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313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8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

.

参考答案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

(一)

1.A [解析]坐:

犯……罪或错误。

2.C [解析]①是因“多谋略”而被提拔,属间接描写;⑤是他意气用事;⑥是俺答所为。

3.B [解析]强加因果,“升任为署都督佥事,又充任宁夏总兵官”是在嘉靖九年。

4.

(1)御史巡视辖地到了庄浪,突遇敌寇。

周尚文立即分兵保护御史,而自己带领部下射击敌人,敌寇才逃走。

(句意正确2分,按、拥、引各1分)

(2)敌寇抢掠西海,经过宁夏,巡抚杨志学提议发兵攻击。

周尚文没有听从,被弹劾解职。

(句意正确2分,掠、邀、劾、解职各1分)

[参考译文]

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

幼年读书,粗略明白大义。

多谋略,精于骑射。

十六岁时,袭任指挥同知。

屡次出边塞作战有功,升任指挥使。

寘铄反叛,周尚文堵住黄河渡口,俘虏叛贼丁广等人,被推举掌管防卫事务。

关内回贼四起,盘踞南山。

周尚文依次平定叛乱。

御史刘天和弹劾中贵廖堂,被关入钦犯牢狱,事情连累周尚文。

拷打周尚文令他招供牵引刘天和,他始终不承认,很久以后才被释放。

过后,守卫阶州。

设计擒拿反叛番贼,升任署都指挥佥事,充任甘肃游击将军。

嘉靖元年,改任宁夏参将。

不久升任都指挥同知,任凉州副总兵。

御史巡视辖地到了庄浪,突遇敌寇。

周尚文立即分兵保护御史,而自己带领部下射击敌人,敌寇才逃走。

曾经追赶敌寇出边塞,敌寇来犯的越来越多。

周尚文的军队只来了一半,部下都恐慌。

周尚文却从容下马,解下马鞍背对山崖力战敌寇,双方死伤相当。

部将丁杲来救援,敌寇才退走。

周尚文受伤很严重,于是辞职回家。

不久官复原职。

吉囊多次踏冰入犯,周尚文筑墙一百二十里,浇上水,冰滑不可上。

冰融化了就命有力气的士兵手持长竿铁钩,钩杀渡水的敌人。

九年,升任署都督佥事,充任宁夏总兵官。

王琼筑边防墙,周尚文监督工程,而且挖渠开屯,军民获利。

敌寇抢掠西海,经过宁夏,巡抚杨志学提议发兵攻击。

周尚文没有听从,被弹劾解职。

很久以后,起用为山西副总兵。

敌寇由偏头关赶往岢岚,周尚文转战三百里,破敌,与儿子君佐都受了伤,赏赐银币。

不久以总兵官身份镇守延绥。

敌寇进犯红山墩,死战击败敌人,受奖赏。

吉囊又大肆掠夺清平堡,他因犯罪被夺去俸禄。

周尚文是优秀的将才,但意气用事桀骜不驯,所到之处与文官相争。

文官往往又使他受挫折,所以更不相容。

巡抚贾启弹劾周尚文年老昏乱,不通事理,兵部请求调往甘肃。

皇帝没有听从,各自夺取俸禄。

二十一年,因人推荐任东官厅听征总兵官兼佥后府事。

当年秋天周尚文以总兵官的身份镇守大同,请求增加军饷及马匹。

兵部说周尚文的请求超过标准,正遭受诏书严厉谴责,而周尚文又与巡抚赵锦不合,(于是)请求退休,皇帝不容许,两人每天相构陷。

二十七年八月,俺答在五堡旁设伏兵,诱使指挥顾相等人出兵,在弥陀山包围他们。

周尚文转战,驻扎野口,伏兵突起。

殊死力战,斩杀敌人头领一人。

相持一个多月,敌人才退走。

俺答数万骑兵侵犯宣府,万达传檄文与周尚文在曹家庄大破敌军。

记功,兼太子太傅,赐予奖赏很多。

当年去世,年龄七十五岁。

5.B [解析]怜:

怜爱。

6.D [解析]①表现常梦锡自幼好学,擅长写文章;②通过写常梦锡被元宗抚慰勉励,间接表现其品格方正;⑤表现常梦锡虽诗歌清丽却不事张扬的性格。

7.A [解析]是元宗让常梦锡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8.

(1)常梦锡就苦口婆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

(“规”“挠”“多”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

(“去”“恨”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但是常梦锡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

(“既”“没”“许”各1分)

[参考译文]

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

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擅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做豪杰。

唯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

李茂贞死后,他的儿子李从俨继承了爵位,沿袭旧制让常梦锡担任宝鸡县令。

后唐长兴初年,李从俨进京谒见天子,让梦锡跟随去镇汴。

因为被从俨周围的人诬陷,于是投奔南吴。

烈祖李昪辅佐吴王杨行密,把常梦锡招至门下,推荐他做了大理司直。

等到烈祖即位,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更加被赏识器重。

于是在中书省任职,参与并负责命制诏书,晋升为给事中。

当时因为枢密院隶属东省,所以很多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

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

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

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

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

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

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他并抚慰勉励,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让他在自己身边。

宋齐丘结党营私,对梦锡不依附自己非常憎恨,后因封驳皇帝的诏书而获罪,被贬为池州判官。

等到宋齐丘出任地方长官,元宗又召梦锡做户部郎中,升迁为谏议大夫,最终让他做了翰林学士。

又在宫禁以内设置宣政院,让梦锡专门掌管机密的命令。

这时魏岑已是枢密副使,善于逢迎,在外结交冯延巳等人里应外合。

梦锡整天同他们争论劝告,不能取胜,被罢免了在宣政院的职务,仍然像以前一样做翰林学士。

梦锡就宣称自己生病,放纵饮酒,希望再回到朝廷。

恰好钟谟、李德明分别掌管兵部和吏部,对元宗进谏说梦锡很有声望,请求让梦锡做长史,于是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负责处理政务。

梦锡对自己被小人推荐深感耻辱,坚决拒绝,但没获批准,就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

冯延巳最终玩弄文字罗织罪名,把梦锡贬为饶州团练副使。

梦锡当时因为经常喝醉酒而生病,元宗怜爱他,就让他留守在东都。

周宗努力劝说梦锡戒酒治病,梦锡听从了他的建议,才渐渐病愈。

又被征召为卫尉卿,改任吏部侍郎,又成为翰林学士。

交泰元年,正与客人坐着谈话,忽然气息微弱而死,享年六十一岁。

去世一月后,齐丘朋党失败。

元宗感叹说:

“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

”追赠他右仆射官职,谥号是“康”。

梦锡的文章很典雅,诗歌清雅秀丽,但他很不喜欢让人看。

他性情刚强,气量狭小,很少宽容他人,常常因为直言不讳而触犯别人。

曾经同元宗努力辩论齐丘这些人,元宗很有辩才,绕着弯子和他解释,梦锡无话可说,就一边磕头一边说:

“大奸之人貌似忠诚,陛下如果始终不觉察醒悟的话,国家就会灭亡啊!

”等到南唐向后周割地自降尊号后,公卿集会,谈论到后周时,有人认为后周是正统的朝廷,梦锡就大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曾经说要辅佐皇上,让他成为比肩尧舜的明主,为什么今天我们自己成了小朝廷呢?

”众人都沉默不语,悄然散去。

每当公卿集会,梦锡就厉声怒喝,让在座的人感到震惊,因为这个缘故他不被当时的人亲近。

但是他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即使是仇人,也不敢诋毁他。

9.B [解析]知:

主持、掌管。

10.C [解析]③是有关皇帝精简守坟士兵的事;⑥表现了孙长卿廉洁。

11.B [解析]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

12.

(1)下雨毁坏屋子,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

(句意正确2分,雨、败各1分,“得无……邪”固定句式,1分)

(2)“现在所实行的,不足补助边境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

”于是逐条陈奏不利的理由共十五件事,朝廷没有采纳。

(句意正确2分,什一、用、条各1分)

[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

因为外祖父朱巽之故被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天禧年间,朱巽镇守雍,(朝廷)让孙长卿随同所运取的佛像进京见皇帝。

这时仁宗正受权治理天下事务,他欣赏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

朝廷下诏升他为掌管楚州粮料院的官员。

州中仓库存米五十万斛,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掌管的吏员怕犯法,没有人敢轻易把这些粮食处理掉,孙长卿决定,增补新粮把陈腐的粮食全部除去,吏人得以免去罪名。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

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将要叛乱,洛阳城中喧哗。

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

“下雨毁坏屋子,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

”审讯一个首恶分子,把他杀了,他在这座军营中留宿,众人的心于是安定了。

皇帝下诏精简三座皇陵的守坟士兵,被精简的人群聚在官署前鼓噪,孙长卿假托诏书叫他们回去,而上奏朝廷详细说明不可精简的原因,朝廷因此停止精简。

任和州知州(时),有个平民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虑这个人所讲的不合情理,问他家产情况,回答说:

“家产属上等。

”“家中几人?

”回答说:

“仅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

“那是你杀了弟弟。

”经审问,此人服了罪,州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曾)掌管益州路刑狱,历任开封盐铁判官、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

每年通过漕运把八百万石米运到京城,有人质疑太多,孙长卿说:

“我不是贪求粮食有盈余,是(储备起来)用来预防荒年。

”有人提议说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直通高邮,孙长卿说:

“地势阻隔,群山环绕,功役大难于成功。

”事情交付都水官。

(都水官)调发几百万役夫,最终不能完成,就作罢了。

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

“推究祖宗实行茶叶专卖的目的,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军粮之用,而且不需国库出钱,公家私人都把这买卖当做营利的途径。

现在所实行的,不足补助边境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

”于是逐条陈奏不利的理由共十五件事,朝廷没有采纳。

改任陕西都转运使。

过了一年,担任庆州知州。

庆州地势险要高峻,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引水供城中饮用,不久又断水了。

孙长卿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泉源。

泥阳有罗川、马岭,山上构筑高危的栈道,下面是难测的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

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的旧路,开辟为通道。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

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为兵部侍郎,留任两届。

(任期满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写下什么诗文,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

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的一毫财利。

在定州任职时应归他所得的田园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

死后,皇帝下诏派官员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

(二)

1.C [解析]沮格:

阻挠、阻止。

2.D [解析]①是胡灐对皇帝的劝谏;③是他的建议;⑤是皇帝的惠民政策。

3.C [解析]“严于律己”于文无据。

4.

(1)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没被准许,被提升为礼部左侍郎。

(乞归、擢、句意各1分)

(2)宣宗曾经深切告诫他,然而殊遇优待一点也没有减少。

(戒、遇、句意各1分)

(3)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找差役,因此事骚扰百姓,应该停止。

(言、扰、罢、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胡灐,字源洁,武进人。

生下来头发就是白的,一个月后才变黑了。

建文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之职。

永乐元年任户科都给事中。

永乐五年(朝廷)派遣胡灐颁布御制的各种书籍,并探访仙人张邋遢,行遍天下州郡乡邑,并暗中查访建文帝在哪里。

胡灐因为这些原因在外面时间最长,到永乐十四年才回来。

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没被准许,被提升为礼部左侍郎。

永乐十七年又去巡视江浙、湖、湘各府。

永乐二十一年才回朝,骑快马到皇宫拜见皇帝。

皇帝已经睡下了,听说胡灐到了,急忙起来召他入内。

胡灐把听到的所有事情全都报告给皇帝,到四更天才离开。

仁宗即位,召胡灐为行在礼部侍郎,胡灐上奏十件事情,极力进谏说在北京建都不合适,请求还都南京,这样可以省下南北转运供给的麻烦。

仁宗全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宣宗即位,仍旧任礼部左侍郎。

(胡灐)第二年来朝廷,于是留任行在礼部,不久又升为尚书。

汉王谋反,胡灐与杨荣支持皇帝亲自出征。

事情被平定后,皇帝赏赐(支持亲征的大臣)特别丰厚。

第二年(皇帝)在长安右门外赐给胡灐一座府第,又赏给他两个看门人,赏赐四个银章。

生日那天,又在他的府第赏赐宴席。

宣宗四年代理詹事府事。

宣宗六年,张本去世,胡灐又兼任行在户部。

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胡灐考虑用度支出不足,免除租税的命令下达,总是受阻挠。

宣宗曾经深切告诫他,然而殊遇优待一点也没有减少。

宣宗曾在宫中设宴宴请胡灐、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

“天下太平无事,是你们四人的功劳啊。

英宗即位,下诏节省繁多的费用。

胡灐于是上奏减少给皇上的贡物,淘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费用节省了很多。

正统五年,山西发生灾情,皇上下诏实行宽厚的抚恤,接着又有让山西采购物资用料的命令。

胡灐上奏说皇帝的诏令应该有信。

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找差役,因此事骚扰百姓,应该停止。

皇上都答应了。

行在礼部的大印丢失,皇上不再追究,命令重新铸一个。

不久,又丢了,胡灐被弹劾下狱。

不久,大印又找到了,胡灐官复原职。

正统九年,胡灐七十岁了,乞求辞官回家,没有被批准。

英宗被掳到北方去,群臣聚在朝堂上痛哭,有人提议南迁。

胡灐说:

“文皇在这里定了陵墓,把坚定不移的决心展示给子孙看。

”与侍郎于谦联合在一起,朝廷内外才有稳固的心志。

胡灐先后侍奉六朝皇帝,接近六十年,朝廷内外称他为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

等到他辞官回家,家里还有三个弟弟,都七十多岁了,胡须和眉毛都白了,聚集一堂,因而取名“寿恺”。

又过了七年才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被追封为太保,谥号忠安。

胡灐生活节俭,为人宽厚,喜怒不表现在脸上,能够委身于人下。

在礼部时间长了,上表祝贺祥瑞。

于是人们称他本性善于接待。

南城人龚谦擅长妖术,胡灐推荐他做了天文生,又推荐通晓阴阳兵法的道士仰弥高,让他守卫边疆,被当时人耻笑。

5.C [解析]济:

成功。

6.C [解析]①表明他端庄严肃;④表明他有军事和文学素养;⑥表明他为官俭朴。

7.B [解析]“认为应趁蜀地人少”错,原文“宜乘其人二三”是指“趁他们人心不稳,人心不齐”。

8.

(1)现在大军正进入险境,人心容易迷惑动摇,正好可以处决他来警示众人。

(涉、惑、徇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响应他的人。

(介、形各1分,“人无唱和者”定语后置2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愚,字子晦。

渤海郡无棣县人。

李愚童年时期,谨慎稳重与普通的儿童不一样。

成年后立志求学,读遍经史。

诗文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

志向远大,为人端正,神情举止严肃庄重,说话得体讲究礼仪,做事认真严谨。

正赶上关中一带战乱,(李愚)离开家乡,与同族人李延光客居山东。

梁末帝即位,非常喜好儒士,李延光一向诚恳地侍奉皇帝,得以在宫中为皇帝或太子讲学,曾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李愚品行高尚,学识渊博。

皇帝召见李愚,(谈话后)对他赞叹良久,提拔为左拾遗。

不久又充任崇政院直学士,有时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仍旧庄重严肃,不惧怕豪强、有权势的人。

衡王入朝,重臣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礼,唯独李愚行拱手之礼。

末帝责备他说:

“衡王是我的兄长。

我尚且行跪拜礼,崇政使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礼,你为何这么傲慢呀!

”李愚回答说:

“陛下用家人之礼对待兄长,李振等人是您的家臣。

我居于朝廷为官,与衡王平素不交往,怎敢谄媚侍奉。

”他刚毅就像这样。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犯法律,没收某户百姓的家产,那家百姓告到朝廷,皇帝派遣的使者检举揭发他的罪状,华温琪认罪。

梁末帝认为华温琪是先朝开国之臣,不忍加以刑罚,李愚坚持查办他的罪过。

梁末帝下诏说:

“我如果不赞同彻底审讯、追查,会认为我不顾念平民百姓;如果按法律执行处置,会认为我不顾念有功之臣。

做你们的君主,很难啊!

等到庄宗迁都洛阳,召李愚为翰林学士。

三年,魏王继岌要征讨蜀国,请李愚做都统判官。

当时众人议论认为蜀地险要难攻,不可长驱直入,郭崇韬向李愚问计,李愚说:

“如今听说蜀人憎恶他们的君主放纵恣肆,战时一定不听蜀王的调派。

应该趁着蜀人人心不稳,快速进攻,他们一定会吓破胆,怎能守住他们的险塞呢!

”等到先头部队到达固镇,收缴敌军粮草十五万斛,郭崇韬大喜,对李愚说:

“你料事如神,我军成功了!

”招讨判官陈乂到宝鸡,称病请求留在后面。

李愚厉声说:

“陈乂见利就前进,害怕困难就止步不前。

现在大军正进入险境,人心容易迷惑动摇,正好可以处决他来警示众人。

”从此军中将士没有敢拖延滞后的。

此时,军事文书,都出自他手。

明宗即位,授予李愚中书侍郎、平章事。

长兴末年,秦王放纵专横,权贵重臣自己逃避祸患还来不及,国家的存亡,无人敢过问。

而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响应的人。

李愚当初不置办府邸,被任命为相后,借延宾馆暂居。

曾经有疾病,皇帝派宦官到他的住处看望传达皇帝的问候,李愚请宦官到正室,宦官看见只有一条破旧的毯子和席子,四壁空空荡荡。

明宗知道后特地赐给他帷帐和被褥。

清泰二年秋,李愚已经疾病缠身,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没有答应,最后死在任上。

9.C [解析]遂:

成全。

10.C [解析]②说的是刘殷的性情;④说的是刘殷妻子的口碑;⑥不是直接说明。

11.C [解析]“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错。

原文中张宣子说:

“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

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

12.

(1)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谢、直、相、酬各1分,通畅1分)

(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

(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

(姿识、虑、遽、妻各1分,通畅1分)

[参考译文]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

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

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

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

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

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

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

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识见、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

刘殷说:

“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

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

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

”张宣子说:

“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

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

”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户,家中富有财产。

他妻子生气说:

“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

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

”张宣子说:

“这不是你能考虑到的事。

”告诫他女儿说:

“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

”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侍奉曾祖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

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

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殷,刘殷以母老为由坚辞。

杨骏于是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

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

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向来看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

到齐王司马囧辅政时,征入任大司马军谘祭酒。

到任后,对刘殷说:

“先王虚心地召君,君不来。

现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

”刘殷说:

“现在殿下凭着神武聪慧,除暴复帝位,所以不敢不来。

”司马囧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刑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

适逢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

刘聪欣赏他的才能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最后高寿而终。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

(三)

1.

(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

(2分)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

(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

这里的“景象”略同于“意境”,即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及作用,这是该类题目答题的一般套路。

所谓“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

(2)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

(每点一分,答出五点得满分)

[解析]情感的把握是以真正读懂诗歌为前提的,我们可以根据“谁是知音者”“边愁”“莫教泪洒英雄”等词句解读出词中包孕的情感,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纳兰性德的生平际遇来揣摩这首词包含的情感。

2.

(1)可分为两层。

(1分)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对往昔戎马生活的回忆;(2分)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诗人回忆后的悲愤心情。

(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行文思路。

从题目“忆昔”,我们就可以大致把握诗歌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往昔生活的回顾,二是由这种生活产生的感想。

通读诗文,作者确实是从这两个方面写就的。

即前四句写往昔的生活,首句写出关,次句写关中慰问宋军,三、四句写在那里的生活。

后四句写忆后的悲愤心情。

(2)比如,“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意,写尽了北方遗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第三句用“栖”字,第四句用“上”字,把两句联系起来,一个不辞劳苦的忧国忧民的志士的形象跃然纸上;第六句用“逡巡”写现状,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每分析一例给3分;举两例即可)

[解析]对于炼字,应明白炼字其实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和美学化。

对炼字的分析要结合具体诗句。

炼字一般是五言炼第二(三、五)字,七言炼第二(五、七)字,有时是同时炼两个字或三个字。

答题时应指出哪个字用得好,好在何处。

3.

(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2分)借以抒发游子的乡愁旅思。

(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题目为“鹧鸪”,诗歌的内容主要围绕其啼叫声展开,尤其是颔联、颈联和尾联,表现出声音的凄切。

而由后两联也可以看出诗作抒发的是一种思乡之情。

(2)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悲凉哀怨。

(2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低眉,(2分)鹧鸪的啼叫是天涯游子的断肠歌,是高楼少妇的相思曲。

(2分)

[解析]此处的细节描写主要是从侧面来表现鹧鸪声的凄凉的,从“征袖湿”和“翠眉低”可以看出。

“征袖湿”写出游子听到鹧鸪声,就以袖拭泪;“翠眉低”写闺妇听到鹧鸪声,把眉眼低下。

以人的感受烘托出鹧鸪啼声之悲。

4.

(1)用了远近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颔联写一路所见,是近景,先静后动。

古树苍老,根系盘错缠石,山泉湍急清澈,泉底沙子显露。

颈联写遥望,是远景,先动后静。

雨罩千峰,幽暗空蒙,一条山径曲曲弯弯,通向烟云深处。

(总说1分,分析各2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描写技巧一般从方位角度、动静角度、虚实角度等方面分析,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颔联写的是路上所见,是近景,而且前句是静景,后句是动景;颈联写的是所望的远景,且前句是动景(雨在下),后句是静景。

景物描写上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2)表现了处士卢岵清奇古朴、超脱凡俗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的景仰、敬慕、向往之情。

(情趣3分,感情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由卢岵居所的环境特点可以看出卢岵高洁清雅的志趣,表达的是作者对卢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是对那种生活的追求。

5.

(1)“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词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词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强”字的解释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语言。

理解诗歌语言,要先了解其本义,然后结合词性,理解其修饰关系和修饰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