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664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检试题

高三3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货膨胀的道德后果

茅于轼

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经济学家对此已经讨论得相当透彻了。

然而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

我认为“通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往往为经济学家所忽视。

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你在银行里存的钱以及你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

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到死也不会愁缺钱花,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

她的不平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一个城市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平的损失,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感到他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所损失的财富。

一个人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然而又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因为他的社会对不起他,他丝毫不欠社会的情。

当社会中这样想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关心社会公德的人减少,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其后果是极严重的。

即使通货膨胀率还相当低,不会出现在俄罗斯发生的那种情况,但它对道德的腐蚀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社会学家曾创造过一个名词,称作社会贴现阜,它和经济贴现率有相似的含义,只不过把

人们对未来金钱贬值的意义推广到一切未来的事物。

经济贴现率越高,未来的一元钱在今天的价值越低,因而越不值得重视。

贴现率上升意味着来来的盈亏没有意义。

类似的,社会贴现率上升,意味着将来的金钱盈亏没有意义,只有眼前才是值得计较的。

于是人们将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

这同样将构成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造成不顾子孙后代,甚至今朝有酒令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死囚型生活。

社会贴现率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贴现率,它又直接与通货膨胀率相关联。

通货膨胀是对所有权的慢性侵袭。

近几年来人们对所有权讨论得很热烈,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确立牢固的所有权在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一切侵犯所有权的政治行为都会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

强行没收私人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责金属,更换币值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都是严重侵犯所有权的行为,都是饮鸩止渴。

通货膨胀使工薪阶层受到的损害最大。

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如商贩、在企业内工作的职员,受到的影响就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

如果政府官员在“通胀”的环境下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会降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被正确估价。

由于责任感淡薄,政府对自己的干部的控制力降低,严重时干部会寻求第二职业,甚至收受贿赂,使整个政府的工作效率受到损害。

事实上通货膨胀正是由政府收支得不到平衡而引起的,政府必定努力削减支出,所以干部的薪金往往不能随物价水平而调整,然后政府收支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所以通货膨胀处理得不好,有一种自我加剧的趋势,尤其是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有示范作用,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觉悟。

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

也正因为无形,大家对它的危害往往估计过低。

(摘编自《晚报荟萃》,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后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是你所拥有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

B.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

C.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

D.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社会的道德水平大大降低,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

2.下列表述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货膨胀的利弊虽然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但经济学家对此已经没有争议了。

B.社会贴现率上升,会使人们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

C.强行没收私人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贵金属,更换币值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等行为都会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

D.通货膨胀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影响很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货膨胀不管高低,都会对社会道德产生腐蚀作用,造成不良后果。

B.社会贴现率主要取决于经济贴现率,同时还与通货膨胀有关联。

C.如果政府官员在“通胀”环境下的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所产生的后果要比普通人严重得多。

D.因为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是无形的,所以人们对它的危害往往是无法估计的。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吴澄

士可以游乎?

“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

士可以不游乎?

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末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

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

日:

彼老氏意也。

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

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①而已。

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

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

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

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

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

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

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

岂有意于赫吾职哉!

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

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

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

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生矣。

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

世之士,操笔但记姓名,则曰:

“吾能书!

”属辞稍协声韵,则曰:

“吾能诗!

”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

“吾能文!

”阖门称雄,矜己自大,瓮中之鸡、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

夫如是又焉用游!

太虚肯如是哉?

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

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澄所事之祖母,太虚之从祖姑也。

故谓余为兄,余谓之为弟云。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有删节)

[注释]①衷:

善。

彝:

常,即规律、本性。

“降衷秉彝之善”指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尚友古之人焉友:

以……为友

B.属辞稍协声韵属:

连缀

C.矜己自大矜:

夸耀

D.挟其所已能挟:

携同

5.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适周而问礼夫子而不周

B.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C.不免孤陋之讥一乡未足,而之一目

D.或异乎是奔趋乎爵禄之府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赠序。

作者以孔子周游列国询礼问学为侧,虽然还有“未问之礼”,但是仍然可以证明“游”对人的认识的积极作用。

B.作者辩证地分析问题,既肯定“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的老氏之学,又褒扬“博其闻见于外”的圣人之学,不乏劝诫作用。

C.作者批评了游历的错误倾向,即为名利而“游乎上国”、“游于四方”,高度赞扬何太虚的为道之游,对比鲜明,意义深远。

D.文中举陶渊明一例意在说明凡为道而游者必能“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

7.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10分)

①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

(5分)

 

②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

(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8分)

玉蝴蝶[注]

(宋)史达祖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

想幽欢、土花庭甃①,虫网阑干。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

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

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

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注]此词是词人流贬后所作。

①瓮(zhòu):

砖。

8.简要概括词人在作品中流露了哪些情感。

(4分)

 

9.结合诗句赏析词作主要的表现手法。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5题)(5分)

(1)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2)不愤不启,。

(《孔子语录》)

(3),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归园田居》)

(5),忧思难忘。

(曹操《短歌行》)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7)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8),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无价之宝

丛林中走出四个男人。

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容疲惫,步履艰难,简直像刚从死牢中逃出的囚犯。

走在前面的两个人一起扛着一只沉重的木箱。

后面那两个则拄着拐杖。

他们原本素不相识,都是被探险家马格拉夫招聘来参加原始森林探险的。

但是,不久前,马格拉夫被可怕的热病夺去了生命,只剩下这群龙无首的四个人了。

他们无法理解马格拉夫那股探险的热情(如果是为了寻找金矿,那又另当别论)。

要不是他给的酬金高昂,他们是绝不会陪他进行这趟狂热的探险的。

马格拉夫总是热情洋溢地微笑着说:

“科学家发现的东西远比金子的价值还要贵重。

马格拉夫死了。

他们原以为他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

可是,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

他临终前给他们留下了这口神秘的、沉重的箱子。

这是他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

“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两人一组地轮流抬它。

”他嘱咐道,“希望每个人都向我保证:

在把它安全送到目的地之前,绝不离开它。

地址就在箱盖上。

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安全垒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

他就住在丛林外的海边。

你们能答应我吗?

他们都郑重地向他许了诺,因为这是一个他们都很尊重的人的遗言,他们怎能不遵从他呢?

在这可怕的原始森林中,每当他们由于心灵受到单调乏味的腐蚀而几乎相互充满敌意的时候,总是马格拉夫把他们团结起来。

他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感染他们,鼓舞他们,使得这支小小的探险队战胜了无数次意想不到的困难。

而今他与他们永别了。

可是他留下的这口神秘的木箱,还有他要求他们对他所作的承诺,却代替他成了联结这四个人的精神纽带。

这是一个奇怪的组合。

一共四个人:

大学生巴里、大个子的爱尔兰厨师麦克里迪、水手吉姆·塞克斯和约翰逊——他是马格拉夫从一间湖滨酒吧里找来的。

水手塞克斯有一张地图。

每当他们停下休息时,他总要将它掏出来,仔细地研究一番。

他会用手指点着说: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从地图上看,它并不遥远,可是,要走到那儿,真是谈何容易啊!

丛林越来越浓密了。

危险和恐惧不断向他们袭来。

这时,他们是多么怀念马格拉夫啊!

因为,他总能在困难时候,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舞。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总能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

开始,他们还在互相交谈。

对他们来说,能听到别人的声音似乎也是一种慰藉。

但很快地,他们便发现,谈话似乎只会加重箱子的重量,增加身体的疲劳;于是他们沉默了。

接踵而来的,则是比沉默更糟糕的东西:

在各人的心中,反复交叠地出现了对亲人和家庭的渴念,对同伴的猜忌和对密林及死亡的恐惧。

惟一能支撑这个集体的,是马格拉夫留下的箱子。

尽管它显得越来越沉重,但当未来几乎成为梦幻时,只有它是实实在在的。

是它,促使着心力交瘁的他们继续前进;是它,在他们濒于分裂时,将大家联合起来。

他们对它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

既像囚徒憎恶自己的枷锁一样痛恨着它,又像地狱里的人渴求光明天使一样敬仰着它。

这口神秘的木箱里,到底装着什么宝贝呢?

他们根据各人的想象力进行着各种猜测。

不过有一点悬共同的:

高尚的马格拉夫绝不会欺骗他们。

因此,他们相互间也存有戒心:

绝不能让某个人独吞了这批无价之宝。

其实,这担心是十分多余的。

正如马格拉夫所说,非得四个人齐心舍力,才能把这口沉重的箱子抬出去。

这一天终于到了!

大森林那堵严密的绿色高墙豁然打开了,他们来到了丛林的边沿。

这时,他们已经精疲力竭。

最终他们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找到了麦克唐纳先生。

这个穿着一件油迹斑斑的白大褂的老头热情地接待了这四位从可怕的密林中死里逃生的人。

他们饱餐一顿后,约翰逊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有点难为情地提起了马格拉夫许诺的报酬问题。

老头儿听完,却爱莫能助地把手一摊,歉然地说:

“可是,朋友们,我什么也没有。

除了对你们表示感谢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酬答你们的。

马格拉夫是我的好朋友,为了你们实践了对他的诺言,我万分感谢你们,但我却无法酬答诸位。

约翰逊指着箱子说:

“在这里面。

塞克斯也热切地重复道:

“在箱子里面。

“请把它打开吧。

”四个人异口同声地要求道。

他们动手拆箱子。

一层一层全是木头。

约翰逊说:

“这是开的什幺玩笑呀?

可是塞克斯说:

“我听见声音了!

我好像听见喀哒声了,快来看!

”四个人部围拢过来。

然而,麦克唐纳从箱子里掏出来的,却是一块块毫无价值的普通石头!

麦克里迪失望地说:

“我早就觉得那人有点疯,说什么箱子里有比金子还贵重的无价之宝!

“不!

”巴里迅速地说,“我记得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你们能将它安全地送到我的好友麦克唐纳的手里,你们将会获得无价之宝。

”’

“那又怎么样呢?

”麦克里迪恼怒地嚷道。

巴里将自己和同伴轮流打量了一遍,他脑海里重现了他们在原始森林中可怕的经历。

他仿佛又见到了路旁的堆堆白骨。

他记起人们在他们进入森林前的告诫:

单枪匹马在森林里闯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

他们终于明白了。

11.小说首段对四个人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12.箱子“一层一层全是木头”,没有“无价之宝”,这一结局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请在文中找出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

(6分)

 

13.马格拉夫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6分)

 

14.小说中反复提到的“无价之宝”内涵丰富,阅读文本后,你认为可以有哪些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沓纸变幻莫测砧(zhēn)板负隅(yú)顽抗

B.连锁店受制于人压轴(zhòu)怙恶不悛(qūn)

C.孺子牛一踏糊涂剽(piāo)悍强(qiǎng)词夺理

D.绊脚石打报不平荫(yìn)庇麻痹(bì)大意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洞明世事的易中天接受了余秋雨的教训,处事低调、出言谨慎、躲避媒体、矮化自我,以避免无端挨棒;但这批评的棍棒还是不期而遇。

B.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外出访问经费支出,成为港人侃侃而谈的话题,有香港媒体披露,曾荫权在过去四年外出访惘产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节约程度令人惊讶。

C.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中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耍顺应民意,从谏如流,及时出台有力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

D.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17.找出与下面语段划线处语意衔接正确的一组:

()(3分)

几千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想象着、寻觅着江之源、河之源、水之源,。

源头何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心结,因而那些探求源头的人,便是把一个民族的伟大猜想付诸行动的人。

在历史的荒原中,,可是仍然说不清源头在哪里。

,只是在流淌,或徐或疾,如此的行色匆匆而又源源不绝,不能不使人想起:

在大自然中,江河是有使命的,非同一般的使命,游走于消逝和创生之间的使命。

但江河不说,。

①声而已!

流动而已!

②探求的脚步已经深入源区

③其实这就是生命对源头的呼唤④江河不会回答人类的问题

A.④①②③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②④③

 

18.大明嘉靖“错”宇大铁钟,悬挂在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里,堪称绩溪县的一大奇观。

大铁钟高85厘米,直往为75厘米。

钟身上共铸有铭文108字,其中最为显眼也最耐人寻味的,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国”字中没有那一点,而“民”字却多了一点,似乎成了两个大错字。

据说,这是有意之错。

你认为这样“错”写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愿?

(不超过40字)(6分)

答:

 

19.阅读下面语段,找出四处语病并加以改正。

(4分)

①中国文化缺少一种佛罗伦萨式的机缘。

②让迭-芬奇在市民的公共空间当中描绘壁画,让米开朗基罗在公共空间的中心部位呈现雕塑大卫,还设计什么教堂啊、墓园啊,大家都看得见,一切重要的审美成果都出现在公共空间。

③于是,一所a一所的审美学校形成了。

④几乎所有的佛罗伦萨市民都成了主动和被动的艺术鉴赏者。

⑤请想一想,鉴赏的对象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这样的顶级大师群体,审美思想将会获得多大的提升!

⑥相比之下,中国历来对艺术品的收藏,是竭力地使它们远离公共空问,因此很难形成一种围绕公众共享为目的的鉴赏局面。

⑦中国文化藏下了很多美,却不知道美要通过教化、晾晒、传播来形成自己的气场。

⑧结果,门内的美不认识门外的人,门外的人不认识门内的美。

答:

 

20.龙年春晚结束后,“刘谦魔术揭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极大关注,从而引发人们对魔术揭秘的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从观众和魔术从业者两个角度阐述你对魔术揭秘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表述清楚。

(5分)

答: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商人萧百佑所著《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于2011年6月出版,写的是自己如何将儿女“打”进北大的故事。

他的四个弦子中有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

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

他被称为“中国狼爸”。

材料二:

经过公开面试和专家组评定,南师附中2012年北大清华推荐生正式出炉:

高三(15)班的朱妮成为北大推荐生;高三(16)班的时羽剑成为清华椎荐生。

他们的父亲与孩子们一同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因为对孩子平等温和,这两位爸爸被媒体称为“羊爸”。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