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550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x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课标解读:

在学习中,把握我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本质——皇权和相权斗争的结果,最终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逐渐加强。

到明清,专制皇权高度集中,达到了顶峰。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从表象到本质,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自主预习】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一)西汉时期的地方割据和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

背景:

①汉初,刘邦在推行、逐一剪除和的同时,又分封驻守各地,以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但和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②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的建议,着手削夺,吴王刘濞借口“”,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A.颁布,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B.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削弱相权;

C.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3、评价:

A.积极作用: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弊端:

但权利的过分集中也带来了弊端

(二)唐末五代时期的分裂割据和北宋时期的集权措施

1、唐末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末藩镇割据

①原因:

平定后,安史余部还保留相当大的势力,唐朝政府将其和带兵平叛的将领都封为。

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有。

名义上是,实际上是。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①原因——唐末的进一步发展。

②表现:

A.北方:

、、、、五代相继。

B.南方与山西——先后存在个割据政权。

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方式)

(2)中央集权的加强

措施:

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收精兵:

、、三衙

统领禁军:

掌握发兵权,实现和的分离。

②集中政权—削实权

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出发,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和的权力。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

在州郡长官之下置,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废除的制度,派出任州郡长官。

③集中财权—制钱谷

政府规定各州郡的,初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指定地点,由掌握。

评价:

A.积极作用:

改变了的分裂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消极作用——造成“”、“”、“”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

(1)丞相制度的废除

①背景:

明初,沿袭元制,设,有左、右,位高权重。

明太祖吸取元朝教训,对和权力都严格控制。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下令裁撤,废除,由皇帝亲自掌管。

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达到新的高度。

(2)内阁的设立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事务繁多,设立,其品秩较低,仅备,并不参与决策。

②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此后,其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和,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

但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清初,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军国大事由处理。

(2)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广之、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至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四昔程子云:

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阘冗者而言。

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及如木偶旒缀乎?

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

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

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之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语

材料一之至材料四,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何区别?

有无本质区别?

结合史实说明。

 

 

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结材料二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

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撰拟。

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直庐初仅板屋数间。

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材料一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材料二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合作探究

1、材料一  汉初之兴,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

“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二认为汉初分封诸侯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政治体制与秦相比出现什么变化?

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

 

(2)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的手段上和产生的结果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四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3)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4)宋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

 

(5)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样?

材料五 《元史·百官制》记载: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表里。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6)材料一至材料五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哪一主要矛盾?

发展总趋势如何?

 

2、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1)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它具体又有哪些制度构成?

 

(2)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3)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

 

(4)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

如何评价该机构的设立?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

(1)提示: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

实行郡国并行。

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

(2)提示:

前者采取强制削夺的办法,后者采取“推恩令”,是一种渐进的缓和办法;结果前者使矛盾迅速激化引发七国之乱,后者达到了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3)提示:

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

(4)提示:

夺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5)提示:

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但也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官、兵、费)后患。

(6)提示: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2、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2)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王权独尊。

(3)废丞相权分六部,皇权进一步加强。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4)雍正 军机处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使君主专制发到了顶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5)一方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被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