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904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

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经典1

一、酸和碱选择题

1.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镁是碱,盐酸是酸,属于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碱,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和其中的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C、蚊虫叮咬处有蚁酸,涂上碱性肥皂水,可减轻痛痒,属于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D中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做干燥剂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属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

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3.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铁球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大,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球表面,铁球质量增大,溶液密度减小,浮力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左端上翘。

故选B。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42−、Cl−B.Na+、H+、NO3−、HCO3−

C.NH4+、K+、OH−、SO42−D.Ag+、Mg2+、NO3−、Cl−

【答案】A

【解析】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不共存;A四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气体时能共存;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共存;C、铵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D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

选A。

点睛:

熟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

5.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B.Z>Y>XC.X>Y、Z>YD.Y>X、Y>Z

【答案】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Y>Z。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6.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确定溶液呈什么性.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pH<7;使石蕊变蓝的溶液、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pH>7;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呈中性,pH=7。

故选A。

【点睛】

此题是对溶液酸碱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指示剂变色情况与PH的关系做出判断。

7.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a、b、c三种曲线中,最终a、b、c都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8.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

A.CH4+2O2

CO2+2H2OB.3Fe+2O2

Fe3O4

C.NaOH+HCl═NaCl+H2OD.H2CO3═CO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A、CH4+2O2

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3Fe+2CO2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H2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的甜度比下半部分的甜度低

C.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饱和溶液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等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在条件不变时不能再溶解该物质,在升高温度时硝酸钾饱和溶液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同时,醋还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

另外,醋可使胃中酸性增强,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胃酸较少的人更是一剂良药。

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B.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C.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

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小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故A错误;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故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这两种物质都能与醋中的醋酸反应,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故C正确;

D、根据醋酸(CH3COOH)化学式可知,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A。

11.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

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个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

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

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氨水

浓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滤纸上的指示剂是酚酞,而烧杯中的溶液是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气体显碱性,酚酞遇碱显红色,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使滤纸变红色,说明滤纸上的是酚酞。

烧杯挥发的物质使红色消失,说明是酸性物质,浓盐酸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红色褪去,选项正确,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遇石蕊会使其变蓝,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滤纸上的指示剂不可能是石蕊,因为碱不能使它变红,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A.CO2B.CaOC.Cu(NO3)2D.H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pH不变.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铜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14.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CO2B.SO2C.NH3D.N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C.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

D.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故选:

C。

【点睛】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的甜度比下半部分的甜度低

C.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饱和溶液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等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在条件不变时不能再溶解该物质,在升高温度时硝酸钾饱和溶液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B.食盐和生石灰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D.烧碱和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B.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食盐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错误;C.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并发生反应,生石灰则能吸收水分,故C正确;D.烧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C。

17.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①酸雨呈酸性,则呈酸性的雨一定是酸雨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的溶液一定能导电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A.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全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呈酸性的雨不一定是酸雨,例如当雨水的pH大于5.6时不属于酸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而Cu(OH)2不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的溶液一定能导电,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8.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

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盐酸可以与石蕊试剂反应变为红色,其他的酸也具有此性质,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其他的酸也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盐酸中氯离子的特性,其他的酸不一定能与硝酸银反应,故错误;

D、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他的酸也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故正确。

故选C。

19.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

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解:

由第二步烧杯中液体变为红色可知,①中试剂为碱NaOH溶液,②中为酚酞;加上试剂③后溶液变为无色,证明了碱被消化掉,故可判断③是稀盐酸,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熟记内容即可解决

 

20.营养学上依据食品在人体中代谢产物的酸碱性,一般将食品分成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其中显碱性的酸性食品是(  )

A

B

C

D

食品

鸡蛋清

葡萄

苹果

草莓

食品类别

酸性食品

碱性食品

碱性食品

酸性食品

pH

7.6﹣8.0

3.5﹣4.5

2.9﹣3.3

3.0﹣3.5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pH<7时呈酸性,pH>7时显碱性,由表格可知:

显碱性的酸性食品鸡蛋清。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