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157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汇总附练习 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docx

专题1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考点汇总附练习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专题1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线粒体

考向线粒体、叶绿体观察实验的原理与操作

1.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健那绿给活细胞染色时会杀死活细胞

B.观察叶绿体时必须使细胞处于有水状态

C.高倍镜下可看到短棒状或哑铃形的叶绿体

D.观察叶绿体可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

【参考答案】B

易错警示

走出叶绿体、线粒体观察实验的“5”个误区

(1)观察线粒体应选择人体或动物细胞或植物体无色部位细胞,不能选择绿色组织细胞。

(2)观察线粒体与叶绿体均需保持细胞活性状态。

(3)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5)叶绿体不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2.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灰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B.若视野比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减小光圈C.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

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答案】D

【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错误;若视野比较暗,可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增大光圈来增加进光量,B错误;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不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藓类叶片薄而小,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内含叶绿体,因此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D正确。

1.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

B.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与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者可以分布于不同的细胞中

B.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

D.两者所含有的催化化学反应的酶相同

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蒸馏水制作装片,保持活细胞状态

B.都需要用盐酸处理,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都需要用健那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都需要用酒精漂洗洗去浮色,便于观察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D.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用健那绿染液给线粒体染色

5.下列有关实验中,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水解→染色→观察B.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制片→观察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取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制片→观察

D.脂肪的鉴定:

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6.下列有关显微镜的观察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B.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洋葱外表皮细胞中流动的叶绿体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时,视野下的橙黄色油脂颗粒主要在细胞间

D.观察根尖分生区时,一个视野中绝大部分细胞被染成深色的棒状小体

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转换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8.下列关于实验材料选择合理的是

A.洋葱鳞片叶紫色外表皮取代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B.甘蔗汁取代梨汁进行还原糖鉴定C.叶肉细胞取代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有丝分裂

D.黑藻取代菠菜观察叶绿体

9.下列实验中都涉及的操作是

①用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②用洋葱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用黑藻叶细胞观察叶绿体

④用大蒜的不定根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A.需制成装片

B.需使用盐酸

C.需使用酒精

D.需染色处理

10.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处理可改变________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

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1.【答案】C

D正确。

2.【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因此两者可以分布于不同的细胞中,A项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项正确;叶绿体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的场所,线粒体基质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C项正确、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蒸馏水制作装片,但人口腔上皮细胞用蒸馏水处理,会出现吸水涨破的现象,因此人口腔上皮细胞需要用生理盐水处理,A错误。

观察线粒体需要保持活细胞的状态,如加入盐酸,会使细胞死亡,B错误。

健那绿能够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此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到健那绿进行染色,C正确。

观察线粒体,不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D错误。

4.【答案】D

绿色,D正确。

5.【答案】A

6.【答案】A

【解析】黑藻叶片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A正确。

洋葱外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错误。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时,视野下的橙黄色油脂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中,C错误。

观察根尖分生区,一个视野中只有少部分细胞被染成深色的棒状小体,大部分细胞都是在分裂间期,D错误。

7.【答案】A

【解析】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该使视野亮度增大,可以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项错误;由于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该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B项正确;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项正确;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洋葱鳞片叶紫色外表皮呈紫色,会干扰染色后的线粒体颜色,不易观察到线粒体,A错误;甘蔗汁主要含有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取代梨汁进行还原糖鉴定,B错误;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取代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有丝分裂,C错误;高等植物的绿色叶片均可以观察叶绿体,因此可用黑藻取代菠菜观察叶绿体,且黑藻叶片薄,细胞呈单层分布,直接压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D正确。

9.【答案】A

10.【答案】

(1)①③ 

(2)细胞膜 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解析】

(1)②中染色的结果是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故应是绿色的面积比红色的面积小;④中间期细胞也能着色,是整个细胞核(其中含染色质)被染成深色。

(2)②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②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8%,温度为30℃,处理的时间是5min,④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温度为室温,处理时间为3~5min。

(3)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其变化为第一、二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答案】C

【解析】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不能转动物镜,A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花生子叶细胞含有脂肪,苏丹Ⅲ可将其染成橘黄色,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新鲜黑藻小叶中含有很多个叶绿体,显微镜下可观察其叶绿体形态,由于细胞是立体的,细胞中叶绿体数较多,会有重叠和掩盖,计数很困难,D错误。

专题08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制备

(1)原理:

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原理,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2)材料: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过程

①选材:

哺乳动物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②制片:

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③观察:

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视野,再转到高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④滴蒸馏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⑤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很快涨破,内容物流出。

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与结构

(1)脂质:

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膜中还含有很少量的胆固醇。

(2)蛋白质:

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3)糖类:

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被,与细胞膜表面的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4)结构特点:

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细胞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化学物质传递(如激素、递质);

②通道传递(如胞间连丝);

③接触传递(如精卵结合、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结合)

考向一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②

B.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①有关

C.②是静止的,但①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若该膜为人体肝细胞膜,则B侧CO2浓度高于A侧

【参考答案】C

规律总结

细胞膜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疏水基团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B.细胞膜的内外表面都分布有糖蛋白C.有些有害物质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的接触

【答案】C

考向二细胞膜的探究实验分析

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

D.用高倍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细胞膜的制备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项错误;除去细胞壁应使用纤维素酶,B项错误;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C项正确;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到磷脂双分子层,D项错误。

解题必备

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

(1)染色剂进入实验

(2)色素透出实验

正常情况下紫色洋葱细胞、各色各样的花瓣显现出颜色都是因为细胞液中有某种色素分子,若将有颜色的植物组织放入清水中,色素分子不能透出,若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则可导致原生质层失活,此时色素分子就会从细胞液中透出,外界溶液将呈现色素颜色。

如:

4.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交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

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D

【解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温度升高,膜蛋白相对运动加快,细胞膜流动性增强;图示数据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而不是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5.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材料常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关键原因是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膜所含脂质的种类相同B.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以蛋白质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形成基本骨架C.不同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不同,是因为所含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D.精子和卵细胞之所以能进行融合受精,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C.一切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

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

3.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4.如图为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

A.选择透过性

B.全透性

C.流动性

D.半透性

5.通常情况下,细胞膜的内外常维持着多种离子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性有利于维持该浓度差B.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多少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细胞膜上分布的载体蛋白的活性高低与氧气浓度直接相关

D.细胞内外某种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大小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

6.下列生理活动中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B.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C.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D.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7.下列鉴别细胞膜成分的方法或结果有错误的是

供选答案

细胞膜成分

鉴定方法

结果

A

磷脂

脂溶剂处理

细胞膜被溶解

B

磷脂酶处理

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处理

紫色

D

蛋白质酶处理

细胞膜被破坏

A.A

B.B

C.C

D.D

8.小龙虾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这种突触间隙极小,仅有2~3nm。

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B.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C.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D.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9.如图,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可能是某种氨基酸的衍生物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10.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实验。

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科学家将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成单分子层,测得磷脂单分子层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

(4)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表所示: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

70

30

0

上表数据显示,细胞膜与细胞器膜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

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

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材料:

红玫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6·新课标Ⅲ卷)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12.(2016·海南卷)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1.【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膜含有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含有的脂质是磷脂,A错误;所有生物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不包括蛋白质,B错误;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就越复杂,C正确;精子和卵细胞之所以能进行融合受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2.【答案】C

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壁起着重要的作用,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信息交流的作用,A错误;②是膜蛋白,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错误;③是磷脂分子,是细胞器膜、核膜等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C正确;④由蛋白质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最初用红色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标记人细胞膜,用绿色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标记鼠细胞膜,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荧光混合,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A、B、D错误。

5.【答案】A

【解析】通常情况下,细胞膜的内外常维持着多种离子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性有利于维持该浓度差,A正确;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多少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B错误;细胞膜上分布的载体蛋白的活性高低与温度等直接相关,而与氧气浓度没有直接的关系,C错误;细胞内外某种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大小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无关,D错误。

6.【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为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7.【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其中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用磷脂酶处理,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被分解,磷脂双分子层不再存在,从而使细胞膜被破坏。

8.【答案】D

【解析】由于突触间隙极小,且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则信号在该突触中不需要转换为化学信号,因此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A正确。

由于信号在突触间传递无需转换,则信号的传递速度快,时间短,因此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B正确。

该信号的传递中所利用的蛋白质通道,属于两个细胞间所形成的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

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未体现胞吞、胞吐、细胞融合等现象,因此未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9.【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过程,甲细胞释放激素类物质a,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然后与乙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将信息传递给乙细胞,调节该细胞的代谢。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还有胞间连丝等形式,所以细胞膜上的受体并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10.【答案】

(1)人的成熟红细胞 除细胞膜外无其他膜结构(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2)蒸馏水(清水) 渗透

(3)S/2 

(4)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细胞器膜上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较低(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不同或细胞膜都含糖类,而细胞器膜不含糖类) 

(5)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①取适量的红玫瑰花瓣,均分为两部分,分别加入培养皿中,编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