诗人写这首诗时,唐朝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乱——“安史之乱”,老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太平的生活,饱经战火的国家此刻又出现了繁忙的商船云集的景象。

杜甫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诗人怎能不喜悦,不高兴呢!

 

学生朗读诗句。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对草堂的喜爱以及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

拓展

反思2’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一种方法。

生谈自己的收获。

让孩子们多总结所学,可能现在总结的不太好,但相信坚持的力量。

基础

训练2’

1.朗读。

2.尝试背诵。

3.书写生字。

指名读,挑战读。

试着背诵这首诗。

延展

提升

1′

介绍古诗: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有许多诗人都有写出了赞美它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学会搜集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布置

作业

1′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绝句

唐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雪、船

 

课题

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读“帝、辞、啼”3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4个生字;能正确地理解诗句意思,正确流利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书下注解、利用工具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想象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

难点

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核心

问题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4′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下过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我们在一、二年级时曾经学过他的好几首诗,他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

2.你们会背他的那首诗呢?

想不想背给大家听呢?

3.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讨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出示课题)

4.介绍《早发白帝城》背景。

5.解题:

“发”(fa)(出发)早:

早上。

白帝城:

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展示地图)

 

学生回答:

李白。

 

自由回答

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

问题

出示

2′

师:

同学们:

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1.出示自学提示:

(1)初读全诗,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2)再自由朗读诗,结合插图和书下的注解,初步了解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自读自学问题,思考问题,动笔画一画,再在组内学习交流。

 

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

探究

5′

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读文、思考,如有问题,可以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读文、思考,完成思考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

交流

完善

15′

组织学生汇报:

1.下面请XX同学读古诗,教室适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2.识字。

(1)出示生字词语,多种形式读。

①字音:

朝(zhāo)发(fā)间(jiān )还(huán)重(chóng)

②词语——开火车检测——齐读词语。

小结:

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的理解都不错,再次读诗,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2.再次读诗正音。

小结:

读诗就应该这样,慢一些,注意节奏,诗的味道就读出来了。

大家再读一遍,就这样,读慢一些,注意节奏。

3.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XX同学汇报思考题: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理解“朝辞白帝彩云间”。

“朝,辞,白帝城”。

(2)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  。

理解“一日还”。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

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师:

白帝城在山顶的最高处,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路,因为李白着急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这两句诗。

(3)理解“两岸猿声啼不住”。

理解“啼不住”。

(4)作者坐船疾驶而过,来不及欣赏两岸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声,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个别同学读文,其他生倾听,纠正字音。

识记生字。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同学范读,其他学生评价。

 

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纠正。

学生看白帝城的真实图片,感慨真的很高。

几位生读,其他的学生评读。

理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句话。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理解诗句含义,并大胆发挥想象,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点拨

深入

6′

师点拨:

1.“万重山”是什么意思?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万重山”指很多座山,不是实际数目,是用了夸张的写法,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吗?

李白的诗中常用到这种写法,你还能举出其它这样的诗句吗?

2.“轻舟”比“小舟”更能说明作者的心情怎样?

3.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

我们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指导朗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举例:

《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赠汪伦》。

在老师的点拨下,读出轻松、高兴。

以不同的方式练习读,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诗。

指名读、评议。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完全地理解诗意,通过多种朗读,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从中体会到诗的意境,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拓展

反思

1′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句子,一种方法。

生谈自己的收获。

让孩子们多总结所学,相信坚持的力量。

基础

训练

5′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

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延展

提升

1′

学习古诗分几部?

布置

作业

1′

1.默写《早发白帝城》 。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课题

14庐山的云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

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课后的9个生字并会写“景”“秀”等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借助拼音识字;通过查工具书以及观察图片理解“笼罩”“弥漫”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认识课后的9个生字并会写“景”“秀”等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难点

理清课文条理,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核心

问题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3′

1、用大屏幕播放庐山的视频。

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2、思考:

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学生边看边听。

2至3名学生,谈谈庐山留下的印象。

播放视频,吸引学生眼球,将学生带入意境中。

同时听课文录音,使视觉和听觉产生共鸣,有助于课文理解。

问题

出示

2′

1、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

庐山的云雾)

2、大屏幕出示自学问题: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认会。

(2)再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读自学提示

自主

探究

5′

学生按自学问题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检查、指导、点拨。

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生字

交流

完善

10′

1.交流汇报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来读)

(2)利用本课生字自由组词

(3)交流识字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又好又快

(如“尤”是独体结构比“龙”少了一撇)

2、组织学生汇报,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请同学说一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读词语卡片

 

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通过学生之间

比较识字方法开动脑筋,达到又快又准,长时间记忆的效果。

学生总结课文大意,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点拨

深入

10′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强调字音。

如“姿”是平舌音。

(2)不丢字,不填字。

2、强调易错字形

(如“尤”“添”“幻”等)

3、理解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或图片来理解“笼罩”“弥漫”“瞬息万变”等词语。

4、回顾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仔细倾听,纠正错误。

 

3至4名同学汇报词语解释。

学生总结庐山云雾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生词,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拓展

反思

3′

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问题吗?

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师生集体探讨,解决。

基础

训练

5′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变幻无长()滕云驾雾()

千资百态()巨大天慕()

一泄千里()海上飘浮()

2、近义词

秀丽()流连忘返()

神秘()瞬息万变()

4、反义词

增添()山穷水尽()

清楚()小心翼翼()

 

 

做一做

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

延伸

提升

2′

你游览过与雾弥漫的名山吗?

你观看过雨雾缭绕的图片或电视片吗?

你仔细观察过家乡的云雾吗?

学生谈一谈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4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课题

14庐山的云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

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优美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的,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积累优美的词语,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

难点

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核心

问题

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3′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还认识么?

(出示词语卡片)

2.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么你们能写下来吗?

(听写生字)

学生开火车式读词语卡片。

听写生字

巩固所学生字,对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

出示

2′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

(板书课题)

2.大屏幕出示自学问题:

(1)默读第一段,“秀丽”“尤其”分别是什么意思?

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2)在山上游览散步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云多)

 

自由读自学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自主

探究

5′

学生按自学问题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检查、指导、点拨。

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读课文,探讨研究。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

完善

13′

1、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解释词语“秀丽”“尤其”。

(2)回答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3)回答在山上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

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读书回答)

(4)用“千姿百态”造句。

(5)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打比方)

(6)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8)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3、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4、检查自学情况

(以学生汇报形式检查)

 

2名同学解释词语。

学生回答

 

自读课文,找中心句。

找学生回答问题。

造句

 

读一读,感悟总分关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学法。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通过造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运用学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点拨

深入

10′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教师重点指导重点句子。

1第2自然段描写了庐山云雾的静态美。

朗读时要心态平静、语调平缓、语速稍慢,有声有色的读出庐山云雾的静谧之美。

2第3自然段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朗读时情绪要随云雾的变化而变化,语速稍快,让人体会到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2)范读、自由读、互读、指名或自荐美读,师生合作评价、鼓励。

2、讨论:

云遮雾罩的庐山,为什么会令人流连忘返?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多种形式朗读。

讨论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拓展

反思

2′

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问题吗?

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集体探讨,解决

基础

训练

3′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变( )无常 云( )雾( ) 

千( )百( )流连忘( ) 

( )( )悠悠 ( )色( )丽

2、句子分析

(1)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这句是()句,把()比作()

(2)云雾弥漫在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这句是()句,把()比作()

 

做一做

延伸

提升

2′

请你说说你看到过的云雾景象,也可以画一幅画或写一段话,和同学们共同欣赏。

说一说,画一画。

鼓励学生表达的热情,培养表达能力。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课题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课型

讲授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是个欢腾的世界;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

难点

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

核心

问题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