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76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docx

公有云状况分析报告

2018年公有云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图表目录

1.IT基础设施支出正加速从传统IT产品转向云服务

云计算凭借其灵活配置、资源利用率高和节省成本的优势,正逐渐颠覆传统IT行业的部署模式。

根据IDC全球云IT基础架构季度追踪报告的最新预测,2017年部署在云环境中的IT基础架构产品支出预计增长26.2%,传统非云计算IT基础设施的全球支出预计下降2.6%,IT基础设施支出加速从传统IT产品转向云服务。

2.政策、市场、技术共振,推动云计算服务需求加速释放

政策层面,自《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印发后,浙江、江苏、湖南、山东各省市纷纷发布“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8年将是“企业上云”计划落实的重要一年。

市场层面,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使云计算服务需求激增,IDC发布的2017年全球IT产业预测,到2018年,全球TOP1000企业将有67%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战略。

技术层面,云计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分布式技术、资源隔离和管理技术、并行编程技术等核心技术逐渐成熟。

在政策、市场、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云计算服务需求加速释放。

3.海外云服务市场:

群雄割据,走向成熟

海外云计算“一超多强”格局已经形成,亚马逊以近40%的市场份额奠定在

IaaS层的霸主地位,微软、谷歌、salesforce等企业在各垂直领域割据一方。

海外云服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而巨头们股价的一路高歌猛进,更是反映了资

本市场对云计算模式的认可。

亚马逊自2008年以来股价上涨超过17倍,市值

已接近8000亿美元,AWS业务是其高估值的核心。

微软自2014年“cloudfirst”

战略提出以来,在云计算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其股价也持续实现突破;Adobe

自2013年开始转型,公司市值持续上涨近6倍,目前已超1000亿美元。

4.国内云服务市场:

空间广阔,方兴未艾

(1)国内公有云市场潜力巨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为246亿元,仅为美国的1/5;渗透率为3.3%,仅为美国的1/3左右。

从市场格局来看,IaaS市场阿里云一家独大,增势迅猛,已跻身全球IaaS公有云服务市场第三的地位,但其收入规模与AWS、Azure相差甚远,成长空间巨大。

SaaS市场高度碎片化,国外厂商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随着国内云厂商技术实力的提升,市场有望逐渐向金蝶等国内厂商集中。

(2)国内私有云市场高增长可期。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政务、金融等对私密性、稳定性有着严格要求的行业对私有云部署的需求愈发强劲,公有云厂商、传统IT厂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开源创业型公司纷纷入局,共同推动私有云市场快速发展。

1、云计算:

传统IT服务架构的颠覆性力量

云计算颠覆传统IT服务架构,有望成为未来主流IT基础设施。

IT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历经大型机、小型机—X86服务器—虚拟化等发展阶段,直到近几年云计算作为新一代IT基础架构应运而生,云计算将给企业带来IT

资源建设、工作方式及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图表1:

IT基础设施的变革历程

云计算将IT资源与企业核心业务充分融合,使企业IT服务能力与自身业务的变化相适应。

2006年3月,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ComputeCloud)服务,2006年8月,Google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概念。

随后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和传统IT巨头纷纷加入竞争,开启全球IT架构的云计算时代。

图表2:

云计算发展阶段

1.1、云计算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模式

云计算是一种技术: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

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按照服务方式,云计算可以分为:

软件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

软件即服务(IaaS):

消费者可以通过Internet获得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即服务(PaaS):

一般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的运行环境、数据库以及Web服务器,用户在该平台上可自行部署和运行应用,为用户提供可实施开发的平台环境和能力;

软件即服务(SaaS):

用户通过Internet租用Web软件来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

图表3:

本地部署与云端部署架构示意图

按照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云计算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区别在于:

一是网络连接不同,公有云是通过互联网(Internet)来进行连接访问,而私有云是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进行访问;二是公有云的服务对象是最终用户或者是最终用户开发的企业应用,私有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人员或者是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在内的企业生态系统用户。

图表4: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云计算是一种新模式。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图表5:

传统软件收费模式

图表6:

SaaS收费模式

以SaaS为例,与传统软件厂商通过出售license收费的商业模式不同,SaaS的收费模式更趋多样,主流商业模式包括:

1)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2)按年等订阅方式收费;3)按“时间+人头”收费;4)私有云部署;5)基于成型产品的定制化开发。

图表7:

2017年中国SaaS产品的主流商业模式

1.2、与传统IT架构相比,云计算优势突出

相对于传统部署模式而言,云计算灵活配置、资源利用率高和节省成本的优势非常显著。

灵活配置

企业可以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灵活地向云服务商获取IT资源。

云服务提供商预先建设了大量的计算、存储资源,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按小时、按月、按年,同云服务提供商签订协议获取所需IT资源。

这使得资金较紧的中

小企业不必预先进行大规模IT投资,并且在企业业务扩张较快时,该模式也能够迅速给企业提供新的IT资源,以支持增量业务。

目前包括阿里云、盛大云在内的国内云服务提供商都纷纷推出了按需供给的套餐情况,以满足不同业务发展状况企业的IT需求。

高资源利用效率

云计算模式通过分布式计算与虚拟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烟囱式”的资源组织架构。

云计算模式以"资源池"的形式对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组织,通过“虚拟化”、“复用”等理念,将一组集群服务器上人为划分出来的多个“虚拟的”独立主机提供给不同客户;同时结合云平台管理技术,将池内资源按照应用系统的需求状况进行分配,既能避免对有限资源的闲置,还可在面对负载峰值时及时调配所需资源,使得企业IT资源配置更加有效,进而帮助企业更经济地规划并使用自身的IT支出。

低成本

云模式可提供更灵活、成本更低的IT解决方案。

云计算模式中提供基础IT资源的IaaS优势在于,通过虚拟化复用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按需配置更为灵活,从而能为企业进一步降低IT成本。

通过购买云服务商提供的IaaS服

务,企业以更低廉的价格、更灵活的方式(可按使用量、按天、按月、按年等),向云计算服务商获取计算、存储等IT资源。

云服务器比传统服务器成本可节省至40%~60%。

云计算模式避免了被租用服务器可能闲置、为应对峰值必须配满等问题,比租赁服务器方式更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IT资源;同时依靠统一的云平台管理以及灵活的扩展性,进一步消减了管理IT资源所需的运营成本。

1.3、云计算替代传统IT建设模式成为必然选择

1、高度竞争下的普遍持续降价促使云计算更为普惠

随着众多巨头和商家进入云服务领域,特别是中国庞大的云计算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云计算企业入局,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而价格依然是有效的竞争手段。

图表8:

国内外云计算企业纷纷降价

2、IT基础设施支出加速从传统IT产品转向云服务

根据Gartner预测,2016年云转移的总规模达到1110亿美元,到2020年将增加到2160亿美元。

云转移的速度将取决于在相同市场类别中花在云服务与传统非云服务的开支对比。

图表9:

传统IT开支转向云

除了云转移的直接影响之外,很多市场还将受到间接影响。

根据Gartner预测,2020年“云转移”将影响超过1万亿美元IT支出,这将让云计算成为自数字化时代早期以来最有破坏性的IT开支力量之一。

图表10:

2016年云转移总规模

云环境在整个IT基础架构支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根据IDC全球云IT基础架构季度追踪报告的最新预测,2017年部署在云环境中的IT基础架构产品(服务器、企业存储和以太网交换机)总支出预计将达到465亿美元,同比增

长20.9%。

其中,公有云数据中心将占这一支出的65.3%,最快年增长率为26.2%。

外部私有云环境将占云IT基础设施支出的13%,同比增长12.7%。

内部私有云将占到私有云IT基础设施支出的62.6%,并将在2017年同比增长11.5%。

传统非云计算IT基础设施的全球支出预计在2017年下降了2.6%,但占三大产品领域IT基础设施产品总用户支出的大部分(57.2%),低于2016年的62.4%。

云环境中的IT基础架构产品支出快速增长,同时传统非云计算IT基

础设施支出下降,说明IT基础设施支出份额加速转向云IT环境。

图表11:

2015-2021年全球云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

2、政策、市场、技术共振,推动云计算服务需求加速释放

2.1、政策环境:

支持云计算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国内云计算发展政策集中出台,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行业推广、应用基础等重要环节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是引导我国云计算市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2017年4月,工信部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图表12:

国家支持云计算发展相关政策

地方政府推动企业上云,转型数字化的大潮势不可挡。

继工信部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浙江、江苏、湖南、山东等各省市纷纷发布“企业上云”行动计划,通过企业上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图表13:

各省市纷纷发布“企业上云”行动计划

2.2、市场环境: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使云计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带来了深刻变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用人成本不断攀升,企业对提升管理效率、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快速增加。

企业管理者经历了管理意识、经营理念的转变,并在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付诸实践。

因此,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愈发成为共识。

IDC发布的2017年及之后全球IT产业预测显示,到2018年,全球TOP1000企业将有67%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战略;2017年末,70%的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将会组建全职的数字化转型/创新团队。

华为2016年联合福布斯对全球212名商业与IT管理者进行的调查显示,25%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制定了数字化战略,并用以指导业务转型;48%的企业已经在现有业务中添加数字化元素。

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事关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

图表14:

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上云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企业上云(企业云化)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为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优化运营管理流程、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以硬件、软件、数据等基础要素迁入云端为先导,快速获取数字化能力,不断变革原有体系架构和组织方式,有效运用云技术、云资源和云服务,逐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云端集成,促进跨企业云端协同,不断融入开放创新生态的转型变革过程。

上云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重生的重要路径,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将大幅降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助力企业快速获取数字化能力,实现创新转型发展。

图表15:

企业上云指数框架体系

企业对云的接受度和信任状况逐步提升。

根据阿里云&IEEE最新发布的《中国云信任报告》,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接受,并将云技术应用在自己的业务中。

在已上云的企业中,43%的企业把全部业务放在云上,70%的企业把一般以上业务放在云上,74%的企业认为云值得被信任。

图表16:

已上云企业将业务放在云上的比例

图表17:

已上云企业对云的信任程度

2.3、技术环境:

云计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软硬件技术进展迅速

云计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云计算的大规模发展有赖于底层基础设施的成熟完善,因为云计算不断增加的流量对传统的网络架构会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在确保业务连续性方面,电力问题及机房线路等问题导致云平台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

过去几年间,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其中宽带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移动通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传输网设施也得到快速发展,底层设施的日益成熟壮大为云计算的大规模爆发铺平了道路。

云计算核心技术逐渐成熟。

云计算是一种把IT资源、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的技术方式,它把大量高度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

云计算以公开的标准与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其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第一层为分布式技术,分布式并行计算、分布式缓存、一致性、消息队列、分布式文件系统为大型互联网云计算应用背后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搜索、云计算平台、大数据等领域。

目前主要的分布式技术有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ZooKeeper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以HBase分布式开源数据库等。

在分布式计算方面,国内企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比如国内的淘宝的Fourinone分布式计算框架、华为的基于分布式存储的Fusion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以及七牛自行研发的全分布式架构。

国内厂商的云生态战略对于部署分布式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商需要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集成整合,同时要为合作伙伴和用户提供标准的开发接口。

(2)第二层为资源隔离和管理技术(虚拟化),主要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将计算机物理资源如服务器、网络、内存及存储等映射为虚拟资源,并可安装和部署多个虚拟机,实现多用户共享物理资源的目的。

这些资源的新虚拟部份是不受现有资源的架设方式、地域或物理组态所限制。

从技术层面上看,关键的虚拟化内核技术国外品牌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有Xen、OpenVZ、KVM、Hyper-V、VMWare等,而中国的云计算厂商往往通过购买和二次开发的方式来使用和完善自身的技术。

在近几年的探索中,中国与国外的虚拟化技术的差距在逐渐变小,而中国互联网环境和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使得中国的云计算技术必须进行自主创新。

比如国内的BoCloud博云推出IaaS层基础设施虚拟化解决方案BeyondSphere。

(3)第三层为并行编程技术。

云计算项目中并行编程模式被广泛采用。

在并行编程模式下,后台复杂的任务处理和资源调度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用户体验能够大大提升,用户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软、硬件资源,更快速、更简单地使用应用或服务。

目前云计算主流的并行编程模式有OpenMP、MPI以及MapReduce等。

其中,广为熟悉的MapReduce模式将任务自动分成多个子任务,通过Map和Reduce两个步骤实现任务在大规模计算节点中的高度与分配。

目前国外基于MapReduce的并行计算框架有HadoopMapReduce、SparkMapReduce、Disco、Phoenix和Mars等。

反观国内,阿里云的飞天平台研发了并行计算框架伏羲(Fuxi),青云QingCloud推出了集成MapReduce的Hadoop大数据集群服务,并行编程技术使云计算厂商能够应对大规模计算类型的复杂应用。

图表18:

云计算主要技术

阿里云进入Gartner的IaaS魔力象限,标志着“中国云”强势崛起。

根据2017Gartner公布全球云计算魔力象限报告,阿里云首次进入GartnerIaaS魔力象限,第二次进入Gartner云存储魔力象限排名,成为核心领域四强,并拉开了与IBM的距离。

阿里云是获得西方最关注的中国云计算厂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标志着“中国云”的强势崛起。

图表19:

2017年Gartner全球云存储魔力象限图

3、海外市场:

走向成熟,群雄割据

全球云计算市场总体平稳增长。

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800亿美元,其中IaaS层市场规模为299亿美元。

2020年,预计全球云计算市场空间增至1,435亿美元,IaaS层达到615亿美元。

图表20:

2014-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及预测

3.1、“一超多强”竞争格局显现

3.1.1、IaaS层:

亚马逊一骑绝尘,微软、谷歌奋起直追

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和微软云(Azure)共同称霸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Gartner调研数据显示,在2015年,排名第一的亚马逊云(AWS)市场份额为39.8%,2017年上升为47.1%。

微软云(Azure)排名第二,但2016年仅占7.1%,2017年提升到10%,而紧跟其后的是谷歌云和IBMSoftlayer,2017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5%和2.77%。

图表21:

2017年IaaS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

3.1.2、SaaS层:

微软、Salesforce、Oracle份额领先

近年来SaaS领域的发展迅速且商机巨大,企业软件的传统开发商,比如SAP、Oracle、还有IBM都在不断地促使自身实现转型,从过去的预置型软件转为基于SaaS模式的应用。

同时,相对较新的基于云端的公司,比如Workday

和Zendesk都在采取非常激进的策略争夺企业级服务市场,行业巨头公司微软和Google也在不断地扩张它们各自的会员基础,尤其是在办公协作领域上。

从总体上看,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Research的统计,微软在SaaS服务供应商中排名第一,Salesforce位居第二,Adobe、甲骨文和SAP并列第三。

但是由于SaaS细分领域众多,在每个垂直细分领域内皆有巨头或初步的软件服务商。

例如,Salesforce专注CRM领域、Zendesk专注客服领域、甲骨文在企业资源规划(ERP)上排名第一,ADP在人力资源或HCM应用也是处于领先地位。

图表22:

2017Q2企业级SaaS市场领军企业年排名及其增长率

3.2、海外典型企业

3.2.1、亚马逊AWS:

先发优势突出,奠定领头羊地位

2006年8月,AWS推出亚马逊弹性计算云(EC2),成为第一家向市场推出现代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厂商。

最初,AWS主要是为初创企业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随着业务发展,AWS的产品不止于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等架构服务,而是逐步扩展到整个云计算领域。

客户群体不仅仅是初创公司和开发者,传统大型企业也开始使用AWS的产品。

AWS是当之无愧的云计算领域龙头。

AWS活跃用户高达数百万,在初创企业用户数和企业级用户数上更是遥遥领先。

AWS持续在Gartner全球IaaS魔力象限占据领导地位,在Gartner最新的全球云市场份额报告里,AWS的份额从一年前的44.2%增加到47.1%,两倍于第二至第十名份额的总和。

图表23:

全球云计算厂商竞争力分析

从IaaS层开始,AWS业务覆盖全部云计算领域。

AWS的业务可以分成六大类,其中物理基础架构和架构服务是底层基础设施,平台服务、企业服务及应用市场主要是各类应用,安全合规提供的是管理工具。

图表24:

AWS业务体系

注重创新,新产品和服务加速推出。

成立十年以来AWS的产品和新服务研发速度持续加速。

2014年,AWS发布了516项新服务和新特性;2015年是722项;2016年增至1,017项。

2017年超过1,300项。

图表25:

AWS自成立以来产品更新速度

营收连续五年保持40%的增速,营业利润持续走高。

根据亚马逊最新公布的财报,2017年四季度,AWS净销售额为51亿美元,同比增长44%;2017年全年亚马逊云服务(AWS)营收增长43%,至175亿美元,占亚马逊总营收的十分之一。

图表26:

2013-2017年AWS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3.2.2、微软Azure:

加速拥抱云计算时代

开放的生态系统,让Azure快速增长。

MicrosoftAzure是微软的公用云端服务(PublicCloudService)平台,是微软线上服务(MicrosoftOnlineServices)的一部份,自2008年开始发展,2010年2月份正式推出。

目前,微软的云计算Azure形成了一个从IaaS(VM,Storage,Network)到PaaS(AAD,SQL,Media,VSOnline)再到SaaS(Office365,MachineLearning)一套极为完整的云生态体系。

实施大重组,分拆Windows,拥抱云业务和AI。

2018年3月,CEO纳德拉宣布上任以来最大的公司重组计划,将Windows操作系统分拆后并入两个新成立的部门:

“体验与设备”事业组和“云与AI”事业组,“云与AI”事业组将监管微软从Azure云平台到物联网的所有软件产品,微软加速转型到云计算时代。

图表27:

MicrosoftAzure平台

在全球范围内,微软部署了19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在中国拥有北京和上海两个,而确保所有客户数据的安全性也是微软云服务的一大亮点。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85%的企业采用了微软云服务,每个月有超过9万客户在使用Azure的各项服务功能。

图表28:

MicrosoftAzure全球布局

微软Azure企业采用率增长明显。

根据云管理公司RightScale公布的2017年云状态报告,从整体结果来看Azure的采用率从去年的20%增加到了34%;进一步细分不同的消费者类型,Azure在企业中的增幅最为明显,云平台采用率从去年的26%增加到了43%。

图表29:

2016-2017年受访者运行的应用程序比较

图表30:

受访者运行程序中企业公有云采用情况

Azure云服务收入增势迅猛,连续十个季度同比增幅超90%。

微软2018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智能云业务整体收入同比增加17%至79亿美元,其中,微软Azure云服务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3%,连续第十一个季度出现90%以上的增速。

图表31:

2016-2018年Azure云服务收入增速

微软智能云Azure在华业务同样增长强劲。

2018年是微软智能云Azure入华四周年,四年间微软智能云已完成3倍扩容,企业用户突破11万,业绩实现连续四年三位数增长。

同时,微软在华增加两个Azure区域、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