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495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docx

新品种玉米引进展示品种

2016新引玉米展示品种

目录

金科玉33082

伊单813

锦华1504

吉单5135

天丞2886

西蒙6号7

秦鑫22388

潞玉199

沃锋9号10

种星61811

万瑞5号12

农华10613

金科玉3308

品种名称金科玉3308

审定编号陕审玉2015027

选育单位榆林市金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F117×A4190

适宜区域适宜陕西省春玉米区种植。

性状描述

幼苗:

叶片绿色,叶鞘浅紫色。

植株:

紧凑型,株高277cm,穗位94cm,21片叶。

雄穗:

护颖绿色,花药黄色,一级分枝8个。

雌穗:

花丝橙色。

果穗:

长筒型,粉轴,穗长18.3cm,穗粗5.3cm,秃尖1.3cm,穗行数16-18,行粒数36,穗粒数624,单穗粒重173.9g,出籽率84.4%。

籽粒:

偏硬粒型,橙黄色,百粒重31.3g。

品质分析

抗性鉴定

试验情况

栽培技术要点

伊单81

品种名称伊单81

审定编号蒙审玉2012014号

选育单位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L825为母本、LK12为父本杂交而成。

母本是以国外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属Reid血缘;父本为外引系。

适宜区域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800℃以上地区种植。

性状描述

幼苗:

叶片绿色,叶鞘浅紫色。

植株:

紧凑型,株高277cm,穗位94cm,21片叶。

雄穗:

护颖绿色,花药黄色,一级分枝8个。

雌穗:

花丝橙色。

果穗:

长筒型,粉轴,穗长18.3cm,穗粗5.3cm,秃尖1.3cm,穗行数16-18,行粒数36,穗粒数624,单穗粒重173.9g,出籽率84.4%。

籽粒:

偏硬粒型,橙黄色,百粒重31.3g。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52g/L,粗蛋白8.22%,粗脂肪3.11%,粗淀粉76.59%,赖氨酸0.26%。

抗性鉴定2011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中抗大斑病(5MR),感弯孢病(7S),感丝黑穗病(11.8%S),中抗茎腐病(21.2%MR),中抗玉米螟(5.7MR)。

试验情况

2009年参加中晚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935.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0%。

2010年参加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97.3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

2011年参加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6.3kg,比组均值增产6.1%。

平均生育期130天,比对照早1天。

栽培技术要点

亩保苗4000株为宜。

注意事项:

注意防治弯孢病、丝黑穗病。

锦华150

品种名称锦华15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4002

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58×B8328

性状描述

幼苗:

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

植株:

株型半紧凑,株高292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

雌穗:

花丝浅紫色

果穗:

筒型,穗长19.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

籽粒:

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4克。

抗病鉴定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抗灰斑病,感丝黑穗病。

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9.1%,粗脂肪含量3.5%,粗淀粉含量74.3%,赖氨酸含量0.3%。

试验情况2012~2013年参加东华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7.9千克,比对照增产8.7%;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9.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1%。

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

栽培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适宜区域适宜吉林、辽宁、山西中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吉单513

品种名称吉单513

审定编号蒙审玉2014039号

选育单位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吉V203为母本、吉V15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国外耐密杂交种F2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选自四-287与自选系98107的二环系,自交系98107选自四-444×吉853。

适宜区域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700℃以上地区种植。

性状描述

幼苗:

叶片绿色,叶鞘深紫色。

植株:

半紧凑型,株高278cm,穗位107cm,21片叶。

雄穗:

一级分枝5个,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

雌穗:

花丝浅紫色。

果穗:

长筒型,红轴,穗长17.6cm,穗粗5.1cm,秃尖0.4cm,穗行数14-18,行粒数35,单穗粒重204.3g,出籽率86.2%。

籽粒:

偏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8.9g。

品质分析2013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52g/L,粗蛋白9.16%,粗脂肪3.52%,粗淀粉73.64%,赖氨酸0.29%。

抗性鉴定2013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感大斑病(7S),中抗弯孢叶斑病(5MR),抗丝黑穗病(2.8%R),高抗茎腐病(2.4%HR),感玉米螟(6.1S)。

试验情况

2011年参加中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912.3kg,比对照丰田6增产8.3%。

平均生育期129天,比对照早3天。

2012年参加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13.4kg,比对照金山33增产8.8%。

平均生育期132天,比对照晚2天。

2013年参加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80.5kg,比对照金山33增产7.2%。

平均生育期125天,比对照晚1天。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

5月1日左右。

密度:

亩保苗4500株左右。

施肥:

底肥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kg,玉米专用复合肥35kg;拔节后每亩追施尿素25kg。

注意事项:

大斑病重发区慎用;注意防治玉米螟。

天丞288

品种名称天丞288

审定编号陕审玉2009021号

选育单位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用自育自交系TC020与TC019杂交选育而成

性状描述

植株:

株型清秀较紧凑,株高300cm左右,穗位高100cm,果穗以上叶片较紧凑,果穗以下叶片平展。

高300cm左右穗位高100cm果穗长21-25cm。

果穗:

长筒型,果穗长21-25cm,穗粗5.6cm,穗轴红色,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3粒

籽粒:

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420克左右,出籽率88%;

品质分析据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监测站检测:

籽粒容重754g、粗淀粉66.5%(干基),粗蛋白(干基)9.4%,粗脂肪4.6%,赖氨酸0.26%。

抗性鉴定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鉴定:

高抗茎腐病,穗粒腐病,小斑病,抗大斑病,感丝黑穗病。

试验情况

陕西省春播二年区域试验,比对照(豫玉22)平均增产7.95%,一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7.5%以上,一般亩产850公斤左右,高产田可达1000公斤左右。

春播生育期127天左右,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活秆成熟,适宜奶牛区青贮玉米种植、粮饲兼用。

泾阳县高庄镇种植生物产量亩产13000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应于中等肥力以上及旱肥地、半坡地关中清贮玉米种植。

2、亩留苗密度3000—3500株。

3、种植包衣、防治丝黑穗病。

西蒙6号

品种名称西蒙6号

审定编号蒙审玉2012018号

选育单位内蒙古西蒙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以J203为母本、81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母本是从外引自交系PH6WC2的变异株中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以自交系817变异株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而成。

适宜区域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700℃以上地区种植。

性状描述

幼苗:

叶片深绿色,叶鞘深紫色。

植株:

半紧凑型,株高314cm,穗位116cm,21片叶。

雄穗:

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一级分枝7个。

雌穗:

花丝黄色。

果穗:

长锥型,红轴,穗长20.7cm,穗粗5.2cm,秃尖0.7cm,穗行数16-18,行粒数39,单穗粒重232.9g,出籽率84.8%。

籽粒:

偏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6.2g。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39g/L,粗蛋白8.19%,粗脂肪3.22%,粗淀粉76.03%,赖氨酸0.28%。

抗性鉴定2011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弯孢病(5MR),感丝黑穗病(19.2%S),中抗茎腐病(16.1%MR),中抗玉米螟(6.8MR)。

试验情况

2009年参加中早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28.1kg,比对照四单19增产7.1%。

2010年参加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68.5kg,比对照兴垦3增产19.3%。

2011年参加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21.5kg,比对照丰田6增产14.2%。

平均生育期131天,比对照早2天。

栽培技术要点

亩保苗4500株。

注意事项:

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秦鑫2238

品种名称秦鑫2238

审定编号陕审玉2015026

选育单位西安市鑫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鑫选A×鑫选R-1

适宜区域适宜陕西省春玉米区种植。

性状描述

幼苗:

叶片绿色,叶鞘浅紫色。

植株:

紧凑型,株高277cm,穗位94cm,21片叶。

雄穗:

护颖绿色,花药黄色,一级分枝8个。

雌穗:

花丝橙色。

果穗:

长筒型,粉轴,穗长18.3cm,穗粗5.3cm,秃尖1.3cm,穗行数16-18,行粒数36,穗粒数624,单穗粒重173.9g,出籽率84.4%。

籽粒:

偏硬粒型,橙黄色,百粒重31.3g。

品质分析

抗性鉴定

试验情况

栽培技术要点

潞玉19

品种名称潞玉19

审定编号晋审玉2011015

选育单位山西潞玉种业玉米科学研究院、山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8×L88。

试验名称“潞玉923”。

性状描述

幼苗:

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圆到匙形,叶缘紫色。

植株:

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20-21片,株高296厘米,穗位114厘米

雄穗:

主轴与分枝角度中,侧枝姿态轻度下弯,一级分枝3-5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2厘米,花药黄色,颖壳绿间紫色

雌穗:

花丝微紫色

果穗:

筒型,穗轴红色,穗长20.2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0.3粒

籽粒:

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籽粒顶端桔黄色,百粒重34.8克,出籽率87.5%

抗病鉴定2009~2010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穗腐病,中抗大斑病、青枯病、粗缩病,感丝黑穗病、矮花叶病。

品质分析2010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容重762克/升,粗蛋白9.06%,粗脂肪4.26%,粗淀粉74.82%。

试验情况

2009~2010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亩产914.4千克,比对照先玉335(下同)增产2.8%,2010年亩产887.6千克,比对照增产5.7%,两年平均亩产901.0千克,比对照增产4.2%。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22.7千克,比当地对照增产9.6%。

生育期125天,比对照先玉335早1天。

栽培要点

选择中等偏上肥力地种植;适宜播期5月1日左右;亩留苗4000株;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N、P、K化肥配合使用;拔节期亩追尿素15~20千克。

适宜区域

山西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沃锋9号

品种名称沃锋9号

引种编号晋引玉2013007

选育单位山西沃达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陕审玉2010002

性状描述

幼苗:

第一叶叶鞘紫色,叶尖端匙形,叶缘紫色。

植株:

株形半紧凑,总叶片21片,株高平均286厘米,穗位平均108厘米。

雄穗:

主轴与分枝角度中,侧枝姿态直,一级分枝6~8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20厘米,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

雌穗:

花丝浅紫色

果穗:

筒型,穗轴红色,穗长平均22.8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行粒数平均41粒

籽粒:

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重40克,出籽率88.0%。

抗病鉴定2011~2012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鉴定,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穗腐病、粗缩病,高抗茎腐病,感矮花叶病。

试验情况

2011年参加山西省玉米中晚熟普密组(3500株/亩)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27.3千克,比对照大丰26号增产9.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31.5千克,比当地对照增产6.8%。

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大丰26号早熟1天。

栽培技术要点

适播期4月中下旬;亩留苗3500~4000株;播前施足底肥,追肥前轻后重;苗期控制灌水。

适宜区域山西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种星618

品种名称种星618

审定编号蒙审玉2009004号

选育单位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以F2911为母本,M16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海903×D黄21)为基础经连续自交6代而成;父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

适宜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赤峰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10℃活动积温2800℃以上地区种植。

性状描述

幼苗:

叶片深绿色,叶鞘深紫色,叶缘紫色,第一叶尖卵圆形。

植株:

半紧凑型,株高316cm,穗位131cm,总叶片数21-22片。

雄穗:

一级分枝7-11个,护颖浅紫色,花药浅紫色。

雌穗:

花丝橙色。

果穗:

长锥型,粉轴,穗长18.6cm,穗粗4.9cm,秃尖0.9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0.4粒,穗粒数612粒,单穗粒重193.6g,出籽率83.7%。

籽粒:

硬粒型,黄色,百粒重32.8g。

品质分析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48g/L,粗蛋白9.87%,粗脂肪4.06%,粗淀粉70.60%,赖氨酸0.26%。

抗性鉴定200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抗大斑病(3R),高抗丝黑穗病(HR),中抗茎腐病(12.5%MR),中抗玉米螟(6.8MR)。

试验情况

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早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07.4kg,比对照四单19增产8.8%。

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3.7kg,比对照四单19增产7.8%。

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3.9kg,比对照四单19增产5.9%。

平均生育期132天,比对照晚3天。

栽培技术要点

亩保苗4000-4500株。

万瑞5号

品种名称万瑞5号

审定编号陕审玉2012019号

选育单位陕西万福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9-1×W8-2

特征特性

幼苗:

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

植株:

株型较紧凑,全株19片叶左右。

株高265cm左右,穗位高105cm花丝黄色,花药粉红色。

果穗:

圆筒型,穗粗5.5cm,穗轴红色,穗长24~26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2~45粒。

籽粒:

橘黄色,马齿型、粒深。

千粒重430克,出籽率89%

品质分析容重748g/L,粗蛋白8.96%,粗脂肪4.49%,粗淀粉75.20%。

抗性鉴定抗病性鉴定结果:

高抗茎腐病、穗粒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抗小斑病,感大斑病

适宜区域

适宜陕北、关中及陕南海拔650米以下地区春播种植。

试验情况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9.1公斤。

春播生育期126天左右。

活杆成熟,结实性强,根系发达,抗倒、耐旱。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4月中旬及时足墒播种,提倡氮、磷、钾及农家肥配合施用,在吐丝前期施尿素15公斤/亩。

严防中后期脱肥、脱水,保证肥水供应。

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做到取弱、留壮苗),亩留苗3200~3500株。

对苗期和中后期,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时灭虫、防病,对长期种植玉米的田块要施灭虫和杀菌药物,严防虫、菌危害。

种、肥严禁混合使用。

农华106

品种名称农华106

审定编号蒙审玉2012011号

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以8TA60为母本、S121为父本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美国先锋杂交种X1132X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育成;父本引自丹东登海良玉种业。

适宜区域以8TA60为母本、S121为父本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美国先锋杂交种X1132X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育成;父本引自丹东登海良玉种业。

性状描述

幼苗:

叶片绿色,叶鞘紫色。

植株:

半紧凑型,株高284cm,穗位98cm,19片叶。

雄穗:

护颖绿色,花药紫色,一级分枝7-10个。

雌穗:

花丝橙色。

果穗:

短筒型,红轴,穗长18.4cm,穗粗5.5cm,秃尖0.8cm,穗行数18-20,行粒数36,单穗粒重229.5g,出籽率85.7%。

籽粒:

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4.1g。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44g/L,粗蛋白9.29%,粗脂肪3.96%,粗淀粉75.40%,赖氨酸0.28%。

抗性鉴定2011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感大斑病(7S),中抗弯孢病(5MR),感丝黑穗病(19.4%S),中抗茎腐病(17.2%MR),中抗玉米螟(6.5MR)。

试验情况

2009年参加中早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795.6kg,比对照四单19增产5.5%。

2010年参加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28.1kg,比对照兴垦3增产14.3%。

2011年参加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86.8kg,比对照丰田6增产9.9%。

平均生育期129天,比对照早3天。

栽培技术要点

亩保苗4000株左右。

注意事项:

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