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477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docx

广东省高考重点参考资料广东高考理综考试大纲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Ⅰ.命题指导思想

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学、生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要求,确定理科综合考试内容。

物理

一、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知识内容表1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物理考试内容与要求

物理考试范围包含了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内容,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中用字母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物理知识内容及要求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相互作用与牛顿

运动定律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抛体运动与

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现象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只限于一维

电场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

点电荷

库仑定律

静电场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电场线

电势能、电势

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常见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电路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伦兹力公式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涡流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应方程

结合能、质量亏损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波粒

二象性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定性了解

固体、液体与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蒸气压

相对湿度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I

I

I

单位制和实验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单位制

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包括摄氏度(oC)、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三: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化学

一、化学科要考查的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化学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考试内容包括: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

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与胶体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掌握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4)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生物

一、生物科要考查的能力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生物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生物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生物考试内容包括: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五个模块内容。

考试内容以“生物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用文字表示,即“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程度。

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表2生物知识内容表

知识内容

要求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多种多样的细胞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细胞的代谢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

1—4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

2—4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2—5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2—6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4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3—5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1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基因工程的应用

(4)蛋白质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