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12238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共8页)4800字.docx

关于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

  

  ##**区下辖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职教师219人,在校学生XXXX年人,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等业务干部共9人。

  ##**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研训员一行2人,在XX年9月下旬,深入上述4所学校,展开教学管理专题调研。

调研形式是:

先听1节课,通过听课来看教学管理;然后同领导干部交流座谈。

共听课4节,其中语文3节、历史1节。

共培训干部16人。

其中一所学校领导班子6人全员参加,一所学校校长和业务干部计4人参加,一所学校校长和业务干部计3人参加,一所学校业务干部3人参加。

  调研内容,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展开——

  一、理论引领:

  1、教学管理的内涵:

是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往互动活动的指导、服务、规范的过程。

  具体点说,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

教师如何上课、学生如何预习),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

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专用教室和设备),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

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

  主要解决二个方面六大问题:

即教师想教、会教、教好;学生想学、会学、学好。

  2、教学管理的对象:

  从人的角度:

教师与学生两大团队。

  从事的角度:

教与学两大方面。

教是指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等五大环节。

学是指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应试等五大环节。

  3、教学管理的重点:

  从人的角度:

是人的发展,这里是指师生的共同发展。

  从事的角度:

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连接点、交汇处,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

  4、教学管理的意义: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保证。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学校这部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保障。

  同时教学管理也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靠教学管理来完成的。

没有精细化的管理、严格的管理,就没有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教学质量。

而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荣辱兴衰的起搏器,是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的集中体现。

有质量就能招进学生,七年级招生容易;有质量就能留住学生,不至于使学生流失。

  5、教学管理的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中考成绩、升学率还##市场:

家长看分数,学生总分和单科**区考生中的名次;学生看是否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高中就等于考入比较像样的大学;学生考入重点高中还能为@@省一万五千元的学费,换句话说给家长挣一万五千元钱,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等等。

这些仍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此,领导与教师均为中考成绩而终日奔波,这是可以理解的。

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等七科加班加点,周六周日不休息或少休息,早晚适当加课。

班主任与其他六科科任教师共同为考学有希望的学生侧重提分。

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家背景中,政府强势推进素质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素质教育之路还很漫长,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上下而求索。

  在这种现实与理想还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管理,是十分现实的实践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二、实践点拨:

  第一大途径:

加强对“人”的管理与培训(培养)。

  加强对“师生”的管理与培训(培养),概括点说,仍然是“一个中心两条主线”。

即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为两条主线。

  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教师的发展,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会推进教师的发展。

这就充分印证了一句古话,也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

“教学相长”。

这也就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教师队伍发展了,学生团队发展了,就可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振兴教育,教师是关键。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历来被有识的学校管理者所高度重视。

因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将学校存亡兴衰系于一身。

这是治本的办法。

  学生的成长是教育成果的最终展现,教育的理想与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着眼于未来发展。

  紧紧抓住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两条主线——

  共性的措施:

规则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

  教师管理,实质等于制度管理加情感管理。

就教师而言,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刚性不刚;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使教师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对教师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师生活的关心上,例如去医院看望生病的教师、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等等,还要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

给教师以更高层次的关怀。

美国管理学教授弗郎西斯指出: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可以雇一个人在指定的时间到一个指定的岗位去工作,你可以买到按时或者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是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必须设法去争取这些。

”常言说的好:

管得了人的身,管不了人的心。

这就说明了情感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管理,实质等于外在行为规范加内在心灵约束(魏书生的做法)。

就学生而言,应该建立健全各种行为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实施爱心教育、自我教育。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个性的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办法。

概括点说,“抓两头带中间”。

即抓住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专家支持。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家的指导。

通过多**区、市、省、甚至国家的著名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协调好关系,争取智力扶持。

  

(2)、校际联动。

市区其它中学各具特色,同它们建立了友好伙伴关系。

交往频繁,互通有无,共同活动,取长补短。

  (3)、同伴互助。

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能真诚的帮助他人。

帮助他人备课、导课、评课。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境界也获得升华。

  (4)、名师带徒。

老教师、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

名师带徒可以使文化传承,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快速进步与进入角色。

  (5)、教师培训。

每周坚持一次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定期集体备课,安排外出学习等。

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与大型教研活动。

  (6)、教育科研。

为教学寻找最佳途径,@@省时高效,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档次的根本保证。

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学生学习动态、研究中考复习、研究教改趋势等。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培养:

  促进学生成长的具体办法。

  

(1)、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

  

(2)、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

  第二大途径:

加强对“事”的管理与指导。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这样可以相对快速地提高教学质量。

但这是治标的办法。

概括点说:

既抓住“一个中心两条主线”。

即以课堂教学指导与管理为中心;以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为两条主线。

  突出上课管理这个中心——

  那么如何管理课堂教学呢?

  1、开齐学科,不能丢科。

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开设所有课程。

尤其要开全非中考学科,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更要关注九年级课程安排。

美国音乐教育的本科专业还开设高数课。

学科的交叉编排,既能使学生得到变相的休息,又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多样化的课程设置,还能提高中考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

  2、开足课时,不能丢节。

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满课时,不“缩水”。

尤其要关注非中考学科的课时,更要关注九年级是否按照课程计划做到这一点。

中考学科再重要,可以挤占课余时间,但不能挤占非中考学科的课时。

  3、配齐教师,有人上课。

不能课程表上有课,实际没有教师教,形同虚设。

尤其要关注九年级应该配齐非中考学科教师。

  4、检查上课,规范课堂。

是否有教师漏课,是否是正点上课,是否提前下课,是否中途脱岗,如接打电话、接待家长,是否坐着讲课,是否私自调课等。

特别应该注意音体美等学科。

非中考学科任课教师不愿意上学生不愿意学,中考学科教师却愿意上学生也愿意学,有些非中考学科的教师私下把课时给中考学科教师了,体现了周瑜与黄盖的关系,双方是愿意打愿意挨。

作为业务干部应该加大查课力度。

调课必须经过教导处,充分发挥教导处的管理职能。

  5、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有领导听课和没有领导听课,教师讲课**区别的。

有听课必须有评课。

听课是手段,评课是目的。

并非你学语文教语文,就能听语文课、评语文课。

初中的所有学科都是相通的,教学理念是统一的,教学原则是统一的。

只不过在相同“灵魂”下,“模样”有所不同罢了。

每科课每节课“技术性”大同小异,“知识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当然,我们也承认学科的自身特点。

从哲学上讲,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教师上课规范科学了,会上课了,教学质量自然就可以提高了,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也提高了。

  紧紧抓住教与学两大活动主线——

  1、直接管理与指导教师的活动——备课、教课、批改、辅导、考试等五大环节。

  

(1)、关于备课的管理:

  不备课坚决不能上课,老教师也得备课,高度重视备课预设这一环节。

  备与教必须一致,备课是上课的准备。

备课笔记仅仅是应付学校检查的,流于形式的,或者是用旧教案来顶替等,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和不对的。

  备课笔记要规范、科学、实用。

也应该看到和承认预设与生成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

  

(2)、关于批改的管理:

  所有学科,所有学生均应该建立作业本和纠错本。

  纠错本,把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并分析一下原因,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回归知识点。

  学生要及时、准确地完成作业;教师要及时、规范地批改作业。

  (3)、关于辅导的管理:

  辅导课,教师不能讲课,不能讲新课。

  集中辅导与分散辅导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注重尖子生。

个别解答,尽量一对一的辅导。

共性问题,如某一知识点模糊、一类题或一道题不会解答,都可以集中讲解。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重点提高薄弱学科和学科中薄弱章节的分数。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也在不断增加:

八年级增加了物理,九年级又增加了化学。

一般情况下,女生重文,男生重理,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口味投其所好,结果就出现了“偏科跛腿”的现象。

任何一科薄弱、分数低,总分就上不去。

用一科给另一科“背分”,是很不明智的选择,也是极端错误的做法。

即使是七、八年级很优秀的学生,到了九年级也会出现成绩不稳,升学的压力也会使他们情绪急躁。

针对这些情况,应该采取“培优、补差”的措施,抓两头促中间,确保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关于考试的管理:

  每次考试:

考前,教师要先答下水卷,熟悉各种题型,掌握每道题的多种解法;考后,教师要全部批阅,讲评、矫正。

  无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月考模考,每考一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对考试成绩进行表格式分析。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卷面分析。

透过数据,纵向可以发现学生进步和班级整体的变化,横向可以看出学生之间和班级之间的相互差异。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年级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全面的慎重的质量分析,分析到班,分析到科,分析到人。

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即使是教通科的科任老师或是教导主任,也能对各班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有个“宏观把握”。

  考试的好处:

考试不能没有,但不能太频繁。

中考最能说明问题。

通过考试,了解教情,检查学情,及时准确地确定优秀生、弱科生,调整措施,培优、补弱。

通过考试,进行班级比较,树立竞争意识。

通过考试,狠抓考风建设。

  2、间接管理与指导学生的活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应考等五大环节。

学生管理,是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共同的事情,学校可以出台宏观的政策加以指导、调控。

  另外,还涉及到事务性工作,如订计划、写总结、编班、排课表、排作息时间表、学期或学年日程安排,健全学籍、整理教师档案等。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通过培训,相关领导干部认为:

从理论到实践,从人到事,从业务到事务,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想;深入基层,调研加培训,规模较小,方法灵活,针对学校特点,在共性的基础上力求把握学校的个性化特征;教学管理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同实际工作对比,寻找差距,不断完善;将日常管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