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081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docx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

内江新城建设中心组团指挥部办公室

评价单位: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环评证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3209号

一、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地点

项目名称: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

项目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内江市东兴区谢家河西侧,汉安大道至321国道

建设单位:

内江新城建设中心组团指挥部办公室

1.2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

新建城市道路长2100米,宽32米。

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等。

内江市新城区纵五道路工程位于内江市东兴区谢家河西侧,汉安大道至321国道。

起点接321国道,终点接汉安大道,设计全长2100米,呈南北走向,道路红线宽度32米,占地面积约67200平方米。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时速为30km/h,双向四车道,由车行道和人行道(含骑行道)组成,车行道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地上设立杆照明系统,地下设排水系统;道路主要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形式。

本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资金来源为地方自筹。

建设工期为2年。

建设规模: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特征,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1。

表1-1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设计采用值

规范规定值

1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路

城市次干路

2

设计车速

km/h

30

20~40

3

最小圆曲线半径

m

300

40(极限值)

4

最大纵坡

%

2.713

6

5

最小纵坡

%

0.3

0.3

6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

m

2000

250

7

竖曲线最小半径(凹)

m

2000

250

8

人群设计荷载

KN/m²

3.5

3~3.5

9

路面设计轴载

BZZ-100

BZZ-100

10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0

10

11

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

15

15

12

道路抗震设防

地震烈度为6度,重要附属构筑物按7度设防

1.3投资预算

该项目总投资为6700万元。

1.4工程进度安排

本项目拟于2013年12月开工,2015年12月竣工,建设工期2年

1.5工程项目组成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表1-2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名称

项目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施工期

运营期

主体工程

线路

工程

本项目起点接321国道,终点接汉安大道,由北向南,设计全长2100米,道路红线宽度32米占地面积约67200平方米。

占用

土地

水土

流失

隐患

噪声

扬尘

废水

垃圾

交通

出行

交通

噪声

汽车

尾气

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正影响,交通改善的正影响

路基

工程

路线总长2100m,宽32m,双向4车道

横断面布置形式为:

8m人行道+16m车行道+8m人行道

路面

工程

人行道:

3cm厚天然花岗石板材+3cm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10cm厚C15混凝土;人行道每隔8.1m设置树池

骑行道:

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AC-13C(彩色)+15cmC15砼基层;

车行道:

第1层4cm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第2层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1cm厚乳化沥青封层加透层

第3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第4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第5层20cm级配碎石垫层。

交叉

工程

本项目工程方案规划区内段共有平面交叉8处。

附属工程

排水工程

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污水接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就近排入谢家河内。

综合管线工程

项目综合管网设计的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包括电力、电信、给水、燃气管道等。

交通

工程

项目全线交通工程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信号设施等。

管理

设施

通信、监控、配电、照明和管理养护等

绿化

工程

道路两侧回填种植土并植树绿化

临时工程

施工营地

租用当地民房,项目内不设施工营地

临时占地、破坏植被、噪声、扬尘、废水、垃圾

施工结束后采取绿化等措施进行恢复

施工便道

主全线不设施工便道

表土/挖方

临时堆放场

本项目表土临时堆放设置在永久占地或施工场地集中堆放,以供道路绿化时使用。

材料堆场

外购石料等建筑材料,公路运输,直接到达施工地,项目不设取土、取石场等料场

搅拌场

设临时混凝土搅拌站,用于本项目混凝土路面铺设

拆迁安置

共拆迁建筑物6600m2,约55户居民

迁移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生活质量不低于拆迁安置前

1.6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施工期污染流程见下图。

图1-1本项目施工期污染分析框图

本项目营运期污染流程如下图。

图1-2本项目营运期污染分析框图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2.1工程外环境关系和环保目标

纵五道路200m范围包括:

汇宇一品(在建)、绿岛银座(在建)、万达广场(在建)以及散居农户等,详见表2-1。

表2-1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

要素

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

性质

受影响

人数

方位

距离

(m)

环境功能

大气

环境

声环境

万达广场(在建)

商业

--

道路南

端两侧

2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类标准

汇宇一品(在建)

商住

--

汉安大

道南侧

84

绿岛银座(在建)

商住

--

汉安大

道南侧

84

散居农户

居住

26户78人

道路

两侧

24~84

水环境

沱江

水体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类水域

谢家河

随着内江新城区的建设,道路沿线两侧的零散农户将随着城镇规划逐渐搬迁。

2.2评价范围

1、工程评价范围

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为本项目设计研究范围:

新建城市道路长2100米,宽32米。

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等。

2、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环境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下表。

表2-2评价范围

环境要素

项目

评价范围

备注

社会环境

纵五道路

工程的直接影响区,谢家河片区

重点评价征地、拆迁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的影响,与城市规划等规划的相容性。

生态环境

临时施工

场地

临时材料堆放场、临时混凝土搅拌机用地界外50m

以土地利用、水土保持、地表植被、生态景观为评价重点

借土场

用地界外50m

临时表土存放场

用地界外50m

纵五道路

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

水环境

全路线段

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

道路及配水管网对沿线水体的影响

声环境

施工场地

施工场界200m范围

评价以敏感点及规划地段噪声影响为重点

环境空气

纵五道路

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

道路对沿线空气环境的影响

2.3评价标准

2.3.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

类水域水质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

类标准。

(3)声学环境质量: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

2.3.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污染物排放: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2)水污染物排放:

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3)噪声排放: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的相关标准。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3.1环境影响分析

3.1.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1.1.1施工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空气污染源主要包括:

(1)为挖填土(石)方、装卸筑路材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2)施工机械废气。

具体分析如下:

1、扬尘

施工期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平整、路基开挖及路基填筑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扬尘等;运输、装卸、储存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时产生的扬尘、粉尘;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粉尘。

另外,施工所需散体建筑材料数量较大,运输车流量较大,路面的起尘量也较大。

根据资料类比,工程施工现场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未经洒水、遮盖等措施产生的扬尘状况见下表。

表3-1施工现场扬尘排放情况

距离(m)

10

20

30

40

50

100

200

浓度(mg/m3)

1.75

1.30

0.780

0.365

0.345

0.330

0.29

由上表可见,未经洒水、遮盖等措施前,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施工场地下风向200m范围内,受影响地区的TSP浓度平均值为0.29mg/m3,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通过对施工区的料堆采用塑料薄膜、草帘等封盖或喷水措施使其保持湿润状态;在出现四级大风时应停止地面作业,或是喷洒水以抑制扬尘的产生,可有效地减轻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同时,运输车辆采用密闭运输方式,严格控制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也可有效的抑制扬尘的产生。

2、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主要含CO、碳氢化合物、NO2等污染物。

施工单位严格控制车辆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同时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及时检修施工机械。

3.1.1.2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

在公路施工中,作业机械类型较多,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机械噪声、运输车辆和土建施工噪声等。

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5m的噪声值在76~98dB,其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施工场地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施工期间,车辆运输较为频繁,交通噪声影响突出。

特别是夜间,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噪声势必对周围声学环境造成影响。

应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减轻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严格控制车辆运输时间和运输路线,同时控制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段,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周期。

在邻近敏感点,如居民区附近施工时,应告知附近公众施工安排等信息;每天夜间22:

00~次日06:

00禁止进行强噪声作业(如混凝土搅拌);施工时合理安排渣土外运车辆的出车时间,车辆应作到禁鸣喇叭;在中、高考期间应停止施工;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3.1.1.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产生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生活污水

项目位于内江市东城新区范围内,根据业主单位介绍:

项目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食宿租用当地民房。

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共计100人,按60L/人·d计算,用水量为3m3/d。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85计算,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5.1m3/d。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氨氮、SS以及少量的动植物油等。

综上分析,本项目不新建施工营地,主要采取租用当地农民房屋,利用村民现有化粪池或旱厕进行处理后供当地村民农用,不会污染周围地表水体。

2、生产废水

(1)混凝土搅拌废水

本项目施工时需设置一临时混凝土搅拌站,将会产生废水。

废水以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为主要表现形式。

此类废水的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集中排放等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混凝土转筒和料罐每次冲洗产生的污水量约0.5m3,SS浓度约5000mg/L,pH值在12左右,废水污染物浓度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为此,环评要求该类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2)施工期地表径流污水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油污染,在雨天时形成地表径流污染受纳水体水质和土壤。

本项目虽然无桥梁无涉水工程,但由于线路位置临近谢家河;因此在临水路段路基开挖、填筑时若防护不当则可能会有土石进入临近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

堆放的建筑材料管理防护不当被雨水冲刷时也会对周围水体水质造成污染。

(3)混凝土养护用水

施工后期,对路面进行养护,需要少量混凝土养护用水(1m3/d)。

而混凝土养护废水绝大部分通过自然蒸发散失,不作专门处理。

3.1.1.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道路的建设时产生的弃土、弃石,运至本项目指定的弃渣场统一堆放,应按水土保持要求,在弃土、弃石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等措施,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

另一部分来自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等,临时堆放在道路红线范围内,每天清运至建筑垃圾回收点回收利用,既杜绝了浪费,又避免了乱堆乱放导致的环境污染。

由于项目建设不设施工营地,生活垃圾主要依托于附近的民居既有的垃圾收集装置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清运,从而减少施工场地的垃圾量,减少环境影响。

项目总填方量387930.91m3,总挖方量为259075.87m3,项目所需借方量根据政府统一规划,项目拟利用周边正在施工的道路的弃土场的弃土做路基填方。

3.1.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3.1.2.1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污水。

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污水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道路泄水道口流入沿道路敷设的雨水管网,最终排入谢家河,将造成谢家河的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故建议加强交通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当各种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装载物倾泻、油料泄露、扬尘等。

另外还会产生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路面的腐蚀、轮胎及路表面的磨损物、车辆外排泄物及人类活动的残留物等。

可能的污染途径是通过混合大气降水入渗进入地下水。

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定期清理沿线垃圾可以有效减少项目营运期的有害废物的产生,能有效阻止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中。

在道路运营期内可能对地下水质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是危险品运输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泄露(爆炸)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渗透和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联系污染地下水,而危险品运输中存在的污染风险隐患往往与交通事故概率有关,本项目无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功能,所以,因危险品运输对地下水源地造成严重影响的概率是极小的。

道路跨越区域的地表大多为混凝土所覆盖,起隔水的作用,隔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效地阻止了地下水受地表污染物的污染。

因道路路基所占用地表面积较少,不会对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造成大的影响,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3.1.2.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营运期主要是行驶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管的排放,主要污染物有CO、NO2、THC。

CO是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比和各种气缸燃料分配的均匀性。

NO2是气缸内过量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高温下形成的产物。

THC产生于气缸壁面淬效应和混合缸不完全燃烧。

由于目前含铅汽油已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因此,已不存在着铅污染的问题。

营运期主要是行驶汽车排放的尾气,根据工程分析,计算出各特征年交通量计算的废气污染物CO、NOX、THC的排放源强很小,另外,由于项目将原有土路面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大缓解原有路面差引起的雨天泥泞、晴天起尘的现象。

此外,由于建成后的路面较原有地面平整,因此这将大大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具有明显的环境正效应。

因此,项目营运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3.2.2.3声环境影响分析

道路沿线两侧现状为零散农户和在建小区,无医院、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

随着内江市新城区建设的发展,沿线两侧将会被规划为绿地、2类住宅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

根据环评从严原则,本环评进行了近期、中期、远期环境噪声预测。

(1)营运近期:

纵五道路昼间、夜间道路沿线200m范围的敏感点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

(2)营运中期:

纵五道路昼间、夜间道路沿线200m范围的敏感点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

(3)营运远期:

纵五道路昼间、夜间道路沿线200m范围的敏感点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

根据预测可知,本项目营运期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点影响不大。

3.1.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不建设收费站等辅助设施,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车辆丢弃的垃圾,通过设置垃圾桶,对路面的保洁和清扫,并由环卫部门收运后交附近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

3.2污染物治理措施

3.2.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3.2.1.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路基施工时,路基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注意洒水降尘;开挖时对干燥断面应洒水喷湿,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由于植被破坏而使表土松散干涸的场地,也应洒水喷湿防止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回填作业时产生粉尘扬起;施工期要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湿的措施,防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场地的弃土应及时覆盖或清运。

2、在施工场地出口设置冲洗设施,对出场运土卡车轮胎、底盘进行冲洗,对所运土方进行湿润。

3、保证运土卡车完好无泄漏,装载时不宜过满,确保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如果运输过程中发生洒落应及时清除,减少污染。

4、水泥应罐装或袋装运输,车辆应采用加盖蓬布,土、砂、石料运输应控制运输量,严禁超载,装高不超出车厢挡板,并加盖蓬布,以减少扬尘对空气的污染,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

根据天气和施工情况在非雨天定时洒水,减少道路二次扬尘。

6、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在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

7、为减轻挖土产生的扬尘对附近空气环境的污染,管道铺设尽量采用分段施工,及时填埋。

3.2.1.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机械和设备及运输车辆定期检修,维修保养工作安排在涪城区道路沿线的各个维修点进行,现场不自行设置维修点,产生的废水主要依托城区各维修点现有处理设施处理。

施工场地的冲刷雨水,集中收集,并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含有有害物质的建材应合理堆放,并设雨篷、防护围墙,防止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受雨水冲刷会产生含油地表径流,经集中收集,随雨水一起进入隔油池处理后再排放;施工时,应选择工况良好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在平时应注意机械和车辆的保养,在雨天对机械、车辆进行防雨遮盖,以尽量减少含油废水的排放量。

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主要采取租用当地居民的房屋的形式,依托民房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收集处理,不外排。

3.2.1.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非正常工作而产生高噪声污染。

(2)施工期间对施工噪声将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要以张贴告示等方式告知周围居民,并征得其同意,防止扰民纠纷。

(3)施工总平面布置时,尽可能将高噪声源安排在远离项目周围的环境敏感点,防止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

在靠近本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时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简易声屏障。

(4)施工期间在夜间21时至凌晨7时应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和倾倒砂卵石料,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施工。

严禁高噪音、高振动的设备在中午或夜间休息时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音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土方工程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

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加强噪声污染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01]90号精神,为在中、高考期间保证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休息和参考环境:

中、高考期间禁止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施工。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若采取降噪措施后仍达不到规定限值,特别是发生夜间施工扰民现象时,施工单位应向受此影响的组织或个人致歉并给予赔偿。

3.2.1.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1、严禁在工地焚烧各种垃圾废弃物。

对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先分类回收,确保资源不被浪费。

2、加强出渣管理,可在各工地范围内合理设置临时渣场,及时清运至指定的地点,不宜长时间堆积,做到工序完工场地清。

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须集中收集,并指定场所存放,交环卫部门处理,不得混杂于建筑弃土或回填土中。

4、加强对各种化学物质使用的检查、监督,化学品使用完后应做好容器(包括余料)的回收及现场的清理工作,不得随意丢弃。

3.2.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3.2.2.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

环评提出的相应防治措施有:

1、汽车排污要求符合有关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加强机动车运输管理,减少汽车怠速工况等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3、绿色植物对有毒有害气体、尘埃和噪声有一定吸收、阻滞和反射的作用。

大片绿地与非绿地之间存在着气温差异,能够导致局地小尺度环流,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因此在沿线路段加强绿化,在道路旁、路堤边坡、中央隔离带等栽种可吸收或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树木及灌草等,减缓项目带来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

3.2.2.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路面径流。

对于路面径流,在非事故状态下,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发生事故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经雨水冲刷后进入地表水体。

从技术角度分析,针对风险事故导致的路面径流污染,主要通过采取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来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众多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可行的处理办法。

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废水处理措施经济、技术可行。

3.2.2.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各敏感点交通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和4a类限值要求。

为了进一步确保营运期其他敏感点噪声不超标,环评建议:

1、在今后的城市化建设中,道路两侧建筑物应加强建筑布局和隔声设计,保证敏感建筑室内环境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2、在距道路红线20m范围内不得新建医院、敬老院等声环境敏感点。

3、在营运中要加强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尤其是营运远期,对于城市规划的居民住宅区等敏感点的噪声监测,如有超标,必须采取为受影响居民安装隔音窗等降噪措施,其费用由建设部门提供,措施实施后可降噪6dB(A),以保护群众的生活质量。

4、大吨位货车由于载重量较大,禁止在居民区附近道路通行,应绕道行驶。

3.2.2.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过往车辆乘坐人员及行人产生的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为防止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加强教育和管理,禁止车辆乘坐人员随意丢弃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