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0991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语文试题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人生始于无xié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sè,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拙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及至成年,人的性格日jiàn成熟,如醇美之佳niàng。

 

2.选出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2分)()

A.歌曲“卷珠帘”曲风清新唯美,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B.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C..温泉寺的峭壁上,刻着斗大的四个字:

“山泉水暖”。

D.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5.名著阅读。

(5分)

(1)《朝花夕拾》中的《》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作品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分)

(2)现在的人一般都知道无常有黑白之分,无常还戴着二尺来高的帽子,帽子上写字,白无常写着“一见有喜”,黑无常写着“一见发财”。

很简单的八个字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幸福,腰缠万贯”的普遍愿望。

从文字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比较喜欢活无常。

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

鲁迅写无常有何用意?

(3分)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9分)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学校班会的主题是“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请你参与这次活动。

【活动一:

名言集萃】年级组将在走廊橱窗里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母爱”的名言,你提供的一则是:

(2分)

【活动二:

短信比赛】徐佳鑫同学创写的作品《山里母亲》荣获一等奖,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上几句“获奖理由”。

(40字左右,2分)

母亲这辈子只识三个字,那是她的名字。

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

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

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活动三:

真情描述】九年级

(2)班别开生面地邀请了各位同学的母亲来班级参加“耳边响起母亲的叮咛”互动活动。

张小羽创作的剪纸画(右图)赢得了所有人的喝彩。

请以画中孩子的口吻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

要求:

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3分)

【活动四:

前事不忘】近代,祖国母亲曾经在血雨腥风中饱受摧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请你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拟一个宣传语。

(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

(6分)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7.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1分)

(2)“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两句选择典型形象描写景物,很有特色。

试作简要赏析。

(3分)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分)

(二)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14分)

晏子治东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数(shǔ)②之曰: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

晏子对曰: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

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

“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

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nà),便④事左右⑤,陂池之鱼,入于权宗。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僻⑥。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

——节选自刘向:

说苑《理政》

【注】①东阿:

齐国的阿邑,地名。

②数:

责备③诛:

责罚④内(nà):

纳⑤便:

顺⑥左右:

君之宠幸⑦便僻:

恭敬得很⑧强:

勉力⑨与(yù):

参预,干预。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

(1)景公迎而贺之曰: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简要说说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10分)

打不碎的韧性陶瓷

①陶瓷,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

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然而,陶瓷的脆性一直是它的致命弱点,如果能够克服这个弱点,再加上它原有的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非常有价值的性能,那么陶瓷材料的前途将远远超过现代的优质合金。

②可喜的是,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克服陶瓷脆性的“药方”。

③首先,从改善内部结构着手。

研究表明,在陶瓷的原料中添加少量的氧化钇、氧化镁、氧化钙等粉末,经高温炼制成氧化锆陶瓷后,其中的氧化锆便生成两种晶体:

立方晶体和四方晶体。

当陶瓷受到外力作用时,四方晶体便变成一种单斜晶体,体积迅速“膨胀”。

由于晶体的体积急速增大,进而可阻止陶瓷中原先存在的细微裂纹的扩展,陶瓷就不会破裂了。

有人在氧化铝坯料中加入二氧化锆,当加入量为基体体积的15%时,陶瓷的硬度可以提高3倍,有人称之为“陶瓷钢”。

④其次,将纤维均匀地分布于陶瓷的原料中,以提高陶瓷的强度和韧性,其原理与我们在石灰中加入纸筋相类似。

这是因为,将纤维加入陶瓷原料中,具有以下三大作用:

纤维不易拉断,在工作时可承担大部分外加负荷,减轻陶瓷的负担,使裂纹不易产生;纤维与陶瓷体结合在一起后,具有很大的摩擦力,于是,陶瓷的韧性可以大大增加;即使陶瓷出现了细微裂纹,纤维也能将它们紧紧拉住,使裂纹不至于进一步扩展开来。

⑤第三,还在改善陶瓷表面状态方面下功夫。

一般来说,陶瓷的断裂大都从表面开始,因此,改善陶瓷表面状态就犹如为防止陶瓷的破损设下了一道屏障。

具体方法为:

通过化学和机械抛光技术消除陶瓷的表面缺陷;对氮化硅、碳化硅等非氧化物,只要通过控制表面氧化技术,就可消除表面缺陷或使裂纹尖端变钝;通过热处理也可达到表面强化或增韧的目的。

⑥经过特殊加工的陶瓷,再也不是那种碰不得、摔不起的“瓷娃娃”了,即使把它丢在水泥地上也毫无损伤。

这种打不碎的陶瓷,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高科技领域,如用来制造汽车、飞机、快艇的发动机和其他重要零部件。

这类陶瓷材料无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

(2分)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两题。

(5分)

(1)写出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当陶瓷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能删去的理由。

(2分)

(2)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1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借助文中知识,分析韧性陶瓷能有如此性能的原因。

(3分)

韧性陶瓷制作的菜刀,硬度极强,仅次于金刚石。

用它处理食物不易粘连,能切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永不需要磨刀。

即使面对冷冻肉品这样难处理的食材,陶瓷菜刀也不会崩刃,在韧性方面相对于传统陶瓷有了很大进步。

(四)阅读议论文《“磨”到最后》,完成15~17题(10分)

①“我磨墨,墨磨我”,这是画家韩羽的一枚书法印章。

他自幼热爱文学、戏剧。

搞漫画创作,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

那时,他向省报投稿,天天投,天天退,如此持续了几年,把美术编辑都投怕了。

他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幽默地写下了如此对联:

“惯以坏画充好画,聊将嘘声作赞声。

②两个“磨”字,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磨墨,“朵朵花开淡墨痕”;磨我,独树一帜丹青手。

他的书画功底老到、深厚,不但“磨”进了电影、戏剧,而且“磨”进了书法、“磨”进了文章杂学。

他的书、画、文章,外行觉得有意思,内行觉得见功夫,堪称独一无二。

他创作极认真,圈里人都知道,韩先生一是作画少,另就是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拿出来,而是撕掉。

他的标准不是创作不出手,他不愿重复自己,不愿复制自己。

他的作品轻松好玩,令人赏心悦目,据说他的创作过程是很痛苦的。

先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继而掼笔撕纸、长吁短叹,久不得其要,继而灵感偶至,马上抓住。

韩羽的“磨”字诀给人生以太多的教益。

③磨,磨难、磨炼、磨砺、磨合……似乎都和人生有缘,所以许多人生警语,也都带着“磨”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宝剑锋从磨砺出”……警示人们要认识磨、善待磨、不怕磨,要耐磨、多磨、自觉磨。

“磨”是砥砺,增其锋利,“磨”是打造,锻出新生;“磨”是一次次与外力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个引发事物发生渐变的过程。

《浮士德》里土地之神唱了这样一首人生之歌:

“生潮中,业浪里,淘上复淘下,浮来又浮去,生而死,死而葬,一个永恒的大洋,一个连续的波浪,一个有光辉的生长……”其意蕴涵的也是“磨”。

人生是“磨”而强,“磨”而亮,“磨”而奋发向上。

有的人下岗了,却打拼出一番新天地;有的人失败了,却东山再起;有的双腿失灵,却走得更远了……自古雄才多磨难,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磨”,使得他们砺心练脑、强魂健魄,走向新生。

④巴尔扎克把他的创作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刻在他的手杖上:

“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19世纪后期,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在总结他的一生特别是他的创作时,也引用过巴尔扎克这句话。

但是他颠倒了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他说:

“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

”大师大见解,磨至粉碎,磨成双向,功夫深,力度大,质量高。

不磨不粉碎障碍,无以前进;不磨不粉碎自己,无以提高。

大凡德高望重者、事业辉煌者、叱咤风云者,莫不是磨着困难磨着自己、粉碎着障碍粉碎着自己,步向新生、步向辉煌的。

有人想轻松之磨,磨来磨去无精神;有人作虚假之磨,碌碌无为度一生。

所以,磨须有心有志,磨要脱胎换骨。

⑤贝多芬说:

“卓越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于己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人生曲折,跌宕起伏,“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只是希冀和祝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

然而,许多人对“磨”厌恶、惧怕,在他们心目中,一蹴而就是快慰,反反复复是窝囊,总想三板斧劈尽一切障碍,三把火烧出一片新天地,往往事与愿违。

而磨砺临头不去“磨”,被动挨“磨”怨天尤人,如此人生态度则更不可取。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诗句告诉世人,人生的磨击是少不了的,关键在于自身坚劲,经磨、耐磨、迎“磨”而上,就会磨出灿烂的人生。

(五)阅读郑远星的《梅魂》一文,完成18~21题。

(20分)

①题记:

滁州琅琊山醉翁亭景区内,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梅树,花期在蜡梅、春梅之后,被称为“杏梅”,相传为欧阳修亲手所植。

②千年前的那个雪夜,欧阳太守又醉了。

③风咆哮,卑微的杂树山草被扭曲了头颅;雪乱舞,柔弱的杨树、柳树被压弯了腰身。

庙宇亭阁的飞檐上落满了雪。

醉酒的太守留宿山中,那是太守贬谪滁州后的第二个冬,他心中的悲愤和失落感早已平静,刚烈之气在风雪中化作了冷峻深沉。

④半醉的太守夜半起床,悄悄出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上。

太守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由想起他生命中的一次次风雪。

他来到那棵小梅树前,轻轻抖掉压在它身上的雪,像父亲一样默默看着它,看着它黑色的树干,看着它稀疏的枝条。

这是太守亲手栽下的梅树,他每次上山都来看它。

太守平生爱梅,梅与他性情相通。

他在为政之余坐在梅树下,看林壑芳草,听鸟鸣泉声,饮酒赋诗,操琴吟唱。

⑤“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雪舞梅香,一缕缕沁人心脾。

太守仰视树上怒放的梅花,若有所思。

他弯腰拾一朵落梅,放在鼻子前,闻冷冷的梅香。

⑥风歇,雪止,月出,白蒙蒙的山中宛如仙境。

高处不胜寒。

太守的乡愁在月亮上,他思念那天各一方的亲友,那风骨卓然的石曼卿①和才高德厚的梅尧臣②,那用芦荻在沙地上写字教子的白发老母,那千山万水外的故乡庐陵,那白墙黑瓦和鸡鸣狗吠……太守渴望自由自在亲情融融的生活,渴望田园牧歌和人间烟火味……

⑦冷月如僧侣的脸,无动于衷地面对着山中的一切。

太守背着两手在雪地徘徊,猛抬头,眼前的那株梅树便将他的思绪引向了记忆的深处。

太守少年寒窗苦读,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二十四岁的他考中进士第一名,同年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宫,开始经历仕途的风霜雪雨。

因为支持贤臣范仲淹,痛斥谏官高若讷,他被贬谪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去做县令;四年后他被召回朝廷,担任馆阁校勘,后来被任命为皇帝身边的谏官,先后向宋仁宗献了六十七篇奏议,直陈社会弊端,谋划治国良策。

他禀性不改刚直敢言,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鼓与呼,他的《朋党论》触犯了皇帝和众多大臣。

命中注定,他又一次被贬谪到远离繁华京城的滁州……

⑧太守来滁州后采取了一系列施政措施:

抓农业搞建设操练民兵,发动全城民工修筑城墙,督率官兵保一方平安。

大旱年间,他亲率百姓到琅琊山中,在柏子龙潭前向苍天求雨……仅仅两年,滁州境内年丰人乐。

他在醉翁亭里宴饮宾客,觥筹交错间太守醉了。

太守乐呵呵地走在山道上,高一脚,低一脚,把夕阳也看成了酒杯。

⑨醉醺醺的太守来到梅树下歇息。

梅树懂得太守的心思。

太守不是苦行僧,但太守之乐,不是一己之私乐。

太守一次次“醉”,又一次次“醒”,在“醉”与“醒”之间,书写了千古华章《醉翁亭记》《丰乐亭记》。

于是,海拔只有几百米的琅琊山声名远播,醉翁亭成了“天下第一亭”。

⑩“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祭石曼卿文》)太守走了一千年,留下了醉翁亭和丰乐亭,留下了象征其魂灵的古梅树——苍劲斑驳的躯干宛如卧龙,虬曲茂密的枝叶向天空发散思绪。

⑪又一度春风翩跹山花烂漫。

清澈泉水旁,蜿蜒古道边,枝干伸展的古梅,宛如苍颜白发的醉翁,为游人和禽鸟的喜乐开怀。

(选自《醉翁亭文学》2008年1期,有改动)

【注】①石曼卿:

宋代文学家。

②梅尧臣:

宋代文学家、诗人,为官时爱民而有仁政。

18.通读全文,简要说说文章以“梅魂”为题的用意。

(4分)

19.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第②段中“欧阳太守又醉了”一句在全文的表达作用。

(4分)

20.阅读文中第⑥段和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6分)

(1)太守的乡愁在月亮上……

(2)太守乐呵呵地走在山道上,高一脚,低一脚,把夕阳也看成了酒杯。

21.本文中,“梅”成了传达欧阳修思想情怀的独特意象。

中国古代诗文中,以自然物象表达思想、寄托心志的例子还有许多。

请再列举两例,要指出物象并结合与之相关的诗文作简要表述。

(6分,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即可)

【示例】欧阳修爱“梅”,留下“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的名句,写出了对刚直不屈品质的坚定追求。

三、作文(60分)

22.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觅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觅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60分))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附:

译文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

“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

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晏子回答说:

“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

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

“您治理东阿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

“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

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

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

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

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

“您再去治理东阿吧。

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12. 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药方”这里指克服陶瓷脆性的办法。

(共2分。

每个要点1分)

13.

(1) 如果删去画线语句就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四方晶体变成一种单斜晶体,体积迅速“膨胀”。

(共2分)

(2)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改善陶瓷表面比作为陶瓷的破损设下屏障,形象生动(通俗易懂)(1分)地说明了改善陶瓷表面的状态能提高了陶瓷的强度和韧性(1分)。

14. 答案示例:

材料中说韧性陶瓷硬度极强是因为陶瓷改善了内部结构,硬度提高了;(1分)韧性增强是因为将纤维均匀地分布于陶瓷的原料中(1分);改善陶瓷的表面状态,提高了陶瓷的强度和韧性。

(1分)(共3分。

按标志采分点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