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575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docx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

三年级第一学期卫生与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三年级学生,在通过上述内容十二课时的学习:

(1)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尊敬老师。

(2)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为学习其他涉及人体生理的课程打下基础。

(3)教会学生做眼保健操,培养学生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4)教导学生懂得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

(6)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受伤处理办法。

二、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培养爱清洁、讲卫生,不偏食、挑食、不过多吃零食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钥匙,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上,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不利健康的问题和隐患,加以克服和解决。

3、启发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已知,发挥联想,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特别是探索微生物世界奥秘的热情。

三、教学用具:

挂图、模具、模型

四、教学总课时:

十二课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课:

团结友爱、尊敬师长

第二课:

人体的结构

第三课:

保护视力

第四课:

眼保健操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六课: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第七课:

饮食卫生习惯

第八课:

外伤的简单处理

第九课:

游戏与安全

第十课:

讲究仪表美

第十一课:

养成独立学习、生活能力

第十二课:

消化系统的构造、功能与保健

 

第一课:

团结友爱、尊敬师长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尊敬老师。

重点:

掌握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难点:

坚持礼貌行为,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教学过程

小实验:

拿一根小竹子,请一个同学折断。

然后再拿一大把相同的竹子让他折,折不断。

为什么一根竹子容易折断,一把竹子不容易折断呢?

这就是竹子“团结”起来的结果。

说明:

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一个班级,如果团结有利于大家的生活,学习也有利于使成员性格健全,心理健康,有利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

否则,会出现互相争吵甚至打架。

2、礼貌,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

(1)礼貌用语:

“您好”、“早上好”、“谢谢”、“麻烦你了”、“对不起”、“请”、“再见”等。

例如:

不小心碰了别人,应说声“对不起”。

别人帮了自己,应当说“谢谢”。

(2)行动上:

①自己学习成绩比别人好,不要趾高气扬,沾沾自喜。

②有同学犯了错误,不要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思考?

你能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吗?

第二课:

人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为学习其他涉及人体生理的课程打下基础。

重点:

人体各部分结构的位置。

难点:

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具体功能。

教学过程:

请一位学生指出人体结构中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四个部他。

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头部:

包括头颅和颜面。

颅骨内有脑子,通过神经指挥和协调人体和一切活动。

颜面长有眼、耳、口、鼻、分别负责视觉、听觉、进食和味觉、呼吸和嗅觉。

颈部:

由颈椎、肌肉和肌腱、血管、神经组成,是躯干支撑头部的支柱,也是心脏和肺向脑供血、供氧和食物,空气进入胃及肺的通道。

躯干:

由脊柱支撑。

躯干前面上部称为胸部,下部称为腹部、躯干后面上部称为背部,下部称为腰部。

心脏负责全身血液循环,肺负责肌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

胃肠负责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粪便排泄。

肝脏有制泌、贮存、排泄尿液、胰腺分泌液。

四肢:

包括上肢和下肢,上肢就是手,包括胳膊、前臂和手掌,负责劳动;下肢就是脚,包括大腿,小腿和脚掌,负责行走和支持整个身躯。

思考:

人体分为哪两大部分?

第三课:

保护视力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视力的概念和保护视力的具体方法。

重点:

掌握视力正常与视力不良的知识。

难点:

培养保护视力的习惯。

教学过程:

请一位近视的学生现身说法,近视前后看东西有什么不同?

以前是否注重用眼卫生?

要保护好视力,就要经常做到:

1、不要用浅色铅笔写字,字迹要清楚工整。

2、每次看书、写字半小时左右,就要休息几分钟。

3、写字时光线应从左前方或左前上方射入。

4、读书写字要掌握“三个一”。

5、坚持做眼保健操。

思考?

保护视力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四课:

眼保健操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做眼保健操,培养学生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重点:

教会学生正确地做眼保健操

难点:

做眼保健操的正确方法,准确穴位,适宜力度。

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好眼保健操穴位图(附图),并应熟练掌握手法、节拍、穴位、力度,才能成功地做好眼保健操。

1、眼保健操的作用:

眼保健操,能帮助眼睛消除疲劳,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过程:

通过按摩刺激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增强眼周围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大脑疲劳和眼球内过度充血。

达到消除眼睛疲劳的目的。

2、眼保健操需注意的事项:

(1)保持双手清洁、勤剪指甲。

(2)用力适度、轻柔、缓慢。

(3)找准穴位、自始至终在穴位上按揉。

(4)做操时轻闭双眼,做完后闭眼1分钟。

(5)第四节轮刮眼眶时,不要触及眼球。

(6)坚持天天做,每天不秒于两次。

五、小结

思考题:

1、眼保健操有什么作用?

2、做眼保健操注意的事项?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教导学生懂得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重点:

让学生懂得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具体内容。

难点:

教会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与一个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要做到以下8点:

1、勤洗头、勤洗澡。

2、勤换衣。

内衣宜每次洗澡后更换,外衣可2~3天换一次。

3、勤剪指甲,每周剪一次指甲。

4、勤理发,男同学每20~30天剪一次头发,女同学要每天梳理。

5、饭前饭后要洗手,避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卵通过脏手侵入身体引致疾病。

6、不偏食,少吃零食,避免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发育。

7、早晚洗脸刷牙,保持脸部,口腔、牙齿清洁,防止蛀牙。

8、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防止传染皮肤病及胃肠道传染病。

五、小结

六、思考题:

1、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哪些内容?

 

第六课: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从小养成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良好品德。

重点:

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与健康的关系。

难点:

培养学生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美德。

教学过程:

首先举个例子

在公共场所人群比较多,有健康的人,也有患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如果自己卫生意识差,将会怎样?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说明了卫生的重要。

1、维护公共场所卫生,需要做到“五不”:

(1)不随地叶痰。

痰、鼻涕落到地上,经晒干或风干,细菌、病毒漂浮空中,会传染给别人。

痰、鼻涕要吐在痰盘里。

或吐在纸巾里丢进废物桶。

(2)不乱丢果皮纸屑、废物。

乱丢果皮、纸屑、废物,有碍环境美化,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3)不损坏公物和乱画乱刻,影响公共场所环境美化。

(4)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中带有许多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会传染的。

(5)不践踏和采摘花木。

五、小结

六、思考题: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第七课:

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

重点:

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难点:

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身体摄取必需的各种营养素,满足身体发育和各种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健康。

1、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

(1)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既要定时,又要定量。

三餐分配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2)情绪会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所以,吃饭时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和精神专一,吃饭时看书报、电视或情绪激动悲伤等,都是不卫生的。

(3)经常吃零食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腐败变质食物带有致病细菌;偏吃会导致营养不良;用水和汤泡饭,稀释了胃酸,易引致消化不良,都是要纠正的不良卫生习惯。

(4)多吃冷饭食品会致胃粘膜血管收缩,供血不足,容易引致消化不良,都是要纠正的不良卫生习惯。

(5)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招致消化不良、胃肠炎等‘

五、思考题:

为什么早餐一定要吃好?

第八课:

外伤的简单处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小外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以及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特征及止血方法。

教学重点:

懂得小外伤的处理方法以及几种止血法(绷带加压法、指压法和上止血带)。

教学难点:

消毒、杀菌和无菌操作概念。

教学时数;

半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

二、新授。

1、常见的外伤有割伤、刺伤、摔伤和挫伤,割伤是由刀、剪、玻璃等锐器切割造成的。

如果伤口小、表浅、出血不多、伤口不脏,可用消毒药水洗去伤口周围的灰尘、泥污,在洗净创面时要注意从内页外螺旋式控洗,以免把伤口周围的细菌带进签署口内,造成感染化脓。

洗净创面后,涂上红汞或碘洒,再用消毒沙布包扎好便可以了,但注意红汞不能与碘洒共用,否则产生有毒物质,影响伤口愈合,如伤口较大、较深、出血较多时,应有主时压延止血,再送医院治疗;如被生犭物品割伤,伤口又深,还需注射破伤风预防针。

2、刺伤是由竹子、锥子、钉子和针等尖锐物品造成的,无论大小刺伤都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就特别小心。

处理方法:

先把刺入的东西取出,然后挤出小量的血液,以排出伤口的灰云消雾散或细菌,然后按前述方法消毒,洗净伤口,涂上碘酒。

如果被铁钉刺伤或在泥土中被东西刺伤,这样的伤口易染上破伤风病菌,应打预防破伤风的针;如果眼睛被刺伤,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3、擦伤是由磨擦造成的创伤,如跌倒时控踊皮肤,泥土、污物较多,应用肥皂水和凉开水洗净伤口,清现时便面,然后在伤口上涂上红汞,最好不用紫药水,否则处理不姨会出现“痂下积脓”,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好。

如伤口较大、较深,出血较多,应及时压迫止血年送医院处理。

3、割伤、刺伤和擦伤出血时,用泥土、炉灰、烟叶或植物叶嚼烂敷在伤口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引起细菌感染;另外,也不要把棉花等物质直接敷在伤口上,否则血液凝固时,会把这些东西粘结在一起,很难除去。

5、挫伤一般是指皮下办组织打伤、撞伤,不会破损皮肤流血,常见局部肿胀青紫疼痛,轻的可不作处理,有条件的可冷敷疼痛或肿胀部位,可消肿止痛。

如果头、胸、腹部等部位爱到打、撞击时,有时虽然没有皮肤流血,但会引起内出血、甚至内脏操作,如脑震荡、骨折、甚至内脏破裂。

打伤头部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为“脑震荡”,应立即了送医院治疗:

(1)受伤后出现短暂意识障碍。

(2)眼睛的周围、鼻或耳部有出血现象。

(3)受伤后,有恶心或呕吐现象。

(4)渐渐失去了意识。

(5)出现痉挛、麻痹或言语障碍现象。

(6)越来越感到头痛。

(7)眼部、胸部、腹部受伤。

 

第九课:

游戏与安全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游戏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教材分析:

重点:

游戏时的安全观念。

难点:

游戏时具体的安全内容。

教学过程: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还处于发育和末成熟阶段,游戏晨容易冲动,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缺乏安全常识和应变能力,故易在游戏中受伤或伤及他人。

所以,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游戏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所,不要不分场地、时间,随意游戏。

游戏时,要注意“四不”:

1、不要在马路上踢皮球或追逐打闹。

马路上人多车多,踢球或追逐打闹,容易被过往的车辆撞伤,或撞伤行人,损坏别人物品。

2、不要拿尖锐物品玩需。

拿着竹竿、木棒、铁条、剪刀、小刀等尖锐物品,稍不注意,会损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3、不要玩火柴、打火机或燃放烟花爆竹。

玩火柴,打火机,会引起火灾;燃放烟花爆竹,可能损伤眼睛或使身体其他部位造成伤残,在一些大城市还会因违反严禁放烟花,爆竹条例面受罚。

4、不要攀爬树木和工地棚架,以免堕落,引致伤亡。

四、思考题:

1、游戏时为什么要注意安全?

2、游戏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第十课:

讲究仪表美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使学生能自然讲究仪表美。

教学重点:

理解仪表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仪表美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

半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

1、教师讲解:

讲究仪表美就要做到:

(1)坐:

A:

正确的坐姿:

(略)

B:

不良坐姿对身体产生的影响:

(略)

C:

克服不良坐姿的办法:

(略)

(2)立:

A:

正确的立姿:

(略)

B:

不良的立姿:

(略)

(3)行:

A:

正确的行走姿态:

(略)

B:

不良的行走姿态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

(略)

(4)卧:

A:

正确的卧姿:

(略)

B:

不良的卧姿对身体的影响很大:

(略)

2、注意个人卫生:

男孩不留长头发,做到勤洗头、勤理发。

穿着打扮要整洁、美观、大方、符合保健要求。

(1)检查学生是否做到以上的要求。

(2)对做到要求的学生进行表扬。

(3)对未能做到要求的学生进行教育。

(举例说明)

二、总结:

1、学生一齐说出本次课所学和内容。

2、教师提出对学生在仪表美的要求。

 

第十一课:

养成独立学习、生活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养成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的意义。

掌握培养成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养成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的意义。

教学难点:

养成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

教学时数:

半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人要生存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团体、离不开社会,但人不能依赖家庭、团体和社会。

应该有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二、说明养成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的重要性:

(略)

三、怎样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

1、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知识要由浅入深,不要简单地死记硬背,要多观察勤思考,多提问题。

问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没有做到以上问题。

并对能做到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未能做到的学生进行教育。

让其知道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

(指名举例说明此点。

2、学会安排好一天的生活:

做到学习、休息两不误。

睡眠、进食和劳动的时间安排要合理、有规律。

指两位学生说出他一日的计划:

(掌声表扬)

3、培养整洁的习惯:

早上起床后,整理被褥,收拾房间;书籍物品分类存放好。

(1)让学生检查自己的桌面的书籍是否收拾好。

(2)问学生自己是否每天早上是否做到整洁的习惯。

4、培养劳动的习惯:

在家中应担负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洗菜、洗碗、洗衣服等,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1)请在家中担负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同学举手。

(进行表扬)

(2)对个别懒的学生进行教育。

(3)对个别学生(家长不让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进行教育,让它们知道劳动的人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三、总结:

1、对学生提出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的要求。

2、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课:

消化系统的构造、功能与保健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构造与功能及其保健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消化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教学难点:

掌握消化系统的保健方法。

教学时数;

半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又称消化道)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道、胃、肠(大肠、小肠)直运载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胆和胃肠壁的各种腺细胞。

消化管的作用是接受食物,将食物磨碎、搅拌,然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向消化管下方推送,这就是是通常所说的物理性(即机械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认(如唾液、胰液、胆汁、肠液等)含有各种消化酶,将经物理性消化后的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再进行化学性消化、通过肠胃的收缩,食糜从胃分批进入小怕。

小肠的蠕动,使胆汁、小肠液、胰液与食物充分混合。

胆汁能消化脂肪、胰液和肠液,含有蛋白酶和演粉酶,可使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转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被各组织器官吸收的营养成份。

这些食物的营养成份透过小肠壁粘膜上的绒毛吸收到徊管和淋巴管,再进入血液到肝脏储存起来,供身体维持生命,进行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余下的食物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维生素后,残渣最后成为烘便众肛门排出。

小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必须注意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以得于食物营养被充分消化吸收。

2、怎样才能保护好消化系统呢?

(1)要保护牙齿健康,加为牙齿是消化系统的门户,食物经过牙齿的咀嚼、磨碎,由大变小,由粗变细。

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牙齿起着很重要的机械作用,如果牙齿坏了或食物咀嚼不充分,就会加重胃肠的工作负担,不得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要充分重视钙的供给和吸收,保证廾齿的健康发育,还要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龄齿和牙周病。

另外,小年儿童的牙釉质较薄,不要用牙齿咬硬东西,以保护牙齿的完整。

热烫与冰冷的食物不要互相接着吃,一冷一热可导致牙床血管和组织充血、收缩,使牙齿松动脱落。

(2)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护好胃肠道。

由于儿童胃容量小,胃壁薄、消化酶的含量也比臧人少,消化能力较憧憬。

加此要做到:

A:

吃饭要经嚼慢咽,不要吃过硬,过冷,过烫。

过辣的食物;吃饭要定时定量;要从小养成不吃堆食的习惯,使消化道有劳有逸。

B:

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防止细菌、病毒进入肠胃,引起胃肠病。

C:

剧烈运动和劳动后不要马上吃饭。

剧烈运动后,身体大部分的血液流向四肢,这时吃饭会使胃肠负担过重,要适当休息后,使流回内脏的血液增多。

这时吃饭,才能使胃肠充分发挥其消化。

吸收的作用。

(3)不要用汤光饭呼,吃饭时,嘴里分泌的唾液是帮助消化的,饭菜在嘴里咀嚼的时间颠簸,唾液分泌步越多,饭菜就被磨得越烂,这样就能减轻胃的工作,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素的吸收。

如果在饭里光了汤,在嘴里没有细细咀嚼,饭炷没有磨碎,唾液没有将食物搅和,进入胃里,汤水冲淡了胃酸,影响了消化。

没有磨碎的食物啬了胃的负担,日子长了胃就会生病,所以吃饭时,要吃得慢,嚼得烂,不光汤,食物才容易消化吸收。

二、思考题:

1、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功能是什么?

2、食物经过几站完成消化过程?

3、怎样才能保护好消化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