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897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重点中学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2)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4),幽咽泉流冰下。

(白居易《琵琶行》)

(5),二三其德。

(《诗经氓》)

(6),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况《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东轩记

(宋)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③自苦如此?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

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

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即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

(chún)江边。

②抱关击柝:

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

③贫窭(jù巨):

贫乏,贫穷④睎:

仰慕,向往。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刺史府门败:

冲毁B.旦则复出营职营:

料理

C.而不害于学害:

害怕D.独幸岁月之久幸:

希望

3.下列四组中,全都是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超然”情怀的一组是(3分)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②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③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④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⑥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被贬筠州,尽管任盐酒税官,但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抑郁之情。

B.文章叙述盐酒税官舍被冲毁、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故里,蕴含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5.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3分)

(2)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9分)

与韩荆州书

(唐)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①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所以龙蟠凤逸②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此畴曩③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④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

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⑤。

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吐握:

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

后世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②龙盘凤逸:

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

③畴曩(chóunǎnɡ):

往日。

④制作:

指文章著述。

侔(móu):

相等,齐同。

⑤薛、卞之门:

薛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

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贱而忽之忽:

忽然B.遍干诸侯干:

求取

C.王公大人,许与气义许:

称许、赞许D.惟君侯图之图:

考虑、切磋

7.下面四组中,全部是表现李白表白自己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②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③十五好剑术④三十成文章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⑥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开篇引用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意在突出对韩荆州的仰慕,也表明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B.文中李白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等,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一定能够识拔像自己一样的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主要目的是赞美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本文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诗词上片中的“堪恨西风吹世换”语意双关,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请说说下片中诗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孙坚带兵入城,扑灭城中大火,在皇宫废墟上安营扎寨。

一天夜里,孙坚从一口井里捞出了玉玺,便决定托辞离开洛阳,另谋大事,谁知此事被袁绍乡人报给袁绍。

袁绍向孙坚索取玉玺未果,便骂道:

“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B.刘备马跃檀溪脱险后,遇见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伏龙、风雏,于是刘备日夜盼望得到二人。

在遇到卧龙、风雏之前,刘备遇到了单福,于是便拜单福为军师。

在与曹仁的首次交锋中,单福就显示了军事才能。

C.孙策临死时嘱说: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掌权。

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

鲁肃又荐诸葛瑾。

孙权拜诸葛瑾为上宾,依照他的建议,顺曹操,绝袁绍,君臣齐心治理江东。

从此势力日趋强大,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D.刘备第一次前往隆中拜访,却无缘谋面,归途中遇见了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

数日后,刘备再次前往,遇见了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和孟公威,以及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归途中还遇见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但与诸葛亮仍无缘谋面。

E.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听从黄皓的谗言再次命姜维班师。

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

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

刘禅下令让姜维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

11、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

“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

”小说作者在这一回里也引“后人有诗赞关公曰:

‘……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

  这一回中所说的“尤胜相如在渑池”指的是什么事情?

关云长又如何显示他的“英雄气”的?

请简要叙述。

(2)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把诸葛亮这位千古奇人请出山。

为此还受到了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的抱怨。

但经过了第一次战役后,关张二人便对诸葛亮心悦诚服。

请你简要说一说这次战役的主战场在什么地方,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2.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②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①。

孟子曰:

“惠而不知为政。

岁十一月,徒杠②成;十二月,舆梁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④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离娄下》)

【注】①溱洧:

河名。

②徒杠:

走人的桥。

③舆梁:

走车的桥。

④行辟人:

出门时有人在前开道。

(1)材料①和材料②都体现了子产是个的执政者。

(2分)

(2)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但对于子产“乘舆济人”这件事,孟子却说“惠而不知为政”,请结合材料②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分析孟子这么说的理由。

(4分)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

”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

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

为什么?

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

“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

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

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

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

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

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

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

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

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

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

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

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

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

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

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

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选自《读者》2002年第24期,略有删节)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散文以“月”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在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但由于始终紧扣“月”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

B.本文开篇写“那解释使我着迷”“那斋名也使我着迷”,一是为了设置悬念,别开生面,引人思考;二是为下文抒写对缺月的喜爱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C.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的道理。

D.文章倒数第三段“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然在那里”,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中“绿肥”,应该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指的是“海裳叶”。

E.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如“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

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

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这些句了的抒情色彩都很浓,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14.第5自然段中说:

“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作者“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的原因或理由是什么。

请分两点作答。

(4分)

15.请根据文本,探析“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这句话的涵义。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的教育均衡问题。

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

A.显露饱受批评推介B.暴露饱受诟病推介

C.显露饱受诟病推选D.暴露饱受批评推选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日前,武汉科技大学汉字书写测试结果公布,30%学生不及格。

②以前,写字是读书人的“门面”,读书而写不好字,那可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③步入键盘社会以后,写字真的“没用”了吗?

不!

④端正、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⑤具备熟练的写字态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⑥其实,汉字中(yùn)含着很多美学道理,要领会这些道理,必须多加练习;而领会了这些,不仅能把字写好,还能,有助于理解和发现其他方面的美。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答:

(2)根据上下文意思,在第⑥句空格处填上一个成语。

答:

(3)第⑤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

答:

将修改为。

1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7分)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侯会近日发表两篇博文,讨论有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在中学课本的存废问题,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侯教授在博文中认为,因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血腥内容较多,加之当代中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这三篇文章不宜编入中学课本。

对于侯教授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

“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

”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

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说:

“你们怎么了?

”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

“什么味也没闻到。

”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

“这是什么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

“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014届高三上期阶段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3分)

(2)我已经因为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

(得分点:

谴、桎梏和势,各1分)

6、(3分)A(忽:

轻视)

7、(3分)B(①是李白的假想、希望,表达的是对韩荆州的推崇;②是李白自述处境,无才干无关。

这次战役的主战场在博望坡,曹方的主帅是夏侯惇,自恃兵力优势,武艺高强,根本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

结果诸葛亮小试身手,用了火攻之计,将夏侯惇从必胜美梦中惊醒,烧得几乎是片甲不留。

12、(6分)

(1)(2分)仁爱百姓

(2)(4分)①孟子认为,与其用车子渡人过河,不如建好桥梁,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表层)②执政者不在于对老百姓施以小恩小惠,而要着眼于大的方面(管理好政事)。

(深层)

13、(5分)AC(A本文的线索应是“月缺”或“天残地缺”;C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的”道理”)

14、(4分)【要点】

(1)“阙(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

(2)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美丽。

参考译文1:

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

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

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

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

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堂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杉树,一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和休闲的场所。

然而负责管理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

(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

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已大亮。

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

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发笑。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私下感到奇怪,颜渊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居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渊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官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困窘贫穷如此自讨苦吃呢?

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自由放任于道德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

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唉,读书人,当他尚不懂深刻的人生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自认为很快乐了。

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

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

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当然如果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

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却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大概是做不到的吧!

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作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是作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

那大概更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

唯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里,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再去探求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岁已大。

然而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

参考译文2: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

“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

”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

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

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

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傲慢,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

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

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

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

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

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

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

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

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

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

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

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

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

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

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

请您加以考虑。

参考译文3:

①孔子评论子产,说:

“他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

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

②子产主持郑国的政治,用所乘的车辆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

孟子议论这事道:

“这只是小恩小惠,他并不懂得政治。

如果十一月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