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0944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9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docx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

高考历史比较题内容总汇

★必修部分

1、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选项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相同点

(1)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不同点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连,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有利于巩固当时的统治秩序;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选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制度

选拔方式或原则

特点

汉朝

察举制

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

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察举与举荐相结合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

与当时的士族制度密切相关

隋唐

科举制

考试选拔人才

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

明清

沿用科举制

八股取士

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3、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比较项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不同点

应用朝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内部结构

综合性的中央机构,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家政、国政混为一谈

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

丞相职权和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

作用和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同点

①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制度

②从结构上看都具有分工明晰、职责分明,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的特点

③机构设置呈现以皇帝为中心、由内而外放射性分布的特点

④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

比较内容

中国

西方

特点

实用性、集体、等级

理性、个体、平等

发展趋势

趋向专制

走向民主

政治改革、法律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

古希腊实行民主,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共和再帝制,以法律巩固统治

文明延续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易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认识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5、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

项目

明清时期的中国

西方

经济

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思想

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科技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产生

6、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改革

措施

影响

梭伦改革

①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成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

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③废除债务奴隶制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改革

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③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7、公元前8—前3世纪中西方文明的比较

比较项

中国

西方

时期

春秋战国

古希腊

经济

农耕经济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相对落后

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由于土地贫瘠,农业相对落后

政治

分封制逐渐崩溃,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上移,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雅典逐渐建立了直接民主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下移,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文化

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法家思想尤为兴盛,强调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希腊文化的主流,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提倡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合理性

8、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区别

项目

希腊

罗马

文明的扩展方式

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

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

国家的形式

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统一的集权制

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

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

突出贡献

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

9、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

古希腊民主政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阶级性质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实现方式

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

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

民主形式

直接民主

间接民主

民主范围

局限于城邦公民

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

两者关系

古希腊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历史阶段

历史背景

进程(内容)

历史影响

马克思主义诞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等奠定思想基础

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巴黎公社

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

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十月革命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导师、政党的领导;一战激化国内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1、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

选举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和内阁

皇帝和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议会

12、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较

项目

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

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②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③都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④都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不同点

革命的过程

采用和平方式,后来逐步过渡到暴力革命

一开始就把成立武装、建立政权和争取群众结合起来

武装斗争的地位

整个革命的胜利“取决于这两三天的斗争”

经历了20多年的革命战争

夺取政权的形式

先占领城市,然后波及农村

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取得胜利的时间

迅速而容易

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

1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区别

产生背景

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社会经济主张

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

主张发展私有制;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未能付诸实践

时代特点

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反应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联系

①《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

②《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③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14、比较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时期

侵华战争

侵略国

侵略方式

影响

19世纪

40—60年代

两次鸦片战争

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以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1)政治: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思想:

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外交:

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奥加入

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1)政治:

民族危机加深,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2)经济:

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

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4)外交: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世纪

三四十年代

抗日战争

由列强共同支配到以日本独霸中国为主

由“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

(1)政治: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2)经济: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15、近代列强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方式

表现举例

军事侵略

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政治侵略

割占土地

《南京条约》:

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

“以华治华”

从瓜分中国到近代西方列强扶植军阀和寻找代理人:

清政府太后——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

经济侵略

开埠通商

《南京条约》: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

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

天津;《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

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

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天津条约》: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北京条约》:

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

赔款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

赔偿白银4.5亿两

镇压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思想渗透

利用传教士、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的奴化教育

16、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对比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领导组织

拜上帝教

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

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

西方基督教和中国朴素平等思想相结合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革命纲领

空想性、革命性集于一体的《天朝田亩制度》

三民主义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群众基础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革命策略

孤军奋战

不断暴动,孤军奋战

统一战线;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前途

建立农民政权“天朝”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革命性质

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

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结果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17、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比较

项目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道路

不同点

由和平和合法斗争逐渐过渡到暴力革命

一开始就把成立武装、建立政权和争取群众结合起来

以总暴动的形式首先占领中心城市,然后很快波及农村

从农村开始建立革命政权,知道最后夺取中心城市

过程从武装起义到夺取政权,迅速而较容易

从武装起义到游击战争再到正规战,经历了几十年漫长曲折的过程

相同点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

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8、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征

尖锐对抗

关系正常化

曲折发展

原因

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权地位衰弱,遏制中国政策破产

“冷战”结束,美国力图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但是中美经济交流密切

表现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有发展、有摩擦,合作与斗争并存,出现曲折与发反复

19、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历程

时间

表现

原因

认识

初步形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北平新政协召开,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

②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再探索中发展完善

③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倾,更要防止“左”倾思想

构建完成

20世纪50年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严重破坏

“文革”期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左”倾错误发展

发展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改革开放的进行;当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

2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

项目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相同点

①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②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

③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不同点

经济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行使权力的主体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西方议会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虽也由选举产生,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和活动原则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

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21、港澳台问题的比较

项目

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

问题由来

经过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③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①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强占澳门

②后来,买通守将,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③擅自修城,设置机构,强行租占

①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②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性质

外国侵略,属主权问题,寸权必争,寸土不让

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

解决过程

方针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台湾有更多自治权,如保留军队等

实践

先后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最早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2、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

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④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

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3、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状况

项目

中国

欧洲

经济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并具有超常的稳定性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精神

政治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传统政策影响,发展非常缓慢

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采取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外交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文化

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民的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科技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质的飞跃,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产生

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阶段

推动事件

主要特征

重大作用

雏形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

萌芽时期,生产力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进一步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

25、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动力机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成果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蒸汽轮船(富尔顿);蒸汽机车(史蒂芬孙)

电灯(爱迪生);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能源

石油

特点

生产经验的总结

(科学和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发明者

工人技师

科学家

工业结构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为主

中心

英国

欧洲多国

顺序

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外扩展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

经济组织

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进入大企业时代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

社会关系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实质

及其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影响

①推动各部门工业生产机械化,出现近代工业,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②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户的局面

①生产力得到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②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对中国的影响

侵略: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侵略: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

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相同点

对中国的影响

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推动了社会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

③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