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0988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docx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相关问题释疑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082疑)4】

288.转基因后目的基因进入细胞的细胞质还是细胞核?

答:

①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生物的绝大多数性状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

③对真核生物来说,细胞质遗传表现为母性遗传(子代体现母本性状),但质基因也可受到核基因的控制,细胞质基因分配随机不均等;而细胞核基因分配有规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④因此,对真核生物来说,“转基因后目的基因”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的细胞核”,整合在核DNA上;对原核生物来说,“转基因后目的基因”也可进入细胞的核区”中。

289.基因型为Aa的亲本,连续自交若干代,在计算第n代中AA的概率时,其中的n包括亲本吗?

答:

不包括。

或者说“亲本”就是零代。

290.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一种遗传病,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

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A.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B.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C.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D.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

我知道这道题检查的是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所以参考答案是C。

但是我在网上查过资料(某个医院的网站),说这种遗传病是线粒体中的DNA发生变异引起的。

但是人的细胞中一般有1000多个线粒体,其中的一部分发生变异就可能患这种病(有比例)。

在细胞分裂时,由于细胞质不是平均分配的,所以患者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有的变异线粒体多,有的少,有的没有。

在上面那道题中,已知的是外祖母,而要预测的是外孙,即隔代了,因此后代中不含变异线粒体的几率是不低的。

所以我觉得正确答案应该是D项。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请老师指教。

答:

很有道理。

因为:

原来的那位“母亲”可产生含或不含突变基因的线粒体的卵细胞,即使含有突变基因的线粒体,也有量的多与少之别。

除非原来的那位母亲的所有“线粒体的那个基因”都发生了这样的突变。

因此,这是一道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高考题。

291.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恢复系书上使指基因型为N(RR)的个体,那么基因型为S(RR)的个体能不能是?

为什么?

答:

我也有同样的看法。

理论上讲,基因型为S(RR)的个体可作为雄性不育恢复系,因为其为父本时的质基因对后代无影响,核可育基因R能抑制质不育基因S的表达。

但基因型为N(RR)的个体,其质基因和核基因都可育,可能是其比基因型为S(RR)的个体作为雄性不育恢复系更好。

292.在杂交育种中,细胞质中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为什么不用同一英文字母大小写表示?

答:

质基因成单存在,无等位基因可言,也无显、隐之别。

293.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状的遗传是不是细胞质遗传?

答:

可是细胞核遗传,也可是细胞质遗传,但我们的是是整合到核DNA中的类型。

因为:

现行的基因工程的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首先选择所需特性的DNA片断,以便将它导人农作物中。

然后将称为细胞质遗传体的螺旋体DNA链从土壤细菌中抽取出来,再把细胞质遗传体环剪开,以便将所需特性DNA片断嵌入环中,并把再造细胞质遗传体环移回土壤细菌中。

2)例如改造西红柿,就将一片西红柿叶浸入这种土壤细菌溶液中以利于土壤细菌与西红柿细胞亲合。

这样就将改变的细胞质遗传体转移到植物细胞DNA链中。

3)一旦外源DNA被移植到农作物“细胞核”中,它便成为该植物染色体成分。

4)研究人员继而培植该植物细胞,直至它分裂并生成新型植物。

与此同时,新生植物就带有为其基因编码的外源DNA。

5)含有全新特性的植物就可以人工栽培了。

294.“人类基因组草图”指的是24条染色体中DNA全部碱基的序列还是仅指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答:

应该指的是24条染色体中DNA全部碱基的序列。

因为: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分子中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能称为基因(“基因间隙区”),这些“基因间隙区”虽然不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表达,但却有个体差异,可用于侦探罪犯。

所以仍然把“基因间隙区”纳入“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序中。

所以,“人类基因组草图”指的是24条染色体中DNA全部碱基的序列。

295.人类中XXY的个体和正常人表现型上有何区别?

XXX呢?

答:

①人类“XXY”、“XXX”和“XYY”是人类常见“性染色体三体型”。

②“XXY”属于Klinefelter综合症:

患者外貌是男性,身长较一般男性高,但睾丸发育不全,不能看到精子形成。

用组织学方法检查,精细管玻璃样变性,尿中促性腺激素排泄量上升,常出现女性似的乳房,智能一般较差。

患者无生育能力。

③“XXX”属于多X综合症,又称为超雌现象:

并不是X染色体比正常女性多而女性性征就比正常女性强,相反,多X女性多数无生育能力。

“超雌”女性身体发育正常,智力一般或较差。

296.在某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按AA、Aa、aa排列答案)。

答:

①利用“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个体/个体总数”计算,需用遗传平衡公式:

(p+q)的平方=p的平方+2pq+q的平方,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为A、a,则p为A的基因频率,q为a的基因频率,且(p+q=1)。

p的平方为AA的基因型频率,q的平方为aa的基因型频率,2pq为Aa的基因型频率。

②由题意“隐性性状者为16%”,则q=a=0.4,p=A=1-q=0.6。

③AA=0.6的平方=0.36;Aa=2pq=0.48;aa=q的平方=0.16。

297.人体排泄具有强烈气味的甲烷硫醇的生理现象是受其隐性基因m控制的,正常现象是受其显性等位基因M控制的,如果在冰岛的人群中m的频率为0.4,试问,在一双亲正常,有3个孩子的家中有2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感病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答:

解法一:

①求携带者的概率:

q=m=0.4,则p=M=1-m=0.6。

Mm=2pq=0.48。

②求携带者占正常个体的概率:

2pq/(2pq+p2)=0.48/(0.48+0.36)=4/7。

③求MM占正常个体的概:

q2/(2pq+p2)=0.36/(0.48+0.36)=3/7。

④四种婚配关系:

4/7Mm

3/7MM

 

4/7Mm

12/49M+4/49mm

12/49M

 

3/7MM

12/49M

9/49MM

 

mm=4/49,M=45/49。

⑤求父母均为(4/7)的携带者,生出2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

=(45/49×1/2)×(45/49×1/2)×(4/49×1/2)×3=0.025818324

解法二:

①求携带者的概率:

q=m=0.4,则p=M=1-m=0.6。

Mm=2pq=0.48。

②求携带者占正常个体的概率:

2pq/(2pq+p2)=0.48/(0.48+0.36)=4/7。

③求MM占正常个体的概:

q2/(2pq+p2)=0.36/(0.48+0.36)=3/7。

④父亲产生配子M=5/7,m=5/7;母亲产生配子M=5/7,m=2/7。

⑤子一代发病概率2/7×2/7=4/49,正常概率1-4/49=45/49。

⑥⑤求父母均为(4/7)的携带者,生出2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

=(45/49×1/2)×(45/49×1/2)×(4/49×1/2)×3=0.025818324

298.两只动物交配,其基因型均为AaBb,A和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双亲的配子中都有20%是重组的,预期“AB”表现型个体在子代中的百分率是()

A.40%B.48%C.51%D.66%

答:

①依题意,此题遵循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②由于“A和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双亲的配子中都有20%是重组的”,可知双亲能够产生雌雄配子为1/10AB、1/10ab、4/10Ab、4/10aB,成熟精、卵随机结合,表现为AB的占52%。

299.怎样区分DNA分子中有义链、无义链、信息链?

答:

①“有义链”与“无义链”是有些学者所提出的。

“有义链”是指在转录时起模板的这条链;“无义链”是指在转录时没有起模板的那条链。

②“信息链”与“模板链”是另一些学者所提出的。

“模板链”是指在转录时起模板的这条链;“信息链”是指在转录时没有起模板的那条链,是由于其碱基排列顺序与转录的产品mRNA一样(只是T变成了U面已)而名。

③现行中学生物教材却没有提出“有义链”、“无义链”的概念。

一些讲课人或资料引用了大学教材上有些专家所用词而已。

中学生可作为一般了解。

300.两个氨基酸依赖型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和B分别与野生型杂交,将生长的子囊孢子一个个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长成单倍体菌丝。

以后将各菌丝分别移植于基本培养基上,这些菌丝中能生长和不能生长的之比为1∶1。

请问两个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和B的氨基酸依赖性状分别由什么基因决定的?

这个题的答案是“显性基因”,这怎么理解?

答:

原答案值得研究,不管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条件都成立。

因为:

红色面包霉,属丝状的真菌。

它能有性生殖,并具有象高等动植物那样的染色体,具有相对较短的世代周期。

它的无性世代是由分生孢子发芽形成为菌丝,分生孢子是由菌丝长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

多细胞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都是单倍的。

一般情况,它就是这样循环地进行无性繁殖。

当条件适合或改变时,它可以进行有性生殖:

遗传学实验常用的红色面包霉营养体是单倍的(n=7),由多核菌丝构成。

生殖方式有有性与无性两种。

菌丝经有丝分裂直接发育成菌丝体,这是无性生殖。

两种不同接合型结合产生有性孢子的过程称有性生殖。

它们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1在一个未受精的营养体菌丝上产生灰白色的原子囊果,若另一接合型的分生孢子落在这原子囊果的受精丝上,可形成合子。

2不同接合型菌丝中的核融合成合子,产生子囊果。

二倍体的合子经过减数分裂成四合子,每个核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发育成八个子囊孢子,并以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子囊中,许多子囊又被包在黑色的子囊果中。

若两个亲代菌株有某一遗似性状的差异,那么经杂交所形成的每一子囊,必定有四个子囊孢子属于一种类型,其他四个子囊孢子属于另一类型。

成熟的子囊孢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育成菌丝,形成新的一代。

它们子囊孢子的性状的分离比例是严格1∶1,而且有一定的顺序。

因此可以直接观察分离现象。

红色面包霉等所有霉菌属于真核生物,没有特殊声明与暗示时,考虑细胞核遗传的情况。

红色面包霉大部分时间是以单倍体菌丝生活,若在单倍体世代发生突变可能有两种情况:

野生型为D,突变型由D变d;野生型为d,突变型由d变D。

从杂交种“生长的子囊孢子一个个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长成单倍体菌丝。

以后将各菌丝分别移植于基本培养基上,这些菌丝中能生长和不能生长的之比为1∶1”可知,不管是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杂交种(二倍体)的基因组成为Dd,经减数数分裂所产生的子囊孢子D∶d=1∶1,因此,不管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条件都成立。

300.噬菌体能否合成蛋白质?

为什么?

答:

①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Virus),其结构非常简单,没有供能系统、酶系统、细胞器和合成蛋白质核酸所必须的原材料等,因此,无独立代谢和繁殖能力。

②噬菌体必须在寄主细胞内利用寄主提供场所、原料等,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要噬菌体自身DNA指导)。

③所以,单独的噬菌是不能合成蛋白质的。

301.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什么?

比值为多少?

求比值有没有简单方法?

答:

①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形成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

②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解题方法为:

从左到右,第一个基因“A”所在染色体分别与后面“A、a、a”基因所在染色体结合为AA、Aa、Aa;同样,第二“A”所在染色体分别与后面的“a、a”结合为Aa、Aa;第三“a”分别与后面一个“a”结合为aa。

因此三种配子及其比例AA∶Aa∶aa=1∶4∶1。

【遗传变异进化与基因工程(082疑)5】

302.在非洲人群中,设10000个人中有4个人患囊性纤维原癌,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

则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多少?

答:

解法一:

①由“患囊性纤维原癌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

可知该妇女基因型一定为杂合(Aa)。

②在非洲人群中若每10000个人中有4个人患囊性纤维原癌,令一个男子健康人为杂合的机率为“χ”,则有(1/4)χ=(4/10000),求得χ=1/25。

③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有:

Aa×(1/25)Aa→(1/4)×(1/25)aa=(1/200)aa

解法二:

①由“患囊性纤维原癌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

可知该妇女基因型一定为杂合(Aa)。

②根据“遗传平衡”求人群中表现正常个体是杂合体(Aa)的机率:

(p+q)2=p2+2pq+q2;且p+q=1。

可得,q2=aa=(4/10000)=1/2500,即q=a=1/50,p=A=1-q=49/50;2pq=Aa=2×(1/50)×(49/50)=(98/2500)≈1/25。

③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有:

Aa×(1/25)Aa→(1/4)×(1/25)aa=(1/200)aa

303.两个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其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可能占新类型总数的()

A.1或2B.2或3C.2或4D.1或4

1.1/22.1/33.1/44.1/5

答:

选“C”。

因为:

①把握三个要害:

“独立遗传”、“稳定遗传”、“新类型”。

②稳定遗传:

只有纯合体才能稳定遗传。

③新类型:

是指亲代,非子一代。

④两个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

有两种情况:

即“双显×双隐→?

”或“一显一隐×一隐一显→?

⑤子二代的4种表现型,即双显性∶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子二代有4种纯合体,即双显性∶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1∶1∶1∶1。

⑥若双亲是“双显×双隐→?

”,则“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可能占新类型总数”是:

(一显一隐纯合+一隐一显纯合)/(一显一隐+一隐一显)=(1+1)/(3+3)=1/3。

⑦若双亲是“一显一隐×一隐一显→?

”,则“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可能占新类型总数”是:

(双显纯+双隐纯)/(双显+双隐)=(1+1)/(9+1)=1/5。

304.甲、乙两桶各含有D和d的两色彩球,模拟的是()

A.F2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两个配子B.F1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两个配子

C.F1基因型D.F2基因型

答:

选“B”。

因为F1(Dd)可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D、d)。

305.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

A.F1产生的配子B.亲本产生的配子

C.亲本配子结合D.F1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

选“D”。

因为,F1两种雌、雄配子等概率()重复取样,随机均等受精。

306.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

人类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型通常写成:

核型46,XX(或XY)。

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方法是:

(1)显微摄影得中期染色体的放大照片;

(2)将每个染色体照片剪下来;(3)把形状、大小、结构相似的染色体配成22对,剩下一条大小在C组的6号与7号之间的X染色体,一条在G组的两条染色单体并拢的Y染色体;(4)依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将其循序编号,并分成7组;(5)将7组染色体排成4列(A组和B组在第1列,C组在第2列,D组和E组在第3列,F组和G组以及XY在第4列)。

307.“基因结构中,启动子、终止子包括在非编码区”的认识是否正确?

答:

是正确的。

因为,启动于是基因结构中位于编码区上游的核苷酸序列,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能够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作用。

终止子位于DNA上,确切地说是属于非编码区下游的核苷酸序列。

它特殊的碱基排列顺序能够阻碍RNA聚合酶的移动,并使其从DNA模板链上脱离下来,从而使转录工作结束。

308.细胞质基因或细菌染色体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不叫等位基因?

答:

①等位基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同一位点;c.控制相对性状。

特别是控制相对性状(如基因A和a);而A和A、a和a不属于等位基因,属于同一基因(或相同基因)。

②注意:

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是裸DNA(无组蛋白与其结合);同样细胞质中无染色体,其线粒体、叶绿体以及质粒,虽然含有DNA,也是裸DNA(无组蛋白与其结合)。

③综上,等位基因是针对有“同源染色体的DNA上的基因”而言的。

细胞质基因或细菌核区中不存在等位基因。

309.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请问这句话对不对?

答:

“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这句话不对。

因为,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是修复“基因”而不是修复“细胞”。

310.什么是基因探针?

基因探针检测是怎么进行的?

答:

①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②基因探针:

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

③基因诊断:

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④DNA分子杂交:

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放在一起,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那么互补的碱基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的碱基序列的部分,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

形成杂合双链区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间亲缘关系越近。

311.一个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的几个结构基因是属于一个基因吗?

调节基因能编码蛋白质为什么没有列入编码区?

答:

一个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的几个结构基因不属于一个基因,调节基因能编码蛋白质没有列入编码区。

因为:

①一个典型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都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只是原核生物的编码区无外显子与内含子的概念,是连续的。

在非典型基因结构中可无非编码区,如人工合成的基因以及原核细胞的某些基因结构,如“一个操纵子=一组相邻的结构基因+启动子+调节基因+操作子”,其中的“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就无非编码区。

②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的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进行调控的一个功能单位,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

因此,一个操纵子(如乳糖操纵子)的几个结构基因不是一个基因,是多个基因。

调节基因就是一个基因,能编码蛋白质。

结构基因中的各基因也一样能各自编码蛋白质。

只是结构基因中的各基因的转录与启动子、调节基因的产物有关。

③操纵基因与基因:

1961年,雅克布和莫诺提出了操纵子的概念,揭示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规律。

在他们提出的乳糖操纵子模型中,将基因分为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子和所谓的“操纵基因”。

显然,“操纵基因”的概念是与顺反子学说相悖的。

因为这个所谓的“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

随着重组DNA技术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进展,人们发现所谓“操纵基因”只有20余个碱基。

鉴于上述原因,遗传学家特别是分子遗传学家陆续抛弃了“操纵基因”的说法,将它们称为操作子。

根据目前人们的认识,基因的含义是能够表达和产生基因产物(蛋白质或RNA)的DNA序列。

根据产物的类别,可以将基因分为蛋白质基因和RNA基因(rRNA基因和tRNA基因)两大类;根据产物的功能可以分为结构基因(产生酶和不直接影响其他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和调节基因(产生阻抑蛋白质或转录激活因子)两大类。

312.一个基因是决定一种蛋白质吗?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蛋白质种类是三万种左右吗?

答:

“一个基因是决定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蛋白质种类是三万种左右”可视为正确。

因为,结合中学教材和教参可知:

一般来说,特定的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控制特定的蛋白质合成。

人类的基因大约只有3万种左右,则人类型的蛋白质种类有三万种左右。

313.据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新成果,人类的基因大约有3万种左右,请问这三万种基因是如何决定上亿种蛋白质的(如抗体就有上百万种之多)?

答:

一般说,真核细胞结构基因都是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但是,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有时同一条DNA链上的某一段DNA序列,当它作为编码某多肽链的基因时是外显子,而作为编码另一多肽链的基因时,则是内含子,结果是同一基因可以同时转录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RNA。

另外,《遗传分析导论》P204有这么一段话“原始转录物的加工在基因表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移去内含子,使RNA结构更趋稳定。

可以设想位于DNA分子和原始转录物上的内含子,即间隔序列,对转录和转录物的加工是有调控作用的。

这种调控不仅表现于对转录和加工速率的调节和控制,还表现在对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的控制,即由于剪接加工过程的不同,使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mRNA,编码多种蛋白质。

”结合课外资料可知,真核生物的一个基因可以编码多个蛋白质。

因此,人类的基因大约有3万种左右,这三万种基因是可以决定上亿种蛋白质的。

314.什么是细菌质粒?

答:

质粒是核区或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质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

现在习惯上用来专指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核区以外或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

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运载体。

目前,已发现有质粒的细菌有几百种,已知的绝大多数的细菌质粒都是闭合环状DNA分子。

细菌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较小,约为细菌染色体的0.5%~3%。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大致上可以把质粒分成大小两类:

较大一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000000以上,较小一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00000以下(少数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两者之间)。

每个细胞中的质粒数主要决定于质粒本身的复制特性。

按照复制性质,可以把质粒分为两类:

一类是严紧型质粒,当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时,质粒也复制一次,每个细胞内只有1~2个质粒;另一类是松弛型质粒,当染色体复制停止后仍然能继续复制,每一个细胞内一般有20个左右质粒。

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质粒属严紧型。

分子量较小的质粒属松弛型。

质粒的复制有时和它们的宿主细胞有关,某些质粒在大肠杆菌内的复制属严紧型,而在变形杆菌内则属松弛型。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人工构建的质粒作为载体。

人工构建的质粒可以集多种有用的特征于一体,如含多种单一酶切位点、抗生素耐药性等。

315.能谈谈遗传图解的多种写发吗?

答:

①不管是杂交或自交或测交或正(反)交或回交,绘遗传图解的方法都有“棋盘法”和“分枝法”之分。

②棋盘法是用表格来体现雌、雄配子或雌、雄个体随机均等结合的方式及其结果。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且易理解的表示方法。

其缺点是研究基因对数(尤其是等基因对数)多时显得繁琐。

教材上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解释就属于棋盘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浅显易懂。

③分枝法又名“树枝法”,其依据是“相同基因控同一性状,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随机自由组合或雌与雄个体基因交流的随机均等性”。

因此可用此法来表示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以及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以及雌雄结合类型及其结果预测。

其优点是形象和直观。

教材上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中也有实例展示此法。

316.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中为什么灭活的S型有毒菌能使无毒的活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