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742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及中考真题全练DO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首联抒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颔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承颔联比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赤壁(唐杜牧)

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两句写兴感之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本诗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记叙)。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比喻、对偶)描写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对偶)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千古传诵。

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

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

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第一层: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写潼关的雄伟气势,“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后用“表里山河”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写景是为写情。

第二层: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都城长安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

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

暗喻,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感情,情调压抑低沉。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第三层: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曲调抑扬顿挫,风格高昂壮阔,转换自然顺畅,是难得的怀古写实的篇章。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五言古诗)

这一首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或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也就会有闹市,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

三四句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极为精练的回答: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暗用《庄子·外物篇》的说法: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行路难(其一)

李白

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对偶),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伊尹那样,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抒情)境界顿开,高昂乐观,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己亥杂诗

(近代龚自珍)绝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抒情叙事(多层次描写),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的一腔爱国热忱。

花落归根,化为春泥,不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不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吗?

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

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中招真题演练

2009年河南省

行路难李白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2分)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2分)

【参考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2009娄底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

(意思相同也可)

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分,答“热爱”也可)

2009年连云港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做简要分析。

(3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示例供参考: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2009年沈阳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参考答案】C

2009年四川省资阳市

过零丁洋(4分)

文天祥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什么?

以“雨打萍”比喻什么?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2分)

【参考答案】1.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意思对即可)

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2009云南省赏析《饮酒》

饮酒

陶渊明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1分)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参考答案】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2010年河北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________。

(2分)

2.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1.(2分)刘禹锡白居易(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2.(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有错该题不得分)

3.(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意思对即可)

2010年河南中考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2分)

【参考答案】1.示例一: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2分)

2011中考预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记叙)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2分)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2分)【乙】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请参照第一句,在括号内对应的填写此句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1.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呼朋引伴飞回山中。

(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2.议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010年湖北荆门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试具体分析。

(3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2分)

2010年湖北襄樊

己亥杂诗

龚自珍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分)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2分)

【参考答案】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2分,每空1分)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

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

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2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评析]:

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

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

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2、赤壁 ·杜牧

 [评析]:

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

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

②孙刘联军失败了。

(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E、时间不F、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3、过零丁洋 ·文天祥

 [评析]:

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

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

尾联:

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

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C)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

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评析]:

思考:

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

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1、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8226;潼关怀古》并答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一个“怒”字表现了

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对下列诗歌理解正确的项是:

(全对)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6、饮  酒(其五)·陶渊明

[评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4、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5、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7、《行路难》(其一)·李 白

 [评析]:

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

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

“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

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

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

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

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

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

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

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1、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

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停 投 拔 顾

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