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490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docx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测试题

【精题分解】: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

1.(浙江省温州十校09-10高二期中)孔子主张,“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说明他

①收徒讲学是有条件的②鼓励学生参与政治活动③提倡忠君但不主张愚忠④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2.(北京市通州区09-10高二期中)孔子的学说主要讨论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D.华夷关系

答案:

B

3.(福建省福州高中09-10高二期中)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

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

”而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体现了孔子

A.以人为本的思想B.无为的思想

C.以理服人的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

答案:

A

4.(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

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答案:

A

5.(江苏省启东中学09-10高二期末)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

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B.“崇尚自然”

C.“民贵君轻”D.“无为而治”

答案:

C

6.(江苏省南京六中09-10高二期中)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C

7.(黑龙江省哈六中09-10高二期中)“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

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拨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

D

8.(山东省临沂市09-10高二期中)

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

C

9.(海南省海南中学09-10高二期中)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

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

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D修、齐、治、平

答案:

B

10.(北京市通州区09-10高二期中)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和谐、人

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

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

C.天人合一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

A

11.(安徽省铜陵县一中09-10高二期中)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可能

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答案:

B

12.(吉林省实验中学09-10高二期中)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答案:

A

13.(江苏省启东中学09-10高二期中)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

括下列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

C

14.(福建省长泰一中09-10高二期中)电影《墨攻》讲述了由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

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答案:

D

15.(广东省佛山一中09-10高二期中)《道德经》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

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答案:

C

16.(河南省杜旗一高09-10高二期中)(15分)试述我国古代出现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并指出孔子、孟子和墨子的主要主张及其主张的共同点。

答案:

(1)原因: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尤其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划时代的变革(5分)。

孔子.孟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形成了不同的派別,出现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2分)

(2)主要主张: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减轻赋税.放宽刑罚。

(2分)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约和选举贤能.(2分)

(3)主张的共同点:

重视人,强调"以人为本"。

(2分)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010·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三创新题)据美国侨报报道: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经济遭

到……,2008年10月1日最新公布的美国AP-GfK民调结果显示,八成美国人担心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到工作、家庭财富、退休养老、子女前途等。

但在此次金融动荡中,美国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这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什么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C.“量入为出”的观念D.稳定发展的和谐思想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立意新,与当前世界形势相联系,解题时要抓住问题设问的主体“美国华人在金融动荡中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与儒家思想的联系”,且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BC都体现了儒家的经济观念,但造成本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人的超前消费引发次贷危机,进而造成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中国人的消费观正好与美国人相反,主要是量入为出,很少超前消费,所以在危机中受到的损失也就较少,故选C。

2.

(2010·湖南省娄底市高三联考)右图是戴帝王冠的孔子像,这说明

A.孔子的地位无比尊崇

B.经考订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

C.孔子曾想谋反称帝称王

D.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

【解析】:

选A。

从图片可以看出孔子戴着帝王的帽子,说明他的地位很高。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010·辽宁抚顺高三六校联考)赵本山、赵海燕在2005年辽宁电视台新年晚会上主演的小品《出名》

讲述的是耿老汉为救落水儿童而出名之后的事。

就耿老汉救人这件事体现了以下哪种学派的观点:

A.孔子“仁者爱人”说B.孟子“性善说”

C.荀子“性恶论”说D.墨子“兼爱”说

【解析】:

选B。

A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C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这不符合救人的初衷;D是指全天

下没有等级的爱,都不分轻重厚薄;只有B是说人都有天赋的道德意识,具有“恻隐之心”才会去救人。

故选B

4.(2010·福建武平二中高三月考)阿南看到一则连环漫画,内容如下:

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

一位学者的思想

A.孟子B.荀子

C.庄子D.韩非子

【解析】:

选A。

老爷爷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德治,强调道德感化。

孟子属于儒家,因此选A。

5.(2010·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月考)“《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之多,……其中一段更直接指责当

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

我们不难从中看出洪水与黄河暨黄土地带牵连一贯的关系。

孟子所说天下之‘定于一’,也就是只有一统,才有安定”。

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地理环境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B.自然条件与政治发展有一定联系

C.洪水泛滥是促成战国纷争的因素之一

D.国家统一是社会安定的前提

【解析】:

选B。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6.

(2010·辽宁抚顺高三六校联考)右图是宋代建筑的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类似的老子像在全国各地大

大小小不下百处。

其原因是:

A.老子须髯飘飘,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

B.老子做官的时候,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奉

C.孔子向老子问礼,所以,老子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解析】:

选DA项历史上没有,B项不符合实际,老子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不符合造福一方

之说;C老子不是儒家学派的人,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D

7.(2010·福建建阳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战国时期墨家对实用科技较为关注,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墨家对科技感兴趣B、墨家代表的是平民,是生产的实践者

C、其它学派鄙视科技D、墨子本人是小生产者

【解析】:

选B。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他们对实用科技比较关注,因为他们是生产的实践者。

8.(2010·福建武平二中高三月考)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解析】:

选C。

儒家主张“正名”,各守其分;道家主张柔弱无为,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境界;法家主张今必胜古,法令政策应因时而动;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第三部分感悟高考

1.(2010年山东文综T9.4分)“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材料是墨翟对“兼爱”思想的阐释。

原文意为:

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由此出发,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争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

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兼爱思想,可以直接排除A、C、D三项。

【答案】B

2.(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A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

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4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并占据主流地位的学派是法家。

4.(2010·重庆39.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

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4分)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

(2分)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2分)

【解析】本题以儒家文化为切入点,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说明,一定要从材料中归纳总结,第二问从材料中总结分析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找准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第三问,儒学的道德教育作用,道德教育对新加坡的影响。

对材料和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升华。

【答案】

(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摸仿。

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

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

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汲取濡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秋序。

5.(2010·四川37.(32分)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

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

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朱熹注:

俑,从葬木偶人也。

……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

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

(《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

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4分)

【答案】:

(1)(4分)态度与理由:

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2分)。

思想主张:

仁者爱人(2分)。

【解析】:

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

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