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彤论文2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18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刘建彤论文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建彤论文22.docx

《刘建彤论文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建彤论文2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建彤论文22.docx

刘建彤论文22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2010级畜牧兽医专业

 

题目:

海兰褐褐壳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毕业时间:

二〇一三年六月

学号:

201000083

学生姓名:

刘建彤

指导教师:

李雪莲

班级:

2010级畜牧兽医4班

摘要

海兰褐壳蛋鸡是目前蛋鸡养殖市场中最为常见的鸡品种。

因其具有报酬高、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被广大养殖户所认可。

由于在农村小型养殖户对养殖科学技术知识的匮乏,使得蛋鸡养殖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蛋鸡经济效益低。

(去掉)

(对你的文章进行概述)本论文从蛋鸡生理特点,产蛋前准备工作,到产蛋期饲养管理及设备维护,季节注意事项充分论述了蛋鸡的饲养管理。

首先,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海兰褐壳蛋鸡应该从雏鸡饲养就开始抓起,从雏鸡到育成鸡再到产蛋鸡,每一个环节的饲养方法均非常关机,要对每一时期的蛋鸡的生理特点熟悉,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

为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温差要进行饲养舍的保暖降暑工作。

在疫苗药品的使用上要加强管理。

由此可见,蛋鸡产蛋期的管理要从其生理特点入手,加强鸡只状态,圈舍,日粮与饮水,疾病防治等工作。

关键词:

海兰褐壳蛋鸡;饲养管理

1前言(结合自己养殖场的基本情况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肉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进而加快了肉产品市场的发展。

因此,畜禽养殖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农民朋友们快速致富的一种选择。

特别是对禽类养殖来说,它的饲养成本相对成本较低,资金周转快,并且大部分农民都有家禽养殖的经验,所以说,许多农民选择养殖勤劳。

可为什么我国养禽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呢?

究其原因是我国养殖户虽然繁多,但大多是小规模养殖,并且养殖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科学化养殖水平较低。

这一系列的因素均导致了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肉鸡养殖市场中鸡品种较多,其中海兰褐壳蛋鸡养殖范围最为广泛。

海兰褐壳蛋鸡(HY-LINEVARIETYBROWN)是美国海兰国际公司(HY-LINEINTERNATIONAL)培育的四系配套优良蛋鸡品种。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目前,在全国有多个祖代或父母代种鸡场,是褐壳蛋鸡中饲养较多的品种之一。

海兰褐壳蛋鸡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

1-18周龄成活率为96%-98%,体重1550克,每只鸡耗料量5.7-6.7千克。

产蛋期(至80周)高峰产蛋率94%-96%,入舍母鸡产蛋数至60周龄时为246枚,至74周龄时为317枚,至80周龄时为344枚。

19-80周龄每只鸡日平均耗料114克,21-74周龄每千克蛋耗料2.11千克,72周龄体重为2250克。

本文从海兰褐褐壳蛋鸡鸡的生理特点,前、中和后期的饲养管理以及疫苗药品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旨在能够详细说明蛋鸡饲养管理的技术方法,为广大农民养殖户提供参考,为高效养殖蛋鸡给予帮助。

2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2.1性成熟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2.2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母鸡刚达性成熟时(17-18周龄)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2.3产蛋规律

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

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3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3.1产蛋前期的工作

3.1.1做好转群工作

在转群的前3-5天,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

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3.1.2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

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

3.1.3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营养供给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克,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3.1.4光照管理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

饲养于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小时或10小时以上,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亦有每周只增加15分钟的,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小时,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若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缩短的季节,转入蛋鸡舍时自然光照时数有10小时,甚至更长一些,但在逐渐变短,则应立即加补人工照明,补光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1小时,当光照总数达16小时,维持恒定即可。

3.1.5产蛋鸡的光照明强度

产蛋阶段对需要的光照强度比育成阶段强约一倍,应达20勒克斯。

鸡获得光照强度和灯间距、悬挂高度、灯泡瓦数、有无灯罩、灯泡清洁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3.1.6人工照明的设置

灯间距2.5-3.0米,灯高(距地面)1.8-2.0米,灯泡功率为40瓦,行与行间的灯应错开排列,这样能获得较均匀的照明效果,每周至少要擦一次灯泡。

4产蛋期日常管理

4.1日粮管理

每天饲喂2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

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分钟左右要匀一次料,这是因为鸡在投料后的前10多分钟内采食很快,以后就会挑食勾料,这时候槽里的料还比较多,鸡会很快把槽里的料勾成小堆,使槽里的饲料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常常将料勾到槽外,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影响了其它鸡的采食,所以要进行匀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

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三分之一。

4.2饮水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饮水量随舍温和产蛋率的升高而增多。

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有资料表明鸡群断水24小时,产蛋率减少30%,须25-30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都会使饲料采食量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影响健康状况,因此必须重视饮水的管理用深层地下水供做饮用水最为理想,一是无污染,二是相对冬暖夏凉,笼养鸡的饮水设备有两种:

一是水槽,另一是乳头饮水器,用水槽供水要特别注意水槽的清洁卫生,必须定期刷拭清洗水槽,水槽要保持平直、不漏水,长流水的水槽水深应达1厘米,太浅会影响鸡的饮水,使用乳头饮水器供给要定期清洗水箱,每天早晨开灯后须把水管里的隔夜水放掉。

表1产蛋期鸡饮水量与温度关系表

产蛋率(%)

每日每只饮水量(毫升)

10℃

20℃

30℃

10

166

170

253

30

178

181

278

50

193

195

307

70

206

210

337

90

228

235

383

4.3蛋品收集

为减少蛋的破损及污染,要及时拣蛋,每天拣蛋3-4次,拣蛋次数越多越好。

4.4鸡群管理

喂料时和喂完料后是观察鸡只精神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有病的往往不上前吃料,或采食速度不快,甚至啄几下就不吃了,健康的鸡在刚要喂料时就要出现骚动不安的急切状态,喂上料后埋头快速采食。

4.4.1注意观察神态

发现采食不好的鸡时,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它的神态,冠髯颜色和被毛状况等,挑出来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下笼。

4.4.2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

饲养人员每天还应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从中了解鸡的健康情况。

例如黄曲霉毒素,食盐过量,副伤寒等疾病排水样粪便;急性新城疫、禽霍乱等疾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粪便带血可能是混合型球虫感染,黑色粪便可能是肌胃或十二指肠出血或溃疡;粪便中带有大量尿酸盐,可能是肾脏有炎症或钙磷比例失调,痛风等。

4.5设备观察

在观察鸡群过程中,还要注意笼具、水槽、料槽的设备情况,看看笼门是否关好,料槽挂钩、笼门铁丝会不会刮鸡等。

5产蛋高峰期管理

5.1减少应激

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

5.2药物预防

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一月投3-5天的广谱抗菌药。

5.3补充营养

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

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

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6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

6.1产蛋后期的管理特点

(1)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蛋壳逐渐变薄,破损率逐渐增加。

(2)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多余的营养有可能变成脂肪使鸡变肥。

(3)由于在开产后一般不再进行免疫,再到产蛋后期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对疾病抵抗也逐渐下降,并且对各种免疫比较敏感,部分鸡开始换羽。

6.2营养调整

母鸡产蛋率与饲料营养采食量有直接关系,可根据母鸡产蛋率的高低,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

7产蛋海兰褐鸡在饲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7.1用药禁忌

蛋鸡在产蛋期间,用药一定要小心,如果管理或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其产蛋量,重则将会影响到其终身的产蛋量,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甚至死亡。

7.2接种疫苗

母鸡产蛋期间应停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注射,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

7.3盲目对症用药

对症用药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

但对一个数百只、上千只的鸡群,有时可能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果不分主次,采取"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疗措施,很可能造成治疗失误。

 

7.4盲目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也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措施,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用药,以扩大药物抗菌范围,提高治疗效果。

而有些养殖户不了解药物的抗菌谱和理化性质,常随意将两种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

如将青霉素与土霉素配合,青霉素与磺胺类配合,红霉素与口服补液盐配合等,这些都是禁忌的。

7.5累加用药

有的养殖户治疗畜禽疾病,当使用一两种抗菌药疗效不佳时,就增加药物品种,有的甚至增加到5-6种,认为用药品种多了可产生累加效应。

其实有些药物配合使用,药效反而会减弱。

7.6超剂量用药

有些老养殖户防治鸡病往往加倍用药,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其实这样容易造成中毒,一旦发现有中毒现象若能及时停药,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

而新养殖户也效仿用药,常发生严重的畜禽中毒死亡事故。

7.7频繁更换药物品种

这种情况多见于新养殖户。

当鸡发病时,治愈心切,希望药到病除,常常一种药物使用一两天不见明显好转又更换其他品种,结果拖延了病程。

7.8长期用药

有些养殖户从雏鸡开食之日起,在整个育雏期乃至整个育成期的鸡日粮中始终添加一定量的药物,用于防治白痢等消化道疾病或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

殊不知,这样做一方面可增加鸡的抗药性,另一方面加大了鸡体内的药物残留,是不可取的。

7.9忌断续用药

有些养殖户并不按药物疗程合理用药,而是以治疗为目的,见病情好转后马上停止用药。

由于治疗不彻底,致使病情多次复发。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资金不足或无饲养经验的新养殖户。

7.10用抗球虫类药

这类药包括球痢灵、氯苯胍、盐霉素、可爱丹等,有抑制产蛋作用,而且有残留,危害食用者健康。

8.1冬季管理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冬季的管理要点是防寒保温、舍温不低于15℃,防寒保温的措施:

有条件的加设取暖设备;条件差的鸡场将鸡舍门窗特别是北面窗用塑料膜钉好,由于自然光照时间短,要补充人工光照。

8.2春季管理

春季气候逐渐变暖,日照时间延长,是鸡群产蛋量回升的阶段,但又是大量微生物繁殖的季节,所以春季的管理要点是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满足产蛋需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做好卫生防疫和免疫程序,同时做好鸡场内的绿化工作。

8.3夏季管理

夏季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管理要点是:

防暑降温,促进食欲,当气温超过28℃时,鸡的饮水增多,采食量减少,影响产蛋性能,并且很容易造成体质的下降,影响抗病能力。

入夏之前应做好防暑措施;设法增强屋顶和墙壁的隔热能力,减少进入舍内的太阳辐射热;

在窗外搭遮阳棚,或利用黑色编织袋在窗口挡光;入夏前清除舍内累积的鸡粪,减少鸡粪在舍内产热。

改善通风条件,有条件的鸡场可采用纵向通风,舍内有一定风速后,可以在舍内喷雾,利用水的蒸发来降低舍温,一般都有明显的效果。

总之,夏季舍温最好控制在30℃以下。

为使鸡群能采食较多的饲料,应尽可能地提早喂料时间,可在早晨6-7点开始喂料。

酷暑期间,鸡的采食量少,为满足鸡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等的营养需要应该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可在饲料中添加吸收利用率高的油脂,单单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不有利于防暑,过多的蛋白质,多余的氨基酸在转换成能量利用时,会增加鸡体的产热,正确的方法不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而是提高蛋白质的质量,通过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为提高鸡的抗热应激能力,可饮用电解质多维素并在饲料中按每千克饲料150毫克的量补充维生素C。

在酷暑期间,应该尽可能地避免给鸡接种疫苗等造成的应激,确实需要实施,则尽可能在气温较适宜的时间进行。

8.4秋季管理

秋气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天气逐渐凉爽,要注意在早晨和夜间补充光照,早秋仍然天气闷热,再加上雨水大,温度高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白天要加大通风量,饲料中经常投放药物防止发病,夜间防止受凉,适当关窗和减少通风量。

9结语

海兰褐壳蛋鸡的饲养因从其生理特点入手,饲养技术员因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养殖管理工作:

(1)要做好产前、产中级产后设备人员配备工作,合理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技术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鸡只状态监察力度;

(3)对疾病防控及用药要做到有标可依;

(4)夏季要提前做好鸡舍防暑,冬季做好保温。

参考文献

[1]宋步刚,韩塔娜,哈斯其木格等.绿壳蛋鸡与海兰褐壳蛋鸡的养殖经济效益比较试验[J].中国禽业科学,2009,4:

14-19.

[2]周大康.畜禽环境卫生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80-84.

[3]陆桂平.动物病理[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90-110.

[4]豆卫.禽类生产[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4-19.

[5]叶歧山.鸡病防治实用手册[M].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3-57.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李雪莲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帮助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我的同学们,在你们的陪伴和支持下让我走过三年美好的学习时光。

感谢父母和亲友在我多年的求学路上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实习总结

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几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增强了我解决在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

我在泰昆公司实习有3个多月了,我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是饲料销售,在产蛋舍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在这里我主动积极的学习,我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对于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但是我凭着不懂就问、少说多做的原则,主动向师兄请教,虚心的听取他们的指点。

虽然难免会犯错,但每个错误都不会让自己重犯。

实习和在学校读书时大不相同,实习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在学校学的知识与在这里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这样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牢固,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自己认为实习成绩还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

实习的过程中,我不仅结识了新朋友,学到了有用的知识,也学到了宝贵的经验,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3个多月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继续去努力,去拼搏。

也许前面的路会很艰难,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永不放弃,就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一定会努力,好好工作,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一切,迎接自己以后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