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32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 旧人教版.docx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67明清时期的文化旧人教版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

明清时期的文化

知识网络

①集大成的著作相继问世。

②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思想应运而生。

③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成为文学主流。

④古典文化进入时期,编纂大型图书的成就突出。

⑤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超过自己水平的外来文化。

①李时珍《》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

②徐光启《》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较完整的体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和

③徐霞客的《》是地理学巨著,对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欧洲两世纪。

④宋应星的《》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被誉为“”。

①并非万世至论,不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②揭露的虚伪。

评价:

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反映了的要求,有色彩。

①激烈批判制度,认为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倡,反对。

③反对,主张“”。

影响:

震动当时学术界。

对晚清兴起有一定影响。

①强调“”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

②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等著作。

③反对,提出“”才能“天下治矣”。

影响:

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1为“”是物质实体,“”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观点。

②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思想,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

③用看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

①罗贯中的《》是我国的长篇历史小说。

②施耐庵的《》是第一部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

吴承恩的《》是浪漫气息浓郁的长篇小说。

①曹雪芹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吴敬梓的《》以揭露腐败为主,是优秀的小说。

③蒲松龄的《》借妖狐鬼怪批判封建社会,是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

明成祖时主编的书,两万多卷一万一千多册,辑入图书七八千种。

《》:

清代官修,一万卷,我国现存最大书。

《》:

乾隆时主编的我国最大书。

全书分、、、四大类。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等人来华,宣传西方科学,获准留居北京传教。

西学

东渐

利玛窦等传教士把、、、、等方面的西方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和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以为由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传教士合译一些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课堂练习]

1.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专制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C.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D.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和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

2.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

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5.1997年11月,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发展进步之中。

……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学习而进步的。

”可以证明这一论断的明朝史实是(  )

①伊斯兰教、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 ②郑和下西洋与各国友好贸易③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

④欧洲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科学著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技进步 C.封建制度衰落  D.理学的演变

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点的根源在于(C)

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差异

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的相同之处表现在(C)

①生活在明末清初②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 ④受到文字狱迫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9.下列表述中反映了黄宗受的思想主张的是(  )

A.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10.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是(  )

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D.《坤舆万国全图》

明清时期科技取得新成就,但总体上开始落伍。

据此回答11-17题。

(2000年广东历史卷·7)11.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

A.《齐民要求》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D.《农政全书》

(2001年上海历史卷·5)12.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

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

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D.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

(2001年上海历史卷·7)13.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2004年北京文综卷·17)14.图5-图7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

读图,指出该书作者是

A.贾思勰B.沈括C.徐光启D.宋应星

(2004年全国文综卷Ⅱ·14)1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

16.有人说:

“14—17世纪,西方出现近代科学的曙光,而中国则呈现出传统科技的晚霞”。

下列能正确反映“曙光”和“晚霞”成就的分别是:

A.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和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和僧一行制订《大衍历》

17.明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下列科学巨著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①《本草纲目》②《农政全书》③《徐霞客游记》④《天工开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据此回答18-25题。

(2000年广东历史卷·8)1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相同之处表现在①生活在明末清初②参加过抗清斗争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④受到文字狱迫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2002年广东历史卷·7)19.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A.黄宗羲B.王夫之C.徐光启D.宋应星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19)20.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21.黄宗羲曾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是由于

A.他要为批判封建制度提供依据B.他曾经从事过工商业活动并从中获利

C.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2.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这一思想①提倡“法治”反对“人治”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需要③反对封建教条④主张脚踏实地的学风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23.顾炎武认为: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与上述爱国观点不相符合的理解是

A.爱民族国家是每个人的责任B.君主国家兴亡与民族兴亡有关

C.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者有关

D.君臣与人民在民族兴亡问题上是对立的

24.韩非子和黄宗羲都主张“法治”,二人在这一问题上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B.是否坚持封建道德观念

C.是否主张“法不阿贵”D.是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2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具有现代色彩的民主思想,成为一个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是

A.朱熹B.李贽C.王夫之D.黄宗羲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

据此回答26-28题。

(2005年北京文综卷·14)26.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27.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充当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是

A.开明士大夫B.新式学堂C.留学生D.传教士

28.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在中国形成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②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③政府在修订历法、铸造火药等方面重用来华的传教士④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明清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据此回答29-30题。

(2005年江苏历史卷·5)29.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

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

30.我国现在最大的类书是

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D.《坤舆万国图》

[高考连接]:

1.(2001年上海卷)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  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  

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D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   

2.(2001年上海卷)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3.(1997年上海卷) 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4.(2000年广东卷)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5.(2004年广东卷) 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 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6.(1999年上海卷) 中国皇帝最早知道世界五大洲地理位置的时期是在 

 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清末时期            

7.(2000年广东卷)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①生活在明末清初  ②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  ④受到文字狱迫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8(2003年春季文综卷) 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 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强化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 

9.(2002年天津文综卷)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原因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 

3).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0.(2004年北京文综卷) 中国古代典籍丰富,是了解历史的主要依据之一。

回答1-2题

 1).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饥。

” 

 B“扬一益二。

”(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淞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2).图5-图7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

读图,指出该书的作者是 

A贾思勰B沈括 

C徐光启 D宋应星          

11.(2005全国文综2)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12.(2005江苏历史)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

13.(2005北京文综)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14、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说:

“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卡通“文化昌盛的康乾时代”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

①避暑山庄 ②道光皇帝 ③军机处 ④《红楼梦》 ⑤吴敬梓 ⑥《国闻报》⑦《四库全书》⑧时务学堂

A、①②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①④⑤⑧

15.(2007广东单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16.(2007上海历史5.)据《明史·外国传》载:

“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令其徒罗雅谷、汤若望等,以彼国新法相参较,开局纂修。

”文中的“其”是指曾与徐光启长期合作的

A.白晋B.利玛窦C.南怀仁D.巴多明

17.(2007上海历史6.)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B.翻车C.赵州桥D.数学

18.(2007广东文基2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9.(2007北京综1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灾者,君而已矣

20.(2007北京综1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21.(2007全国II综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总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22.(2007重庆综19.)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2005上海历史)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

(13分)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

(8分)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5分)

24(2000年上海卷) 江泽民同志指出:

“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成果,但也有不足。

”试以明末清初为例,概括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有何不足之处并扼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成就:

 不足:

 原因:

25.(1999年上海卷) 有位史学家说:

“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清末维新人士认为:

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以上两种观点是否矛盾?

试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述两种观点作一简单评价。

26.(1996年上海卷)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是否具有“西学东渐”的性质?

为什么?

27.(1998年全国卷)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昌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

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28.(2006年广东历史卷)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

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

请回答:

(1)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

(4分)

(2)编撰(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29.(2007广东单26.)(9分)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

《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

《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

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3分)

30.(2007天津综37.)(32分)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唐太宗说:

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2分)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4分)

(2)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4分)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

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

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3)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4分)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4分)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4分)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

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

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4分)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4分)

 

答案

1——10DCBABACCAB11-30BCADABACCCCCDADADBDB

[高考连接]1-7CADBBCC8、BB9、BDC10、CD11-22CDACABDBDADA

23.要点:

(1)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物品和人员的交流。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

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2)郑和:

展示民朝的强大和富有,换取奇珍异宝;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西洋”各国来朝。

徐光启:

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中国科科技的落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

林则徐:

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是:

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强。

 

24.[参考答案]成就:

明末,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出现了几部科学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或答与人合译《几何原本》);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清初,在天文历法、数学上有贡献,如王锡阐对中西天文历法的研究和创造发明;梅文鼎对我国古代历法和数学的整理和阐发,对西方科学的研究和介绍;说明当时我国在科技的某些方面仍走在世界的前列。

不足:

西欧出现科学社团(或中国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组织),西欧建立了物理、化学学科体系(中国没有建立起新的科学体系,或答中国的科技著作大都是总结性的)。

原因:

科学技术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占主导的是科举制度。

(或答八股取士,文网严密)。

封建专制加强。

闭关自守政策推行(或答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也可)。

(若概括为缺乏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可加分)

25. [参考答案]并不矛盾。

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阻碍新型人才的成长。

26.[参考答案]是早期的“西学东渐”。

因为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