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5404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4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docx

配套K12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二第5讲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

第一部分专题二第5讲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含解析)

第5讲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60年代)

                         ——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

总述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

政治

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经济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新航路开辟

1.五大促进因素

(1)经济根源:

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社会根源:

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

(3)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4)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5)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2.三个有利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3.两个推动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4.四个人物、三条航路

(1)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

(2)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3)哥伦布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

(4)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环球航行。

5.五点影响

(1)对欧洲: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美洲:

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

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4)对亚洲:

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世界:

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

(1)特点: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2)结果:

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1)过程:

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方式:

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三、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1.对世界市场: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4.对国际关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考向一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典例1] (2015·天津高考)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考向二 殖民扩张的世界性影响

[典例2] (2015·广东高考)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1)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与进一步拓展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命题主要通过新情境、新材料的设置,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早期殖民扩张的综合评价;或者将各知识点有机组合进行综合考查。

(2)复习备考时,一要重视理解新航路的历史概念;二要注意将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及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与进一步拓展放到世界整体发展中理解掌握;三要注意这一时期西方历史活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考点二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

(1)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国内封建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王权由神授变为来自议会。

2.内容

(1)确立: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掌握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2)发展:

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多数党中选出,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席位。

3.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的。

(2)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

(5)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拥有行政权、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

2.标志

1787年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中央集权。

3.内容

(1)美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

(2)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3)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美国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

4.评价

(1)积极: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

(2)消极:

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

考向一 政治变革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关联

[典例3] (2015·安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

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

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考向二 从经济视角解读美国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典例4] (2014·海南高考)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

这表明(  )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1.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六个特点及三个权力转移

(1)六个特点

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下院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并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2)三个权力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2.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

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

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89年颁布修正案,增加了10条,其中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3)联邦制原则:

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内部事务的权力。

(4)共和制原则:

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

(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近年来此考点的高考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多运用文字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及作用等知识的理解运用。

(2)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梳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二要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特点;三要理解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考点三 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科学时代的到来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1)背景

①经济前提: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经济的繁荣。

②阶级方面: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

③文化底蕴:

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④社会现实:

中世纪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2)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实质:

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历程: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传播,16世纪达到高潮。

(5)意义

①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③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宗教改革

(1)背景:

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传播;“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导火索。

(2)标志: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3)主张:

“因信称义”;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4)新兴教派: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

(5)性质:

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改革运动(或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6)意义

①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障碍。

3.启蒙运动

(1)背景

①17、18世纪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

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3)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主张

思想家

主张

历史地位

相似点

孟德

斯鸠

三权分立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原则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伏尔泰

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卢梭

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蓝图

康德

人非工具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5)影响

①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蓝图。

③启蒙思想家提倡理性、科学、自由、民主和平等,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

1.伽利略的成就

(1)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2)创制了望远镜等实验科学仪器。

2.牛顿经典力学

(1)奠基:

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2)标志: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3)内容: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4)意义: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如海王星的发现)。

考向一 从历史形势图分析重大历史现象

[典例5] (2015·安徽高考)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考向二 近代科技及人文精神的影响

[典例6] (2015·浙江高考,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

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启蒙运动对欧美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考点四 本阶段综合贯通性热考问题

多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典例7] (2015·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

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

“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为主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世界

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使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从社会转型视角看东西方社会发展

[典例8] (2015·广东高考)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

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要求:

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14~16世纪人类历史发生的重大转折

(1)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方面:

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2)在国际关系方面:

由于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导致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侵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在意识形态领域:

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宗教神学思想受到强烈批判,封建天主教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为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精神枷锁。

(4)在自然科学方面:

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崛起,冲破了神学蒙昧主义的束缚,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得以推广。

这些不仅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对封建神学的批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双线排查

通史排查——真题对点

题组一 新航路的开辟

1.(2014·上海高考)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

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视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2.(2014·全国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题组二 早期殖民扩张

3.(2015·福建高考)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4.(2014·山东高考,节选)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题组三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5.(2015·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

该组漫画反映了(  )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

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6.(2014·天津高考)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题组四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7.(2015·天津高考)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8.(2015·北京高考)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题组五 启蒙运动

9.(2015·安徽高考)“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