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517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的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答案】C

【解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3.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单纯追求系统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种多样性原理指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成正比,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A正确。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成反比,B错。

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能够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相对稳定,不是固定不变,C错。

单纯追求系统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会破坏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D错。

考点:

生态工程

【名师点睛】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4.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

B.自然保护区内任意引入外来物种

C.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D.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能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故A错误;自然保护区要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生态入侵,故B错误;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故C正确;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完全适量捕捞海洋鱼类,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故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要求考生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并能利用这些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生物学问题。

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害虫危害,是因为与天然混合林相比,单一的人工林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故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更容易遭受害虫危害,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所以B正确,ACD错误。

【点睛】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五项原理解读: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逐层分级利用。

(如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

人类处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

B.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了

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答案】A

【解析】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错误;对湿地的恢复,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功能,C错误;生态工程应该以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D错误。

7.“1+1>2”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哪一个

A.物种多样性原理B.系统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答案】D

【解析】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1+1>2”是生态工程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内容,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特别要注意系统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的区别。

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B.研究对象为自然的生态系统

C.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D.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整体调控为处理手段

【答案】B

【解析】生态工程的研究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9.在单一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农场,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

下图是该生态农场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单一农田生态系统强

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答案】D

【解析】该生态系统比单一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A正确;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粪便、塘泥作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C正确;丰收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D错误。

10.在我国的太湖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所遵循的原理是()

A.协调和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好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体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解:

桑基鱼塘模式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故主要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故选:

D.

考点: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1.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可持续的发展,即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不是可持续发展,没有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化学农药污染环境。

开垦湿地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12.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互利共生,分开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

【答案】C

【解析】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分开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生态工程的原理,特别要注意理解系统整体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13.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C

【解析】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A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而不是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因为土壤有机肥料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须通过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作物才能吸收利用,比如纤维素必须通过纤维素酶降解成糖,粗蛋白降解成氨基酸等等,C错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

14.下列生态工程模式与典型实例(或措施)对应有错误的一组是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窦店村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生态效果,同时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鄱阳湖恢复工程“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D.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物圈2号”生物工程

【答案】D

【解析】北京窦店村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属于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A项正确;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中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生态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B项正确;鄱阳湖恢复工程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通过“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措施,扩大湿地面积,恢复生态,C项正确;“生物圈2号”属于生态学实验范畴,不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项错误。

15.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

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

【答案】B

【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16.在我国闽东南地区试验了一种“果树—牧草—禽畜—食用菌—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B.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在沼气使用过程中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不需外部能量投入

【答案】B

【解析】该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7.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天气温较低,会导致农作物不能生长,家畜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关人员设计了我国北方“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日光温室的增温效应对蔬菜等作物和猪禽的生长都是有利的

②温室内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③温室的高温会抑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利于沼气的产生,所以需适当降温

④沼液和沼渣是蔬菜的良好肥料,有助于减少蔬菜的病虫害

⑤如果使用可以用燃料加热的玻璃温室,则农业的综合效益会更高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天气温很低,会导致家畜生长缓慢,而“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中猪舍内温度较高,因而猪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故“四位一体”生态农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①正确;温室内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同时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②正确;由于冬天气温较低,所以温室的高温不会抑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③错误;液和沼渣为蔬菜提供良好的肥料,含有的有机物较少,所以有助于减少蔬菜的病虫害,④正确;如果使用可以用燃料加热的玻璃温室,不能使农业的综合效益更高,故选A。

18.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的是()

①协调与平衡原理

②个别与特殊原理

③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④整体性原理

⑤能量循环流动原理

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⑦因地制宜原理

⑧物种多样性原理.

A.①②⑤⑦⑧B.①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⑧D.②③④⑥⑦

【答案】B

【解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包括:

①协调与平衡原理、③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④整体性原理、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⑧物种多样性原理。

19.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破坏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

A.整体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D.工程学原理

【答案】C

【解析】超过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A、B、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生态工程原理的不同点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

样性

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

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生物的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整体性

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

和工程

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2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B.研究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C.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D.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整体调控为处理手段

【答案】ABC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A正确;研究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B正确;目标是可持续发展,C正确;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整体调控为处理手段,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你认为走下面哪一条路是最佳选择(  )

A.先污染、破坏,后治理

B.边污染、破坏,边治理

C.污染、破坏,不治理

D.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

【答案】D

【解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要做到少污染、少破坏,及时治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2.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D.应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使有机物的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热能和电能,无法实现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23.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答案】A

【解析】生态工程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属于整体性原理。

24.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B

【解析】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点睛】整体性原理与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区别:

(1)整体性原理:

强调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虑环境容纳量和生物的适应性问题。

25.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如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

B.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有垂直结构,但不存在水平结构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B

【解析】群落是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故A错误;协调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强调生物和环境相适应),而平衡是指种群数量与环境的负载能力要平衡。

该生态系统中选用蚯蚓等生物作为分解者,分解生活污水、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加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增强了整个环境的承载力,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群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既有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即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此处体现为蚯蚓生活在泥土层,植物生活在泥土层和地表层;水平结构,即生态系统中不同地段生物类型不同,故C错误;该生态系统采用人造湿地原理,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能量(如:

污水中的化学能),故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C。

考生可能对“生态系统结构”的记忆出现纰漏和群落结构受习惯性思维干扰。

二、非选择题

26.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分解者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⑦过程的甲烷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①、②过程,具体做法是_________。

(5)该生态工程突出体现了______________这个基本原理。

【答案】蚯蚓、苍蝇、细菌(微生物)④、⑤途径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甲烷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生活垃圾分类包装物质循环再生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利用,要求考生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理解物质循环再生这一原理的具体应用,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1)分析图形可知,图中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有蚯蚓、苍蝇、细菌(微生物),它们都能将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归还无机环境。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④、⑤途径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并能减少环境污染,故优于③途径。

(3)进行⑦过程的甲烷杆菌是原核生物,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①、②过程的垃圾回收处理,具体做法可将生活垃圾分类包装。

(5)该生态工程实现了垃圾中的物质充分利用,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这个基本原理。

27.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止沙漠化等是当前的紧要任务。

(1)据研究,京津冀沙尘暴的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变首先要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要注意树种、草种不要过于单一。

这种做法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近年来大力推广的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其设计的原则是能量的__________和物质的__________,以求得最大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民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使其转变为有机肥料、保持土壤肥力的做法称为________农业。

(4)某科研小组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旱植物用于治理水土流失。

将抗旱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要检测抗旱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采用的是____________技术。

若检测结果表明抗旱基因已经插入到受体细胞的DNA中,则培育的植株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抗旱性状。

【答案】水物种多样性多级利用循环再生无废弃物农杆菌转化法DNA分子杂交不一定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生态工程,考查对生态工程原理、生态农业实例、基因工程操作程序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存在于受体细胞的方法,根据基因表达过程判断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能正常的关键环节。

(1)从非生物因素的角度考虑,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沙漠化主要是缺少水导致的,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变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

(2)根据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