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8794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docx

字词文言文默写练习

四)字词辨析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D)

A.铁钳(qián)棹船(zhào)踱步(dù)糜子(méi)

B.怠慢(dài)亢奋(kānɡ)恣意(zì)归省(xǐnɡ)

C.纨绔(kù)犬吠(fèi)晦暗(huì)束缚(fú)

D.心旌(jīnɡ)闲逛(ɡuànɡ)门槛(kǎn)争讼(sò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C)

A.斡旋橄榄震憾惊心动魄B.思慕船篷踊跃挟然而止

C.恬静和蔼挑衅肆无忌惮D.羁拌静穆欺侮人情世故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A.农谚(yàn)翩然(piān)褶皱(zhě)遗传(yí)

B.萌发(ménɡ)瑕疵(jiá)咀嚼(jué)磨损(mó)

C.两栖(qī)劫难(jié)陨石(sǔn)缄默(jiān)

D.迁徙(xí)龟裂(ɡuī)凋零(diāo)孕育(yùn)

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C)

A.潮夕追溯赌注天衣无缝B.海棠骨骼彗星不解之迷

C.松弛蔓延岛屿搁置争议D.过滤弥漫狩猎艰定不移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D)

A.阡陌(jiān)垂髫(tiáo)邑人(yì)间隔(jiàn)

B.俶尔(chù)寂寥(liáo)佁然(yì)悄怆(chuànɡ)

C.突兀(wù)两鬓(bìn)叱牛(chà)箬篷(ruò)

D.庇护(bì)槽枥(lì)伐薪(xīn)濠梁(háo)

6.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B)

A.豁然俨然荇菜骄首B.挂罥塘坳丧乱衣褶

C.清冽北冥琨鹏雎鸠D.展转蒹葭窈窕好逑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B)

A.渊博(yuān)溺爱(nì)蛮横(hénɡ)挑拨离间(jiān)

B.诬蔑(miè)署名(shǔ)逸事(yì)舐犊情深(shì)

C.枷锁(jiā)拙劣(zhuǒ)崩溃(kuì)出类拔萃(cuì)

D.歧途(qí)浩劫(jié)襁褓(bāo)义愤填膺(yīnɡ)

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A.反诘贴切趋势堕落B.枯躁膏药卑鄙博爱

C.屠杀锤击引伸恐怖D.赋与饱满丰硕生涯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D)

A.旋涡(xuán)迂回(yū)棱角(lénɡ)演绎(yì)

B.寒噤(jìn)潺潺(chán)出轧(zhá)翌日(yì)

C.蠕动(rú)懈怠(dài)蜿蜒(yán)犹豫(yù)

D.隧道(suì)俯瞰(kàn)拾级(shí)穹顶(qiónɡ)

10.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C)

A.蘸水驿道苍劲接踵而至B.霹雳砾石酝酿怒不可遏

C.推搡雾霭霎时轻歌漫舞D.驰骋擦拭蜷卧纷至沓来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D)

A.翩然(piān)缄默(jiān)矗立(chù)及郡下(jūn)

B.蕴藻(wēn)农谚(yàn)鲦鱼(tiáo)食马者(shí)

C.铁钳(qiàn)连翘(qiáo)峨冠(é)诣太守(yì)

D.兑命(yuè)多髯(rán)羹匙(ɡēnɡ)学学半(xiào)

1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A.喧哗狩猎腐败目眩神迷B.莹屏鉴定束缚孤陋寡闻

C.诅咒静穆严竣络驿不绝D.悬殊雾蔼骈死川流不息

三、文言文阅读。

(一)《桃花源记》陶渊明

1.文章简介。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

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

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

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

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22..默写原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一说初

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

异”的意思)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林子的尽头。

欲:

想;穷:

尽)。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得一

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

仅仅、只)。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

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

田间小路),

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

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

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

具(详细)答之。

便要(同“邀”,

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全,都)来问讯。

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遂:

于是、就;间隔:

隔绝、

不通音讯)。

问今是何世,乃(竟然,居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

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

对、向)所闻,

皆叹惋(感叹)。

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

人语云(告诉渔人说。

“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不足(不值得,不必)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

沿着、顺着;向:

先前

的),处处志(做记号)之。

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

到),诣(拜访)太守,

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先前的)所志(记号),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打算,计划)往。

未果(没有实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教师版)

16

现),寻(随即,不久)病终。

后遂无问津(问路,这里指访求探求的意思;津:

渡口)者。

33..文言词汇选择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遂与外人间隔间隔:

隔绝B.乃不知有汉乃:

竟然,居然

C.便扶向路向:

方向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

对,向

【解析】CC(向:

先前的)

(2)下面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闻之,欣然规往/村中闻有此人

C.寻向所志/寻病终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天下独绝

【解析】BB(A.做记号//记号;B.听说;C.寻找//不久;D.与人世隔绝//妙到

极处)

4.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

发现桃花源→访问(或:

探访)桃花源→离开(或:

辞别)桃花源。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林”。

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怡然自乐”。

离开桃花源时,他“处

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

(3)桃花源人长久与世隔绝,集中反映在这里的人竟然“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但他们并不希望有外人打扰自己的宁静生活,因此临别叮嘱“不足为外

人道也”。

(原文填空)

(4)“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

有什么作用?

【反映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花源人生活富足。

(5)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6)如何理解桃花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7)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

写的用意是什么?

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露了作者无可奈何的的叹惋之情。

(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你怎样看

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特点】: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

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用意】:

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它与当时的黑

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

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

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

能实现的。

5.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述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经过,末段历史上确有

其人的刘子骥的规往未果,印证了当时关于桃花源的传闻是真实可信的。

B.桃花源中民风淳朴,主要从热情好客、辛勤劳作等描写可见。

C.“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不仅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的

珍惜,也为下文人们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看似闲笔却匠心独运。

D.《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AA(。

写刘子骥的目的并非为了表现本文的真实性。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

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叹

惋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花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

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

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解析】BB(。

他们叹惋的是世外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

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B.文章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C.文章用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

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D.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这样写使文章蒙上了一种

迷信封建的思想。

【解析】DD(提示:

这样写使文章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教师版)

18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也自知只是一种空想,故在头尾对此都有暗示:

桃源虽有具体地点,人们想再访也不可得。

B.进桃源的路给读者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作者层层设伏层层解,紧

紧地抓住了读者。

C.具体形象的理想“桃源”,艺术地折射出当时的“乱”和“苦”;设计“桃

源”,实际也是艺术地提出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广大人民希望过的就是这种安

定美好的生活。

D.作者描绘桃源景象,从环境到人物衣着、精神状态,层层深入井然有序,

无一句多余;且不事雕琢近口语,令人倍感清新诗意,实在是言简意深,这和

他的田园诗风一脉相承。

【解析】AA(桃源没有具体地点。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

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

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解析】DD((。

“柳暗花明”并非出自本文。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章简介。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

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

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2.默写原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闻水声,如鸣珮环(好像佩戴的珮

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如:

好像;珮、环:

都是玉饰),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

乐:

以……为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

格外)。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

露出水面),为坻(水中高地),为屿,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

青树翠蔓(翠

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

大约;许:

表示约数),皆若空游无

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

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

穿透)。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不动,

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俶尔:

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

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想射那样

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

忧伤;邃:

深)。

以其境过清

(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记之而去(离开)。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者,崔氏二小

生(年轻人),曰恕己,曰奉壹。

3.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乃记之而去/太丘舍去B.伐竹取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解析】AA(离开)(B.道路//说;C.把//因为;D.大约//可以)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B)

A.潭中鱼可百许头/一百许里B.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隶而从者/狼仍从D.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

【解析】BB(清澈//凄清)(A.左右;C.跟随;D.不齐)

4.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一切景语皆情语。

尽管眼前有“斗折蛇行(或:

明灭可见)”的溪流、

“四面竹树环合”的小石潭等魅力无穷的景致,但心境凄凉的柳宗元还是感到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小石潭流水潺潺,青树翠蔓,鱼儿畅游乐而忘返,面对如此美景,柳

宗元却没有过久停留,是因为小石潭“其境过清”,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用原文语句回答)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小石潭的?

【按游览的先后顺序。

(4)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

又说鱼“似与游

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

【衬托水的清澈。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

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

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

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

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6)文章先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

何理解呢?

【乐是由于观鱼,写乐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的“忧”。

他参与政治改革,

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只能寄情山水,暂时摆脱,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忧伤之情又会流露出来。

55..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面对原文内容理解与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精练,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

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作者到永州当官,经常寄情山水,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

高兴愉悦的心情。

【解析】DD(。

这篇文章透露的是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之情。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

忧伤怨愤。

这和《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借月下美景抒发怀才不遇的寂寞

慨叹很像。

B.第二段明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情态,暗写潭水之清澈见底。

C.第三段巧用比喻,传神刻画了小石潭源流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

过渡段。

D.末尾一段是按照游记的格式交代了同游者,与文章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解析】AA(。

不是直抒胸臆,是借景抒情。

(3)下面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篇山水游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抒发了作者在

寂寞的处境中悲凉的心绪。

B.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小潭源流—潭中景物—潭中气氛。

C.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小石潭特点是幽静。

【解析】BB(“小潭源流”与“潭中景物”互换位置。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A.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前后矛盾,反映作者喜

悲无常。

B.文章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情态,暗写潭水之清澈见底。

C.文章巧用比喻,传神刻画了小石潭源流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过

渡。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教师版)

21

D.文章末尾一段是按照游记的格式交代了同游者,与文章内容并无直接关

系。

【解析】AA(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被贬之后的

抑郁心情,但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

流露出来。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

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

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

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

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解析】CC(句中“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的表述是错误的,

文中景物并没有随作者的情感而变化,。

是作者的情感随心绪而变化。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以整块石头作为底部。

B.本文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动态

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静态美。

C.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

D.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

活泼可爱、溪流曲折、环境凄美的特点。

【解析】BB((。

“动态美”和“静态美”应互换位置。

(四)《诗经》二首

1.文章简介。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

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

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

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2.默写原文。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理解性默写。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这两句诗就是佐证。

(2)《关雎》中开头起兴的句子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蒹葭》中,用“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现了追求

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蒹葭》中既可以表达想念恋人的复杂情感,又能表达对所追求的事

物可望而不可即的特殊感受的句子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

的诗句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

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五)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1.文章简介。

《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

从北海到南海;

高度:

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

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

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22..默写原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北冥(同“溟”,海)有鱼,其名(名字)为鲲(大鱼名)。

鲲之大,不知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振奋,这

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而飞,其翼(翅膀)若(好像)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

云。

垂:

悬挂)。

是(这)鸟也,海(海水)运(运动)则将徙(迁徙,迁移)

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也。

《齐谐》者,志怪(记载怪异的

事物。

志:

记载)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击水,拍打

水面。

击:

拍打)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趁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

高空。

抟:

盘旋飞翔;扶摇:

旋风),去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