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402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

1、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露珠的形成 B.

壶口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湿手烘干

2.

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

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4.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5.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露的形成 

B.

雾的形成 

C.

冰化成水 

D.

霜打枝头

6.

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的凝固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水的汽化

7.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10.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1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

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    B.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增加

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    D.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不变

12.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1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

二、实验探究题

14.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煤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融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

通过比甲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

甲汇总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______是错误的.

(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______,体积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

(2)中的现象.

1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___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C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A    

14.正确;凝华;增大;低于;正确;C;增大;减小

15.80;液态;小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解析】

1.解: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有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

D、湿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解:

AB、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故AB错误;

C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温度达到80°C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

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能够通过图象判断晶体或非晶体,同时会判断晶体的熔点和开始熔化的时间.

3.解: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是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A.

解答本题明确: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的方法:

先根据题目明确物质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对照定义来判断属于何种类型的物态变化.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解:

AB、由图知,冰从第2到58分钟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错误,B正确;

C、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2min=3min,故C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由图象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中出现一段温度恒定的时间段,这是晶体的典型特征,根据常识可判断该物体是晶体.

(2)知道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属于物体的熔化过程.根据图象进行判断熔化时间.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此题通过考查物体的熔化图象,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特点的掌握,并能够从熔化图象中总结出相关信息,考查了学生对熔化图象的综合分析.

5.解:

A、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

D、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和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6.解: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故B正确.

故选B.

水的凝固点是0℃,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如果没有继续放热,水只能保持在0℃而不能凝固.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与常温矿泉水之间有很大的温差,冰吸热升温,水放热降温,冰块附近的水凝固成冰,冰块就会“粘”到一起.

解决此题要知道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当物体间有温度差时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

7.解:

(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

冰水混合物会向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此题考查了有关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

8.解: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9.解:

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熔化图象,故C不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图象是物体的凝固还是熔化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或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此题不但要根据图象判断出是熔化还是凝固现象,还要了解晶体有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在凝固过程中,要注意,当物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时,虽然此过程仍然是放热过程,但是温度不会发生变化.

10.解:

滴水成冰,物质变化前为液态水,变化后为固态的冰,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判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会放热.

故选:

A.

(1)熟记六大物态变化的定义,即: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

先弄清楚物质变化前处于何种状态,后明确物质变化后又处于何种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

(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凝固,液化,凝华.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这是中考的常考题型,要掌握并理解.

11.解:

-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度低于0℃,水会结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A正确.

故选A.

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水的凝固点为0℃.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化、凝固定义的了解与掌握.

12.解:

A、从图象上看,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故A正确.

B、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仍要不断吸热,故C错误;

D、第10分钟后,此物质完全熔化完,所以此物质为液态,故D正确.

故选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在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为熔点.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熔化过程.

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完全熔化完后为液态.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与非晶体区别开来.

13.解:

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都是45℃,故D错误.

故选A.

(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14.解: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低于0℃;故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

易拉罐中液体温度很低,所以易拉罐本身温度也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白霜,同时会放出热量.

(2)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

由于铁的密度大于泡沫的密度,所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实心铁块的质量大于泡沫块,则其重力也大于泡沫块,对冰块的压力也大,

因此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

甲和丙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增大,当冰受到压力变大时,熔点都会降低;从而说明猜想B是正确的;

甲的厚度大于丙的厚度,比较甲和丙,可知冰层变薄熔点降低,故说明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是正确的;

(3)根据公式ρ=

可知,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时,体积变小,所以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变大,所以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

(1)正确;凝华;

(2)增大;低于;正确;C;(3)增大;减小.

(1)晶体的熔点跟晶体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等有关;晶体中有杂质可以降低晶体的熔点;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冰中掺杂盐等其他物质以及受到压力变大时,熔点都会降低;

(3)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变大,根据公式V=

可知水体积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的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凝华现象等,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15.解:

由图象可知:

(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萘开始计时时的温度60℃,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则萘的熔点是80℃

(2)图中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3)由Q=cm△t得c=

,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AB段升高20℃,加热时间为5min,即1min升高4℃,CD段升高10℃,加热时间为10min,即1min升高1℃,说明吸收相同的热量CD段升高的温度少,比热容大,故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熔化过快,可能是因为没有用水浴加热而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故答案为:

(1)80;

(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AB段固态的萘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到第5min开始熔化,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解决此题要结合热量公式Q=cm△t进行求解,由表格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

(4)熔化时间过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萘的质量较小、火焰太大、没有用水浴加热等.

此题考查晶体熔化的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

晶体的熔点、各段物质对应的状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