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095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docx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2

使用CBT治疗一例强迫症案例报告

博远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刘建设

1.0基本资料信息:

W,性别女年龄16岁汉族湖南省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出生在本地其父母在本市事业单位工作。

第一印象:

客观描述,中等身材,稍胖,齐耳短发,身穿衣服得体干净、手提学校中学生常见的背带式书包,包的外面明兜里插着一部带有小熊公仔吊坠的手机,带着怀疑的表情四处张望,随母亲前来;

主观感觉,但是和本人的年龄仿佛不协调,看着衣服虽然干净但衣服的样式是一种娃娃装,很稚气和中学生的年龄和她本人的气质似乎不相称,看起来有些内向胆却的样子。

来诊原因:

W已经因病休学在家,曾到本市一家心理诊所求治,被诊断为强迫症。

经过一个疗程时间为3个月的治疗,治疗后效果自己感觉到效果不佳,感觉问题依然存在还有加重的感觉遂中断治疗。

其母亲到我诊所3次探查询问,在多次确定后带领W前来。

W本人因首次治疗效果不佳而对心理治疗师有偏见,认为难以治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治疗。

2.0主诉:

总有很矛盾的想法和小时候的负面情绪画面出现,想控制就是控制不住,认为是强迫思维而焦虑烦躁,感觉难受想要停却无法停止,内心矛盾反复出现半年多,已经休学在家。

2.1问题行为发生与发展变化;

上小学的时候原来就有和现在同样的情况出现,不过没有影响学习。

在初三升高中的考试时加重,因为要考取的是考省里的知名重点中学,学校名额有限竞争激烈。

自己彻夜学习很少正常睡觉,感觉压力很大,平常就质疑自己的能力不行,认为自己再努力再奋斗也不行,越努力会越糟糕,越奋斗死的越快。

她自己也感觉这种想法不对,不应该有这种想法不应该丧失斗志,但是想控制住这种想法可是就是控制不了。

她控制不住的时候会感觉焦躁和难受,无法上课和复习功课。

考上重点高中后,高中一年级这个时候开始逐渐严重,满脑子的东西总是打架,无法集中精力上课成绩一直下滑。

另外,她的也身体出现变化,月经也明显不正常消瘦体重下降,不得以只好休学在家。

休学后妈妈带领她找到中医调治,身体逐渐恢复。

W和妈妈都不愿意到医院看精神科于是寻求心理咨询师治疗。

在一家心理诊所被诊断为强迫症,获知的了强迫症后压力更大。

W在心理治疗一个疗程后不见好转怀疑该治疗师的能力,和治疗师无法深入交流,妈妈也不满意而中断治疗。

2.2成长经历:

(躯体、人际、学业与职业、恋爱和婚姻、性、子女,重大生活事件)

W记得小的时候她很胆小,很乖还非常爱哭,会莫名其妙的哭,不愿意到幼儿园去,有次爸爸送W到幼儿园,哭着拉着爸爸死活不让爸爸走,爸爸放下就走了,她自己在门口大声的叫爸爸,爸爸头也不回走掉了,最后她自己哭的把吃得早餐都吐了出来。

幼儿园的小朋友会欺负她,说她的亲人死了爸爸妈妈都死了,W为此还哭的死去活来的,小朋友都不合她玩耍,不和W玩还吓唬她。

她还记得她尿床的时候妈妈和外婆都会大声的责骂她。

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还会动手打架,每次打架她都非常的害怕,晚上睡觉的时候会紧紧的抓住妈妈的衣服睡觉,因为生怕妈妈走了丢下自己,可是每次醒来都看不到妈妈,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丢下她自己一个人在家。

上一年级的时候,W被老师批评,感觉很糟糕。

一直到到了初中和现在以后被批评的时候都会感觉很糟糕,很不舒服和想不开。

小时候那些被批评的情景记忆犹新,每次回想起来都会有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W感觉自己很敏感,很笨。

也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只是觉的自己什么都不行不如别人。

她对爸爸一点好感都没有,不接受爸爸。

有好几次她的爸爸都会突然的对她发火,她感觉都吓傻了。

W在学校班里排名的成绩也还可以,可是她就是觉得自己不行。

她经常会很恨自己的胆小懦弱,敏感和脆弱。

不接受妈妈是一个唠唠叨叨动不动就哭泣的人,她不喜欢自己的矛盾的样子,也不喜欢她自己像妈妈的样子。

W上了初中以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更不接受自己。

她常常会有一些矛盾的想法。

学习的时候会要求自己应该要好好学习,马上就会有一个声音质疑她说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感觉不应该有这样的说法。

那个声音告诉自己不能好好学习,不能奋斗,越奋斗死的就越快。

她说她不愿意丧失斗志,又感觉这样的想法不好,就想控制这样的想法,可是控制越厉害,越控制不住,越控制想的越多。

最后连课都无法听进去了。

初中的时候为了考个好成绩进省重点高中,她每天都睡的很晚,模拟考试的时候,有时候考得不好的时候,她会自己责怪自己,担心自己的大脑冒出的想法会影响学习。

不想想就会不停的想,越想就越停不下来。

整个暑假都是这样那样的思考,有强烈的想控制但是控制不住的感觉。

她变的很烦躁和焦虑,有时候还会感到周围的一些东西都不是真实的,有些恍惚的感觉,好像活在虚幻的世界里。

很多时候,她感觉她自己不是正常人,的性格很怪,有很多不能接受的东西。

有时候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不是自己的,有些缥缈的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不真实。

甚至有时候看着自己的手,都会有不知道是谁的手的感觉。

W说她自己不勇敢,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

W想和别的同学有一样的感觉,希望能站在舞台上唱歌。

她自己关注什么东西什么就变得很难接受。

比如当她关注她自己的呼吸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突然好像不会呼吸了。

她的心理很压抑,感觉自己的内心的大门好像紧紧的封闭着,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不可名状的东西。

她说她的大脑像一块木头一样木掉了不会思维,有被阻塞住了的感觉。

W她说她想要脱离开这这种感觉可就是脱离不开这种感觉。

有些事情想不起来,可是还会总是去想。

严重的时候常常是整整一个上午就在那里发呆,什么也想不起来。

W喜欢收藏,只要是她自己用过的东西都想保存下来,习惯将用过的东西都保管的整整齐齐。

有的东西早已经用不上了但是她自己还是保存的干干净净的放在抽斗里。

比如用过的课本,用过的红领巾都是洗得干干净净的放在抽斗和箱子里。

她自己的房间一尘不染,上楼的时候喜欢数台阶,每三个台阶一数,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她自己也感觉没有受到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也不想去管它。

最受影响的是自己不断自动跑出来的想法,只要有一个想法或者一个念头或者一个场景就会挥之不去,会总在脑海里徘徊,赶不走。

越想控制那个念头,那个念头就越是不走,最后大脑都木掉了,不会动了,总想让自己的大脑转一下,可就是转不起来。

W说自己想到哪里,哪里就会有问题。

比如此次来诊所治疗就是前阶段是关注自己的呼吸,一旦去想的时候,马上就感觉自己好想不会呼吸了一样,很难受和焦虑。

她也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但是控制不住的会去想自己的呼吸。

上课的时候会突然的有一个想法冒出来,她告诉自己不要去关注别的事情时,可是就是会去关注别的事情。

她感觉要把自己掩饰起来,可是掩饰自己的时候会认为那样做很虚伪,不掩饰自己又感觉很恍惚。

结果是记忆力也在减退、课也无法正常上、情况不断的加重,没有办法上课所以要休学治疗。

这些在她的写下的东西里都可以看到。

2.3重大生活事件

重大事件一,W在2岁时父母婚姻出现危机,父亲离家不回,母亲无暇照顾W,W经常无人照看,那个时候她的幼小的心理遭受创伤。

重大事件二,爸爸送W到幼儿园,W哭着拉着爸爸死活不让爸爸走,爸爸不顾W情感和哭闹放下W就走,W在门口大声的叫爸爸,爸爸头也不回,最后W哭的把吃得早餐都吐了出来。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与W玩耍,还吓唬W。

重大事件三,尿床的时候被妈妈和外婆责骂;

重大事件四,W上小学被小学老师批评,哭泣很长时间。

重大事件五,小时候的一天,天已经黑透,还下着小雨。

W爸爸去杭州出差,妈妈上班都没有回来。

W自己一个人拉着那个小娃娃熊站在门口等妈妈回来。

W又冷又饿,中午吃的是妈妈留下的蒸蛋,晚上等着妈妈回来做吃的,可是等了很晚也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哭累了在门口睡着。

W的妈妈回来后抱着W哭了,妈妈的哭声音很大把W给哭醒,她看到妈妈流着眼泪大声的哭喊也很难过。

W睡觉习惯一直拉着妈妈的衣服睡觉。

4.0家庭背景(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之间的互动,依恋对象,重大事件)

W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女士,为了W到我诊所治疗,在经历三次了解后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领W前来治疗。

W的妈妈说,她是姊妹二人父母经商。

家里没有男孩,就找了现在的丈夫入赘到自己家生活,和W的外婆外公住在一起。

丈夫家很穷,兄弟姊妹一大堆,而自己家里在当地也算是有些名气的富户。

其母反映,W从小就胆小爱哭,也谈到W经常没有人照顾的情况。

W2岁那年,没有想到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自己和丈夫的关系一度紧张,W的外公还因此动手打了自己的女婿。

丈夫一气跑到宿舍去住不再回来,连续几年夫妻关系紧张,他们的婚姻几次面临破裂。

由于婚姻危机,妈妈根本就没有心思顾及W;也因为W是女孩,离婚的话男方很可能不会要女孩,妈妈没有时间照顾W,就将W送到外婆家里看管,W在外婆家长大最依恋的人主要是外婆,因为是外婆带大的W。

很长时间,夫妻二人都没有照顾到W,使得W有了怕被丢弃的感觉,才总是会紧紧的抓住妈妈的衣服睡觉。

虽然多年过去,丈夫依然记恨岳父,夫妻关系也不冷不热。

丈夫对W也还可以,可是W就是无法接受爸爸。

因为每次回到婆婆那里,婆婆都会埋怨和说W的爸爸的不是。

5.0既往病史:

其母反映,虽然W从小胆小爱哭,但是身体上基本上没有大的疾病,身体发育和初潮也基本正常。

上初中后W逐渐出现问题,月经不断的有紊乱现象,到了初三时期基本上不来月经,身体消瘦明显加上大脑紧张控制不住乱想。

上高中一年级没有多长时间就无法上课就休学在家看病。

休学后妈妈带领W去医院看中医,主要是调理身体。

经过一个时间的中药调理,W的月经基本正常,人也渐渐恢复体重。

W看病期间主要是服用中药,没有服西药。

W和妈妈都不愿意到医院看精神科,认为是心理上有了问题,不用到精神科去看,也就没有去医院接受治疗。

后来到本市一家心理诊所治疗,一个月后W感觉治疗未见明显效果,与治疗师交流时出现阻碍遂中断心理治疗。

W的母亲听说这种强迫症很难治疗,也听说强迫症是无法治愈的病,所以很是焦虑。

6.0心理检查结果

由于W做过一次心理治疗,而且原来的治疗诊断是强迫症。

鉴于这种情况,本治疗师不愿意受原来的诊断的影响,所以除了做必要的诊谈外,还需要对W做一个新的维度的了解。

所以决定做一个MMPI的人格测试。

W测试结果为:

因子

疑病

Hs

抑郁

D

癔病

Hy

精神病态

Pd

男女性化

Mf

妄想狂

Pa

精神衰弱Pt

精神分裂症

Sc

轻躁狂

Ma

社会

内向

Si

分值

72

79

65

76

48

74

86

71

45

76

通过量表可以看出,W的D抑郁分和Pt精神衰弱分值明显升高,说明她的情绪处于抑郁焦虑,躯体也处于明显敏感的状态。

人格表现出完美心态和刻板心态,同时也有过于自我控制和表现冲动的特质。

7.0初步诊断:

通过观察、诊谈、心理测量以及调查其母亲并根据W自述,结合病程时间、社会功能受损情况、躯体症状调查,其症状符合DSM-Ⅳ中300.3、ICD—10的F42与CCMD—343.3强迫障碍的诊断。

拟诊断疑为:

——强迫障碍

7.1诊断依据:

1.本案的症状符合强迫障碍中强迫思维的诊断,W的过去的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反复或持久地很不适合地闯入W的头脑,影响到他的正常学习和思考以致引起了他的显著的焦虑和痛苦和烦恼。

2.W企图控制不去想这些事情,试图驱除这些想象和有些想法,比如“越努力死的越快”结构式无法控制,无法停止下来这种想象和念头,反而因为无法停下来而变得更加焦虑、烦躁和痛苦;

3.在病程中W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思维是过分的不合理的;

4.这种强迫思维产生了明显的痛苦烦恼,明显的干扰了W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已经无法正常上课休学在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5.此障碍不是由于某种药物或者躯体情况所致,而是和W的童年成长经历,多重的负面经历和认知影响有关。

6.符合症状标准时间已经超过半年多;

以上6条症状表现分别符合DSM-Ⅳ中300.3、ICD—10的F42与CCMD—343.3强迫障碍的诊断。

所以本案拟诊断为——强迫障碍;

8.0行为分析(SORC)

行为分析是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的解析,分析的焦点在于确认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持续出现以及确定问题行为的具体影响的场面有哪些。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与心理特质,有着独有的生物生理特性。

在特定的情景条件下,会表现出某一特定的行为,出现特定的反应以及行为后果。

而此后果反过来影响行为而使得问题行为得以维持。

8.1功能性行为水平分析:

我们对W进行行为分析,W的发病主要是在思考问题与上课期间的时候出现。

一些想法自动的出现后马上就想到要停止,需要控制住不让这种想法出现。

当控制不住的时候就会出现烦躁和焦虑的情况出现,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木头一样不会思考。

8.1.1刺激“S”分析;

可以看出,W的刺激源S非常明显。

Se:

外在情景因素,环境因素,他人行为等表现为上课时候,父母吵架时候,老师批评的时候等情景因素;

Si:

内在因素是个人的自动的出现的一些念头,内在的情境、出现的烦躁、恍惚的感受或者大脑像卡住一样的感觉、个案自己想要控制住自己让想法停下来的期望、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的目标等;

Si:

内在因素,是她的自动出现的想法当无法控制停不下来的时候出现的身体与生理反应对她的刺激,她大脑里面享有着火的感觉,头痛、呕吐都是一种生理的身体的内在的刺激源;

通过“S”分析可以看出,W在这里的Se为课堂上课的情景,父母吵架等情境;Si是W的主要刺激源。

这些刺激是不断的刺激让她做出一系列的反应的。

8.1.2身体与人格特质“O”分析

1.W长期不接受自我,讨厌、排斥和憎恨自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弱者,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一个可怜的人;(见作业附件《我是谁》和《写给自己的信》)

2.处处要求完美,所有的东西保持干净整洁,完好的收藏自己用过的物品;

3.自我评价过低,有些事情已经做的很好但是还是不满意。

如考试已经有很好的成绩但是自己还是觉得不如别人;

4.控制欲望强,总想要停止和控制大脑里出现的某些想法;

5.身体有某些问题,如月经紊乱;

8.1.3行为反应“R”分析

Rcog:

(认知与观念)“越奋斗死的越快”“也许我天生就不正常”

Remot:

(情绪)不安、烦躁,焦虑担心、害怕自己真的成为神经病(见附件作业1);

Rphy:

(身体生理变化),呼吸困难,晕厥、胸口发闷;

Rmot:

(可观察的行为)哭泣、发脾气;

8.1.4行为后果“C”分析

Cs:

(短期)发脾气后恐惧、担心会降低一些;

Cl:

(长期)失眠,社会功能受损,不能上课休学呆在家里;

Ce:

(外在)发脾气,摔东西。

Ci:

(内在)自私和敏感,自我评价低感觉自己不如别人。

严重时候感觉恍惚,不知道周围的东西是否真实。

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自己不正常;

8.2功能性行为分析垂直分析:

W的重大事件中有许多都是小时候的没有人照顾的失落、孤独和害怕的事件。

爸爸不顾她的哭声远去,天黑一个人很小的年龄的等在家门口等妈妈哭泣睡着以及睡觉的时候紧紧的拉着妈妈的衣服,很担心妈妈离去的习惯等等,都使得W的人格受到了长时间的负面情绪的影响。

她的后来的生活经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懦弱,胆小的特质;在小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一直哭泣。

也是她的一件重大的事件。

她的小学的成长同样是培养了敏感的特质。

她的人格的特质里带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她害怕被抛弃,被同学疏远,她就要想办法讨好别人,去好好的学习,讨好老师和父母。

她关注自己的东西,她爱护自己的东西,整理的很好保护的很好,一直收藏和保存都投射出她的内心中有一种自己也希望被照顾的愿望和需求。

8.2.1个人的内在的计划与规则分析

1.她的父母吵闹离婚外婆告诉她爸爸有别的女人,她认知为“爸爸不要自己”。

2.妈妈上班回来很晚,没有吃晚饭内心会有“我不好,没有人关心我”想法。

8.2.2她的成长时期社会与家庭的规则分析

1.小时候W的妈妈因爸爸有外遇而长期吵闹,关系不合闹离婚。

8.2.3对于形成于发展的分析:

重大的社会事件:

1.在幼儿园爸爸丢下自己,自己一直哭到呕吐。

2.小时候尿床被外婆责骂;

3.小学老师批评自己,恐惧自卑;

4.父亲外遇,妈妈因此闹离婚;

5.外公因父亲外遇打了父亲,父亲不再回来居住;

6.自己在门外等妈妈下班回家等到到天黑,自己哭着睡着在家门口。

7.初中考试压力加大,失眠加重,身体消瘦闭经;

8.近几个月,症状无法控制,休学在家;

9.0治疗、处理及预后

9.1治疗目标和治疗计划

对于治疗的目标一开始并没有达成,因为她的妈妈不放心,表示要先做几次看看效果和女儿的感觉后再行决定下一步是否继续治疗;目标为在开始疗程治疗的时候才开始确定。

1.前期降低焦虑,缓解因为焦躁影响睡眠的症状,睡眠能够先得到正常,心态逐渐的恢复;。

2.慢慢的接纳自我,再逐渐的改变;

3.内心的矛盾感和冲突感降低,

4.经过一段时间逐渐的恢复社会功能,能够恢复到校上课。

9.2预后

经过治疗后能够面对症状,治疗的结果能够回校学习,情绪与心理得到逐步的改善。

10.0治疗过程

10.1第1——3次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W在刚刚来做咨询是她对治疗师是怀疑的,不信任的。

她在母亲的陪伴下来诊。

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也非常的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走出来,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烦躁。

鉴于此,一开始我没有给W的症状定性,没有告诉她是强迫症。

按照CBT的治疗的原则,我们治疗师不适合一开始就给她定性。

因为治疗师对个案了解的不足,首先要建立治疗师和患者的关系,要按照CBT的《诊疗的基本步骤》规定的内容顺序和要求收集来访者的资料。

在实践中,我们治疗师要经过几次了解后才能够对做出诊断。

前期应该是更多的倾听和收集资料,了解情况,我将考虑如何建立起信任的良好的咨询关系作为治疗的第一步。

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更多的是倾听她的故事,倾听她小时候的那些她的很难受的影响她的画面的经过。

我听到了她的困扰她的画面还有另外的一层的意思,就是她不接受那个自己,那个没有人关照的小女孩。

她在开始是慢慢的说着她的故事,当W看到我是那么的认真的倾听的时候非常的愿意谈她的事情。

本人表现出充分的和她共情和接纳时,她很愿意把她的事情告诉我。

就这样,大约有3次的咨询后,W和本人建立了良好的信任的咨询关系。

她也问我她是什么病,我告诉她说她有强迫性思维的表现,但是更多的是成长时期的人格的不断完善所表现的叛逆性。

这是正常的青少年的心理反应,也是人格独立性的表现和必然的过程。

在这个时期过分的关注了自己的问题和一些想法而是这些想法不断的影响了自己的。

她的母亲看到了女儿和治疗师有很好的印象,看到女儿很愿意到咨询中心来治疗,就决定按照疗程治疗;

10.2第4—6次治疗,CBT心理教育和放松治疗阶段;

建立咨询关系后,我一开始进行的是CBT的教育。

我询问了W那些影响对他的影响和她对抗和控制这些念头的结果,告诉了她强迫思维痛苦的模式,为什么会控制不住,为什么会烦躁,同时告诉她自己不接受自己的结果和反应会是什么。

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完成布置的家庭作业。

我要她对自己的情绪和困扰自己的念头做一个记录,然后和她一起分析看看是那些念头在影响着自己,哪些影像在让她自己苦恼。

接下来我按照CBT放松训练的方法教她放松自己。

开始是我直接给W做放松,直接的指导她按照步骤一点点的放松自己的手臂,先是左臂接下来是右臂,再下来是全身的放松。

我给她放松的同时给她了一个暗示是她自己会慢慢的好起来。

几次放松后,我让她叙述放松的过程和方法,教会她,让她自己在有时间的时候多做几次练习,让她觉得只有自己多做才会有更好的感觉。

在心理教育后,她受到了启发,也想深入的了解自己的问题,就专门到新华书店买了关于强迫症的书,并拿到咨询室让我确认,查看哪些是自己的症状,哪些是自己的了解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有几次,她也说有了一些好的体验,有了一些自己心理和身体合二为一的感觉。

她自己能够找到一些改变,比如去关注外在的世界而不是总是在关心着自己的感觉。

正好是该开学的时候,就尝试着上课。

上课的时候还会有那种感觉但是不是个很强烈。

我能感到她的开始的几次效果是蛮好的,W也开朗了许多更愿意把她写的东西交给我看。

这些东西是她的内心的写照,W把的痛苦和忧虑和感觉写了下来,写满了整整一张纸。

我们可以从她的东西中看到他的心声和情绪,看到她的内心的挣扎和想要摆脱的愿望。

(见附件1)

10.3第7-10治疗,内心纠结和徘徊阶段;

每个人的自我接纳和宽容是支撑一个人的行为和理念的最根本的东西,也是心理治疗根本的东西。

在一开始就看到了她对自己的不接纳,但是没有到直接的面对到她的自我接纳的冲突点。

W所形成的恰恰就是强烈的自我的不接纳,她不宽容自己,她的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的浮现。

她告诉我,她质疑自己的声音非常的强烈。

她觉得自己有两个自己。

一个在和我说话,听我咨询,另一个就在质疑说她自己不能够走出来。

她想把那个声音,那个不好的声音赶走但是办不到。

每当无法赶走那个声音,她的情绪就会出现失控,就会焦虑和烦躁,原来好一点的感觉又不见了。

如此一来,她更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走出来。

这种情况在这个阶段非常的明显,此时的心理治疗进入了她内心纠结和徘徊的阶段。

在作业中,她写下了她当时的纠结和她的觉察。

(见附件2)

看到她的作业,我能够感觉到她的苦恼。

她在第9次咨询的时候连椅子都不愿意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就陪着她在房间里走,一边走一边交流。

最后,她还是没有坐到椅子上,而是一下子坐到了地毯上。

于是我也做在地毯上和她交流。

在这一次,W谈出了她的困扰,她觉得她是一个身上长满了她不想要的颜色羽毛的一只小鸟。

她不接受身上的羽毛,她不接受羽毛的颜色,但是这些羽毛的颜色是妈妈和爸爸一样的颜色的羽毛。

她身上的羽毛的颜色只是希望是自己的颜色而不应当是和爸爸妈妈一样的颜色。

W所说的羽毛和颜色是一种象征和投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父母不接受的心态的一种表达。

言下之意,她不接受爸爸,不接受和妈妈拥有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她不接受从爸爸那里延续下来的自卑和不自信,不想像妈妈那样的懦弱,爱哭泣爱流泪。

她不愿意接受这些,可她又有着这些和爸爸妈妈一样的毛病和习惯。

她认为自己无法走出来。

有个声音告诉她,她无法恢复的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健康和活泼无忧无虑。

我尝试着让她的情绪慢慢的平稳下来。

针对不接受爸爸妈妈的羽毛的颜色这一点,我觉得她必须先接纳自己。

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接纳那个从小都没有收到很好照顾的自己,接纳那个还有一些缺点的和优点的自己。

我给她布置了作业,让她写下15个《我是谁》。

没有想到,她不是按照我要求的写15个我是谁,交上来的作业而是一口气写了几十个我是谁。

她写完后,我们一起探讨她写下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的意义。

她的每一个评价和描述。

用这样的方法开始她认识自己的第一步。

我知道让她真正的面对内心的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它要和自己的内在的自我交流,要认真的和自己内在的自我对话。

我给她布置了写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作业。

(见附件3《我是谁》、附件4作业《写给自己》)

10.4第11—13次治疗,应用共情、CBT《镜子法》治疗、恢复和感悟阶段;

她的心理治疗在这个时候进入的是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接下来,我运用CBT的镜子自我观察法做进一步的治疗。

我让W拿着镜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对着自己说话。

让W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出她心里的话,慢慢的指导她接纳自己,接纳那个里面的自我。

在第10次的咨询的时候专门为W写了一个让她提高自我能量的《小薇宣言》并要求她按照CBT的镜子法的规定去大声的读给自己听,每天3次。

因为只有提高自信,接纳自我,治疗才能继续,她才能够慢慢的走出困境。

(见附件5《××宣言》)

她在一直跟着咨询治疗师的方法在走,她还是谈到她的内心的愿望是美好的,她对我说“我要好的成绩,好的未来,好的人生,好的家庭,好的性格”这说明她的人格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