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147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

《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

【论文关键词】并购资源流动企业兼并  【论文摘要】并购是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将引起资源要素的流动。

文章回顾了并购的相关理论以及企业的资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资源及其分类予以了界定。

通过与一般资源要素流破的规律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的特殊机理。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并购是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企业并购将引起资源在企业问流动,也将引起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资源流动能够改变地区的资源禀赋,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结构,进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对于并购是否创造财富,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没有一致的结论。

既有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市场的、企业披露的外部信息进行研究,也有少数从企业资源和环境的微观角度开展研究。

对于资源流动的研究侧重于一般资源流动的规律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说明并购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等。

尽管中国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新建投资一直在投资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2003年仍高达90%。

而这一指标在2000年以后的全球跨国投资中不超过20%。

这一方面说明通过企业并购,避免重复建设,减少竞争和社会资源浪费,扩大生产和服务的规模,细化社会分工,促进科技进步,发挥企业和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现实经济中仍有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它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流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

现有的关于资源流动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经济学和资源科学对资源流动进行一般理论性研究,也有少数学者从力的角度来探讨资源流动的本质和机制,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流动的一般规律的分析。

本文试图在资源流动一般规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的特殊机理,作为制定投资等经济政策和企业投资战略的参考依据。

  二、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一)并购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是企业理论、经济学以及公司财务理论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现有的关于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

  1.并购动因研究。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并购的原因是多元且复杂的,仅为某个单一的原因进行的并购并不常见,大多数并购伴随着多种动因,而且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自然反映到企业并购的动因上就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1)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有助于促使经营者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一般包括:

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

效率理论在解释企业并购的动机方面是强有力的,但是并购动机到底起因于何种意义上的协同效应和效率改进,则是需要深入分析的。

[!

--empirenews.page--]  

(2)信息理论。

信息理论认为市场环境中的各种噪音使得理论上的强式有效市场并不存在,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企业或内部人能够利用内幕信息,通过收购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

但是,在并购过程中,无论并购成功与否,目标企业的股价总会有所上升,因为并购行为本身就向市场表明,目标企业的股价被低估了。

  (3)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对企业并购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并购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通过企业内部组织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

其二是管理主义认为企业管理者更关心自身的利益,总是希望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它假设管理者的报酬是公司规模的函数,所以具有利己特征的管理者进行公司合并时,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以提高自身的报酬。

  (4)自由现金流量理论。

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认为,在对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上,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将自由现金流量分配给股东,有助于抑制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

[1][2][3][4]下一页  (5)市场力量理论。

市场力量理论认为企业的市场力量来自于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通过并购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优势资源,并实现低风险、低成本扩张的目的;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增加对经营环境的控制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6)过度自信假说。

Roll(1986)是从管理者的并购决策行为来解释企业并购现象的,他认为管理层的并购决策往往出于自身的狂妄和盲目乐观,充分相信自己对目标公司的“错误”估价和对协同效应的“错误”估计。

该假说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企业并购现象的一个说法而已。

  2.并购绩效研究。

对并购绩效的研究集中在并购的宏观效应和微观绩效两个方面。

  

(1)并购的宏观效应。

并购的宏观效应主要表现为:

其一是并购的垄断效应;即并购将导致行业的完全或部分垄断,当然这要受到反垄断法的制约。

其二是并购的产业集聚效应;即目标公司都集中于某些产业,被并购产业具有集聚的特征。

其三是并购的资源配置效应;即并购在经济中主要发挥扩张和收缩两种作用,并引起现有资产的重新配置。

其四是并购的经济增长效应;Barron(1999)研究认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9O年代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得益于当时美国进行公司并购,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公司的创新意识,为9O年代的良好发展势头奠定了基础。

在对大型跨国并购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2)并购的企业绩效。

企业并购绩效一直是并购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和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这两个方面。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

关于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来展开研究的:

其一是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其二是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其三是并购企业的成长性与并购绩效;其四是并购企业的持股结构与并购绩效;总之,国内外关于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究其原因,既有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的差异导致了研究口径的不同,也有选择变量的差异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

[!

--empirenews.page--]  

(二)企业资源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是既产业定位理论之后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兴理论。

它主张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独特的因素,而非产业选择和定位。

企业资源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于Penrose(1959)的企业成长理论、Nelson和Winter(1982)的经济演化理论。

后经过Wemerfelt(1984)、Barney(1986、1991)和Peteraf(1993)等人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基本上为学术界所认可的企业理论。

  与以往的经济学研究不同的是,企业资源理论试图解剖企业“黑箱”,深入探究企业内部要素的构成及运作效率,解释为什么某些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进而获取超额利润。

与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把企业视为同质不同,该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独特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呈现出异质性。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并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Barney,1991)。

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将长期存在,从而使得竞争优势呈现可持续性。

识别关键资源并对之进行有效地开发、培育、保护和提升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Grant,1991)。

  (三)资源及其分类  众多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资源做出过不同的定义和分类,张伯伦(Chamberlin,1933)和罗宾逊(Robinson,1933)是最早认识到企业专有资源重要性的两位经济学家。

他们认为企业独特的资产和能力是产生不完全竞争并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

彭罗斯(Penrose,1959)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其生产资料、无形资产、资本、知识、组织结构、进程等企业可以控制的所有一切。

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1984)把资源定义为与企业具有半永久性联系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

巴尼(Barney,1991)认为资源是指“企业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征、信息和知识等等,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效率和效益而用来创造并实施战略的基础”。

他进一步将企业资源分为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

格兰特(Grant,1991)则区分了资源与生产能力,认为资源是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本身没有生产能力,是生产活动要求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

企业的资源可分为六类,即财务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名誉和组织资源。

而能力是一组资源执行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实力,能力本质上是许多相互影响的规范,并可以通过对企业活动的标准职能的分类来识别与评价。

米勒和山姆斯(MillerandShamsie,1996)提出了根据可模仿障碍对资源的分类,即以产权为基础的资源和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

以产权为基础的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合法产权的资源,包括财务资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

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则是指企业的无形技术诀窍和技能,是默会性的知识。

白钦先(2001)按资源对经济增长关联度大小,将资源划分出几个层次,即资源第一层次为自然资源(N);第二层次为制度资源(s);第三层次为金融资源(F);第四层次为人力资源(H);第五层次为知识资源(K);第六层次为信息资源(T);第七层次为思想观念资源(I);第n层次为第il种资源。

张金鑫(2006)以企业资源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资源转移的难易程度,将资源分为资产、能力和文化,并且认为在并购中这三者的转移难度大体上呈递增次序。

[!

--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4]下一页  总之,有关企业资源的研究文献除了在强调企业资源的重要性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之外,采取的理论出发点各不相同,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决策理论等各个领域。

同时对资源的定义过杂,几乎所有的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因素都可以看成是资源。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也表明了企业资源理论的分析对象——资源、能力及知识是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Baney,2001),它们是相互补充而不是冲突的概念群。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比较赞同张金鑫(2006)对资源的分类法,即将企业的资源分为资产、能力和文化。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资产、能力和文化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其中,资产包括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企业具有使用权的人力资本;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

对资源的分类有了清晰的框架图之后,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资源流动的机理。

  三、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分析  

(一)一般资源要素流动机理  1.具有追求高回报率的趋利性规律。

这是要素流动的首要的、基本的规律,是要素流动其他规律形成的基本原因。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条件存在着差异,各地的投入一产出的总体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地区与地区之间要素的收益率是存在着差异的。

这就导致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是从收益率低的地区流向收益率高的地区。

另一方面,在同一地区,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收益率也是不同的,生产要素在市场规律作用下会流向收益率高的行业。

  2.要素输入量的距离衰减规律。

要素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的距离对要素的流动量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要素在输出过程中必须选择最佳的区位,这一选择过程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的:

一是要素转移的成本;输入地和输出地的距离越大,转移的成本就越大,这种成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要素的最终收益。

二是信息传递的影响;信息的传递也是同距离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两地的距离越远,信息就越难以在它们之间传递。

  3.要素流动的分散一集中一分散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著名的规划学家佛里德曼在他的核心一边缘理论中,对要素转移的阶段性进行了描述,他认为要素的转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工业化阶段,生产要素处于分散状态,较少流动;

(2)工业化初期阶段,生产要素大量流入核心区;(3)工业化成熟期阶段,核心区的要素高度集中,开始回流到边缘区;(4)空间经济一体化阶段,要素在特定的区域内全方位流动,生产要素重新处于相对分散状态。

  虽然生产要素流动转移与经济发展阶段不是绝对表现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分散一集中一分散的阶段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各地的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存在着少数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要素收益率较高,生产要素便逐渐向这些地区集中。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中心地带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逐渐提高,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率也在降低;相反,在边缘区由于经济发展条件获得了改善,要素的投入一产出率在不断地提高。

当边缘区的最终收益率高于经济中心的最终收益率的时候,生产要素便会由经济中心流向边缘区,生产要素重新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

[!

--empirenews.page--]  4.要素流动组合的结构合理化规律。

生产要素必须按一定的要求进行组合才能发挥它们的效能。

生产要素的组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必须匹配。

在数量上,各种要素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生产中去,不存在某一种要素短缺的“瓶颈”。

才能形成最大的生产能力;在质量上,各种要素必须是相互配合的,例如,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就必须有懂技术、能操作的人才;否则,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是无用的。

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要素结构不断变动的过程,这种流动如果是促进要素结构合理化的,它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很大的浪费。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二)并购后引起资源要素流动的特殊机理  1.是综合资源要素的流动。

企业并购是以商务控制权为标的的交易,是综合资源要素的交易(张秋生)。

伴随着企业并购,将引起金融资本(C)、人力资本(H)、有形物质资源(O)、知识(I,如无形资产)、能力(s,包括一般能力Y和专门能力x)等在特定环境(E)下的动态(t)流动,所以说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是综合资源要素的流动。

  2.追求综合资源要素收益的最大化。

企业并购的原因是多元且复杂的,仅为某个单一的原因进行的并购并不常见,大多数并购伴随着多种动因,所以说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往往不局限于追求高的回报率这么简单。

由于企业并购是综合资源要素的交易,这使得企业并购具有追求综合资源要素收益最大化的特性。

  3.不受距离的影响或者是受距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并购双方在决定是否进行并购时,不会以距离的远近作为取舍的标准。

近年来,跨区域乃至跨国并购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进一步证明了距离对于并购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说,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的流动不受距离的影响或者是即便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4.是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

并购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包括金融资本(c)、人力资本(H)、有形物质资源(o)、知识(I,如无形资产)、能力(s,包括一般能力Y和专门能力x)等的互相调配,以满足合并后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所以说,与一般资源要素的单向流动相比,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具有双向流动的特性。

  四、结论  通过与一般资源要素流动规律的对比,本文揭示了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是综合资源要素的流动;具有追求综合资源要素收益的最大化的特性;不受距离的影响或者是受距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

总之,与一般的资源要素流动相比,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具有一揽子交易、移植、同化和排异并存、企业间循环利用等特殊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