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691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docx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Na2O2

Na2CO3

②MgO

MgCl2溶液

Mg

③Fe

Fe2O3

Fe2(SO4)3

④SiO2

Na2SiO3

H2SiO3

⑤HCHO

HCOOH

HCOOCH3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O2

Na2O2,2Na2O2+2CO2=2Na2CO3+O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2HCl=MgCl2+H2O,电解MgCl2溶液,不能得到Mg,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2NaCl+H2SiO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O2

2HCOOH,HCOOH和CH3OH反应的条件是浓H2SO4并加热,条件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

(“→”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有

物质

编号

a

b

c

1

Na

Na2O2

NaCl

2

NaOH

NaHCO3

Na2CO3

3

Al2O3

NaAlO2

Al(OH)3

4

AlCl3

Al(OH)3

NaAlO2

5

FeO

Fe(NO3)2

Fe(OH)2

6

MgCl2

Mg(OH)2

MgO

7

CuO

CuSO4

Cu(OH)2

8

Si

SiO2

H2SiO3

9

C

CO

CO2

 

A.1项B.2项C.3项D.4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中钠与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1组能实现相互转化;2、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均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2组可实现相互转化;3、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或适量盐酸均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物为三氧化二铝,3组可实现相互转化;4、氯化铝与氨水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4组可实现相互转化;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亚铁与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生成硝酸亚铁,故5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6、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物为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7、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7组可实现相互转化;8、硅可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转化为硅酸,故8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9、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单质碳,故9组可实现相互转化;不能实现相互转化的为5、8,;本题选B。

考点:

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3.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

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

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

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酸性、碱性环境都能发生水解,故A正确;

B.蚕丝成分为蛋白质,具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应,所以不耐酸碱,故B正确;

C.诗句中的“翠色”与氧化铜的颜色不相符,因为氧化铜是黑色,所以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铜,故C错误;

D.“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胶体

C.化合物、电解质D.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物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错误;

B.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是溶液,B错误;

C.电解质是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C正确;

D.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是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CO,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NO、CO等。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aCl2(aq)

CaCO3

CaO

B.Na

Na2O

NaOH

C.(C6H10O5)n(淀粉)

C6H12O6(葡萄糖)

C2H5OH

D.Cu2S

Cu

Cu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A错误;

B.钠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B错误;

C.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两步转化均能实现,选项C正确;

D.高温条件下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火法炼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得到硫酸铜,第一步转化不能实现,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牛津大学与IBM苏黎世研究中心首次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分子甲及反应中间体乙、丙进行高分辨率的探测成像,并利用单原子操纵技术对其进行原子尺度的操作,通过针尖施加电压脉冲逐步切断

基团,最终成功合成了2019年度明星分子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分子含有6个手性碳原子

B.反应中间体乙、丙都是碳的氧化物

C.丁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甲生成丁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的碳原子,且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不相同,根据甲分子的结构可知,甲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不饱和碳,故甲分子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A选项错误;

B.反应中间体乙、丙均是只由C、O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碳的氧化物,B选项正确;

C.由丁分子的结构可知,丁是C元素形成的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选项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甲通过针尖施加电压脉冲分解得到丁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铝制容器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食品,但可长期盛放腌制食品

②共享单车利用太阳能发电完成卫星定位,有利于节能环保

③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开始有沉淀生成,而后会溶解

④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⑥补铁剂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可提高补铁效果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金属铝既能和酸之间反应又能和碱之间反应,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食品,也不能长期盛放腌制食品,里面有氯化钠溶液,会形成原电池而使铝溶解,故①错误;

②共享单车的使用,减少能源的利用,则有利于节能环保,故②正确;

③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到硫酸,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再滴加硫酸,氢氧化铁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故③正确;

④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能净水,“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同,故④错误;

⑤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故⑤错误;

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被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所以维生素C可以防止Fe2+被氧化,补铁剂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可提高补铁效果,故⑥正确;

故答案选C。

8.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A.NOB.NO2C.H2SiO3D.SO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放电条件下,N2与O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A不合题意;

B.NO与O2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2,B不合题意;

C.SiO2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生成H2SiO3,C符合题意;

D.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SO2与O2可化合生成SO3,D不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A.①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生成NO,不能一步生成NO2,符合题意,A正确;

B.②氮气与氢气反应时生成氨气,能一步实现,与题意不符,B错误;

C.③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与题意不符,C错误;

D.④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A。

10.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自然界中丁达尔效应

C.蛋白质受热凝固

D.食醋除水垢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产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详解】

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天然气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蛋白质受热凝固,发生蛋白质的变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垢主要成分含有CaCO3和Mg(OH)2,CaCO3和Mg(OH)2都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钙和醋酸镁,食醋除水垢,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1.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中,都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①H2S→S→SO3→H2SO4

②Al→Al2O3→NaAlO2→Al(OH)3

③Fe→FeCl2→Fe(OH)2→Fe(OH)3

④Si→SiO2→H2SiO3→Na2SiO3

⑤Na→Na2O→Na2CO3→NaOH

A.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S不能一步转化为SO3,错误;

②Al与氧气反应得到Al2O3,Al2O3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NaAlO2,NaAlO2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得到Al(OH)3,都能通过一步实现,正确;

③Fe与盐酸反应制得FeCl2,FeCl2与氨水反应得到Fe(OH)2,Fe(OH)2与氧气和水反应得到Fe(OH)3,都能通过一步实现,正确;

④SiO2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错误;

⑤Na与氧气反应得到Na2O,Na2O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Na2CO3,Na2CO3与氢氧化钡反应得到NaOH,都能通过一步实现,正确;

正确为②③⑤,答案选C。

【点睛】

本题重点,掌握物质转化的相应化学方程式,平时要注意梳理,做到心中有数。

12.下列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葡萄糖B.蛋白质C.硫酸铁D.淀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溶于水得到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符合题意;

B.蛋白质溶于水得到蛋白质溶液,由于蛋白质分子直径比较大,其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铁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Fe3+发生水解作用产生Fe(OH)3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

D.淀粉分子直径比较大,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3.我国学者研究出一种用于催化DMO和氢气反应获得EG的纳米反应器,如图是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纳米颗粒是一种胶体,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

B.EG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

C.1molDMO完全转化为EG时消耗2molH2

D.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H—H、C—O、C=O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u纳米颗粒是单质,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不是胶体,A选项错误;

B.由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EG是乙二醇,分子中含有2个醇羟基,因此能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B选项正确;

C.DMO为草酸二甲酯(CH3OOCCOOCH3),DMO与H2反应产生CH3OH和CH3OOCCH2OH、H2O,1molDMO反应需要3molH2,若完全转化为EG时消耗6molH2,C选项错误;

D.CH3COO—COOCH3+4H2→CH3OH+HOCH2CH2OH,由图及反应可知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健有H—H、C—O、C=O,D选项正确;

答案选AC。

14.PM2.5是雾霾天的罪魁祸首,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霾一定属于胶体

B.鉴别蛋白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

C.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可用过滤的方法

D.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可做净水剂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而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粒子,显然雾霾不一定属于胶体,故A错误;

B.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当一束光线透过蛋白质溶液时,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蛋白质溶液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所以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粒子直径小于滤纸的孔径,淀粉溶液虽为胶体,但分散质粒子直径也小于滤纸的孔径,所以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的氯化钠,故C错误;

D.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溶于水可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达到沉降的目的,起到净水作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15.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族。

(2)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气,蒸气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

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

食盐+H2O―→NaOH+H2↑+Cl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0t,最少需消耗食盐________t。

(4)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

该方法流程如下:

请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答案】ⅠA物理变化NaCl585NaOH+SO2===NaHSO3NaHSO3+HCl===NaCl+H2O+SO2↑

【解析】

【详解】

(1)Na为1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ⅠA族,故答案为ⅠA;

(2)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气,蒸气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蒸馏法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

物理变化;

(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食盐的化学式为NaCl,制取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由n(HCl)=

,可知m(NaCl)=107mol×58.5g·mol-1=585×106g=585t,故答案为:

NaCl;585;

(4)由流程可看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含SO2的废气,产物为亚硫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OH+SO2===NaHSO3;亚硫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可得到氯化钠并回收SO2,化学方程式为NaHSO3+HCl===NaCl+H2O+SO2↑,故本题答案为:

NaOH+SO2===NaHSO3;NaHSO3+HCl===NaCl+H2O+S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