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94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docx

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

第二十单元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

“生命确实有两层含义——一个浪打上礁石,海鸟惊逃,以为是一次谋杀。

一个浪扑上海滩,孩子欢喜,以为是大海开出了鲜花。

同样的事物,有不同样的感受。

所以世界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生命的心灵。

”是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往往取决于你的心灵是什么样子。

莫要过分误解这个世界,请先看看自己心灵的模样。

请以“心灵的模样”为话题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示]

“心灵的模样”这是一个抽象的话题,虚题实写也许更能拓宽思路,做到言之有物。

另外,题引“莫要过分误解这个世界,请先看看自己心灵的模样。

”告诉我们不要因心灵的模样而影响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写作时需要从正面、积极的一面切入。

如写成记叙文,则可以就某一个人(某几个人)的某一件事或几件事,从乐观、积极、美丽、善良等方面着笔;如写成议论文,则可确立心灵的模样影响着世界的模样,让心灵充满阳光,世界才会一片光明。

也可将高尚与邪恶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对比写来,突出高尚的心灵给世人的鼓舞和精彩。

写作时,采用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广告等新的形式写作,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茫茫人海,熙熙攘攘。

大街上,车厢里,商场中,在流动的社会里,一张张脸,迎面而来。

千万张脸有千万个表情,千万张脸的背后有千万种心情。

有满面春风的,有一脸凝重的,有诚惶诚恐的,也有贼眉鼠眼的,更有半阴半阳的。

这面面俱到的一张张活生生的脸,构成了我们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常言道:

言为心声,面为心迹。

我们每天要读无数张脸,同时,我们的脸也被无数个人读。

读脸有时就像读一部无字的书,它能给人以启迪,能教会人认识并理解人生,能给会思考的人更多的智慧。

请以“人与脸”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导示]

这个话题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够大。

可从多个角度构思立意:

一、写实。

1.“脸”作线索。

某个人成长的痕迹,某个人家庭的背后故事,某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或多或少都写在了自己的脸上。

可以脸作线索写人生片段。

2.“脸”作道具,写人的变脸——这个“脸”就是态度、情感等,通过写人的变脸反映世态炎凉。

写实写成记叙文比较容易驾轻就熟,但要尽量写得形象生动,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切忌浮而僵。

二、写虚。

1.人要讲脸面——这里的“脸面”就是指尊严了。

不能为了物质的诱惑而丢掉了尊严,不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

2.人又不能太顾及脸面——这里的“脸面”就是指面子。

学生求知的时候不能因顾及脸面而不提问,专家不能因放不下脸面而不下问,领导不能因脸面问题而作不到“屈尊降贵”。

把“脸”上升到“脸面”,写议论文比较合适,但一定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层次分明,结构谨严,切忌散而空。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桐城的祖居与吴姓人家为邻。

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

“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让地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二)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花羊和小白羊从桥的两头同时走上了独木桥,走到桥中间碰头了,两只羊都争着要先过独木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打起架来,结果同时掉进了河里。

请以“争与让”为话题作文,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经历、看法,也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编故事。

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示]

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其突出特点是加强了限制性,突出了思辨性。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肢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

审题时可能会走向两个误区:

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考生在审题时割裂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就本话题而言,“争”与“让”可以作出取舍,但审题时无视争与让的关系,割离两者的关系,只论“争”或只议“让”的做法就会走向偏题甚至离题。

二是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如果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于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可以以“争”为重点,从力争上游的角度审题立意;也可强调“让”,凡事让三分,退一步海阔天空;还可辩证地论述“争与让”,强调该争时则争,该让时则让。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

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

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的关系,精心构思成文。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向她说道:

“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

“你那样美,”石桥回答,“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你从虹和石桥的对话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示]

这是一个没有话题的材料作文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看,它是比较开放的,可从多方面立意。

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写虹和桥的对话。

1、从他们互相赞美的角度看,说明他们都很谦虚。

可围绕谦虚,发散开来,以下立意都行:

谦虚使人进步,谦逊才能赢得友谊、谦虚才能获得知识、谦虚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学会赞美……2、如抓住“生命”、“长久”、“永恒”、“美”等字眼,可确定如下立意:

生命的永恒在于奉献、生命的美点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英雄永垂不朽、历史永不忘记,等等。

3、从“虹”有些伤感的角度,可立意为:

不能自卑、要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等等。

总之,角度不同,感悟有异,立意就有区别。

可写成不同的文体。

如以“谦逊才能赢得友谊”的立意为例,写成议论文,开头可先“引”(引材料内容)后“议”(由材料生发出论点),提出论点。

然后,联系实际,借鉴寓言的拟人手法谈体会,从正面论述谦逊的好处,从反面论述骄傲的后果。

最后可发出号召,深化论点。

如写成记叙文,可描述用谦虚赢得友谊的人物或事件。

写成小小说,可采用多种方法刻画好用谦虚增进友谊的人物形象。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高中时候的同学二十年后聚会,一个郁闷不得志的女同学经历诸多坎坷,有事业的、有情感的,同学们纷纷劝慰她。

其中一个同学对她说:

“也许从眼前来看,你确实不如我们的状态好,但你的经历一旦变成财富,也许比我们目前任何人都要做得好。

就像你和我同时出发去天安门,我碰巧搭上了直达车,半个小时就到了;而你一路倒车、换车,边走边打听,三个半小时才到。

看上去你似乎走了些弯路,但实际上我只认识了一个天安门,而你这一路认识了学院路、西单、前门……还知道了哪儿正在修路,哪儿正在盖楼,哪条路好走,哪条路老堵车……谁能说清,咱俩究竟谁获得的多呢?

有时,弯路真的也是种财富,它使人更丰富、更具有判断力、更能从容应对今后的沟壑与风雨。

或者,换种说法,天下本没有弯路,它只是通往目的地的另一条途径。

请以“弯路与捷径”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导示]

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

不管是用故事的形式来演绎弯路与捷径的关系,还是写成议论文来阐释二者的关系,构思时都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1.弯路和捷径不是绝对的,打上了人的主观认识的烙印。

你认为是弯路,不愿意去走的,可能却是捷径(如你绞尽脑汁去想一道数学题,经高手指点,才发现正确思路正是自己开头丢弃的那个“傻瓜才那样想”的思路);而你自以为在走捷径,却走了一条弯路(还是如上例)。

2.走弯路不一定是坏事,当你从弯路上意外发现了走捷径不可能发现的风景(如题目里的材料所言),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如获得了避免走弯路的经验等)时,弯路就体现出它的可贵价值。

这一点材料里说得比较全面,依其展开即是。

3.有些弯路走不得,如人生旅途上一些关键时刻,切莫为了一己之私,一时之快,而误入歧途。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童年的乐趣,也有少年的烦恼;有父母的呵护,也有同学的误会;有成功的美丽,也有失败的痛苦……请以“我的故事”为题目,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茶之书》中有一则故事:

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

当儿子完成工作时,茶师却要求他重做一次。

于是少庵又花了一个小时扫庭园。

然后他说:

“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

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

树林冲洒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

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上。

”茶师却斥责道:

“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

这像是洁癖。

”说着,他步入庭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

茶师说:

“打扫庭园不只是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是啊,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真实,让我们感到美丽。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真实的美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植树将军”——这是爱国将领冯玉祥驻军北京南苑时带领官兵大量植树而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美称。

冯玉祥经常训诫部属:

行军打仗不许损坏林木,驻扎和操练不许在树上拴马。

将军在河南某地驻军时,向官兵宣布了一条“军纪”:

“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株。

”冯将军在河南辉县时,将没收袁世凯在百泉的几百亩土地用来培植苗圃,并招收造林工人100多人,兴办林场,亲自带领部属植树。

他驻军徐州时,曾作诗一首:

老冯住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请以“人与环境”为话题作文。

可以阐述自己对人与环境的独到见解;也可以叙述有关人与环境方面的遗闻趣事,还可以采取其他文体形式去写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写内容只要在话题范围之内即可。

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写作导示]

“人与环境”是一个既陈旧而又常新的话题,我国古代神话里早就出现了人类战胜自然环境的事迹,近几年来这个话题又一度升温。

人离不开自然环境,因为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和“朋友”。

为此,人类就应该与环境处理好关系,决不可干出伤害“朋友”的坏事和蠢事。

可是,近年来伤害“朋友”的蠢事实在叫人触目惊心:

“森林滥伐”、“水土流失”、“白色污染”、“禽兽泯灭”……;“朋友”对人类的报复也让人瞠目结舌、撕肝裂肺:

“沙漠化”、“沙尘暴”、“泥石流”、“海啸”……诸如此类都与要写话题一拍即合、息息相关。

都是我们所写文章的选材范围。

写此类文章,要兼顾到人类与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对人类的发展作用巨大;反过来人类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小。

由此看来,此话题的写作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要突出强烈的环保意识这一主题。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台湾偶像组合的歌曲《半糖主义》现在很流行。

歌里唱道:

“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不必单纯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歌曲,半糖的涵义对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益,它其实就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分寸的把握。

请以“给生活加点糖”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导示]

这个作文题隐含了审题的要求——快乐的生活是不需加糖的,只有艰苦的或平淡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才需要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所以要写的应是后者。

在这个话题里,“糖”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要注意几点:

1.生活中可加的“糖”品种繁多——丰富的业余生活(如家庭宴集、朋友聚会、节日联欢等),多种兴趣爱好(如集藏、书法、绘画甚至听音乐、打球、上网冲浪等)——这些都是。

2.糖毕竟是糖,“给生活加点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使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因此加的“糖”要适度,既不能让自己沉溺于“甜”味之中不能自拔,也不能以追求“甜蜜”为本,忘却了生活的本来目的。

3.给自己的生活加“糖”,追求生活之乐,要讲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不能为了找乐而不择手段,甚至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小到半夜歌声,扰人清梦,大到窃人钱财,杀人越货,都是违反公德或违犯法律的。

至于作文的写法,可以具体记叙生活中的实事,也可以写成抒情性比较强的散文,还可以沿着以上思路重点突出地写一篇议论文。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个士兵看见自己的好友在战斗中倒下,他问中尉是否可以允许他到战壕之外的“无人区”去带回那倒下的战友。

“你可以去,”中尉说,“不过我觉得这不值得。

你的朋友多半已经牺牲了,并且你可能会送掉性命。

”但是,中尉的忠告没有作用,这个士兵还是去了。

这个士兵奇迹般地找到了那个战友,在枪林弹雨中,两人一起摔进了战壕。

中尉给士兵检查伤情后惋惜地说:

“我告诉过你了,这不值得。

你的战友已经死了,你也受了致命伤。

“可这是值得的,长官。

“什么,值得?

但是你的战友已经死了!

这个士兵回答道:

“长官,他是死了,但是我所做的是值得的,因为,当我来到他的身边时,他还活着,我听到他说:

“吉姆,我就知道你会来!

请以“值得”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示]

值得,什么值得,有着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对“值得”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有人认为付出值得,有人只有得到了才值得;有的觉得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就是值得,有的觉得只有物质上的享乐才值得,考生可从某一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对值得的认知;也可融自己的想法于叙事之中,还可就话题造句,如,勤奋值得,奉献值得,关爱值得,辛苦值得……以散文笔调写来,挖掘值得的深意与新意。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叫经典的家伙,它脸上永远挂着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请以上面的文字作为作文的第一段,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与所提供的开头部分相关联。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写作导示]

这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题目,它不同于话题作文,也不同于材料作文,但是和二者又有很紧密的联系。

首先,它规定了话题范围,即第一段中所陈述的对象——经典。

其次,它指定了开头,而开头又有极具启发性,可以从许多方面去展开联想,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但必须在话题之内。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怎样看待潮流?

很多人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有人说要能追随潮流,始终站立潮头;有人说要遇事有主见,不盲从潮流;有人说要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有人说…… 

请以“潮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示]

人生经常会有疑惑:

是站立潮头还是落伍潮流。

生活中许多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也由此发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潮流与自身成长的关系。

话题引文中有几种对潮流的认识,我们不能抑此扬彼,实际上都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来发表意见,写成议论文,也可以编述故事,如写成小小说等形式。

13、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是,百折不回,坚定不移,前仆后继,永不放弃……著名作家叶延滨却在《也要学会的另一课》中提醒我们要学会认输。

“也要学会的另一课”除了认输,还有什么呢?

请以“也要学会的另一课”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示]

在“正面教育为主”等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总是以主流意识为主,而忽视了生活的另一方面。

这个话题试图引导考生关注真实生活的另一方面,有新意,有教育性。

考生要写好这个话题,首先要注意辩证地分析。

比如我们写要学会认输,那么我们就要提出在什么时候我们要理智地认输,认输之后要怎样去寻找出路,切忌大发牢骚,大放厥词,把认输作为放弃人生追求、失去人生理想的借口。

其次要把论证的重点放在“怎样学会”上,或者放在“为什么要学会”上,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以丰富的材料和得力的措施支撑自己的观点。

最后,这个话题有开创性,当然也要求我们的写作要有创新,我们要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让读者在阅读我们作品的同时也接受一次人生的教育,获得人生的滋养。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笼子里关着两只母鸡,一只爱叫,另一只不爱叫。

不爱叫的母鸡,即使下了蛋也不叫。

主人往往认为蛋是爱叫的母鸡下的,因而爱叫的母鸡也就常常得到主人的奖赏——一把精制饲料。

不爱叫的母鸡下的蛋多,但因为它不爱叫,使主人判断出现错误,不但得不到精制饲料,反而常遭到主人的呵斥。

“谦虚礼让”和“沉默是金”曾经是传统的美德,而现在更欣赏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式的个性张扬;于是许多人开始追求所谓个性。

我们在张扬自己的个性的时候,需要不需要顾及到社会的影响?

社会到底需要张扬什么样的个性?

请以“个性与社会需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标题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写作导示]

这是一道关系性话题,应从两方面入手,既要谈个性又要谈社会需要。

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有:

①脱离话题,如驳“沉默谦虚”②只谈一个方面,或谈的是关系,但不切合话题。

如“个性与成功”“个性与沉默”③有一些擦边立意,如“个性是否该张扬”“社会是否需要张扬个性”“个性张扬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社会需要个性的你”“社会需要你的个性”④不会过渡,说不出什么样的个性对社会有利,社会又需要什么样的个性。

⑤个性的含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不同于周围人或周围事的特点——清楚,但空谈个性⑥堆砌材料,缺少过渡。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一书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

宋国的一家人,有一祖传秘方,冬天涂在手上不生冻疮,皮肤不会皲裂。

这家人靠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布为生。

有人路经这里,听说这家人有此秘方,提出用一百两金子来买他们的秘方。

客人买到手后,就去南方游说吴王。

吴越地处海疆,守卫国土,主要靠海军。

他游说吴王成功,做了吴国的海军司令,替吴国练兵。

到了冬天,吴越两国发生了海战,吴国的水兵涂了他的不皲之药,不怕冷,不生冻疮,结果打败了越国,此人因之立了大功,割地封侯。

由此看来,同样一件东西,人的聪明才智不同,用法不同,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差别不在于东西本身,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用与不用和会用与不会用,即一个眼光问题。

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写作导示]

写作这一作文,可以围绕着“眼光”来设计材料。

在生意场上,你有多广、多深的经营眼光,往往会决定你的生意能够做多大以及你以怎样的方式来赚钱。

在企业竞争中,你有什么样的思路,往往决定你制定的战略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你的企业在成功的路上能走多远……一个好的创意,往往会点石成金,而好的创意的基石,就是发现金子的眼光。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

,木匠、石匠暗暗竞赛。

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

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

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

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

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

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整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

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

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

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导示]

“双赢的智慧”这一话题关注现实生活,难度适中,很有现实意义。

“双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话题与当前提倡的建立和谐社会有密切关联。

处理公共事业,总要可当事者各方的利益,找到一种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达成共识,取得双赢。

否则,只追求一方的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给对方造成的损害,就只能走向僵局,不可能实现双赢结果。

“双赢的智慧”,最终的结果是“双赢”,而要实现“双赢”的结果,必须凭借“智慧”。

根据给定的材料,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来表达,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以之为论点,写成一篇议论文。

而选材范围也广泛,大到国际关系和地区争端,中到国家安定团结、稳定发展,小到“与人为善”“和为贵”等人际关系。

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

17、开门

说明:

①立意自定。

②体裁除诗歌外自选。

③800字以上。

[写作导示]

“开门”就是敞开门,是一个常见常做的动作,同时也是一个比喻,过去曾有过“开门整风”“开门办学”的做法。

本题时代感较强,考生应该都有话说。

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需要开门的精神,当今社会尤其需要。

但有一点要提醒考生:

按题写作,如果停留在它的本义上,是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来的。

作文,千万不要让思想缺席。

没有思想的文章,语言便只是瓦砾。

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均可运用对比联想。

既要注意纵比,更要注意横比,在对比之中演绎出正确的结论或附丽出鲜明的思想。

18、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

“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学会弹钢琴就好了”;或者“如果当初是要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么了不起”等等。

总之,“如果”后的话是一种假设,想象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请你以“如果与人生”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导示]

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

“如果”与“人生”构成一种条件关系。

“如果……”如是对过去负面的事作一个假设性的否定,我们可以立意为:

人生没有如果,凡事要三思而行,谨慎处理;“如果……”如是对未来的设想,“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设想,不断求证,不断超越的过程,则可确立“人生需要如果”的观点。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因“如果……”而自欺欺人、狂妄自大等角度切入,或叙或议,成就美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

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

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

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

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

“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

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示]

可以转换成的话题——“坐在生活的前排”。

审读题意:

“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

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但并不奢望自己一定成功;尽了力就没有遗憾,更不会后悔。

因此,写本题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它的内涵,选取符合话题要求的材料,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表现自己确定的主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找一个“最好的”专业,学一门“最好的”学问,然后设计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认为这样就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