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56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docx

二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戴琼霞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6、7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6、7的乘法口诀。

3、3、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说什么?

        2、教师:

阿姨正告诉小朋友,每本  台历6元,两个小朋友正在说一个星期有7天。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㈠学习编六的口诀

          1、一本台历有6元,2本呢?

(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本、4本、5本呢?

          学生口答结果或算式,教师板书:

6×5=30

        2、6本台历多少元,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

为什么?

        3、你能写出6——9本台历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吗?

        ①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

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

6×6=36                    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

                          6×9=54                    六九五十四

 ㈡学习编7的口诀

        1、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

师生共同数。

        2、5个星期多少天?

6星期呢、7个星期呢?

……9个星期呢?

        3、学生写出7的算式和口诀。

        4、你能写出8——9个星期的算式和口诀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教师板书: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

        教师:

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

6、7的乘法口诀。

        5、提问:

①分别说说6、7的口诀有几句?

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

独立完成。

        3、反馈。

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30页第1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六七——四十二                      七八五十六——  7×8=56          8×7=56      

        2、游戏。

教材21页第2题。

摆一摆,算一算。

小组活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课堂1+1

设计

亮点

 

课堂生成点

 

课后反思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6、7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3页练习七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6、7的乘法口诀。

2、在练习中,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巩固6、7的乘法口诀,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一、谈话引入

        1、教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6、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2、揭示课题:

6、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1、练习七第1题。

⑴同桌对口令

                                          ⑵在口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

一句口诀通常可以算出两个乘法口诀的积。

        2、练习七第2题。

看口诀,写算式。

独立完成。

        3、练习七第3题。

课件出示

        老师这里有两朵花,小朋友将花心和花瓣上的两个数相乘,积填在大花瓣上,就能看到两朵智慧花。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

三、师生互动,探究练习

        1、练习七第4题。

⑴出示第一排,学生口答。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⑵独立完成第二排。

                                          ⑶小组讨论第三排。

                                          ⑷反馈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练习七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对话。

    ⑴学生提问解答。

    ⑵选择“两个货架上各有几个热水瓶”解答后对算式进行对比。

    2、练习七第8题。

    3、练习七第9题。

    4、思考题

五、独立练习

    1、练习七第5题。

    2、练习七第6题。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1+1

设计

亮点

 

课堂生成点

 

课后反思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8、9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8、9的乘法口诀。

3、会用8、9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2、会用8、9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说什么?

          2、教师:

你知道一只螃蟹有几条腿吗?

请你数一数。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㈠学习编8的口诀

          1、两位小朋友想统计一下1——9只螃蟹的腿的条数。

他们只统计1——4只螃蟹,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⑴填统计表。

        

          2、你能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

          ①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

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

8×8=64                  八八六十四

                          8×9=72                  八九七十二

        3、你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

              板书:

9×9=81                  九九八十一

        教师:

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

8、9的乘法口诀。

        4、提问:

①分别说说8、9的口诀有几句?

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反馈。

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35页第1题。

全班游戏。

          手指游戏。

          2、教材35页第2题。

分别把9乘1——9的积圈起来,再找规律

        ⑴独立圈出9乘1——9的积

        ⑵反馈。

        ⑶提问:

圈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课堂1+1

设计

亮点

 

课堂生成点

 

课后反思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8、9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8、9的乘法口诀。

2、在练习中,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1、巩固8、9的乘法口诀。

2、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一、谈话引入

        1、教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8、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2、揭示课题:

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1、练习八第1题。

⑴同桌对口令

                                          ⑵师生活动。

        2、练习八第2题。

        ⑴独立完成。

        ⑵你是怎样想的?

用的哪句口诀?

        3、练习八第3题。

看算式写得数。

        老师这里有六只灯笼,小朋友将灯笼上的算式算出得数,你用的哪句口诀?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吗?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练习八第5题。

出示第5题,每盒有几个?

         ⑴学生对口令:

提问——解答。

        2、练习八第6题。

在游乐园中,你可以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⑴独立观察思考。

        ⑵小组活动。

        ⑶反馈。

你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四、思考题

 五、独立作业

        练习八第4题。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1+1

设计

亮点

 

课堂生成点

 

课后反思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9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5、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教育,要使用环保铅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体验。

难点:

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直尺、图钉等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⑴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

这些同学用了哪些方法去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得的结果各是多少?

为什么相同的课桌,测得的数量却不相同?

        ⑵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提问:

怎样做才能使测得的数量相同?

        ⑶你知道有关测量哪些知识?

        学生看图,第48页情境图。

          2、小组活动。

⑴观察尺子,讨论:

你知道了什么?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下图是米尺的一部分。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3、活动:

⑴2厘米、3厘米怎样写?

                          ⑵在米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

                          ⑶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⑷想一想: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cm?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图,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

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一说?

          ⑴观察思考

          ⑵全班交流

        2、小结:

        3、学习例2,怎样用尺子去量铅笔的长度呢?

        ⑴看书,小明和小红是怎么量的?

        ⑵小明和小红量的这支铅笔有多长?

填在书上。

        ⑶操作:

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

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

        ⑷小组交流。

说一说:

怎样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cm。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四、课堂小结。

课堂1+1

设计

亮点

 

课堂生成点

 

课后反思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dm的含义,建立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知道分米与厘米间的

进率。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dm的含义,建立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直尺、图钉等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看书教材第50页方框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活动。

⑴观察尺子,讨论:

1分米有多长?

分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吗?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

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2、活动:

⑴数一数1dm里面有几个1cm?

                          ⑵1cm大约有手指那么宽,哪1dm大约是几个手指那么宽?

                          ⑶想一想: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dm?

  

        3、出示例3图,仔细观察,图上有小朋友在干什么?

       ⑴怎样用尺子去量桌子的长和宽呢?

        ⑵操作:

量一量自己桌子的长和宽  。

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和结果。

        ⑶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在三角尺或直尺上比一比,自己一诈大约有多长?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自己凳子的长和宽,记下量的结果。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四、课堂小结。

课堂1+1

设计

亮点

课堂生成点

课后反思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4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cm、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难点:

  巩固1cm、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直尺、正方体等

一、认一认

          练习十一第1题。

          ⑴独立活动,填在书上。

          ⑵反馈

二、量一量

        1、练习十一第2题。

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宽?

        ⑴小组活动。

先比一比然后交流

        ⑵反馈

        2、练习十一第3题。

        ⑴小组活动。

先把小组同学的书叠在一起,量一量有多厚。

       ⑵反馈

        3、练习十一第4题。

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长?

        ⑴小组活动。

量一量,比一比手臂的长度,把结果填在表中。

        ⑵反馈。

谁的手臂最长?

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4、练习十一第5题。

        ⑴小组活动。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

        ⑵反馈。

说一说文具盒的长度。

三、议一议

        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反馈

四、思考题

        1、先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2、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怎样画最大?

五、课堂小结。

课堂1+1

设计

亮点

课堂生成点

课后反思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正确掌握测量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米尺等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⑴  学生看图,第55页情境图。

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⑵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同学们有办法吗?

          ⑶操作:

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

你有什么感觉?

          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看书55页。

          2、教师介绍米尺。

⑴认识米尺,1米的长度。

                                            ⑵小结: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板书课题: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3、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观念

      ⑴小组活动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感受1米有多长?

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

      ⑵反馈:

你知道了什么?

      ⑶用手指比划一下,1m大约有多长?

      ⑷想一想: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

      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二、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学习例1。

小朋友还记得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方法吗?

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

把结果填在书上。

          ⑴小组活动

          ⑵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测量的?

结果是多少?

          2、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填在表中。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

        2、找一找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活动

        ⑶反馈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课堂1+1

设计

亮点

课堂生成点

课后反思

通川区第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设计者:

戴琼霞

课题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一、量一量

        1、练习十二第3题。

量一量,比一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