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2165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docx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

第17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商业:

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T5(古代商业发展与

社会风气的变化)

T21(重农抑

商政策)

T21(明朝中后期

商品经济)

复习建议:

1.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从经济文明的角度,整体把握古代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

2.把握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3.“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是本单元的易错易混点,备考时应多加注意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 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

阶段

表现

商朝

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春秋战国

①_____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秦汉至隋唐

受时间、地点限制,商业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隋唐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宋朝

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

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明清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③________________贸易发展较快;出现“④________”,如徽商和晋商

巧学识记

商业的发展

【点题训练1】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

考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

业发展的特点

1.“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市与⑤________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⑥________”也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3)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

(4)唐朝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⑦________”的说法。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场所

先在城市中进行,后向农村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宋元时期,打破⑧________和经营时间的限制

交易内容

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

交易媒介

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

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

秦统一后,统一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商人组织

由最初的宗族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业缘组织——行会

活动领域

由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点题训练2】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如图场景的是(  )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巧学识记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考点三 “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⑨________,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战国:

⑩________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

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⑪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

实行⑫_______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1)积极

(2)消极:

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⑬______________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考点四 “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表现

影响

明朝

“海禁”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⑭________,危及统治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清朝

“闭关

锁国”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擅自下海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⑮________,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点题训练3】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巧学识记

三种主要经济政策的关系

要点一 全面认识古代商业的发展

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的影响

①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③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有何阶段性特征

发展阶段

商人

城市

商路

政策

兴起

发展

繁荣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产生

私商,

整齐划一、

逐渐繁荣、

经济功能

不强

自由繁荣,

国内商路

丝绸之路,

重视鼓励

“重农抑商”

全面控制

中唐后有

所松动

鼎盛,明清,商帮,工商业市

镇,经济功

能为主,清朝只保

留广州十

三行,抑商锁国

【典例训练1】 宋太宗浮化二年诏: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

“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材料反映出宋代(  )

                   

A.商业政策比较宽松B.设有专职征税官员

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地方官员与民争利

要点二 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的长期的经济政策,什么是重农抑商,历代统治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前期起着积极的作用,后期则起着阻碍作用。

1.含义: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商业的发展。

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农民又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重农”。

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抑商”。

2.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

(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

(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

(5)商品交换不发达,经营店铺、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更有保障。

(6)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3.影响:

(1)积极方面: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

①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明清时期,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农业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

③抑商的结果是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典例训练2】 商鞅说: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

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

”“三官贫,必削。

”这表明商鞅认为(  )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要点三 全面认识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经济原因:

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最好印证。

②政治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

③客观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④主观原因:

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2.评价:

①积极:

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

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实施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目的

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

不同点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典例训练3】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

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澳门管理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交往D.禁止海外贸易

史料研读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地图探史——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的例证

图一 唐朝的长安城布局

图二 北宋的东京城布局

抓住图说“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再结合图右侧的文字以及图示进行说明。

根据图一、二分析,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理念?

图二与图一相比,在城市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考点一 春秋战国以来的的古代商业

1.《史记·平准书》:

“(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  )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

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

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

2.著名学者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提及:

“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

”这表明明清时期晋商徽商(  )

A.重视道德操守看淡商业利润

B.商业资本成为经济运行主流模式

C.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

D.缺乏制度的保障而导致发展困难

考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

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

考点四 “重农抑商”政策

4.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

“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  )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5.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

A.重视农业生产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考点五 “海禁”与“闭关锁国”

6.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材料表明(  )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7.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

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凑”,嘉兴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

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

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材料二 明清中叶之后,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

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如浙江湖州的南浔镇,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南宋时期市镇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市镇兴盛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江南市镇所引发的农村社会变革。

有学者认为,江南市镇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自我调适和转型。

请依据以上材料阐释学者的观点。

 

单元知识结构归纳

时空定位

 

穿梭时空的定位

单元概述

 

透析历史的大讲堂

 

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手工业经济的主要部门、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主要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基本模式;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但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古代商业总体趋势在不断发展,但封建政府对商业严格限制。

第17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与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

①官府 ②交子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 ④商帮 ⑤民居 ⑥草市 ⑦扬一益二

⑧坊市界限 ⑨小农经济 ⑩商鞅变法

⑪盐铁酒专卖 ⑫专卖制度 ⑬资本主义萌芽 ⑭倭寇 ⑮原始积累 

【点题训练】

1.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

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乾隆年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就是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诗中“水乡”是指盛泽而非水上集市,而且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是“罗绮”而非纺织工“走中原”,这里是指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因,故D项正确。

2.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宋朝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的隔离;突破时间的限制,早市和夜市得到发展;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A项坊市的隔离仍然存在,B、C项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突破场景不符合,图片反映的是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荣景象,因此选D项。

3.B 【解析】 本题考查题“海禁”政策。

中材料没有反映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的信息,故A项错误;“请开市舶,……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表明官府有条件开放了“海禁”,故B项正确;“奉旨允行”表明皇帝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故C项错误;“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并不能表明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已经瓦解,故D项错误。

【典例训练】

1.A 【解析】 主要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从材料“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说明政府减轻商业的税收,放宽对商业的控制,故A项正确;设立专职征税官员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宋代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保护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地方官员与民争利,故D项错误。

2.B 【解析】 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没有提到秦国的经济政治情况,故A项错误;从材料“三官贫,必削”可以反映出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出商业的重要地位,并没有指出“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材料有指出官吏重要地位,但没有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故D项错误。

3.C 【解析】 主要考查海禁政策。

题干中提到的是对夷事务,并未提到澳门的管理,故A项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说明仍存在外交事务,故B项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说明清政府严格控制与外国的交往,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禁止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读史用史】

皇权至上、权力集中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

图一:

坊市的严格限制,图二:

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随堂验收】

1.B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以来的的古代商业。

材料中没有涉及“盐铁官营”,故A项错误;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与材料中“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不等于废除秦朝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表明投机导致物价飞涨,对此“高祖乃令”抑商,故D项错误。

2.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帮。

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但不能由此推断出其看淡商业利润,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是经济运行主流模式,故B项错误;徽商、晋商汇兑业务的运转还是完全依赖道德操守,传统观念固化,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影响商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晋商徽商发展缺少法律的保障,但没有体现其发展艰难,故D项错误。

3.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不能体现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现,故B项错误;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社会风气变化的表现,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是指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4.A 【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中“重利之念,甚于重名”表明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抛弃学而优则仕与材料中“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山右(今山西)积习”表明是地方性的观念变化,而非政策,故C项错误;清雍正帝强调“工贾皆其末也”,没有“大大提高”,故D项错误。

5.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题干反映了重视农业生产,但是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对商业的认可,但是还有对农业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把农业和商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中认为农业和商业队百姓生活和国家发展都很关键,故D项正确。

6.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

根据“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可知其目的是防内,故A项错误;根据“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可知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明确数据说明收入的多少,故C项错误;根据“照粤关之便”可知能够对外贸易的地方并不普遍,故不能否定既定的政策,故D项错误。

7.

(1)特点:

工商业兴盛:

呈现出城市化特征。

主要原因:

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坊市制度的打破。

(2)社会变革:

农村社会阶层多元化;文风昌盛,科第兴旺。

阐释:

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互相结合;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