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140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docx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标准

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善意概述

(一)善意的来源善意是一个无实体意义的抽象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的善意占有之诉。

(其拉丁语为Bonafides,英语为goodfaith.)但罗马法并没有给善意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通过善意占有和善意购买人等具体制度加以体现。

就善意本身含义而言,它存在于人们的理念之中,包括“信用”、“诚

实”、“真诚”、“公开”、“不含有欺骗和伪装”①但是在民法上很难给善意下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它往往需要借助于具体制度加以说明。

例如,美国《统一商法典》:

将善意界定为“在相关行为或交易中事实上的诚实,在涉及商人的情形下,善意还应包括对商业上合理的公平交易标准的遵守。

(1)《牛津法律大辞典》的定义为:

“如果一个人诚实行事,即不知道或无理由相信其主张没有根据,他就是善意行为”,“当该人得知应知表明其主张缺乏法律根据的事实,则不存在善意”。

(2)有的学者将善意概括为

“不知某种情形存在。

善意为一种事实。

”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善意为“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让与人无让与的权利。

”③这其中都毫无例外地援用善意和恶意在民法上的运用。

(二)善意的含义

上述两个概念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前者未能全面地概括出善意是行为人认为其行为是合法的或有正当权利基础;后者的概括过于抽象,不易掌握。

我们认为,民法上的善意是指行为人在为某种民事行为时不知道或无法知道存在某种足以影响该行为法律效力的因素,而认为其行为合法或其行为的相对人有合法权利的一种心理状态行为。

由上述概念揭示了善意的三项基本内容:

(1)善意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它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和理念之中;

(2)行为人在从事民事

行为时不知道或无法知道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3)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其

所为的民事行为合法或其行为相对人有合法的权利基础,否则不为善意。

这里的“善意”是恶意的对称,指受让人不知道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有关事实,并对这种不知道受让人在主观上没有过失。

所以“善意”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具有“不知情”的含义。

1【英】巴里?

《罗马法概论》【M】,黄凤泽,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

2【美】戴维?

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3王泽鉴,《民法物权》【Ml,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137页。

(三)善意的主体

善意的主体,一般以第三人即受让人为善意即可。

受让人的善意是其取得权利的根本要件,而出让人的主观状态与善意取得制度无关,出让人是否善意,并不影响善意取得制度的成立。

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与受让人有关的以下情形:

(1)受让人不知法律规定而为的民事行为

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是指受让人不知转让人无所有权或处分权的事实。

善意并非指受让人不知道法律规定而为的民事行为,受让人不能以对法律的认识错误而主张其占有出于善意,对法律的无知不能作为善意的借口,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坚持的基本原则。

(2)受让人误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正如前述,受让人的善意,系指受让人不知转让人为无处分权人而言,若受让人误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则应区别对待。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余地,因为依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若是法律允许其独立实施的行为,受让人若是善意,则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其行为若是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则属无效民事行为,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3)受让人由其代理人代理民事行为

对于受让人由其代理人代理为交易行为的,应区分委托代理、指定代理和法定代理而论。

委托代理中,只要代理人是善意的,被代理人一般可取得财产所有权。

但如果代理人是善意而被代理人非善意,则不应成立善意取得,以免恶意第三人假借他人之手合法地取得财产所有权。

对于指定代理和法定代理,依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指定代理和法定代理中的本人为意思表示能力有欠缺者,故此时是否善意应就其代理人而为判断,若代理人为善意,则本人为善意,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反之,则不适用。

(四)善意的时间

善意取得应符合合理的时间标准,即确定第三人是否为善意的时间,这是善意的时间问题。

罗马法中,尤里安主张善意占有的效力,认为在实行占有之时为善意就足够了,也就是说,初始善意即可;而后期法学家则认为在发生效力的每一段时间都必有善意的持续,即要求持续善意,这是查士丁尼法所采用的标准。

在现代,受让人何时为善意,才构成善意取得,学者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受让财产时为善意;

(2)应视受让财产占有之情形而定;(3)应推定为受让人为法律行为时。

上述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明显存在不足。

我们认为,善意取得中,第三人的善意应以动产交付、不动产登记时为标准,并要求法律规定的所有权转让行为的逻辑结构已完成。

如果交易行为完成一部分时得知出让人为非所有人,还继续与其进行交易或故意加快交易速度的,应认为是非善意。

二、我国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标准不明确

物权法虽然从立法上确立了善意取得,但何为善意,学术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从根本现实上说明了善意标准的不明确。

(一)我国有关善意的法律规定①

1、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④

2、《物权法》107条规定: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

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

①④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

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

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⑤

3、《物权法》第108条规定:

“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

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⑥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v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的规定: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

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

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⑦

(二)我国有关善意的实例

1、基本案情

甲男与乙女系夫妻。

两人婚后在新宾镇和平街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用于服务业经营。

商品房的买卖合同是甲男签订的,办理房屋产权证时只登记了甲男一人的名字。

2007年起,两人发生矛盾并一直闹离婚,此事在两人亲属间也闹得沸沸扬扬,亲属们都知道。

2007年9月29日,被告趁原告外出期间未经原告同意,将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营业用房以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被告的姨母石某,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过户登记手续。

2008年5

月,乙女诉至本院要求与甲男离婚,在分割财产时,乙女才得知商品房已被甲男卖掉。

于是乙女立即向本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甲男与石某之间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2、观点分歧

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房屋虽原属乙

女与甲男的夫妻共同财产,但却登记在甲男一人的名下;甲男与石某之间

5《物权法》第107条规定

6《物权法》第108条规定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v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的规定

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石某已按市场正常价格购买,房屋所有权也已经进行了变更登记。

因此,依据《物权法》第9条和第106条之规定,张某是善意取得该房屋所有权,甲男与石某之间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乙女与甲男两人发生矛盾并一直闹离婚时,甲男隐瞒乙女出卖房屋,很明显是要转移夫妻共同财产。

石某作为乙女与甲男关系特别的亲属(甲男一直由其姨母石某抚养长大,如同甲男的母亲),对这些应当非常清楚,但仍与甲男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

因此,石某并非善意取得该房屋所有权,甲男与石某之间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3、问题所在

以上案件中,焦点问题在于:

受让人是否是善意第三人?

根据《物权法》第106条之规定,不动产善意取得应当具备四个要件,分别是:

(1)转让人是无处分权人;

(2)受让人受让该财产时是善意的;(3)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4)转让财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

在这四个构成要件中,本人认为

(1)、(3)及(4)三个要件均可视为客观要件,存在明显的客观外在表现形式及客观的判定标准或依据,在司法实践中易于鉴别和查实;而第

(2)个要件则明显属于主观要件。

“善意”取其字面之意,为善良之心意,是指行为人的内在心理活动状况。

善意作为行为人的主关活动状况,不显于外部,难于度测,难以通过客观外在加以识别,从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受让人“善意”的认定成为难点;但作为法律概念,必须具有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应有其具体的衡量标准。

同时,对“善意”的具体衡量与认定又是司法实践所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因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核心就在于“善意”二字。

以上案件审理中出现的分歧正是对此最佳的印证。

而且,该案只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小缩影,类似的案件比比皆是。

三、国际上善意的判断方法

(一)“消极观念说”

我们认为,善意是指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转让人无权处分其转让的财产。

如误以为财产承租人、借用人、保管人、承运人等为所有人或有处分权而接受其让与。

如何判断受让人的善意,理论上有两种判断标准的学说,一种称“消极观念说”,另一种称“积极观念说”。

“消极观念说”认为,受让人的善意,就是第三人在取得该财产时,根据客观情况和第三人的交易经验等考察,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出让人无权处分该财产。

第三人的善意以接受出让人交付时为限,至于受领财产后是否知道出让人的无权处分,并不影响他对财产善意取得所有权。

而“积极观念说”则认为,受让人必须具有将让与人视为原权利人,即根据让与人的权利外像而信赖其有权利实像的认识,也就是说受让人必须认为其所为的民事行为合法或行为的相对人依法享有权利。

由于“积极观念说”对受让人要求过于苛刻,也不利于交易的实现,有悖于鼓励交易的原则,并且要对受让人的主观心理加以考察,缺乏可操作性标准,执行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现在世界各国大多不采用此学说。

而“消极观念说”由于能减轻受让人的义务,更有利于交易的实现,符合现代鼓励交易的立法趋向;并且具有客观性,容易把握,对受让人善意的判断简单易行的多,因而世界各国大多采用“消极观念说”,我国学者大多也持此观点。

(二)推定学说

如何认定善意,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推定的方法,即推定受让人为善意,由主张其为恶意的人提出证明。

受让人主观上是善意的,即不知或不应当知道让与人转让财产时是没有处分权。

根据“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这一规定可知,必须以受让财产的时间来确定,即取得人必须在最后取得行为的那一刻是善意的。

但是鉴于善意与否,为受让人的一种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活动很难为外人所知,故应有推定之例外,即在下列情况下,由受让人自行证明其为善意,否则推定其为恶意。

1、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而为购买且无正当理由的;2、让与人为身份可疑之人;3、受让人与让与人之间关系密切,有恶意串通之可能的;4、受让人自谁受让及在何种情形下取得其物,应有记忆,经原告请求而拒绝为此项陈述的;5、依交易一般经验,受让人足能认定或发觉让与人为非权利人的。

对于不动产而言,只要受让人有合理的理由信赖登记,就是善意的。

除了以下三种情况:

(1)原权利人有足够证据证明受让人在受让不动产时已经明知登记是错误的。

(2)转让人和受让人恶意串通。

(3)异议登记。

对于动产而言,占有为公示方法,受让人应当从占有人占有动产的状态中形成一定的信赖,但由于动产的占有公信力较低,不能仅凭占有的事实当然的判断受让人是善意的,还必须考虑其他因素,一般有:

①第三人在交易时是否已经知道转让人为无处分权人,如果第三人以前曾与转让人进行系列交易或与转让人非常熟悉,同样表明其知道或应

当知道转让人对交易的财产不具有处分权,因此在转让时不能认为其善意

②要考虑转让的价格。

③要考虑交易的场所和环境。

④考虑转让人在交易时与受让人之间的关系。

⑤考虑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关系。

以上举证责任应当由主张受让人有恶意的人(通常的原权利人)来举证。

四、如何判断受让人是否善意

是否善意是受让人能否取得财产所有权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往往成为当事人争执的焦点。

由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纷繁复杂,交易行为中出现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有特点。

而善意又只是受让人受让财产时的一种

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难为局外人所知,在许多情况下,要正确判断受让人是否善意并非易事。

下面本人从理论方面和司法实践方面进行判断。

⑧段春毅《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三期。

(一)理论判断方面

虽然善意的判断以“消极观念说”为基本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受让人可免尽一切注意义务。

将善意认定为不知情或不应知情是恰当的,但认定为过失,则有欠恰当。

我们知道,重大过失几同于故意,在受让人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让与人为无处分权人时,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无疑有悖于我们通常所持的公平观念。

因而,为兼顾原权利人利益,在让与人和受让人之间的交易,存在足以使一个正常人生疑的情况时,即存在能够证明受让人非善意的情形存在时,如受让人受让物品价格与同类物品的市场价相比过于低廉、转让人身份可疑或交易时行踪可疑以及依受让人的知识和经验足以发觉转让人有重大可疑情况的情形等,此时善意的判断标准则应适用

“积极观念说”。

因此,本人认为采取以“消极观念说”为原则,以“积极观念说”为补充作为判断受让人善意的标准较为科学。

(二)司法实践方面

实践中,因为世界各国政治、文化、经济和法律传统各具特点,因而不能一概而论之。

但是,众所周知,“善意”毕竟是全人类共同的道德和法律标准之一,故善意标准应该具有明确的国际性。

我们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判断是否善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受让人有无法定了

解的义务。

对于受让物,受让人没有法定义务了解物权归属及处分人是否有处分权,且无恶意则其为善意;若受让人由于职业需要或特殊情况,对权利转让人及物权归属有法定了解义务而未了解的,则不能认定为善意。

(2)财产转让时的价格情况。

在进行转让时,转让物品品质非常好,无正当理由,受让人受让物品的价格与同类物品的当地市场价、习惯交易价相比较,过于低廉,则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受让人为恶意购买;反之,正常情况下,受让人受让物品的价格与同类物品的当地市场价、习惯交易价相比较,价格相当,则为善意。

(3)受让人的专业及文化知识水平。

依受让人的专业及文化知识水平,对交易的情况尽到最低注意义务,就可作出正确判断而未注意的为恶意;反之,依受让人的专业及文化知识水平,对交易情况已尽到最大注意义务而未能认别的,则为善意。

(4)受让人对转让

人的熟悉和了解程度。

依受让人对转让人的熟悉和了解程度,能轻易识破

其为非法转让仍为民事行为的,为恶意;反之,则为善意。

(5)交易场所

的综合因素。

例如是否在同类物品交易场所,交易人身份是否可疑,交易时交易人行踪是否可疑等,结合这些因素,来判断善意和恶意。

(6)受让

人与转让人的关系以及其对转让人的态度。

受让人与转让人之间关系密切,如近亲属、朋友等有恶意串通可能的或者受让人和转让人有其他非正常关系,有损害权利人利益可能的,应结合具体情况认定为非善意;反之,则为善意。

(7)其他需要考虑的情形。

当然,在实践中,判断是否善意,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上面提到的也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要想正确地把握是否善意,应紧密结合具体的客观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具体分析。

(三)上述案例分析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结论一:

若石某作为甲男与乙女的一般亲属,双方平时少有接触且对于甲男与乙女何时购此商品房及乙女是否同意出售房屋不知晓,则其作为受让人,对让与人甲男是否对该商品房拥有处分权就无法知晓。

因此,不能认定石某属于“明知”的非善意情形。

反之,则可以认定。

2、结论二:

若石某能提供证据证明在其与甲男签订该商品房转让合同前(时),或者在登记机构办理产权过户申请时有要求甲男出示过权属证书或向登记机构查询过该商品房的登记资料,则其作为受让人,就尽到了一般注意义务。

因此,不能认定石某属于“一般人皆可知,而受让人却不知”的非善意情形。

反之,则可以认定。

②3、结论三:

石某作为甲男与乙女关系特别的亲属,对于两人正在闹离婚的事实完全知晓,即便其不知两人何时结婚,何时购此商品房,但基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完全可以轻易地向甲男或甲男的其他近亲属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

因此,除非石某能提供有力证据证明其已经尽力向他人了解,

①⑨余淑玲:

《善意取得制度初探》,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却毫无结果。

否则,完全可以认定石某属于“因重大过失而不知”的非善意情形。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不论属于何种非善意情形,该案中的石某应当可以明确地认定为非善意第三人。

注释与参考文献

[1]肖厚国,《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A】,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C】,第13

卷。

[2]【英】巴里?

《罗马法概论》【M】,黄凤泽,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

[3]【美】戴维?

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4]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台湾三民书局1989年版,第268页。

⑸王家福,《经济法律大辞典》【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494页。

[6]王泽鉴,《民法物权》【M】,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137页。

[7]段春毅《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三期。

[8]汪泽,《民法上的善意、恶意及其运用》【J】,河北法学,1996年第1期,第8页。

[9]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民商法导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王利明《再论善意取得制度》载《民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德国民法典第170条、第171条第2项及第172条之规定

[14]郭明瑞,《物权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第133页。

[15]李开国主编,《民法原理与实物》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25

页。

[16]魏振瀛主编,《民法》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1页。

[17]余淑玲:

《善意取得制度初探》,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致谢

写了那么多现在终于要我的毕业论文的致谢辞了。

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我的大学三年即将结束,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又将开始了。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张治国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

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

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

在此特向张治国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

向他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

作为在校生,即将毕业,仍然缺乏经验,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的督促指导,想要完成这篇论文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

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

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最后还要感谢大学三年来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在他们的教诲下,我喜欢上了法律,掌握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我以后的扬帆远航注入了动力。

我还要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的友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

三年了,仿

佛就在昨天。

毕业将至,没关系,但我们的友谊共存,今后各奔前程,大家珍重,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

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员工录用管理制度

为规范试用期员工的管理和辅导工作,创造良好的试用期工作环境,加速试用员工的成长和进步,特制定目标责任制制度。

一、员工试用期规定

1、自员工报到之日起至人力资源部确认转正之日起。

2、员工试用期限为3个月,公司根据试用期员工具体表现提前或推迟转正。

(一)、福利待遇

1、试用期员工工资根据所聘的岗位确定,核算时间从到岗工作之日起计算,日工资为:

月工资+(本月天数-休假天数)

2、过节费按正式员工的1/2发放。

3、按正式员工标准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二八休假

1、试用期内累计事假不能超过3天,如果特殊情况超过3天需报董事长批准。

2、可持相关证明请病假,请病假程序和天数与正式

员工要样。

3、可请丧假,请假程序和天数与正式员工要样。

4、不享受探亲假、婚假

二、员工入职准备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

2、学历证明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

3、县级以上人民医院的体检报告。

4、4张一寸照片

5、部分职位(如出纳、收银员、司机、仓管)试用期员工还须须准备房产证明、户口本、直系亲属身份证复印件等。

三、行政手续

1、试用人员手续办理完毕后,由行政部向试用期人员发放办公相关用品。

2、发放工作牌,办理考勤卡。

3、试用期人员需要食宿的、由行政部安排住宿和就餐。

4、将试用期人员带入用人部门。

四、用人部门指引

1、试用员工的直接上级是入职指引人

2、带领试用期员工熟悉本部门及其他部门,向其介绍今后工作中要紧密配合的部门及员工,同时介绍公司内公共场所的位置,包括会议室、停车场、洗手间等。

3、与试用期员工进入面谈,商讨入职后的工作安排,并

向试用期员工描述其工作的部门架构,岗位名称,职务,

岗位职责等。

简单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