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1548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228 大小:19.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8页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2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4000年20000年石器加工方式:

磨制(石镰、石刀、石斧、石锛)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旧石器时代石器,旧石器时代骨、贝装饰品,新石器时代石器,二、原始工艺美术的形成形成过程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速度加快,标志原始人聪明才智的事物被创造了出来:

有制作讲究的劳动工具如石镰、石刀、石斧、石锛;

有精制的黑陶艺术及雕刻精细的玉石、牙骨工艺。

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鸟鱼纹彩陶葫芦瓶仰韶文化,陶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九千年。

早期的陶器是在篮筐内涂泥或用粘土手捏成器皿,然后放在露天火堆上烧制。

特点:

类型简单,火候低,质量不高,颜色不纯。

新石器时代陶器外表颜色:

彩陶、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等;

种类:

后世的陶器和瓷器中的主要器形,在新石器时代大都能够找到其实物或类似样式的实物。

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

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发明了陶器;

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但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渡期。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原图,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复原图,1941年12月,5个“北京人”头盖骨,连同其他一些化石以及全部资料送往美国暂时保管。

在转移到美国的途中神秘失踪,悬案由此发生。

50多年过去了,“北京人”一直杳无音讯。

1:

彩陶文化,三:

陶器工艺,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森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彩陶,故这个时期的文化为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

彩陶的红色和黑色纹样装饰来自于赤铁矿和锰化物颜料。

先民用手捏或者泥条盘出造型,用木片、卵石等工具将表面打磨光滑,再画上装饰图案,入窑烧成。

彩陶工艺体现出先民的伟大创造力。

原始社会的制陶技术是逐步发展的。

经历了下列几种方法:

盘筑法:

较大的器物多胎壁较厚涅制法:

小型器物造型不规整轮制法(选土-拌泥-发酵-塑形-装饰-晾干-焙烧)快轮(规整、胎体很薄)慢轮,

(1)仰韶文化半坡型:

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肃天水、平凉地区。

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型壶等多种造型。

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瓣形纹等。

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

很少用曲线。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

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壁体较少用白色陶衣。

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

鸟纹应用更多。

直线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2:

彩陶分类,(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

造型以小口的壶、罐居多。

装饰内容丰富。

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

技法熟练,装饰丰满,流畅,内彩,点和螺旋纹大量运用。

(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装饰有两种,a.用漩涡纹组成装饰b.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分数各单位。

曲线为主,锯齿纹流行,彩绘黑红相间,节奏感强。

一改以前黑色为主的局面,大量运用红色彩绘。

风格富丽、精巧。

(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装饰有直线、折线纹、回纹、网纹。

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半坡型(几何纹彩陶盆),庙底沟型(彩陶钵),马家窑型(旋纹双耳彩瓶),半山型(菱形纹彩陶罐),马厂型(人形纹彩陶罐),人面鱼纹彩陶纹半坡型陕西西安出土高17厘米口径44.5厘米,鹳衔鱼纹彩陶缸庙底沟型河南临汝出土高47厘米,马家窑类型,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泥质橙黄陶,表面打磨光亮。

敞口,鼓腹,腹下急收缩足,小平底。

器物口沿内外壁均以黑彩涂饰。

器外壁最圆鼓处绘有三圈线纹,古朴简洁。

内壁饰以精采的5人一组携手舞蹈的纹饰,共有三组。

舞者的头饰,尾饰均很清晰,形态别致。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A:

彩陶艺术特点比较表,B:

装饰图案的来源编制物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C:

彩陶图案的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谷纹方格彩陶壶半山型,2:

黑陶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黑陶文化,因为1928年最先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故称“龙山文化”。

黑陶采取轮制法。

器型浑圆工整、厚薄均匀。

封窑技术使窑温增强,提高了器物的硬度,并产生灰色和黑色陶器。

A:

产生原因陶胚成型技术的提高(捏制、盘筑、轮制、机制)封窑技术的提高B:

艺术特点黑:

乌黑的色彩薄:

薄如蛋壳;

最薄处不足1毫米。

又称“蛋壳陶”光:

器表光亮纽:

具有器耳或者盖纽,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龙山文化山东日照出土高26.5厘米,陶鬹龙山文化山东临沂出土,3:

几何印纹陶南方地区印纹软陶:

火候较低,呈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印纹硬陶:

火候较高,呈灰色4:

启示实用与装饰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形式感的应用表号性的艺术手法,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几何纹白陶瓿(商),一、概述,夏代:

使用杂质较少的粘土作原料,烧制胎质坚硬细腻的白陶器。

商代早期:

制陶业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灰陶和白陶的技术较夏代有明显提高。

商代中期:

陶和瓷的分野已出现,烧制原始瓷器。

建筑陶器开始烧制。

西周:

灰陶和白陶烧制向精细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始瓷器烧制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陶瓷与其他工艺1、灰陶、白陶、釉陶2、陶与瓷的分流,印纹硬陶罐春秋江苏吴县出土,陶与瓷的区别,陶,瓷,灰陶尊,陶角,夏代:

以折沿平底、三实足和圈足器为主,圜底器开始少量出现。

常见陶器作炊器用的主要是鼎、罐、甑。

三、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工艺美术,商代:

陶器造型早晚期在不断变化,大致来说,商代早期的陶器造型以圜底、圈足和袋状足为主要特征。

中期陶器的造型变化主要表现在口部,折沿者基本不见,而多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状足,圈足器增多的同时,平底器减少。

商代后期的陶器造型,除原有器物造型发生了变化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物。

西周:

陶器造型在商代的基础上有了变化,其特征基本上是袋状足、圈足和平底。

春秋:

陶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仍以平底器和袋状三足器为主,兼有少量圈足器,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

与西周相比,造型有所变化和新出现的器物有:

鬲、尊、罐、豆和盂。

彩陶双耳壶春秋,云纹兽首三足鼎春秋,夏代:

陶器表面已出现回纹、叶脉纹、云雷纹、圆圈纹、花瓣纹等图案。

商代:

商代中期,陶器上常见的图案纹饰有饕餮纹、夔龙纹、方格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旋纹、曲折纹、连环纹、乳钉纹、圆圈纹和火焰纹等。

其中以饕餮纹组成的带条最多。

商代后期,饕餮纹、云雷纹和方格纹渐不多见,除绳纹比较多地运用外,大量被用作装饰的是刻划纹、凹线纹、弦纹、附加堆纹和镂孔等。

陶瓷装饰图案主要是绳纹,划线纹,蓖纹、弦纹和刻划的三角纹。

春秋:

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在西周的基础上更趋简化,器表主要是饰印粗绳纹和瓦弦纹。

四、夏商周春秋时期艺术设计,白陶雷纹双耳壶商,灰陶绳纹鬲商,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战国秦汉时期,黑桃壶战国,战国: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次之。

由于分割割据,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秦汉时期,陶瓷生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代至汉初六七十年,陶器地方特色逐步衰弱,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二、陶瓷工艺,

(一)战国陶工艺1.灰陶:

坚实耐用,烧成温度高,制作粗糙,以实用为主。

不过多施加装饰,大部分在陶坯半干时印或划上网纹、绳纹等,也有堆塑小动物的。

2.砑花黑陶、,战国鹿纹瓦當高5.5厘米直径14厘米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遗址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泥质灰陶。

圆形,周围有宽边带条。

瓦當面上模印一只昂首翘尾作奔驰状的角鹿。

鹿的形象逼真,姿态生动,表现出塑造艺术的较高水平。

(二)秦代的陶瓷工艺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

秦兵马俑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将军俑,跪射俑,(三)汉代的陶瓷工艺汉代陶俑,是以表现人与人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古典写实艺术。

这些陶塑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击鼓说唱陶俑东汉,灰陶说唱俑东汉,舞蹈陶俑东汉,陶女俑,高31厘米,出土于陕西汉长安城址。

这位汉代妇女,身穿深衣,头上像我们现在常见的农村妇女一样包着头巾,丰满的面部似带着微笑,清秀的眉目流露出含蓄的愉悦。

她拱手而立,显得那么娴淑端庄。

作者以简化繁,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使对象亲切地站在观者面前。

整体的轮廓线简洁而优美,形体对称的处理及富有条理性的衣纹,再加上细腰与宽大下摆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构成了作品和谐统一的装饰趣味,于稳定之中又具有一种轻盈洒脱的视觉效果,如果除却衣装因素的话,她简直就是一个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活生生的人。

拂袖舞女俑,拂袖舞女俑,高49厘米,身着长袖舞衣,上身略俯,腰肢微扭,舞步轻盈,双手一高一低,甩动长袖翩翩起舞,体态极为洒脱,其细部刻划和神态表现略嫌简略,但作者抓住大的动势,着重表现了舒缓优雅的舞姿。

这种注意动势、注重意态的表现手法正是汉俑的特色之一,这是汉俑中极为精彩的佳作。

名称:

彩绘乐舞杂技俑制造年代:

汉材料:

陶规格:

长67厘米,宽47.5厘米收藏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作品,集舞蹈、音乐、杂技于一体,布局井然有序,气氛热烈欢快,人物生动传神,再现了当时风行的“百戏”演出时的热闹场面。

陶鸭,陶鸡。

一雄一雌,分高28厘米、18厘米。

贵州交乐汉墓。

高17cm,体长12cm,河南辉县出土。

陶羊身体粗壮,肌肉感明显,下腹部有乳头垂吊,头略仰起向左侧扭转,两耳在头两侧平直地支起,口张开似在鸣叫,四肢前后分立作行走状。

作品表现的似乎是一头正在寻找羔仔的母羊,心急切切,唤声阵阵,形象自然生动。

泥质灰陶幼龄羊,东汉,高4.3cm,体长6.6cm,河南辉县出土小羊无角,颈略细,两耳在头两侧平直地支起,头向前伸探,口张开似鸣叫状,身体较单薄,无肌肉感,尾部短小微翘,四肢前后分立作行走状。

这件作品所塑造的形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宛如一只误入歧途的小羊正在寻觅归途,且走且鸣,情景生动。

汉代陶俑与秦兵马俑的不同:

1、艺术概括性强,体量较小2、秦俑人物表情严肃军事汉俑神情自然生活3、汉俑造型简练,不求形似,但格外重视“神似”和动势。

这也正是我国雕塑重神与西方雕塑重形的重要区别。

(四)秦砖汉瓦“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后世为纪念和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将秦汉时期的砖瓦统称为“秦砖汉瓦”。

秦汉时期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富有特色的为画像砖和各种纹饰的瓦当,素有“秦砖汉瓦”之称。

砖,秦砖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

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

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的空心砖。

汉代画像砖的制作更为普遍,内容也愈加丰富,如阙门建筑、各种人物、车马、狩猎、乐舞、宴饮、杂技、驯兽、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生产活动的画面。

汉代画像砖有空心和实心砖两种,荆轲刺秦王,瓦,建筑用瓦有板瓦和筒瓦两种,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类似陶水管的圆筒形坯,再切割成两半,成为两个半圆形简瓦,如果切割成三等分,即成为板瓦。

瓦坯制成后,在简瓦前端再按上园形或半圆形瓦当。

瓦当即筒瓦之头,主要起保护屋檐,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

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更加绚丽辉煌.瓦当文化始于周而兴盛于秦汉时期,大体经过半瓦到圆瓦、由阴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这样一些递进。

瓦当,在战国时期,瓦当的形式是半圆形,到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

汉代的瓦当制作非常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

从装饰形式看,汉代瓦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卷云纹瓦当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云纹。

其变化比较多,或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

或作同向旋转,富有节奏感。

二、动物纹瓦当这种瓦当主要饰有鹿纹、鱼纹、燕纹等。

三、四神纹瓦当这类瓦当上饰有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汉代认为四神具有辟邪致富的精神功能,汉代四神瓦当,在圆形构图中表现几种动物形象,非常生动自然,刚健有力,是图案设计中的精品。

四、文字类瓦当这类瓦当巧妙地用文字作为装饰,极具图案之美,文字也大多是一些吉祥语,“千秋万岁”“大吉富贵”等。

这种用文字作为装饰内容的表现手法,集中地体现出汉代装饰的特色。

云纹瓦当范,陕西咸阳出土。

战国。

泥质灰色。

圆形,边轮较宽,中心饰漩涡纹,周有细波纹,四区分布流云。

纹饰雕刻而成,其中云朵线条纤细,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为模制瓦当工具。

瓦当战国,鹿纹瓦当秦,卷云纹瓦当汉,文字瓦当汉,“万岁富贵”瓦当,“万岁”瓦当,秦汉瓦当区别1、秦代带纹饰的圆形瓦当,中央无大圆柱,而汉代的则必有圆柱。

2、秦瓦当边狭,用手捏成,宽窄不匀,汉瓦当的边轮整齐。

3、秦瓦面积不大,汉瓦面积小者也较秦瓦略大。

战国:

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姿多貌。

二、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美术,秦汉:

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汉代:

日用陶基本上继承了战国以来的特征,而艺术陶基本上继承了秦代的制作传统,风格上讲究写实,设计上亦有组合俑像的实例。

黑桃磨光压划纹鸟柱盆战国,灰陶鸟形器战国,鸟形陶豆战国,三、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战国:

广泛使用磨光、暗花、硃绘和粉饰等多种装饰方法。

常见的颜色有朱、黄、白或黑、白、朱等多种颜色的三彩色、二彩色。

花纹有旋涡纹、三角纹、矩形纹、方连纹、S形纹、雷纹、云纹、柿蒂纹、龙凤纹和蟠夔纹等。

西汉前期:

简朴,一般器物上都只饰以简单的弦纹和水波纹,未见得繁富的装饰纹样。

西汉中期:

繁富和多样化。

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

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

装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战国,青釉直纹双系罐战国,树纹瓦当战国,四:

结语1:

在思想意识领域,摆脱原始宗教的神秘境界,用理性主义来解释世界2:

工艺美术思想,重视内容、追求形式、强调功能主义3:

艺术风格突出动字,构图上突出满字,形象处理上突出变化,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一:

概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简称六朝。

六朝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各民族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促进了手工技艺的发展。

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雕刻、金工、漆器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佛教的流行,扩大和促进了国外的交往给工艺文化带来新的成分。

同时佛教造像兴起。

陶瓷:

我国的工艺美术,从六朝开始进入了瓷器时代。

陶和瓷的区别:

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1.原料不同。

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

2.是烧窑的火候不同。

陶器约800,瓷器约12003.是物理特性不同。

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敲击有金属声。

黑釉鸡首壶东晋,魏晋南北朝:

瓷器继东汉烧造成功之后,南方青瓷广臻成熟,黑瓷也有进步;

北方白瓷正式烧制成功。

与此同时,釉下彩出现。

二、陶瓷工艺1:

瓷器青瓷(釉下彩绘、忍冬纹)黑瓷白瓷(铁含量低于1%)瓷塑忍冬纹-类似忍冬花植物的花纹,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期最流行。

因为它越冬不死,所以大量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2:

陶器南方日用陶器、北方铅釉陶,白瓷、青瓷、黑瓷的对比,鸡首龙柄瓷壶北朝山西太原出土,青瓷双系鸡首壶晋高15.5厘米,人物纹瓷扁壶北朝河南安阳出土高19.5厘米,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工艺美术,魏晋南北朝:

陶器的烧制明显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状况。

南方:

陶器主要供日常生活和殉葬用的制品,其造型与汉代的朴实、精巧明快风格一致。

北方:

陶器造型新颖,如盘口壶、双耳缸、四系缸、果盒等出现,而且风格粗率朴实。

青瓷仰覆莲瓣尊北朝河北景阳县出土,四、魏晋南北朝艺术设计,三国两晋南北朝:

装饰风格大致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纹饰十分简朴,常见的只有弦纹、水波纹、铺首和耳面印叶纹、斜方格纹等,这些纹饰是东汉以来的继续和完善。

同时,陶瓷的装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北方地区:

大部分素面为主,极少纹饰,最常见的是几条弦纹。

青瓷罐南朝贵州平填出土高26厘米,青瓷薰晋江苏宜兴出土高19.2厘米,第五节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

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长足发展的时期,“南青北白”。

陶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出现那许多过去没有见过的新形式和新手法。

代表窑业:

越窑、瓯窑、岳州窑、邢窑、定窑、巩县窑、长沙窑(又称铜官窑)等。

陶器方面,其烧制工艺和艺术水平集中体现在唐三彩上。

五代时期:

虽战乱不止,但瓷器的烧制较前代有显著进步。

一、概述,隋唐五代是陶瓷大发展的时期,这首先表现在生产的繁盛。

瓷窑在各地纷纷设立,而以河南和浙江最为密集。

由于同行的优胜劣汰,逐渐涌现出越、邢、长沙等一批著名瓷窑。

二、陶瓷,隋唐五代的陶瓷器型尽管纷繁,但演进的趋势仍可寻觅。

大体上,在前期,厚重高大者居多;

到后期,则日显轻薄灵巧。

而唐代的陶瓷装饰由于其开放的思想影响,更是吸纳了许多国外风格样式使之焕发出华丽的时代气息。

(一)隋代的陶瓷,隋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然而国家的统一和生产的上升,使得陶瓷工艺在六朝的基础之上,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

隋代的陶瓷除了发展了传统的青瓷以外,白瓷也在期间烧制成功,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突出成就。

隋代陶瓷的品种,较之六朝更为增多,它开始逐渐取代金属和漆器成为生活日用品(主要是容器)的主流。

隋代陶瓷器型不仅在六朝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还发展出一些崭新的样式。

如典型的龙柄双身壶。

隋代白瓷龙柄双身壶,

(二)唐代的陶瓷,唐代的陶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

”这时各地制瓷中心都有了窑名,反映出烧瓷的兴盛和各地不同的艺术特色。

就唐代制瓷的特点,可以分为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几类。

越窑(浙江东北部的绍兴宁波一带)是隋唐及至五代青瓷的重要的产地。

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越窑达到繁盛。

越窑出产的青瓷种类颇多,几乎应有尽有。

器物制作轻薄,多为素面。

1、青瓷,在晚唐时期越窑还烧制了“秘色瓷”。

秘色瓷室晚唐至北宋中期越窑官监民烧的贡品,精致华美程度自然不必赘述。

青瓷壶,秘色瓷盘,邢窑(在今河北的内丘)是唐代白瓷的重要产地,在制瓷行业中与越窑齐名,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北朝。

邢窑以素面白瓷驰名,同时也兼烧其他品种。

邢瓷的优点是造型规整,器体莹薄,叩之有金石之声。

2、白瓷,白瓷穿带瓶,长沙窑(今长沙市望城县一带)是彩绘瓷的代表。

而且其是一座民间窑场。

彩绘瓷以褐彩居多,也有绿彩,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器物的造型样式种类繁多。

3、彩绘瓷,彩绘婴戏纹执壶,褐彩飞凤纹壶局部,唐三彩是一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粘土。

它们采用二次烧成法,即先烧胎,温度在1150度左右,然后施釉再烧,温度约900度。

唐三彩的主要特点是釉面的彩色斑斓,釉中的铁、铜、锰、钴等金属元素使得器表呈现出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种颜色。

釉中的铅不仅增加了釉面的光亮,还对釉面起到保护作用。

4、唐三彩,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

长安称西窑,洛阳称东窑。

唐代的厚葬之风盛行,唐三彩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明器。

唐三彩的制品可以分为器皿、人物和动物三类。

三彩骆驼载乐俑,贴花三彩龙柄瓶,唐代陶瓷由于家具的使用,从早期的地面而被提升至桌面,摆放位置升高,陶瓷器皿多安放把手以便提携,而六朝时期为置于地面的器皿所设计的耳(用于穿绳)便逐步消失。

唐代陶瓷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种类有很多:

印花、划花、洒花、堆贴、釉下彩、绞釉合绞胎。

5、唐代陶瓷的造型与装饰,绞胎贴花香炉,三、隋唐五代时期陶瓷工艺,隋代:

青瓷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造型而有所变化,创制了许多新的器形。

唐代:

瓷器造型总的倾向是浑圆饱满,不论是大件器物还是日常的小件器皿都不例外,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小中见大,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

黄釉绞胎贴花香炉唐,黑釉兽耳水壶唐,酱釉双鱼瓷壶唐,青瓷龙柄四系环状壶隋,青瓷八棱长颈瓶唐,白瓷兽首水壶唐,四、隋唐五代时期艺术设计,隋唐五代:

陶瓷装饰工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萌芽于魏晋南北朝的印花手法,这时已趋完善。

瓷器上用这种手法装饰的纹样有朵花纹、草叶纹、几何纹、莲瓣纹、卷叶纹、波浪纹,这些纹样均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白瓷贴花纹钵唐,黄釉褐绿彩双系罐唐,褐绿彩山峦纹瓷壶唐长沙窑具有西亚文化风格的纹饰,第六节宋辽金元时期,宋代:

制瓷技术无论质料、颜色,还是烧制和装饰工艺,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当时形成了一批著名的瓷窑体系,官窑、定窑、哥窑、汝窑和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辽金:

辽国的制瓷业烧制水平很高,由于技术受中原影响,所以其烧制工艺与中原北方各名窑大致相似。

金国陶瓷产品大多数属日用粗瓷,金代前期的瓷器釉色单调,造型朴拙,缺少装饰。

金国后期,陶瓷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金大定年间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一批名窑。

元:

元代制瓷业的突出发展集中体现在江西景德镇瓷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