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98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docx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广东卷

2015年学大教育高考高频考点测试卷•广东卷•生物

生物

第Ⅰ卷

选择题。

前6道小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共24分;后面两题为双选题,每题6分,共12分。

合计36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24分

1.(4分)在下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②研究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过程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常用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①②④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分别与R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故ABC错误,D项正确。

2.(4分)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

B、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控制的发酵温度、培养基成分有所不同

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对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菌种、菌种的代谢类型和发酵条件的比较和发酵过程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考查。

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酵母菌在葡萄上有,醋酸菌、毛霉在空气中有,故A正确;果醋和腐乳发酵原理是有氧呼吸,果酒发酵为无氧呼吸,B错误;本题不同微生物需要的营养成分不同,最适宜的温度不同,故C正确;为和提高发酵的产品的品质,在发酵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故D正确。

3.(4分)对扦插枝条进行纵刻伤处理可以促进生根,其原理主要是机械损伤加快了组织呼吸速率,一方面可使某些细胞转变为分生组织,另一方面又可加强可溶性化合物向插条下部运行,从而加速细胞分裂,提高插条生根能力。

某兴趣小组探究纵刻伤能否促进簕杜鹃扦插枝条生根。

下表为实验结果,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作空白对照

B、适度纵刻伤可以促进簕杜鹃扦插枝条生根,纵刻伤2刀较适宜

C、适度纵刻伤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D、此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首先要理解题干给的信息,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纵刻伤能否促进簕杜鹃扦插枝条生根。

其中甲不作处理,是对照组,故A项正确;通过分析发现在纵刻伤2刀时,生根数量最多,长度也是最长,做B项也正确;因为根的生长,新根的产生都主要是细胞分裂引起的,故C项也正确;但纵刻伤多,生根少,并不是由于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根的结果,所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两重性,D项错误

4.(4分)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心法则相关的知识。

由题干分析可知,①~⑤分别是DNA复制、转录、翻译、RNA自我复制、逆转录。

环丙沙星抑制DNA复制,红霉素抑制翻译,故A正确;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这与DNA的复制和转录及翻译无直接关系,B错误;只有病毒才能进行RNA自我复制和逆转录,结核杆菌是细菌,故C错误;同理,人体也不能进行④和⑤,故D错误

5.(4分)下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B、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C、乙的分泌量下降,对第二性征没有影响

D、丙进入血液后,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体液调节。

由题可知鸟类的繁殖活动受光的影响,通过神经传到下丘脑,再进行体液调节,故A项正确;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有渗透压感觉器,所以能传导兴奋,且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故B正确;从图示看出,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对性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都有影响,故C错误;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故D项正确

6.(4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蛙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所以可用来提取细胞膜

C、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结构有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进行厌氧呼吸的细胞中没有线

粒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

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或者动物细胞中,洋葱是属于高等植物,其中没有中心体,A选项错误。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才是用于提取红细胞膜的好材料;B选项错误。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有线粒体,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D选项错误。

二、双项选择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

7.(6分)同时从某池塘水同一位置取满水样分别放入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中,其中丙不透光,甲、乙透光,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

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

分析合理的是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6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2.4mg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

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故A错误;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4.8-3.2=1.6mg,B正确;

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5.6-4.8+1.6=2.4mg,故D正解。

8.(6分)已知柑橘果皮色泽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现有三株柑橘,其果皮颜色分别为:

植株1黄色、植株2橙色、植株3红色。

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三株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甲:

植株1自交→黄色

实验乙:

植株2自交→橙色∶黄色=3∶1

实验丙:

植株1×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1∶2∶1

实验丁:

植株2×植株3→红色∶橙色∶黄色=3∶4∶1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株1肯定是纯合子

B、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橙色柑橘的基因型共有3种

D、植株3的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橙色∶黄色=9∶6∶1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根据实验甲中植株1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知植株1是纯合子,故A正确;实验2中植物2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后代中出现黄色说明黄色是隐性性状,结合实验甲和实验乙可推测出植株1是隐性纯合子。

实验丙中植株1(隐性纯合子)与植株3的交配过程属测交过程,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2∶1,可说明植株3是双杂合子,即AaBb,相应的植株1的基因型为aabb。

根据上述推断,可知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B项错误;实验乙中植株2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也就是说含有一种显性基因的为橙色,含有两种显性基因的为红色,不含显性基因的为黄色,因此,AAbb、aaBB、Aabb、aaBb也表现为橙色,故C项错误;植株3是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橙色∶黄色=9∶6∶1,故D项正解。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4道大题,每题16分,共64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9.(16分)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

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图1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甲、乙分别通过 1 、2增大了膜面积。

正确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解析:

图1的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

叶绿体通过类囊体薄膜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

 

2(4分)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⑥→⑤→⑥”的循环能否进行1,原因是2。

正确答案:

(1) 不能

(2) 缺少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

解析:

图1中⑥→⑤→⑥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卡尔文循环,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还原氢才能顺利进行。

所以无光反应,暗反应也就无法进行。

3(8分)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0-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1(用图中符号表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2(用图中符号表示)。

②请在图2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3(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正确答案:

(1) S2-S1

(2) S2+S3

(3) 见图(4分)

解析:

①DE表示呼吸速率,DC表示净光合速率,CE表示真光合速率。

0-D段呼吸消耗量为S1+S3,0-D段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S2+S3,0-D段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S2+S3-(S1+S3)=S2-S1。

②“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若环境温度改为30℃,则可知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减小,呼吸速率增大,所以A点上移,B点右移,C点上移。

10.(16分)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因其具有易饲养,培养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只有8条,相对性状易区分等特点,所以是遗传学中常见的试验材料。

结合所学遗传变异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某兴趣小组很想培育出一批能够发荧光的果蝇,用诱变育种处理大量果蝇还是未取得成功,最后该小组成员利用基因工程取得了成功。

若对荧光基因核苷酸序列未知该小组目的基因来源途径为1。

此技术核心步骤是2。

若要检测实验是否成功,可检测果蝇体内的目的基因的产物有3。

正确答案:

(1)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 mRNA和蛋白质

解析:

基因工程的第一个步骤是获取目的基因,若对荧光基因核苷酸序列未知则只能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核心步骤是第二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称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通过转录合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翻译蛋白质,所以可以检测的目的基因产物有mRNA和蛋白质。

2(4分)已知猩红眼和亮红眼为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圆形眼和棒状眼为控制果蝇眼形的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

现有一对猩红棒状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则可以得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1;控制眼色和眼形的基因分别位于2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1) 猩红眼、棒状眼

(2) 常、X

解析:

一对猩红棒状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亮红圆形眼,说明猩红相对于亮红是显性性状,棒状眼相对于圆形眼为显性性状。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猩红眼和亮红眼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比例相当,没有性别的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圆眼和棒眼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比例不等,存在性别差异,且雌果蝇也有相应的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3(6分)F1中亮红圆眼果蝇的基因型为1;如果让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那么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是2;F2中猩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是3。

正确答案:

(1) aaXbY

(2) 1/72

(3) 2/3

解析:

根据杂交后代猩红眼和亮红眼之比为3:

1,可推出猩红眼为显性性状且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杂交子代雄果蝇中圆眼和棒眼之比为1:

1,可推出亲本雌果蝇的基因组成为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则F1中亮红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A_XBX_和A_XBY,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为(2/3)×(2/3)×(1/4)×(1/2)×(1/4)=1/72,因为是自由交配,所以基因频率是不变的,F2中猩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就等于F1中猩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1/3)AA+(1/2)×(2/3)Aa=2/3(66.7%)。

11.(16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4分)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1能力较差,其2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3。

正确答案:

(1) 自我调节

(2) 抵抗力(1分)

(3) 分解者(1分)

解析:

题目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图中生物部分只有生物者和消费者,少了分解者。

2(4分)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1;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2锐减或丧失。

正确答案:

(1) 10KJ、400KJ

(2) 生物多样性(或:

物种多样性)

解析:

由于在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最长的食物链和最短的食物链分别有4个、3个营养级,所以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10000×10%×10%×10%=10,10000×20%×20%=400;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或丧失。

3(4分)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1。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2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3(填“偏高”或“偏低”)

正确答案:

(1) 捕食和竞争

(2) 

900(1分)

(3) 偏高(1分)

解析:

在图中兔与鹰、狐有捕食关系,与老鼠有竞争关系,所驻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就会减少100只兔子,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部分标记个体迁出会导致重捕的数目减少从而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4(4分)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1,引起2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3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正确答案:

(1) 升高(1分) 

(2) 下丘脑(1分) 

(3) 肾小管和集合管

解析:

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12.(16分)哺乳动物体内的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组织。

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1(3分)假设一的B组实验中,效应器是1。

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说明:

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2有关。

正确答案:

(1)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胰腺(1分)  

(2) 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

解析:

假设一的B组“把适量稀盐酸从小鼠小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大量分泌胰液”,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胰腺。

假设一A组说明神经调节引起少量胰液的分泌,C组盐酸直接刺激不能引起胰液的分泌,B组实验说明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了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

2(3分)请补充完整假设二的对照实验1,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应该是2。

正确答案:

(1) 未经盐酸刺激的小肠黏膜并磨碎获取提取液

(2) 不分泌胰液(1分)

解析:

假设二“胰液的分泌只是由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因此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盐酸,对照组是未经盐酸刺激的小肠黏膜并磨碎获取提取液,现象是不分泌胰液。

3(2分)盐酸在高中实验中有各种不同的作用,请写出一个与本题盐酸的作用不同的1。

正确答案:

(1) 根尖细胞的解离;改变溶液的pH值;改变膜的通透性(任一个则可)

解析:

盐酸在高中实验中有各种不同的作用,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用盐酸将根尖细胞解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盐酸改变膜的通透性,另外使得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4(3分)胰岛素由1细胞分泌。

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小鼠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2。

正确答案:

(1) 胰岛B(1分)   

(2) 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  

解析:

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其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

5(5分)为进一步确定假设二的化学物质是盐酸还是盐酸刺激产生的小肠分泌物,请完成以下探究。

①取18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饥饿两天,用少量盐酸刺激小肠,收集小肠内容物,除去大分子杂质,得到盐酸刺激小肠产生的分泌物;

②1,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6只;

③向A、B、C组小鼠血液分别注入2ml稀盐酸、2mL小肠分泌物、2mL生理盐水;

④观察胰液分泌情况,分析并得出结论。

请回答:

a、若A组与C组小鼠胰液分泌量基本相等,则证明2;

b、若要证明盐酸刺激的小肠分泌物是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则需比较3。

正确答案:

(1) ②切断小鼠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1分)

(2) ④盐酸不是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

(3) B组和C组小鼠的胰液分泌量

解析:

理解题意,目的是为了确定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是盐酸还是盐酸刺激产生的小肠分泌物,所以实验变量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物质,而实验是通过化学物质引起的调节,所以要把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都切断。

把实验分三组,分别向小鼠血液内注射等量的稀盐酸、小肠分泌物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做对照,A组与C组对照如果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盐酸不能促进胰液的分泌;B组和C组对照,如果结果不同(B组的分泌量明显比C组大),则说明盐酸刺激的小肠分泌物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

解此题要抓住单一变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