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112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化品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可造成财产损失、数据损失和重要文件、资料损失;

(3)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应急处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确定泄漏源或发生爆炸事故的位置;

2.2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2.3向上级部门申请调集所需的泄漏或爆炸应急救援处置队伍;

2.4确定泄漏源或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员多少等);

2.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2.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2.7确定泄漏时间、或火灾预计持续时间;

2.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

2.9气象信息;

2.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2.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2.12明确泄漏或爆炸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2.13确定泄漏或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2.14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队、救援队伍等)。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1.1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

沈守财  

副指挥:

马恒生张健

成 员:

王乐国孙衍森李清华路付光马福亮高继峰张永王春生张亮张云芳

    

指挥部生产部室。

主 任:

马恒生(兼)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和接警工作,办公室设在生产部(接警电话:

2139322),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

3.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各有关生产车间及职能部门要在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要求,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快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1总指挥职责:

1、根据灾害状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制定营救遇险(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

3、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

4、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5、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3.2.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等。

2、组织诊断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状态,评价损伤程度,分析事故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补救行动的方案。

3、保证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执行。

3.2.3应急通讯组职责:

1、负责突发安全事故现场的通讯和联络工作,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2、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并按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负责传达指挥部总指挥指令,及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迅速进行集合。

3.2.4治安组职责:

1、负责事故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做好事故抢险期间的现场秩序维护,为抢险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负责协调、组织保卫人员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3、协助经营部确定事故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

4、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

5、参加事故调查工作并对外进行抢险救援信息的发布。

3.2.5抢险组职责:

1、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控制危险源,负责现场抢险作业和遇险(难)人员的营救。

2、评价现场安全状态和发展趋势。

3、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重大应急行动的建议。

4、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现场信息。

3.2.6医疗救护组职责:

1、负责营救、寻找、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及时与乌达区医院联系对受伤人员进行施救。

3.2.7运输组职责:

1、负责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工作,组织车辆运送抢险救援成员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2、协助调度有关人员做好通信联络。

3.2.8物资供应组职责:

1、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工作。

2、按照救援抢险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抢险物资的储备工作。

3.2.9次生灾害监测组职责:

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2、组织诊断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状态,评价灾害程度。

3、负责准备必需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命令完成其它工作。

4、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应急救援措施。

5、组织制定应急结束后的恢复计划。

3.2.10善后处理组职责:

1、做好遇险(难)家属以及伤员的慰抚工作。

2、按规定提出对遇险(难)家属和伤员的补偿报告。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的监控

4.1.1危险源的监控方式

对公司危险源采用经常性检查的监控方式。

4.1.2危险源的监控方法

对公司危险源采用下面监控方法:

(1)每年由电工负责检查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存放场所的供电线路、照明是否有绝缘老化和过载情况。

(2)每月安全检查组检查各车间(部室)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所防雷设施、通风设施完好情况。

对不符合防火要求的器具,令其立即整改。

(3)保卫部人员通过监控器对生产车间现场监视。

(4)加强存放场所的安全及人员出入管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1.3事故的预防

为有效防止厂部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爆炸或泄漏事故,所有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以下预防措施:

(1)易燃易爆品仓库要远离火源,严禁在仓库或附近使用明火;

(2)仓库内通风良好;

(3)定期检查供电线路,存在问题的及时维护、更新;

(4)定期对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及附近防雷设施进行检查;

(5)危险化学品要分类存放,警示标识齐全;

(6)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灭火器定期检验维护,确保完好;

(7)消防设施配备数量充足;

(8)严禁在厂房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9)氧气、丙烷要分类存放,并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氧气、乙炔存在点要有警示标识,注明最大库容量;

(10)氧气、丙烷存放要有防倒装置,安全帽齐全,空满瓶标识清楚;

(11)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要有防泄漏积油沟槽,并定期清理;

(12)做好防盗,库房门必须上锁;

领用要登记;

(13)仓库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化学特性及仓储知识;

(14)仓库管理人员熟悉灭火器使用方法。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的条件

当发现易燃易爆存储场所的设备、设施有化学品泄漏或燃烧并伴有浓烟现象或异味、响声即具备预警条件。

4.2.2、预警的方式

采用电话、对讲机或直接喊话等方式预警。

4.2.3、预警的方法

发现者可通过对讲机、手机或大声呼救等方式,即刻通知公司生产部和附近区域内工作人员,由生产部向领导汇报。

5.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5.1.1、报警系统

以日常巡回检查为主要手段。

5.1.2、报警程序

当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泄漏时,按照事故汇报程序报警(见附件一)

5.2报警方式

按报警程序,使用一切可用的通讯工具进行报警。

应急救援通讯录(见附件二)。

5.3报警内容

报警人员要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名称、起火地点、起火部位、 

燃烧物品、燃烧范围、火势大小及报警人姓名和联络电话。

由生产部对此信息进行登记记录。

5.4信息上报

内部信息由生产部统一上报。

上报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如火势较大无法控制,生产部要在10分钟之内上报,并向就近专业消防部门报警。

5.5信息处理程序

5.5.1、生产部经理接到火警后,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值班领导根据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处理。

5.5.2、生产部经理和公司领导根据火灾情况,及时通报。

5.5.3、生产部经理要随时汇报灭火和救援的进展情况。

5.5.4、生产部经理要认真核对所收集的信息,现场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并按照《报警信息单》做好记录,以备查询。

5.6通讯及联络方式

主要使用对讲机、固定电话和手机联络。

应急救援使用的对讲机由信息保障组统一调到专用频道。

5.7请求外援的方式

5.7.1、由行政管理部直接联系外援。

5.7.2、由抢救组人员联系外援。

6.应急处置

6.1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火势的大小,应急响应分为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

根据事故的发展和应急处置效果,响应级别可随时升级、降级或解除。

6.2应急响应程序

6.2.1、应急指挥程序

a).发生发生泄漏,且发生了燃烧或爆炸,发现者立即向生产部值班人员和车间值班领导汇报,生产部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全体人员赶赴现场,同时发出预警。

b).应急救援小组立刻制定灭火和救援方案,并发出指令。

c).组长不在的情况下,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

6.2.2、应急行动程序

进入预警状态后,各组人员要按下面程序执行:

a).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b).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c).现场人员切断着火区域的供电电源,利用现有设施、器具灭火或控制火势。

d).应急救援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灭火、救援方案。

e).调集物资和设备,确保灭火和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f).按照应急方案组织灭火,抢救物资。

g).根据现场救援情况,由组长决定是否动用上级救援力量。

h).如果有人在火灾中受伤,则同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2.3、资源调配程序

生产作业场所发生火灾,按照下面程序进行资源调配:

a).全体应急救援人员和车辆等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统一调配,其他人不得擅自调用。

b).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保障工作。

c).当内部储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时,要立即同上级部门联系,快速调用,及时送达现场。

d).发放的应急物资要详细登记,应急结束后清点回收。

e).如有危重伤员,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通知乌达区紧急医疗组织赶到现场。

本厂就近的紧急医疗服务组织为乌达区医院。

联系电话:

6.3应急疏散(避险)程序

6.3.1、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要对遇险人员和将会受到危险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a).火势较大,受困人员无法自主逃生。

b).火灾现场附近有其它作业人员。

c).人员撤离时现场混乱,或避灾方向判断有误。

6.3.2、紧急疏散(避险)程序

紧急疏散(避险)要按下面程序进行:

a).在紧急疏散组的指挥下,疏散组成员按避灾路线引导人员疏散。

尽可能选择迎风的方向撤离。

b).及时开启安全通道,必要时启用各种照明设备,保证疏散过程迅速简便。

c).虚弱、老年同志应首先撤离或报警呼救。

d).在狭窄通道撤离时,要遵照“靠右通行”的原则,为其他救援人员让出通道。

e).各班组负责人要及时清点人数。

如有被困人员,及时向应急救援组报告。

f).如果疏散通道被烟雾、大火所阻时,应用口罩或其它物品浸湿后捂住口鼻避险。

g).被困人员在等待救援期间,要尽可能对门窗进行封堵,防止烟雾侵袭。

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开门窗或跳楼。

h).对于烟雾中迷失方向的人员,疏散人员引导他们撤到安全地点,必要时指派专人护送。

i).在火灾中受伤的人员,抢救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将其送出现场。

j).疏散时应尽最大可能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员涌向一个出口,造成踩踏事故。

k).内部疏散组人员要不断用手势或喊话的方式引导、稳定人员情绪,维护秩序,利用未被烟火侵袭的楼梯将人员疏散引导到楼外。

l).外部疏散组人员应将已疏散到楼外的人员引导至安全且不影响救援工作的地带,并在集合地点设置临时或永久标志。

m).如响应级别为Ⅰ级或Ⅱ级时,要在应急救援现场及进厂主要道路设置警戒,进行交通管制,为现场救援、应急物资运输和外援的进入创造条件。

警戒和治安人员由紧急疏散组成员担任,由组长临时指派。

6.3.3、扩大疏散程序

如火势蔓延无法控制,影响到周边区域,要扩大疏散范围,并按下面程序执行:

a).扩大疏散范围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

b).扩大疏散指令由乌海能源厂调度室发布,其它部门和个人无权发布。

c).扩大疏散指令发布前,要认真核实,并做好相关记录。

d).预警结束后,要及时通知周边区域,扩大疏散终止。

6.4应急处置措施

6.4.1、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a).当厂区或生产作业场所发生火灾时,发现人员要按汇报程序立即将火灾情况汇报给厂调度室,同时进行现场灭火,控制火势,防止灾情扩大。

b).调度室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向厂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报警,并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待命。

c).在应急救援小组统一指挥下,分工负责,迅速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d).救援工作首先以抢救被困或受伤人员为主,随后抢救物资,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e).认真保护火灾现场。

凡与火灾有关的物体、痕迹不得有意破坏,如抢救伤员需移动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

6.4.2、扑救初起火灾的措施

发现初起火灾,按以下措施执行:

a).先控制,后消灭。

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扑救。

及时切断电源,利用就近的灭火器材或工具进行灭火。

在消防器材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过早地打开门窗,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待具备灭火的条件时,全面扑灭火灾。

b).先救人,后疏散物资。

如果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义务消防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场中救出来。

当确定火场受困人员全部救出后,即可组织人员抢救重要物资。

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

c).先重点,后一般。

火灾初起时,现场应急救援人员要全面了解、认真分析火势情况,区别重点与一般,对受困人员和事关全局的重要物资要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物资。

6.4.3、防护救护措施

a).灭火人员要站在火源的进风侧,防止被熏伤和烧伤。

当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时,应组织人员按照避灾路线迅速撤离。

b).在救火过程中,身上衣服着火时,如果衣服能撕裂脱下,应尽快地脱下浸入水中或踩灭。

如果来不及脱,可就地翻滚把火熄灭;

如是在三人以上救火时,衣服未着火的人可用麻袋、衣物等朝着火人身上覆盖、扑打、浇水或帮他脱下衣服,但应注意不宜用灭火器直接往人身上喷射。

c).救援人员应对疏散出来的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并及时将重伤员送往医院治疗。

d).火灾抢险救护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和自救器,穿戴消防服装并配备专业用具,进行有效防护。

火灾抢险救护人员要根据火灾种类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灭火的器具种类和方法,实施有效救护。

6.4.4、伤员的分类救护和转送

a).安全救护组负责按中毒、烧伤、窒息和其他类型把伤员分开救护、处置,并根据伤势情况决定是送往医疗机构医治。

b).轻伤员经应急处置后,如需送往医疗机构医治,由应急救援指挥车辆或值班车辆负责转送。

同时,救护组安排专人护送。

c).危重伤员经应急处置后,由医疗机构派来的救护车转送。

如伤势较重,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要立即调用中心适合的车辆,把伤员送往职工总医院进行抢救和医治。

6.5注意事项

6.5.1、各组成员必须熟悉现场,熟知厂内各场所的就近路线。

6.5.2、急救员在现场救护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处于安全位置。

6.5.3、灭火行动组成员和紧急疏散组成员在救援过程中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防毒面具)。

6.5.4、加强对急救箱的管理,确保随时投入使用。

6.5.5、经过专业培训的义务消防队员负责现场灭火的指挥工作,其他人员协助,且必须服从指挥。

6.5.6、现场受困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积极救助他人。

6.5.7、应急结束后,不要立即清理现场,要保护好现场,并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a).首先排除现场的安全隐患;

b).详细察看现场是否还存有火种,防止复燃;

c).统计财产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

d).进行事故调查;

e).现场恢复。

6.5.8、对于不能及时恢复的区域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场所,设置警示并采取封闭措施,防止他人误入。

6.6现场恢复程序

6.6.1、应急行动结束后,由厂应急救援组组长或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组织人员制定现场恢复措施。

6.6.2、恢复过程中,要严格按措施执行。

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逐步恢复,确保在恢复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6.6.3、组织人员查找漏洞,消除各种隐患。

6.6.4、清理事故现场,更换或维修损坏的设备、设施。

6.6.5、完成报警、灭火系统等其他需要恢复的内容。

6.6.6、恢复结束。

6.7应急终止程序

应急终止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6.7.1、火灾现场确已恢复至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

6.7.2、应急救援组织第一负责人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a).Ⅰ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上级救援组织负责人意见,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b).Ⅱ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c).Ⅲ级响应由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6.7.3、宣布应急取消。

a).Ⅰ级响应、Ⅱ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终止应急状态的决定,向参加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厂调度室宣布应急取消指令。

b).Ⅲ级响应由厂调度室根据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终止应急状态的决定,宣布应急取消指令。

6.8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6.8.1、火灾现场及其他生产作业场所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6.8.2、对所有生产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

6.8.3、所有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各种保护齐全有效。

6.8.4、各场所的灭火器更换和补充完毕。

6.8.5、所有员工从事故中受到教育。

6.8.6、补充缺员,组织生产作业。

6.8.7、应急工作全部结束,进入正常状态。

6.9善后处理

6.9.1、应急救援小组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召开会议,对事故进行回顾和总结。

6.9.2、应急救援小组向指挥部提交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报告。

6.9.3、厂领导对受伤害员工及家属进行慰问,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切实帮助。

6.9.4、如有人身伤害保险,则由单位配合受害人联系保险厂进行索赔。

6.9.5、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6.9.6、向上级部门提交应急救援报告。

7.保障措施

7.1应急队伍保障

7.1.1、日常确保每一个生产班至少有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员和义务消防队员。

7.1.2、经常对各组成员进行灭火和救援知识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

7.1.3、保证各组成员相对稳定。

7.1.4、组织机构成员有变动时,要及时变更或补充。

7.2应急物资保障

7.2.1、应急救援物资统一放在厂供应部库房内,由供应部保管员负责管理,并建立管理台帐。

7.2.2、应急物资库房的钥匙在供应部药剂库值班室常备一把,紧急情况时,由当班调度员协调负责发放,并做好发放记录。

7.2.3、应急救援物资必须经应物资供应组组长同意才能领用,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

7.2.4、物质供应组和善后处理组定期向厂应急救援指挥部上报应急救援物资计划,厂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向乌海能源申请专项资金解决。

7.2.5、应急救援结束后,各组使用的装备、器材要及时交回,由物资保障组负责回收、清点。

所消耗的物资要及时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