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192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docx

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及答案

潮阳一中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选择题训练

注:

期中考前主要针对必修内容对同学们进行选择题部分的训练,希望同学们对必修课本内容能够比较熟悉掌握。

1.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A.克已复礼、贵贱有序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存天理,灭人欲          D.兼爱、非攻

2.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C.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D.有利于结束诸侯争霸的局面

3.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学说的精髓,首先要查阅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4.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能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贵贱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

5.孔子“克已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A.上古时候的禅让制    B.东周时候的分封制      

C.西周时候的井田制     D.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

6.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其在当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封建制度建立  

C.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D.加速了奴隶社会瓦解

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祝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8.百家争鸣这种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分裂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政治环境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社会大变革

9.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0.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1.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

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A.致良知B.民贵君轻C.制天命而用之D.工商皆本

12.儒家思想在西汉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最主要的原因是

A.汉武帝吸取秦“焚书坑儒”的教训  B.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C.适应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需要     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①程颐 ②程颢  ③朱熹 ④陆九渊 ⑤王守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14.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A.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和思想家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15.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16.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

A.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B.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C.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  D.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技的科学巨著

1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

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B.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C.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D.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布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18.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

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B.朱熹是理学发展集大成者

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19.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     

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20.下列对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      B.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C.他认为人皆有私        D.他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的代表

2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映是

A.一些传统学科的总结性的著作问世     B.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发展

C.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D.小说与戏剧的创作出现繁荣局面

2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23.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①制天命而用之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天人感应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

“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 这一认识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惟一的模式

C.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经济模式

25.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学习先进科技     B.学习洋枪洋炮

C.废除八股制度     D.效法西方政治体制

26.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

A.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

27.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源是

A.国际环境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目标不同     D.思想观点

28.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

29.1862年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根据。

这从侧面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    

C.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     D.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

30.康有为首的维新派“托古改制”,以“儒学救国”,表明其对儒学的态度是

A.反对    B.继承    C.吸收    D.利用

31.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最初的表现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振兴工商、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科学、自由

32.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传播

33.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之路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D.维新运动期间

34.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B.魏源C.洪仁干D.姚莹

35.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潮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B.奠定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基础

C.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D.传播了以法治国的思想

36.(04辽宁)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讲究训诂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

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37.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科学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8.(03全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

39.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来实践

A.机器生产B.议会制度C.军事技术D.科技教育

40.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派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B.他们的完整理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出现

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他们提出一些改革主张但没有付诸行动

41.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A.反对封建复古     B.继续反封建

 C.主张民主共和      D.向西方学习

42.(02天津)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

43.(03全国)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44.(05滇甘黔)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45.之所以说维新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有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46.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

C.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D.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7.(2005北京春季)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有

①创建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颁布临时约法④领导二次革命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8.(2005广东)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49.(2005黑蒙桂)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50.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都希望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1.下列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家中,鲜明提出建立共和政体的是

A.林则徐B.洪仁干C.康有为D.孙中山

5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A.提倡民主共和B.提倡学习西方,强调变革

C.发展资本主义D.推翻清朝统治

53.三民主义作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实质是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54.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推翻清朝统治B.成立中华民国

C.谋求民族独立D.发展资本主义

55.近代史上,对儒家思想冲击最大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6.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因为①包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②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④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7.孙中山遗嘱中说:

“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典型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国民党“一大”宣言

58.(2001年全国)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59.(2001天津)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

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60.(2002年北京)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竞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61.“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下列思潮,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②君主立宪③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62.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的相同目的是

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C.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63.国民大革命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B.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C.夺取封建军阀的地盘D.统一中国为中华民国

64.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6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B.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D.工人阶级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主力军

66.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过多种选择,其中首先主张“走俄国人的道路”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

67.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中都有所体现的思想是

A.民主共和B.君民共主C.君主立宪D.民权

68.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关键因素是

A.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北京大学的办学体制完备

C.《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队D.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北大宣传新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

回答:

69.资产阶级激进派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民主政治B.批判儒家思想C.宣扬民主科学D.反对复辟帝制

70.下列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特点的表述,不正确是的

A.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思想

B.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C.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71.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    B.正确地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 

C.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的结果 D.当时有一支强大的红军存在以及中共的领导

7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有 ①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3.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强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强调要争取和平环境

C.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D.号召我们加快建设步伐

74.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7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76.孙中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7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D.基本国情和当时的形势

7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党的建设

79、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80、1985年邓小平说: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81、“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

A.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维护B.忽视客观规律坚持主观主义

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D.党内始终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

82.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有三次特别重大的会议,它们是()

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B.八大、十四大、十五大

C.八大、十三大、十五大D.七大、十四大、十六大

83.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4.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①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②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④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

85.中国共产党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早是在

A.中共二次党代会上B.国民大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86.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87.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88.1957年,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89.(2001江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90.(2003年全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91.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者本质上的相同之处为

A.先从农村着手B.从中国国情出发

C.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D.达到的目的一样

92.在借鉴人类先进政治思想和中国自身实践的基础上,优秀中国人在近现代历史上开创了

①维新变法思想②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建立统一战线③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94.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9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B.蒙昧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96.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97.(2004上海)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用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98.(2004广东)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D.争取实现普选

99.在启蒙运动中,卢梭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

与其他启蒙思想家不同,卢梭进一步提出了

A.天赋人权和权利平等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D.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100.法国启蒙思想家和中国维新思想的相同作用是

A.冲击封建秩序B.否定传统文化C.反对君主政体D.动员社会革命

101.《论法的精神》的思想核心是

A.“三权分立”学说B.反对君主制度C.提倡共和制度D.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102.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B.追求个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主张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D.提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