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767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docx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

B.司母戊鼎属青铜制品,是我国古代科技光辉成就的代表之一

C.瓷器(China)属硅酸盐产品,China一词又指“瓷器”,这反映了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作为“瓷器故乡”的形象

D.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主要成就:

侯氏制碱法,该碱指的是烧碱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为中性:

H++SO42-+Ba2++OH-=BaSO4↓+H2O

B.饱和FeCl3滴入沸水中加热煮沸制备胶体:

Fe3++3H2O=Fe(OH)3(胶体)+3H+

C.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2Fe(OH)3= 2FeO42-+3Cl-+H2O+4H+

D.向含有0.4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0.4molCl2充分反应:

4Fe2++2Br-+3C12=4Fe3++6C1-+Br2

4.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

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度B.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C.操作③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杂质

5.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台物的卤族衍生物的总称,其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反应机理如下(以F-12(二氯二氟甲烷)为例):

CF2Cl2

CF2Cl+ClCl+O3→ClO+O2

ClO+ClO→ClOOCl(过氧化氯)ClOOCl

2Cl+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可以增大CF2Cl2的分解速率B.ClO+ClO

ClOOC1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C.CF2Cl2是臭氧破坏反应的催化剂D.臭氧屡破坏的关键因素有:

氟利昂,太阳光

6.有机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右下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关于环丙叉环丙烷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环丙叉环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4种B.环丙叉环丙烷不是环丙烷的同系物

C.环丙叉环丙烷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D.环丙叉环丙烷与环己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kJ•mol-1,假设1mol冰中有2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a,电离常数

若加水稀释,则CH3COOH

CH3C00-+H+向右移动,a增大,Ka不变

C.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D.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H=-38.6kJ/mol

8.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pH

10

10

4

4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盐酸

A.相同体积③、④溶液分别与NaOH完全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

③>④

B.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C.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H4+)>c(Cl-)>c(OH-)>c(H+)

D.VaL④溶液与VbL②溶液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Va+Vb),若混合后溶液pH=5,则Va︰Vb=9︰11

9.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

B.C、D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

C.A、D分别与B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D.E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于D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10.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出土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五万余件青铜器。

研究青铜器(含Cu、Sn等)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腐蚀对于文物保护和修复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铜器发生电化学腐蚀,图中c作负极,被氧化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C.环境中的Cl-与正、负两极反应的产物作用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

D.若生成0.2molCu2(OH)3Cl,则理论上消耗的O2体积为4.48L

11.25℃时,改变0.1mol/L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数a(X)=c(X)/[c(RCOOH) + c(RCOO-)];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

B.CH3CH2COOH

CH3CH2COO-+ H+ 的lgK=-4.88

C.若0.1mol/L 甲酸溶液的pH=2.33,则0.01mol/L 甲酸溶液的pH=3.33

D.将0.1mol/L 的HCOOH溶液与0.1mol/L 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HCOOH)>c (HCOO-)>c(OH-)>c(H+)

12.t℃时,AgCl(s)与AgI(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Y表示

的变化关系

B.t℃时,向Z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变为曲线X对应的饱和溶液

C.t℃时,AgCl(s)+I-(aq)

AgI(s)+Cl-(aq)的平衡常数K=1×103

D.t℃时,向浓度均为0.1mol/L的KI与KCl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当Cl-刚好完全沉淀时,此时c(I-)=1×10-11mol/L

13.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铬(含Cr2O72-和CrO42-)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过程如下:

CrO42-

Cr2O72-

Cr3+

Cr(OH)3↓

已知转换过程中的反应为:

2CrO42-(aq)+2H+(aq)

Cr2O72-(aq)+H2O(l)。

转化后所得溶液中铬元素的含量为28.6g/L,CrO42-有10/11转化为Cr2O7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颜色保持不变,说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用绿矾(FeSO4·7H2O)作还原剂,处理1L废水,至少需要458.7g

C.常温下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1×1014,则转化后所得溶液的pH=5

D.常温下Ksp[Cr(OH)3]=1×10-32,要使处理后废水中的c(Cr3+)降至1×10-5mol·L-1,应调溶液的pH=5

14.已知:

RCH2OH

RCHO

RCOOH

某有机物X的化学式为C6H14O,能和钠反应放出氢气。

X经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氧化最终生成Y(C6H12O2),若不考虑立体结构。

X和Y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酯最多有

A.4种B.8种C.32种D.64种

15.500mLNa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Na+)=6mol·L-1B.电解后溶液中c(H+)=4mol·L-1

C.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8mol电子D.电解后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2mol

1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A1O2-、SiO32-、SO42-、HCO3-、Na+、Fe3+、Mg2+、Al3+等离子。

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2SO4、可能不含有CO32-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只有:

OH-、A1O2-、CO32-

C.原溶液中含CO32-与A1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4

D.a-d>3/4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0分)汽车尾气中CO、NOx以及燃煤废气中的SO2都是大气污染物,对它们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氧化还原法消除NOx的转化如下:

①反应I为NO+O3===NO2+O2,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②反应Ⅱ中,当n(NO2):

n[CO(NH2)2]=3:

2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

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请写出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3-和NO2-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使得Ce4+再生,再生时生成的Ce4+在电解槽的____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同时在另一极生成S2O42一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少量装置Ⅳ所得的产品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Ⅰ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Fe2+、Mg2+、Cu2+、NH4+、Al3+、Cl-、OH-、CO32-。

当加入一种淡黄色固体并加热时,有刺激性气体放出和白色沉淀产生,加入淡黄色固体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与析出的沉淀和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该淡黄色物质做焰色反应实验显黄色。

可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所加的淡黄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采用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亚硫酸盐含量:

(1)滴定时,KIO3和KI作用析出I2,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__IO3-+____I-+____===____I2+____H2O。

(2)反应

(1)所得I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终点时,100mL的水样共消耗xmL标准溶液。

若消耗1mL标准溶液相当于SO32-的质量1g,则该水样中SO32-的含量为________mg·L-1。

19.(14分)I.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请回答:

(1)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2)反应进行到10min时,共吸收热量11.38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反应进行到20min时,再向容器内充入一定量NO2,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此时测得c(NO2)=0.9mol/L。

①第一次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w1,达到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w2,则w1w2(填“>”、“=”或“<”);

②请在图2中画出20min后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上必须标出“X”和“Y”)。

II.

(1)海水中锂元素储量非常丰富,从海水中提取锂的研究极具潜力。

锂是制造化学电源的重要原料。

如LiFePO4电池中某电极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的电解质为能传导Li+的固体材料。

放电时该电极是电池的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反应式为。

(2)用此电池电解含有0.1mol/LCuSO4和0.1mol/LNaCl的混合溶液100mL,假如电路中转移了0.02mole-,且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L。

20.(16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含铁的铜屑为原料制备Cu(NO3)2·H2O晶体,并进一步探究用SOCl2制备少量无水Cu(NO3)2。

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Cu(NO3)2·3H2O

Cu(NO3)2·Cu(OH)2

CuO

SOCl2熔点―105℃、沸点76℃、遇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酸性气体。

请回答:

(1)第②步调pH适合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第③步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等步骤,其中蒸发浓缩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

为得到较大颗粒的Cu(NO3)2·3H2O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一种)。

(3)第④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步,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及控温装置省略,如图)有一处不合理,请提出改进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改进后,向仪器A中缓慢滴加SOCl2时,需打开活塞______(填“a”、“b”或“a和b”)。

(5)为测定无水Cu(NO3)2产品的纯度,可用分光光度法。

已知:

4NH3·H2O+Cu2+==Cu(NH3)42++4H2O;Cu(NH3)42+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与Cu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

现测得Cu(NH3)42+的吸光度A与Cu2+标准溶液浓度关系如图所示:

准确称取0.3150g无水Cu(NO3)2,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准确移取该溶液10.00mL,加过量NH3·H2O,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测得溶液吸光度A=0.620,则无水Cu(NO3)2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__(以质量分数表示)。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部分试题解析

1、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B

D

C

C

D

D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B

D

C

D

B

C

9.B【解析】根据甲+乙¡ú丙+丁,而乙、丁是B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即乙、丁是单质,而甲、丙是氧化物,甲、丙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乙、丁是O3、O2,B是O元素;氧化物+O2¡ú氧化物,中学中常见的有CO、NO、SO2,而C、N的原子序数小于O,所以D可能是S,如果D是S,丙是SO3,戊是硫酸,0.005mol/LH2SO4溶液的pH=2,与题干提供的信息吻合,所以D是S;(8+16)/4=6,A元素是C;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其原子序数应该介于8~16之间,所以C是Mg,E是短周期且原子序数大于16,E只能是Cl;所以A、B、C、D、E分别是C、O、Mg、S、Cl元素。

C和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MgS,是离子化合物,A选项错误;Mg(OH)2是中强碱,所以Mg2+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水解,使水溶液呈酸性,促进了水的电离,H2S的水溶液是弱酸,S2-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也促进了水的电离,所以Mg2+、S2-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B选项正确;A与D形成化合物是SO3、SO2是大气污染物,A与B形成化合物是CO、CO2,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C选项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非金属性Cl>S,则E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HClO4)酸性大于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H2SO4)的酸性,但硫酸酸性大于HClO酸性,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B。

11.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相同pH时,丙酸的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大,说明电离程度小,故其酸性比甲酸弱,A错误;pH=4.88时,丙酸的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为50%,即c(CH3CH2COOH)=c(CH3CH2COO-),针对CH3CH2COOH)

CH3CH2COO-+H+电离过程可知,lgK=lgc(H+)=-4.88,B正确;稀释弱酸,电离程度增大,故0.1mol/L甲酸溶液的pH=2.33,则0.01mol/L甲酸溶液的pH<3.33,C错误;将0.1mol/L的HCOOH溶液与0.1mol/L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电离过程大于水解过程,所得溶液呈酸性,即c(OH-)

12.D【解析】A.

=16时

,Ksp=

=10时

,Ksp=

,由于碘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故曲线Y表示

的变化关系,选项A错误;B.t¡æ时,向Z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蒸馏水,银离子浓度及卤离子浓度均减小,

均增大,可使溶液变为曲线Y对应的饱和溶液,选项B错误;C、t¡æ时,AgCl(s)+I-(aq)

AgI(s)+Cl-(aq)的平衡常数K=

=

=

=1×106,选项C错误;D、t¡æ时,向浓度均为0.1mol/L的KI与KCl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当Cl-刚好完全沉淀时,c(Cl-)=1×10-5mol/L,c(Ag+)=

=1×10-5mol/L,此时c(I-)=

=1×10-11mol/L,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3.C【解析】A.存在平衡:

2CrO42-(aq,黄色)+2H+(aq)

Cr2O72-(aq,橙色)+H2O(l),如颜色不变,说明浓度不变,则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若用绿矾(FeSO4¡¤7H2O)作还原剂,处理1L废水,设需要xmolFeSO4¡¤7H2O,由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0.55×(6-3)=x×(3-2),解得x=1.65,m(FeSO4•7H2O)=1.65mol×278g/mol=458.7g,B正确;

C.转化后所得溶液中铬元素含量为28.6g/L,则1L废水中n(Cr)=28.6g÷52g/mol=0.55mol,CrO42-有10/11转化为Cr2O72-,则酸化后c(CrO42-)=0.55mol/L×(1-10/11)=0.05mol/L,c(Cr2O72-)=0.55mol/L×10/11×1/2=0.25mol/L,常温下转换反应的平衡常数K=1×1014,则c(Cr2O72-)/c2(CrO42-)•c2(H+)=1×1014,解得c(H+)=1×10-6mol/L,所以pH=6,C错误;

D.常温下Ksp[Cr(OH)3]=1×10-32,要使处理后废水中的c(Cr3+)降至1×10-5mol·L-1,则c(Cr3+)¡Ác3(OH-)=1×10-32,解得c(OH-)=1×10-9mol/L,pH=5,D正确。

14.D【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信息得出:

只有含¡°-CH2OH”的醇能被氧化成羧酸,符合条件的醇相当于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分别有一个氢原子被¡°-CH2OH”取代,共有8种,则氧化后对应的羧酸也有8种,相互间生成的酯共有8×8=64种,故选D。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n(O2)=

=1mol,

阳极发生4OH--4e-¨TO2¡ü+2H2O,

4mol1mol

阴极发生Cu2++2e-¨TCu、2H++2e-¨TH2¡ü,

1mol2mol1mol2mol1mol

A.c(Cu2+)=

=2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原混合溶液中c(Na+)为6mol/L-2mol/L×2=2mol/L,故A错误;B.电解后溶液中c(H+)为

=4mol/L,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4NA,故C错误;D.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D错误;选B。

16.C【解析】由图象分析可知,开始无沉淀生成说明加入的盐酸和溶液中的碱反应,说明溶液中一定含OH-离子,则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的是Fe3+、Mg2+、Al3+;随后反应生成沉淀逐渐增大,说明是AlO2-、SiO32-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硅酸沉淀,由于AlO2-与HCO3-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HCO3-;继续加入盐酸沉淀量不变,消耗盐酸的离子只能是CO32-离子,反应完后继续加入盐酸,沉淀逐渐减小,到不再改变,进一步证明沉淀是氢氧化铝和硅酸沉淀,氢氧化铝沉淀溶于盐酸,最后剩余沉淀为硅酸;硫酸根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但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离子。

A.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不能确定,剩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Na2SO4,故A错误;B.依据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OH-、SiO32-、AlO2-、CO32-,故B错误;C.依据图像可知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盐酸为2体积,CO32-+2H+=CO2¡ü+H2O氢氧化铝溶解消耗的盐酸体积为4体积,Al(OH)3+3H+=Al3++3H2O,原溶液中含有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4,故C正确;D.根据图像溶解氢氧化铝消耗的盐酸体积为4,假设盐酸的浓度为1mol/L,则消耗氯化氢4mol,则溶解的氢氧化铝为

mol,则溶液中含有

molAlO2-,沉淀

molAl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