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064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docx

初一年级复习资料

历史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

云南元谋县。

(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

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黄河流域)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

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水稻和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

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

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有许多发明创造:

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

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的依据:

有德有才)

尧:

节俭、朴素、爱民。

舜:

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

治水有功。

考点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

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

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

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

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

最先称霸:

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

“退避三舍”。

楚庄王:

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

富国强兵

2、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

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3:

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考图)

4、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

大泽乡(安徽)

2、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

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

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

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

时间:

25-----220年。

建立者:

刘秀。

都城:

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

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

1、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

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

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

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

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

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

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

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

半径:

6371千米;极半径:

6357千米;赤道周长:

4万千米。

3、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

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

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

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周期:

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

地轴。

地理意义:

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

太阳;方向:

自西向东;周期:

一年;公转轨道:

椭圆。

地理意义:

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

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

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

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

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

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1、天气:

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

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

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

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

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

非洲南部和中部。

数学

第一章有理数

  1.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

  3.有理数的加减

  4.有理数的乘除

  5.有理数的乘方

  重点: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计算、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

  难点:

绝对值

  易错点:

绝对值、有理数计算

  中考必考:

科学计数法、相反数(选择题)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整式

  2.整式的加减

  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及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同类项、整式加减

  难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合并同类项

  易错点:

合并同类项、计算失误、整数次数的确定

  中考必考:

同类项、整数系数次数的确定、整式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分母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解法、应用)

  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易错点:

去分母时,不含有分母项易漏乘、解应用题时,不知道如何找等量关系

  第四章图形认识实步

  1.多姿多彩的图形

  2.直线、射线、线段

  3.角

  4.课题实习——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

  重点:

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认识、中点和角平分线的相关计算、余角和补角,方位角等

  难点:

中点和角平分线的相关计算、余角和补角的应用

  易错点:

等量关系不会转化、审题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