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17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docx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安全评价研究

学生姓名:

院(系):

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安全0701

指导教师:

赵晓姣

完成时间:

2011年月日

 

1.安全评价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府部门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以求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评价在石油工业安全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消除隐患、防范事故的一项重要举措。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油田生产当中联合站是易燃易爆物集中的地方,因此联合站事故发生比较多。

而安全评价在联合站的应用,不仅能确认站场存在的危险性,而且还能进一步考虑危险性发展为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而计算造成的危害,并以此说明站场危险可能造成负效益大小,以便合理地选择控制、消除事故发生的措施,确定安全措施,确定安全措施投资的多少,从而使安全投入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平衡;安全评价作为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在联合站中可以确认联合站是否具备了安全生产条件,从而降低、减少了事故的发生,达到了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联合站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存在的危险性,分析站场的安全状况,促使联合站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减少了没必要的伤亡事故,也减少了联合站不能达到安全要求的项目的投资,从而使联合站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本次课题设计是对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进行安全评价研究。

根据任三联合站所处位置和地理环境进行安全评价,主要是以拟建联合站的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国内外安全评价现状:

1)国外安全评价现状

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60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

首先应用于美国军事工业。

1962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以此作为对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了系统安全的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

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化工装置进行安全评价,该法已修订七次。

它是以单元重要危险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释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大小为基础,同时考虑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计算单元火灾爆炸指数,确定危险等级,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使危险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毒性概念,并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没有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核电站风险报告》(WASH-1400),并被以后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所证实。

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该法采用了一整套系统安全工程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使工程的安全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并陆续开发了匹田法等评价方法。

由于安全评价在减少事故,特别是重大恶习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许多国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安全评价。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1974年发表的《核电站风险报告》就用了70人年的工作量,耗资300万美元,相当于建造一座100MW核电站投资的百分之一。

据统计,美国各公司共雇佣了3000名左右的风险专业评价和管理人员,美国、加拿大等国就有50余家专门进行安全评价的“安全评价咨询公司”,且业务繁忙。

当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将安全评价作为工厂设计和选址、系统设计、工艺过程、事故预防措施及制订应急计划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为了适应安全评价的需要,世界各国开发了包括危险辨识、事故后果模型、事故频率分析、综合危险定量分析等内容的商用化安全评价计算机软件包;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的进步,新的实用安全评价软件不断进入市场。

计算机安全评价软件包可以帮助人们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认识潜在事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降低危险的方法。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定由劳动基准监督署对建设项目实行事先审查和许可证制度;美国对重要工程项目的竣工、投产都要求进行安全评价;英国政府规定,凡进行安全评价的新建生产经营单位不准开工;欧共体1982年颁布《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欧共体成员国陆续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劳工组织(ILO)也先后公布了1988年的《重大事故控制指南》、1990年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实用规程》和1992年的《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规程》,对安全评价提出要求。

2002年欧盟未来化学品白皮书中,明确危险化学品的登记注册及风险评价,作为政府的强制性的指令。

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安全科技达到较高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国外主要依靠自动化的预警技术、严格的预警机制以及规范的管理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先进的危险辨识技术、评估技术和软件已广泛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

在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方面,国外大石油公司普遍开发了先进的危险辨识、评估技术和相关软件,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的安全管理之中。

利用风险分析软件,建立电脑数据分析模型,纳入预警系统,确定公司设施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严重环境缺陷,并进行校正。

几十年前就已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评估、寿命预测和风险评估技术方面的研究,建立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库。

在危险源监测、预警方面,国外大石油公司已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对大型承压设备、储罐进行在线检测,对埋地燃气管道腐蚀和泄漏实施不开挖在线检测监测,红外成像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已应用于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检测之中。

在安全管理方面,国外大石油公司普遍重视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逐步加以完善和提高,日益重视员工安全理念的提升,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人机安全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

近年来为了适应安全评价的需要,世界各国开发了包括危险辨识、事故后果模型、事故频率分析、综合危险定量分析等内容的商用化安全评价计算机软件包;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的进步,新的实用安全评价软件不断进入市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安全评价方法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并拓展了原有的方法和应用范围,如模糊故障树分析、模糊概率法等。

计算机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也应用于生产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的安全评价。

2)国内安全评价现状

自1983年起原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组织了国内近百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关企业的2111名科技人员,连续几年拨专款下达了在全国33个重点行业和乡镇工业进行防尘防毒工程技术措施综合评价的科研课题。

1985年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完成了第一个评价课题:

“家用电器与非纸张印刷行业喷涂作业防毒技术措施综合评价”。

这些作为科研课题的评价项目,绝大多数采用了传统的危险、有害因素技术分析与现代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系统安全工程中的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首次得到了大面积的尝试,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进入90年代后,在认真总结了近十年来开展防尘防毒工程技术措施综合评价、推动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和各行业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后,原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认识到,“三同时”工作在整个劳动保护工作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同时”工作抓好了,可以起到带动整个劳动保护工作的作用,而“三同时”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评价,利用这一有效手段,增加劳动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

1991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被列为重点攻关项目。

由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创造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填补了我国跨行业重大危险源评价技术的空白,采用定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事故严重度伤害模型库,使我国工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初步从定性评价进入了定量评价阶段,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

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中将安全评价报告作为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向政府管理部门提交的申请文件之一,这是我国中央政府制订的法规中首次出现“安全评价”这个名词。

2002年10月,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司组织国内各方面的专家,根据安全生产和安全评价工作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指南》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出版了《安全评价》一书并广泛发行。

2003年3月3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了《安全评价通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此后《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安全现状评价导则》《民用爆破器材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导则(试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等10项安全评价技术导则陆续发布,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局开始逐步加大力度规范安全评价机构的技术行为。

2004年10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第13号令《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20多年来,我国的安全评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期间经历了曲曲折折。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认证等其他类似工作的很多的经验、教训。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已将安全评价体系作为安全生产6大技术支撑体系之一,安全评价体系将为保障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巨大的作用。

3.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华北油田任三联合站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全评价研究工作。

通过查阅资料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联合站的工艺流程以及其特点和工艺参数,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找出任三联合站油气集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根据系统功能和区域的不同将联合站划分评价单元,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经过分析得出评价结果,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1)联合站主要的工艺流程及其分析:

联合站各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油气集输系统:

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集输系统工艺流程图

污水系统: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联合站原油生产工艺流程与工艺分析如下:

(1)集输系统:

各个井组来油通过管汇,由管道依次进入收球筒、换热器、缓冲罐、沉降罐、净化罐等,最后经外输油泵进入任二联合站。

(2)污水系统:

由沉降罐分离出的污水经过调节水罐,气浮装置,三级过滤器器,超滤膜组件,净化水罐,最后进入注水井。

2)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根据联合站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利用对照分析,类比推断等对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是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和爆炸,操作人员的失误等。

3)评价单元的划分:

为了便于评价,根据联合站的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结合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拟将本联合站划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为储罐区单元,其中包括计量器,分离器,换热器,各净化罐,沉降罐等;第二个单元为管道单元,包括单井来油的输油管道,加热分离的输气管道,污水处理管道等;第三个单元为安全管理单元,研究人为因素。

4)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联合站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征,选择评价方法。

储罐单元拟采用道化学评价法,管道单元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安全管理单元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根据联合站的具体情况,主要对工艺设备、工程设计方面及管理方面提出安全对策建议,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从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以及人员的安全教育方面提出可行的、针对性较强的安全对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4.采用方法、技术及步骤: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对任三联合站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国内外与任三联合站相关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建设项目技术资料。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根据任三联合站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识别和分析其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主要是对一类危险源和二类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

一类危险源包括石油本身具有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及环境三个方面,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影响。

(3)确定安全评价单元:

在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和区域功能性质的不同,任三联合站分为三个评价单元,分别为:

罐区单元、管道单元和安全管理单元。

(4)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并进行评价:

根据任三联合站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在任三联合站的安全评价研究中,拟采用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以及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技术和相对应的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6)得出安全评价结论:

简要列出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任三联合站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

5.阶段进度计划

第1-2周:

了解课题内容及要求,收集同类联合站的综合性资料,熟悉任三联合站的概况、总平面图、周边环境、工艺流程等,查找各类文献及有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3-4周:

收集并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

第5-6周:

根据任三联合站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及场所的特点,识别和分析其危险危害因素,并罗列出详单.。

第7-8周:

在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基础上,根据评价需要对任三联合站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根据任三联合站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第9-10周:

用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对危险危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11-12周: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并得出安全评价结论。

第13-14周:

撰写安全评价报告,完成课题要求,整理并完成毕业设计。

第15-16周:

论文答辩并进行修改完善。

6.参考文献:

[1]张乃禄,刘灿.安全评价技术[M].西安:

西安石油大学出版,2005.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风险评价[R].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2.

[3]卜全民.安全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2003.

[4]周经伦,颜兆林等.系统安全性分析[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5]陈铭强.关于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几点思考[J].福建:

劳动安全与健康,1999(04).

[6]王登文,周长江等.油田生产安全技术[M].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7]李建华,黄郑华.石油化工企业防火[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29-133. 

[8]李德友,余胜泓.采油工程安全手册.[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9]郭振龙.工业装置安全预评价方法[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8.

[10]万仁溥,罗英俊.采油技术手册[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1]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12]龙凤乐.油田生产安全评价[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13]吴宗之.危险评价方法及应用[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14]彭力,李发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0-22.

[15]赵铁锤.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M].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16]朱兆华;郭振龙.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的预评价[J].南京: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9(01).

[17]孙华山.安全生产风险管理[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3-95.

[18]金腊华,邓家泉,吴小明.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践[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48-261.

[19]罗云,樊运晓,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第二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4-115.

[20]邓少旭,刘灵灵等.原油长输管道及输油站库安全评价模式建立与分析[J].胜利石油管理局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研究中心.大家谈.2004(5),48-50.

[21]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03-360.

[22]彭力.风险评价技术应用与实践[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95-124.

[23]祝峰.火灾、爆炸、泄露场所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及事故后果分析[D].河南:

郑州大学,2006.

[24]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4-343.

[25]张艳丽.工程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D].南京:

南京工业学院,2003.

[26]顾祥柏.石油化工安全分析方法及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6-136.

[27]冀和平,崔慧峰.防火防爆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3-43.

[28]邓志安.河南下二门油气集输流程的改进[J].河南油田设计院.石油规划设计.1994(5),50-51.

[29]平庆理.欢二联合站风险现状评价[J].中国地质大学.特种油气藏.2003(10),143-146.

[30]Gas-SystemSafetyEvaluationUsingaTMFSA.B.Al-Taweel,SPE,andR.D.Currie,SPE,SaudiAramco

[31]APracticalGuideforplanning,managing,AndConductingSystemSafetyPrograms[J].NewYork,JoeStephenson.SystemSafety2000.

[32]CombiningProbabilityDistributionsfromExpertsinRiskAnalysis,RiskAnalysis,RobertT.ClemenandRobertI.Winker.1999,19

(2):

187~203.

[33]KhanFaisalI,AbbasiSA.RiskanalysisoftypicalchemicalIndustryusingORAprocedure[J].JournalofLossProcessIndustries,2001,(14):

43-59.

[34]SystematicAnalysisofOperationalSafetyofFPSOs[J],O.Kieran,TheUKHealthandSafetyExecutive,SPE,2003.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教研室)意见:

 

主任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