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804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docx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

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

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

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有品格。

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外求光辉”。

B.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D.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B.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

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

C.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

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

D.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

B.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C.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D.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

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

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

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

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

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

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

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

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

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

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

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

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

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

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

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

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

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

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

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

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12版,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6.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虚实结合。

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陈道明:

让世界无奈于我

沈青黎

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在这个媒体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年代,他鲜有话题,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话题;而作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他时常以演艺圈边缘人的姿态自居,对自己的身份若即若离。

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员”这个身份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他一直“很被动,总是被推着往前走”,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像许多同行那样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始终怀有“出离心”,懂得用内省的方式看自己。

陈道明有着公认的好演技,却经常以戏子自居,他珍惜上天赐予自己的安身立命方式,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陈道明是从慢时代里走过来的,沉默冷峻如他,他常常会在接受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提及早年的拍戏经历:

那时候,一部小电影拍上四五个月,是常有的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演员变成了一个高负荷高回报的职业,拍戏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

很多剧组一开工,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提高效率,演员们也越来越关心合约完成后有多少钱打入自己的账号。

起初他屡屡强调:

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但旧时的文艺圈逐渐分崩离析,让他无所依凭,内心的纠葛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冲突,陈道明只好选择了精神上的遁世:

他不再看电视,也不读报不看小说,而是寄情于书画和钢琴,并努力钻研古籍,将自己修炼成了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1990年拍完《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不想演的片子,给再高的价钱他也不演,但一旦接下一部,就会踏踏实实待到杀青,相比那些四处赶工的年轻演员,他反倒成了全剧组最清闲的人。

他拍戏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带工作椅,有时一站就是一天。

看到这么大牌的艺术家都站着,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陈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难搞”“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解释说:

“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

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陈道明的名字取自《道德经》,暗合“道常无名”之意,但陈道明认为自己不算个得道之人,“按照老子的境界,得道的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平和,无为而无不为,而我还残存一些金刚怒目之气,对于大多数事情我可以避开、忍让,但是对于我参与的事,我就得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那部分都统一好。

陈道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原则,比如他要拍戏,那么从进入剧组到拍摄结束前,他会一直穿着戏服,在他看来,每件衣服都应该有自己的神韵,必须要想个办法,让没有感情的戏服“附着”在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楚汉传奇》拍了六个月,陈道明就把里面的几套戏服穿了六个月,拍完戏回家,他依然穿着刘邦的衫裤,期间从未穿过别的衣服。

拍完戏把衫子一脱,他才变回了他自己。

圈内的人都知道,陈道明演戏对片酬并不计较,但假如对方开出的片酬过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剧本的质量。

因为“如果本子质量太差,制作成本也低,你给我这么多钱,那其他演员会请些什么人?

这戏的质量能好到哪里去?

如果剧本足够好,对方开出的价码又很高,我会跟他们谈,不要给我那么多钱,你们把钱拿去多请些好演员,大家齐心协力做一个好戏,至于我没那么重要。

只要剧本合适,时间和心情配合,陈道明接戏并非不爽快,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

有人说他太傲,他也照单全收,认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

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的设计感差也不想有设计的人,而节制和疏离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至于这种交流带来的副产品,比如褒贬,比如毁誉,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可以,就像天冷就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一件,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选自《读者》,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说:

“他,是演艺界永远的一股‘清流’”。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陈道明以一种固执的缓慢,生活在自己的步调里。

近四五年,在不多的接受采访的时候,陈道明已不局限于指正身边所见的不满,他开始公开批评国内品质低劣的影视剧作品,包括圈内急功近利的风气。

——丁尘馨马海燕《陈道明:

倔强为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道明回忆起那个慢的年代,大伙慢工出细活,都以排好戏为最终目标,根本不会考虑获奖、提名、赚钱等功利性的目的。

B.“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陈道明用高于常人的实力,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高洁出尘的情操来支撑自己的傲气。

C.文章第一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陈道明的具体介绍,“异数”指出陈道明的特殊之处,吸引读者的兴趣。

D.演完角色,陈道明就迅速变回自己,说明他对戏子这个职业没有太大的好感,只有回归才能找到自我。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他鲜有话题,也不制造话题,因此他认为自己是演艺圈的边缘人,甚至不承认自己演员的身份。

B.文章通过对陈道明言行及经历的叙写,表现他率真、敬业、淡泊等与众不同的个性,是“演艺界永远的一股‘清流’”。

C.大环境的改变让陈道明很不适应,他的内心无所依凭,只好选择精神上的消极遁世,寄情于书画、钢琴和古籍,将自己修炼成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D.社会商业大潮滚滚而来,艺人们努力迎合,甚至不惜丢掉底线。

陈道明认为这点还不及旧时的戏子,他宁愿以受人轻视的戏子自居,做个有操守的戏子。

E.陈道明用节制和疏离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从不设计自己的人生,对由此带来的褒贬毁誉泰然处之,因为他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9.陈道明说:

“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请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无奈”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

华性孝,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

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

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

“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加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

“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味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且分为三甲:

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

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

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C.“刑部”是三省六部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法令及审核刑名。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正直耿介,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

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

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

张忠、许泰两人故意放纵京兵冒犯他,他待京兵更加友善宽厚。

他虽是个文士,被迫射箭,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聪敏好学,苦思潜修。

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5分)

(2)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①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

①朝鸡:

上早朝时的鸡鸣声。

②邯郸道:

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上阙“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欹眠似听朝鸡早”写诗人由“鸟语”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听到的“鸡鸣”,不禁悲从中生,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之情。

D.“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E.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15.词的下阙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离别太子丹等人前往秦国时,通过“       ,     !

”两句歌词,借自然景色表达了壮士慷慨悲凉的情感。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3)《诗经?

氓》中写在男女两人商量婚嫁时,氓的坏脾气已有所显露的句子是“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华为、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②获里约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③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游客们到杭州旅游,水潺潺,看碧叶一片,闻荷花幽香,触白墙灰瓦,无不称赞杭州秀色可餐。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识。

⑤他夙兴夜寐的精神,固然令人佩服;但风前残烛似的身体,却更令人担心。

⑥那时的大宋河清海晏,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镇长拿着这张60多年前新发现的八路军借条表示一定根据政策如数偿还当年八路军所借的物品。

B、可以预测,中国的电脑业在未来10年内一定会成为逝界驰名的拳头产品。

C、在《甄嫘传》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正面的能量和积极的启示。

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D、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有兴趣投资乡村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

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

现敬献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D、明日是我的16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

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