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159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14.计算(1-1/10)X(1-1/9)X(1-1/8)X……(1-1/2)的值:

A.1/20B.1/10c.1/30D.1/108000

15.一根绳子长40米,将它对折剪断;

再对折剪断;

第三次对折剪断,此时每根绳子长多

少米?

A.10B.5C.15D.20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0题

多媒体(multimedia),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名词,它将改变90年代的人类世界。

多媒体,

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

以前的个人电脑只能处理文字和数字,这就是单媒体。

现在,随着计

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个人电脑不仅能处理文字和数字,而且还能处理图像、文本、音频、视

频等多种媒介,也就是说多媒体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

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

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与传统的媒体,如

电视、立体声音响最大的不同点。

由于多媒体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且采用比传统的连续信号

处理方式更为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输方式,可代替目前的多种家用电器,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将

遍及人们生括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场变革。

多媒体技术可使通信更加方便。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

不可少的活动。

有了多媒体,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同自己的亲友、客户通话。

蹦者之间仅能闻其声、见其面,而且还可以把图像保存下来,大大缩短了时空的差异。

对方

虽远在天边,但却给人以近在跟前的感觉,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多媒体技术还可大大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人们不必分别购

置电视机、录像机、个人电脑、电话、收录机等家用电器,而只需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即可。

它还

具有声像图书馆的功能,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阅读到各种图、声、文并茂的电子杂志。

16.多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点是:

A.多媒体传送信息快

B.多媒体可以传输图像

C.多媒体具有声像处理技术

D.可以实现人机相互交流

17.多媒体的发展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场变革,是因为:

A.它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

B.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

C.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D.它将多种家用电器功能集于一身

18.多媒体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功能效率高,是因为:

A.它可以实现人机交流

B.它采用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输方式

C.它能一机多用

D.它不受任何信号干扰

19.多媒体使通信更加方便,它可以:

A.当电话使用

B.它有传真机的功能

巳它可以接受图像

D.它使通信双方能闻其声、见其面

20.有了多媒体,人们等于有了自己的声像图书馆,是因为:

A.它可以传送种种报刊杂志的消息

B.在多媒体上可以随时查找所需资料

C.它使人们在家中看到各种电子杂志

D.它可以储存各种书籍的信息

阅读下文,回答第21—25题

(一)诚实作为一种优良品质,在道德上历来是备受推崇的。

但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常常

相互背离:

当道德对诚实给予高度肯定的时候,它从政治或经济方面得到的回应有时恰好是否

定性的。

伽利略捍卫、宣传“日心说”,塞尔维特提出“血液循环说”,都是诚实的表现,他们也因

了这种深刻的诚实而为当代和后世所景仰,但他们的诚实却动摇了上帝的地位从而得罪了教

会,因此在受人尊崇的同时,不是被烧死就是禁闭。

对诚实的否定固然令人遗撼,但尚可从精

神上、道德上的肯定中得到弥补:

诚实的人面对诚实给他带来的困境时,他可以从中引发出—

种做人的高贵感、豪迈感、庄严感,也可以自足、自愿、自我平衡。

(二)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对诚实的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温和得多了,人们已不必

再担心因为说真话而衣食无着、走投无路。

但诚实的人们却发现:

当诚实在政治上已大体不成

问题的时候,在道德上却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庇护,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在大面积地蚕食着人们的

灵魂,金钱标准居然已成了不少人衡量一个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的重要标准,大把的票子不仅

可以将一个人塑造成能干人,而且会将他包装成高尚的人。

至于他的金钱来历如何,一概无须

过问。

人们只看目的和结果,而不在乎原因、和手段。

这种实用主义的处世观、做人观,大大扩

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其重要表现就是现在的社会对吹牛、说谎等不诚实行为的宽容。

相形

之下,诚实的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诚实所做的种种努力,就显得软弱无力,可怜无助了。

面对

两种品格的大拼杀,“道德”不仅没有给挣扎中的诚实者助一臂之力,甚至将他们嘲弄一番:

不是让不诚实者为他们的不诚实而内疚自责,却是让诚实者为他们竟然不能放弃自己的诚实

而自惭形秽。

(三)市场经济的发轫解放了人们曾经备受压抑的自然本性,而市场经济本身却没有也来

不及为人们自然本性的弘扬勾划一个界限,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诚实的堤坎以日甚

一日的速度被一段一段地冲决了。

比如笔者有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填写副教授申报表的“外语

水平”栏时,不按照统一口径填写“熟练阅读”,却据实写了“略知一二”,但“略知一二”却不符合

副教授的任职条件,所以他很轻松地就被淘汰,直到次年填了“熟练阅读”,才获取了副教授的

头衔。

相对于大多数教授们的外语水平来讲,“略知一二”本来还是他的优势,但能否评上副教

授,主要并不在于你的外语程度怎么样,而在于你怎么说。

至于那些经验材料、报告之类的公

文里有多少水份,人们早已不想去辨别。

(四)现在,物质产品生产领域和精神产品生产领域的“打假”活动声势正旺。

但我总怀疑

这类活动能否取得什么大的成效。

产品假不过是心灵假的一种外化和物化形态,心中缺少了

诚实,假冒伪劣产品能少了吗?

21.第

(一)段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A.诚实作为一种优良品格,在道德上历来备受推崇

B.诚实的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相互背离

C.当道德对诚实给予肯定时,从政治或经济得到的回应有时恰好是否定的

D.对诚实的否定可以从精神上、道德上的肯定中得到弥补

22.第

(二)段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A.当今社会,对诚实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温和得多

B.当今社会,诚实在政治上大体不成问题时,在道德上却或多或少失去庇护

C.金钱至上的观念正大面积蚕食人们的灵魂,金钱已成为衡量人的重要标准

D.实用主义的处世观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对不诚实行为表现宽容

23.对“这种实用主义的处世观、做人观,大大扩展了社会道德的包容性”的实质阐释,准

确的一项是:

A.社会道德的标准被扭曲了,衡量一个人只看金钱和包装,不看品格和灵魂

B.社会道德的观念改变了,衡量一个人可以只看目的和结果,不看原因和手段

C.社会对吹牛、说谎等不诚实行为表现宽容

D.社会道德对诚实的人的自持和挣扎,不仅不助一臂之力,反而予以嘲弄

24.第(三)段作者列举某教师填写申请报表的事例,在文中是为了说明什么?

下列阐释

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对不诚实的行为表现了宽容

B.人们保持自己的诚实软弱无力,可怜无助,最终受到嘲弄

c.市场经济未能为诚实的张扬划定一个界限

D.现实无情地将这位教师的诚实的堤坎冲决了

25.对“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对诚实的物质否定要文明得多”一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说直话不必担心遭到火刑的下场

B.社会可以接受为了生活而不诚实

C.为了实话实说而丢失工作,失去教授头衔

D.小孩向妈妈撒谎要钱买玩具

阅读下文,回答第26—30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的①板块——有陆地——⑤有海洋。

作为

板块边界的活动的②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

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

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

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③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

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

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

与裂谷

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的④板块的消亡带。

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

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

另外,——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⑥成为碰撞带。

随着

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因剪切而形成断层,——⑦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

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

—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26.“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27.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

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28.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A.有一部分板块在海洋下面

B.裂谷都存在于板块边界处

C.所谓板块消之带亦即俯冲带

D.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都处在板块的活动构造带上

29.文中有四个助词“的”,不可以去掉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0.文中⑤—⑦处被去掉了三组关联词,请将正确的关联词填回原处。

A.不但…而且/只要…就/不是…就是

B.既…又/如果…才/不但…而且

C.不仅…而且/如果…就/因为…所以

D.既…又/如果…就/或者…或者

阅读下文,回答第31-35题。

人们应该记住,①在把文明人与动物界相比时,好似一个阿尔卑斯山上的旅行家,看到哪

高耸云霄的山岳,不知道那暗黑色岩石和蔷薇色山峰到何处是尽头,天空的云层从何处发生。

地质学家告诉他说:

这些巍峨的山岳归根到底只是原始海洋底部的固结的黏土,或是从地下大

熔炉中喷出的冷却了的熔渣,与那暗黑色的黏土原是同一物质,但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力量而上

升到壮丽和显得高不可攀的位置。

诚然,这位惊异的旅行家,如果在最初拒绝信任地质学家的

这番话,那是可以谅解的。

但是地质学家是正确的。

②适当地思考他的指导,不会减少我们的尊严和我们的好奇心,

反而可以在未来教育者的单纯审美直观之外,增添各种崇高的知识力量。

③在激情和偏见消失以后,关于生物界里的伟大阿尔卑斯山和安第斯山脉——人,我们从

博物学家的指导中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我们并不因为人在物质上和在构造上与兽类相同而

降低了人类高贵的身份。

因为,只有人具有能创造可理解的和合理的语言的天才,就凭这种语

言,在他生存的时期逐步积累经验和组织经验,而这些经验在其他动物中当个体生命结束就完

全丧失了。

因此,人类现在好像是站在大山顶上一样,远远高出于他的④卑贱的伙伴的水平,

从他的粗野本性中改变过来,从真理的无限源泉里处处放射出光芒。

31.与后文联系起来看,画线句①说明的内容是:

A.比喻对问题只满足于了解其表面现象,并不想探求其根本原因

B.指一般人对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茫无所知,只看到些表面现象,却不知其如何发展

而来

C.指一般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不真正了解

D.比喻一个人对所面临的世界感到惊异、好奇

32.对画线句②有四种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适当地思考进行论学者的观点,不但不会的损于人类的尊严和好奇心,反而可以使

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还不了解的人,不再受经验、直觉和虚荣心的影响,用科学

眼光来看问题

B.所从进化论的指导,可以增加我们的尊严和好奇心!

,增添崇高的知识力量

C.接受进化论学者的指导,会使人不仅仅从直觉思考问题,还能增长科学知识

D.思考进化论,不会减少人类的尊严和好奇心,反而可以使人受到教育

33.联系前文,画线句③的语意是:

A.如果放弃偏见,不感情用事,那么,人们从持进化论的博物学家那里会得到有关人类

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真理,就像旅行家能从地质学家那里得到阿尔卑斯山形成的真

正原因一样

B.如果人们没有激情,也不心存偏见,就能从博物学家那里得到有关人的正确解释

C.如果放弃激情和偏见,我们会同博物学家一样得出有关人的结果

D.在激情和偏见消失以后,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像阿尔卑斯山一样高大的人,才同博

物学家得出的结果一样了

34.画线的④处“卑贱的伙伴”和“他”分别是指:

A.前者指猿类,恬者指文明人

B.前者指还没有进化成文明人的人,后者指文明人

C.前者指猿类,后者指还没有进化成文明人的人

D.两者都指猿类

35.本文没有用到的写作方法有:

A.打比方B.作比较

C.举事例D.引用

阅读下文,回答第36-40题。

①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

这种结构可与地球分层结构模型类比,称之

为科学知识的球状结构。

②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科学知识体系结构从外到里则由

知识外壳、知识幔层和知识内核组成。

③知识外壳由事实性的知识组成,如海王星、电磁波、中微子这类现象的发现均属事实性

发现;

知识幔层由定律性知识组成,如浮力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化学元素周期定律均属定律性知识;

知识内核由原理性知识组成,即能揭露相对深刻的本质,如氧化说、进化论、相对论等原理知识。

事实性知识说明“是什么”,定律性知识说明“怎么样”,原理性知识说明“为什么”。

④人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遵循从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的发展过程,即人

们的探索性思维通常是从科学知识外壳部分通过幔层而向内核逼近的。

例如,在天文学史上,哥白尼的日心说首先解决了“是什么”,即确认了我们这个恒星系统中,地球、火星等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继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描述了“怎么样”,即确立了地球等行星是按照某种特定的周期、轨道和速度围绕太阳运行的;

最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探索了“为什么”,说明太阳是以某种特定的力作用于行星,从而使行星按开普勒发现的三大定律运行。

⑤上述过程标志着科学家对科学之谜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⑥科学家则根据各自的发现的深刻性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这样,科学界在无形中便

形成了一个声誉的金字塔结构。

处在塔顶尖的是那些因为有重大原理性发现而驰名世界的科学巨星,人为古生物之父,拉瓦锚为现代科学之父,维萨留斯为现代解剖学之父。

处于金字塔中部的是那些因为提出重要的定律性知识而得名的科学人物,如开普勒、哈勃、孟德尔等。

相比之下,聚集在金字塔下部的通常是那些有重要事实性发现的科学家。

36.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人第一段的横线处:

A.能否把握这一结构:

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B.能够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C.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

D.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失败或成功的关键

37.据文意,正确的一项:

A.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由外向里,由知识外壳、知识内核和知识幔层组成

B.浮力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化学元素周期率、万有引力定律原理均属定律知识

C.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由外向里标志着科学家对科学之

迷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D.处在科学声誉金字塔尖的科学巨星由于有重大原理性发现而比其他科学家伟大

38.第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A.下定义、举例子

B.打比方、作比较

C.举例子、分类别

D.分类别、下定义

39.第5段中的“过程”是指:

A.人对知识领域的认识

B.人对宇宙的认识

C.人对科学体系的认识

D.人对“日心说”的认识

40.第6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B.打比方、分类别

C.下定义、作比较

D.打比方、下定义

阅读下文;

回答第41-45题。

①垃圾处理愈来愈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来来的垃圾处理特从地面转入地

下——也就是说,利用地下的空间,建立垃圾输送管线网,用压力密封输送的方法将垃圾运送到设置在地下的垃圾焚烧装置中进行处理,并可利用焚烧垃圾的热量获得热水,再通过地下管道网络向千家万户提供热能。

②如果把实用化算作100的话,那么目前的开发研究只处于10的起步阶段,预计到2020

年才能实现实用化。

当今国际上对该技术的研究,日本刚刚开始,而美国、欧洲尚未起步。

③预计到2020年实用化时,垃圾地下处理系统的市场规模约300亿日元。

垃圾地下处理

系统的实用化,将给供热产业,焚烧生产厂的发展注入活力,还会给空调设备生产业、建筑产业、管道生产业和运输产业带来有利影响,但是它将对电力和燃气产业构成竞争。

④要使垃圾地下处理系统实用化,需解决一系列难题:

假如低成本的地下掘进技术,特别

是管网的输设技术;

密封输送技术,贮热、输热技术;

复合焚烧炉的研究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支持推进该项技术。

41.以上四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D.④②③①

42.下面是从本文中选出来的短语,可作文章标题的是:

A.垃圾地下处理系统实用化

B.垃圾地下处理系统

C.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D.垃圾处理

43.选出下列不是同义词的一项是:

A.管网B.管道网络

C.管线网D.管道生产业和运输产业

44.文中第③段甲加点字“它”所指代的内容是:

A.垃圾地下处理系统

B.市场规模

C.垃圾地下处理系统的实用化

D.垃圾地下处理系统的市场规模

45.“如果把实用化算作100的话,那么目前的开发研究只处于10的起步阶段”用的是哪

一种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作比较

C.打比方D.引用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下面的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

在这两套图

形之外还有供选择的四个图形。

请你认真观察两套图形的相似性,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图形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题号下面的选项涂黑。

正确的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二、演绎推理

在下面的每道题中给出了一段陈述,在这项考试中,本陈述被假定是正确的,不率置疑的。

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56.肥皂是用油脂和烧碱经过煮制加工而成的。

肥皂含有30%左右的水分,如果对它进

行晾晒,不仅会使水份蒸发而收缩干裂,还能使内部的油脂和烧碱分离,结果油脂变为酸脂,烧碱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为纯碱,这样肥皂的去污能力降低。

由引可以推出:

A.将收缩干裂的,肥皂加人30%的水可使其恢复原有的去污能力

B.纯碱没有去污能力

C.肥皂若缺少了油脂与烧碱中的任何一种将无去污能力

D.是肥皂中的水份将油脂与烧碱结合在一起

57.小王对商店买衬衫,售货员问她想要哪种颜色的,小王幽默地说:

“我不象讨厌黄色那样讨厌红色,我不象讨厌白色那样讨厌蓝色,我不象喜欢粉色那样喜欢红色,我对蓝色不如对黄色那样喜欢”。

小李最后会选择的颜色是:

A.黄色B.蓝色

C.红色D.粉色

58.现在学界正涌动着一股“亚洲热”。

但在界定这类概念时,却不对所有国家民族一视

同仁,所以在汉语的言语共同体中,“亚洲’’基本上是以中国为圆心的一个没画圆的圆圈,而“世界”呢,则是一幅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美妙远景图。

因此:

A.中国学者的研究水平太低

B.中国即亚洲,西方即世界

C.有关亚洲的研究没有必要

D.中国学人做研究时,往往不深究“亚洲”而讲“中华”,不计较“世界”而专注西方

59.①小李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高级雇员之一

②那怎么可能,小李只喝百事可乐

对语中,②的陈述隐含的一个前提是:

A.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同属一个总公司

B.小李在可口可乐公司并不受重用

巳小李在百事可乐公司兼职

D.一般的,所有的高级职员只喝本公司的产品

60.在市场经济牛,供求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大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获取大量

利润,但也可能因为供求错位一时无法立即作出反应而选成重大损失。

而小型企业虽说利润不算很高,却能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转产。

A.在市场经济中小企业要比大企业好得多

B.大规模的经营组织方式不可取

C.不能简单否定小型经营模式

D.搞小企业是小打小闹,浪费精力

61.普通的棉花纤维表面总有一层薄薄的油脂,把它放在水里,会像鸭子一样浮在水面

上,而医用的棉花是经过化学处理的,纤维表面没有油脂,把其放到水面上,它:

A.会浮在水面上B.会燃烧

C.将溶解D.会沉下去

62.目前,世界各地存在着许多经济组织,它们一般是按地区结成。

如“欧佩克”,“亚洲经济合作组织”,“欧盟”等。

这些组织的各国比较能够协调一致,应付世界市场的变幻。

加欧佩克,一直左右着石油价格的变化,维护着组织内各国的利益。

可见:

A.只有结盟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生存

B.世界市场变化无常,单个国家无法独力应付这种形势,而合作与联合是最佳发展方式

C.这些联合组织是世界不稳的因素

D.组织是被用来争霸用的

63.旅行社刚刚为三位旅客预定了飞机票。

这三位旅客是荷兰人比尔、加拿大人伯托和

英国人丹皮。

他们三人一个去荷兰、一个去加拿大、一个去英国。

据悉比尔不打算去荷兰,丹皮不打算去英国,伯托既不去加拿大,也不去英国。

所以

A.伯托去荷兰,丹皮去英国,比尔去加拿大

B.伯托去荷兰,丹皮去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