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831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docx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11年4月份最新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思想家黑格尔说过:

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

A.形象B.音律C.生活D.世界

2.抒情作品的本位是

A.想象B.虚构C.理性D.情感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毛泽东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

4.17世纪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是

A.浪漫主义B.启蒙主义C.古典主义D.自然主义

5.从题材方面讲,一生中多写田园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岑参C.王昌龄D.王之涣

6.未包括在中国古代诗歌常见抒情母题范围之内的是

A.怀乡B.冒险C.思人D.悲秋

7.提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的中国古代典籍是

A.《沧浪诗话》B.《典论·论文》C.《文赋》D.《文心雕龙》

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A.故事B.细节C.情节D.场景

9.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戏剧文学范围的是

A.《西厢记》B.《镜花缘》C.《牡丹亭》D.《桃花扇》

10.创造艺术典型的基本原则是

A.形式化B.细腻化C.共性化D.特征化

11.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是

A.艺术动机B.艺术冲动C.艺术构思D.作品修改

12.文学创作是

A.精神生产B.物质生产C.集体生产D.社会生产

13.代表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发展最高成就的首推

A.格律诗B.抒情诗C.叙事诗D.散曲

14.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缺乏的一种批评方法是

A.印象式批评B.评点式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诠释式批评

15.文学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

A.反应B.反映C.机械复制D.模仿

16.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是

A.福楼拜B.莫泊桑C.龚古尔兄弟D.左拉

17.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的意思就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A.典型事件B.典型人物C.典型情节D.典型心理

18.“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命题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普列汉诺夫C.马尔库塞D.恩格斯

19.文学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3

A.意境B.意蕴C.象征意象D.典型

20.“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是

A.接受者再造形象的结果B.作家创造艺术形象的结果

C.作品表现作家思想的结果D.作品反映生活的结果

21.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基本层面除了文法层、辞格层之外,还包括

A.篇章层B.语音层C.韵律层D.形式层

22.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象便形成了三种审美类型:

一是写实性形象,二是抒情性形象,三是

A.概括性形象B.历史性形象C.哲理性形象D.表意性形象

23.抒情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叙事诗B.抒情诗C.哲理诗D.小品文

24.“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25.“精神胜利法”所指代的文学形象是

A.祥林嫂B.润土C.阿QD.孔乙己

26.下列不足以说明文学象征意象艺术特征的是

A.意义的明了性B.表意的哲理性C.手段的象征性D.意蕴的荒诞性

27.西方的“三分法”是将文学作品分为三种类型,即叙事文学、戏剧文学和

A.抒情文学B.网络文学C.影视文学D.博客文学

28.“五四”时期中国两个最有名的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

A.新月社B.语丝社C.创造社D.未名社

29.“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人

A.姚斯B.尼采C.叔本华D.谢林

30.中国古代社会很少存在的一种传播方式是

A.口头传播B.书写传播C.电子传播D.图像传播

31.艺术构思阶段相当于郑板桥所总结的

A.胸中之竹阶段B.手中之竹阶段C.幻中之竹阶段D.眼中之竹阶段

32.相似性想象的心理学依据是

A.记忆B.联想C.感知D.灵感

33.艺术与情感关系密切,艺术是情感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

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

34.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是

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

35.与艺术直觉区别较大的是

A.审美直觉B.创造性直觉C.诗性直觉D.认知直觉

36.下面关于艺术风格搭配错误的是

A.诗仙李白B.诗豪白居易C.诗鬼李贺D.诗圣杜甫

37.“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通感B.夸张C.隐喻D.象征

38.提出“艺术即直觉”这一观点的西方思想家是

A.黑格尔B.康德C.海德格尔D.克罗齐

39.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

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

40.“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

A.毛泽东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

41.可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一部作品是

A.《老人与海》B.《红楼梦》C.《石壕吏》D.《狂人日记》

42.文学艺术活动的最基本功能是

A.认识功能B.审美功能C.娱乐功能D.教育功能

43.所谓内指性,主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

A.整体性B.内在自足性C.反常性D.音乐性

44.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是

A.语言B.修辞C.音乐D.意义

45.提出“移情论”的西方学者是

A.里普斯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D.奥古斯丁

46.在中国,提出“小说界革命”这一口号的近代思想家是

A.梁启超B.王国维C.林纾D.康有为

47.提出“文学中有二元质焉:

曰景、曰情”这个观点的人是

A.刘勰B.陆游C.王国维D.辛疾弃

48.文学艺术表现的中心是3

A.文学语言B.文学形象C.文学风格D.艺术情感

49.在《水浒传》中,西门庆这一形象是

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性格人物D.表意人物

50.艺术情感是

A.日常生活的情感B.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C.人类共有的情感D.艺术家提炼的具有审美特性的情感

51.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体现了

A.时代风格B.地域风格C.民族风格D.流派风格

52.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

A.突发性B.迷狂性C.创造性D.情感性

5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看男女关系是否平等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

C.发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

54.提出“风格即人”的是

A.布封B.歌德C.狄更斯D.黑格尔

55.动态的文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A.文学接受B.文学批评C.文学创作D.文学消费

56.在文学园地里,比较罕见的叙事视角是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第一和第二人称

57.接受美学批判提出的观点是

A.叙事性与抒情性相统一B.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

C.文学作品中男女应平等D.注重艺术形式

58.西方最古老的艺术起源论是

A.移情说B.巫术说C.模仿说D.表现说

59.提出“寓教于乐”的西方思想家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亚里士多德D.赫拉克利特

60.当前社会在文化传播上的基本特点是

A.口头传播B.纸质传播C.影像传播D.混合式立体传播

61.主张反传统的文学潮流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自然主义

62.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

A.审美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态

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

63.作家林语堂认为中国文学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汉语的

A.象形性B.简洁性C.单音节性D.节奏性

64.“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

”这句话的作者是

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

65.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

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

66.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

A.但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

67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这一看法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狄德罗C.但丁D.托尔斯泰

68.叙事学中用来说明文本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的概念是

A.叙事时距B.叙事视角C.叙事频率D.叙事标记

6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大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样式是

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

7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

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讽刺为主流

71.抒情作品的本位是

A.情感B.理性C.形象D.叙事

72.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是

A.文学语言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

73.下列关于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都是美好的B.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都具有共通性

C.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74.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

75.《人间词话》的作者是

A.苏东坡B.黄庭坚C.王国维D.柳永

76.瑞士人布洛提出的“距离论”所强调的是

A.时间距离B.空间距离C.时空距离D.心理距离

77.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

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

78.文学消费的特质是

A.商品营销B.商品流通C.特殊精神活动D.经济价值的盈亏

79.我们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

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

80.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

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ABCE)

A.世界B.作品C.艺术家D.学者E.欣赏者

2.文法所包括的基本类型有(ABD)

A.句法B.词法C.修辞法D.篇法E.炼字法

3.文学的文化意义体现在(ABCDE)

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E.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D.憧憬人类的未来

4.关于圆形人物表述正确的是(AD)

A.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C.圆形人物的内涵类似于扁平人物。

B.《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形象是一个标准的圆形人物。

D.“圆形人物”这个概念是由福斯特提出来的。

E.圆形人物是文学创作不成功的表现。

5.下列属于明清时期重要的小说评点家的是(ABCDE)

A.金圣叹B.毛宗岗C.张竹坡D.“脂砚斋”E.叶昼

6.一个故事中的行动常常不只是一个序列,而可能是几个序列的复合。

最典型的形式有(ABC)

A.首尾接续式B.中间包含式C.左右并联式D.左右包含式E.首尾并联式

7.关于文学接受的正确描述是(DE)

A.文学接受等于文学消费B.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利于文学接受

C.文学接受要受到读者知识结构的影响,但与读者的心态无关

D.文学接受实际上是读者在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进行“写作”

E.文学接受中的预备情绪具有审美性、朦胧性和期望性三个特征。

8.文学中的艺术想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在(ABC)

A.形象性B.主观性C.创造性D.现实性E.历史性

9.中西文论中属于典型的实用说的是(AE)

A.文以载道说B.诗缘情说C.模仿说D.畅神说E.寓教于乐说

10.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ABDE)

A.世界B.作品C.抒情D.艺术家E.欣赏者

11.波兰的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认为,构成文学作品的四个最为基本的层面是(BCDE)

A.形而上学层B.意义单元层C.再现的客体层D.语音层E.图式化的外观层

12.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BCE)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B.艺术构思C.艺术传达D.艺术欣赏E.修改与润色

13.文学语言组织的文法层面包括(ABC)

A.词法B.句法C.篇法D.音律E.比喻

14.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包括(ABCDE)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C.各种文化活动的变化D.社会文学观念的变化E.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

15.下面搭配正确的是(ADE)

A.《水浒传》——施耐庵B.《西游记》——罗贯中C.《儒林外史》——李宝嘉

D.《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E.《呐喊》——周树人

16.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

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生命律动D.韵味无穷E.如实描写

17.人物类型有(ABCDE)

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18.文学风格的特征(ABE)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19.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BCD)

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E.炫耀说

20.文学批评的方式包括(ADE)

A.理性分析B.详尽阅读C.撰写续集D.价值判断E.审美体验

三、名词解释题

1.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体现。

2.文学文本:

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形态。

3.对偶——是指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方式。

4.叙述视角——也叫做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5.“圆形”人物:

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6.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7.浪漫主义:

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倾向。

偏重于抒发热情和描写幻想,常常采用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8.艺术灵感——是指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9.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人的个体体验,它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

10.审美——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与判断

11.心灵共鸣——心灵共鸣是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的情感沟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动、兴奋的审美体验。

心灵共鸣的另一层含义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接受者,当他们阅读同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时,也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类似的情绪激动和审美体验。

12.时距—也叫做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四、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论述题一定要举例分析或展开论述,本参考答案只给出了要点。

所有的简答题都可转化为论述题)

1.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文学接受专指审美文化范围之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消费行为无关;而文学消费不仅包括未含阅读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也包括阅读、欣赏文学的精神消费活动。

第二,两者的角度与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

文学接受是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创作、作品与阅读、接受的关系,突出接受者精神活动中的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而文学消费属于文艺社会学范围,重点关注文学的生产、出版、传播与消费的过程,尤其关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

2.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第一是诚挚性原则。

第二是独特性原则。

第三是感染性原则

3.为什么讲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

第一,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

第二,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具有密切关系。

第三,人类早期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

4.艺术情感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第一,文学创作是人类要求情感宣泄的产物,是情感积累导致的结果。

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是文学创作的核心。

第三,艺术情感也推动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5.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第一,文学源于社会生活,即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对象。

第二,文学改造社会生活。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而这种反映又是具有积极能动性的反映,所以文学也可以对社会生活进行能动的改造。

6.文学风格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独创性。

第二,稳定性。

第三,多样性。

7.文学审美活动有哪些特点?

第一,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一部作品,能包容无限广阔的世界,时间上是一个到两个时代,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政治的、军事的……无所不包,往往被誉为“百科全书”。

第二,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很多文学大师,竭尽其一生在观察、体验着社会与人生,进行着理性的、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们的作品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8.语言和言语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第一,区别在于:

首先,语言结构是指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而言语则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其次,语言结构是指语言的社会约定俗成方面,言语则是个人的说话。

第三,语言结构说话一针代码,言语则是一种信息。

第二,联系在于:

语言与言语紧密相连且互为前提:

言语要为人所理解且产生效果,必须有语言结构;语言结构要建立,也必须有言语。

9.抒情的途径有哪些?

(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10.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的发展提供基础。

第二,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动力。

第三,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

(注意每点都要稍加展开论述)

11.文学接受的创造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作品形象的具体化。

第二,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

第三,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

(注意每点都要稍加展开论述)

12.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审美效果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文学典型以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第二,文学典型的审美效果也来自它的真实性。

这为艺术典型规定了严格的历史尺度。

第三,文学典型的审美效果还来自它的新颖性或独创性。

(应有实例和展开论述)

13.文学语言组织有什么样的特性?

第一,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第二,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第三,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注意每点都要稍加展开论述)

14.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16.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第一,内指性,即文学语言有一种无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第二,音乐性,即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效果的特性。

第三,陌生化,即文学语言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1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第一,因为除了社会生活这个源泉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

古代的外国的文学作品,只能供作家创作时借鉴和利用,它只是“流”而不是“源”。

第二,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第三,对于创作而言,作家对生活是否熟悉至关重要。

18.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第一,诚挚性原则;第二,独特性原则;第三,感染性原则。

(评分视答题语言组织和展开论述情况而定)

19.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

由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1)文采:

作品中的言语色彩;

(2)情调:

作品中的情感格调;(3)气势:

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亦即在言语形式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貌和精神能量的强弱与运行中的高下起伏。

(4)氛围:

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

(5)韵味:

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0.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态是什么?

(1)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者衰落。

(2)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

21.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哪些层次?

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文学的期待:

指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质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文学性、文本、表现方法、结构技巧、语言特点、艺术感染力。

第二,生活的期待:

指读者对作品生活内蕴与思想意义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情节、故事的发展、作家的意图等。

第三,价值的期待:

指读者从接受动机与需求中产生的对作品价值的整体期待。

22.什么叫“文学风格”?

请举例说明你对“风格即人”的理解,并进一步说明风格与人格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第一,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第二,“风格即人”强调的是:

一方面,作家主观的精神个性对文学风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学风格也是作家人格和个性气质的体现。

第三,文学风格与人格的辩证关系是:

一方面风格与人格有一致的关系,另一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关系,文学风格有时并不能体现作家的人格。

23.你认为什么样的文学才算是好文学?

并联系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个优秀的文学作者或作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1)对“什么样的文学才算是好文学”这个问题,可以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有合理的解释即可。

优秀作家的基本素质是:

第一,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

第二,对生活中的事物应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

第三,对语言也应具有超常的敏感和驾驭能力。

24.论述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第一,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

其类型有三:

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第二,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第三,生命律动。

这方面有三个要求和特点:

表诚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

第四,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

25.试述文学风格的特征?

(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这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无不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

独创性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