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466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docx

广东省湛江市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戏曲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剧种史研究和专门史研究四大部分。

基于戏曲剧本的文体差异的杂剧史、传奇史等专门史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清中叶之前的古代戏曲史,而涉及晚近戏曲发展史的研究,就主要是剧种史研究。

剧种是目前人们最习惯于运用的戏曲分类学方法,戏曲史论的研究因此衍生出众多分支。

相对于整体的戏曲史研究和戏曲理论研究,还可以具体研究某一剧种的历史,以及某一剧种特有的表现手法与美学规律,这也恰恰是目前戏曲研究领域最具增长潜力的方面。

多年来,京剧研究在所有剧种研究中呈现出遥遥领先的态势,尤其因为京剧近代以未与中国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紧密联系,该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梅兰芳还是样板戏,都一直是戏曲研究的热点。

昆曲(昆剧)拥有作为雅文化之代表的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所以昆曲研究是另一受到突出关注的领域。

尤其是21世纪以来,昆曲研究急剧升温,出现了大量相关的成果。

京、昆研究在剧种研究方面起着明显的引领作用,带动了戏曲研究整体上的推进。

各剧种史的研究一直是地方戏曲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

从戏曲研究的成果角度看,最能够引起各地文化部门所属戏曲研究单位研究兴趣的,就是剧种史。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遴选与认证和随之开展的国家级“非遗”认证的激发,那些特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类型迅速成为焦点,地方戏曲剧种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一现象对各地的剧种研究产生了强有力的刺激作用,使之越来越成为地方文化保护与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非遗“热还吸引了各地方高等院校进入戏曲研究领域,就在文化部门所属的戏曲研究机构与队伍明显衰减的背景下,高校学者的参与就显得更为显眼和重要,他们逐渐成为剧种史写作的主力军,这一趋势顺便也扩充了戏曲研究群体,让高等院校重新成为戏曲研究的主力军。

晚近十多年里,地方剧种的史论研究,尤其是剧种史的梳理与研究成为戏曲研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也必须看到,研究的深度以及学术成果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相当部分成果如同急就章,说明剧种史研究的学术准备显然是不足的。

戏曲史研究不能离开专门史这一基础,戏曲音乐研究是戏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戏剧研究格局中最具鲜明特色的部分。

戏曲从两宋年间诞生时起,有音乐伴奏的韵文就是其文本中的主体部分。

戏曲文本是唱白相间、且以唱为主的一种戏剧体栽,无论是宋元戏文还是元杂剧,包括其后的传奇和地方戏的剧本,无不以音乐化的韵文写作唱词,并以此为最重要的抒情叙事手段。

戏曲欣赏者往往把唱腔作为最主要的欣赏对象,对戏曲的爱好也往往表现为对音乐(唱腔)的爱好,而优秀的戏曲演员也多数是由于他们对音乐唱腔有独特的处理,以及具有异于旁人的独特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演唱能力。

甚至清末民国以来,人们还将那些主要是在唱腔上有特点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称为某派,如梅(兰芳)派、麟(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派等等。

音乐在戏曲中具有这样特殊的重要性,所以对戏曲音乐的研究,无疑在戏曲研究中占据着无可怀疑的重要位置。

戏曲音乐研究当然包括戏曲作曲研究,但主要是对戏曲音乐本体特征的研究。

但是,戏曲作曲研究却有可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与方向之一。

对戏曲而言,所谓“戏曲作曲”是晚近才出现的新职业。

传统戏曲虽然无不包含音乐,甚至以音乐为其主要结构框架,但是历史上不需要也没有职业化的”作曲”。

曲牌体戏曲剧种有相对成型的音乐结构,由于唱词写作时首先必须选择适宜的曲牌并按曲牌的格律填词,所以剧本作者在撰写剧本时早就选定了所有唱段使用的曲牌,至少在音乐旋律方面,并没有给任何人留下”作曲”的空间;板腔体剧种的唱腔在大致规定的框架里可以有很多变化,所以尽管旋律的大致走向与起落音是相对固定的,在实践中,确实需要对每个剧目每个唱段的腔格做特殊处理。

然而这样的处理,在传统戏曲演出中都归属于演员或乐师的自主创造空间,同样无需职业化的”作曲”。

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西方歌剧创作模式的影响,戏曲新剧目创作中的音乐部分依赖专门的作曲创作的现象越来越成为通例。

从整体上看,基于西方音乐教育的音乐学院培养的戏曲作曲,已经对戏曲音乐产生了堪称覆盖性的影响。

(摘编自傅谨《戏曲研究的学科结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京剧近代以来与中国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紧密联系,京剧研究在所有剧种研究中呈现出遥遥领先的态势。

B.各地方高等院校学者逐渐成为剧种史写作和戏曲研究的主力军,使得地方戏曲剧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C.晚近十多年里,剧种史的梳理与研究成果很多,但因为没有学术准备,有相当部分成果如同急就章。

D.以音乐化的韵文写作唱词,并以此为最重要的抒情叙事手段,这是我国戏曲自诞生以来一直未变的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清朝戏曲研究     B.杂剧史研究   

C.戏曲文本研究     D.传奇史研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如某位学者想对河北梆子剧种进行研究,那么他应该能从京剧、昆剧的研究成果中受到不小的启发。

B.如果某个地方戏曲剧种的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有较快的增长,那这个剧种就可以成为国家级“非遗”。

C.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努力练习唱腔,进而对音乐唱腔有独特的处理,是一正确的努力方向。

D.剧种史研究是目前戏曲研究领域最具增长潜力的方面,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等部分同样需要加强研究。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表达观点时,使用的“大致”“从整体上看”等说法,体现出作者语言的严密。

B.文章第四段列举戏剧派别,证明了戏曲欣赏者往往把唱腔作为最主要的欣赏对象。

C.文章讨论戏曲作曲研究时,对中西方创作模式进行比较,强调了西方歌剧的影响。

D.文章对戏曲作曲研究的未来做出判断,强调了音乐学院培养戏曲作曲的重要影响。

5.传统戏曲中曲牌体剧种和板腔体剧种在音乐方面有何异同?

请简要概括。

(5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橄榄油坛子

[意大利]皮兰德娄

唐•罗洛在首阳山的农庄的山坡上种了好大一圈油橄榄树。

他预计地窖里的那五只旧的彩陶坛子盛不下新梓的油,因此及时地预订了第六只容量更大的坛子。

人们为他造了一只齐人胸高的坛子,肚子威风凛凛地挺起来,好像是其他五只的统领。

已经开始打橄榄两天了。

唐•罗洛烦躁不安,因为农庄里既有打橄榄的农民,又有往山坡上准备种下一季蚕豆的地里送堆肥的赶骡人。

他苦于没有分身术,不知先监督谁好。

最后,他破口大骂,要他们都别想偷懒。

他戴着白帽子,挽起衣袖,挺着胸膛,涨红着脸,大汗淋漓,东奔西走,转动着一双狼似的眼睛,生气地搓自己刮过的脸颊,浓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刚过就钻了出来。

现在到了第三天收工的时候,三位打橄榄的农民走进磨房放木梯和棍子,看见那只漂亮的新坛子开裂成两半,好像有人在坛子的大肚子上拦腰砍了一刀,眼前的裂缝十分刺眼。

当唐•罗洛走上山来,看见裂缝时,简直要发疯了。

他把帽子摔到地上,打自己耳光,跺脚,像哭死去的亲人那样悲声号叫:

“新坛子呀!

四个银币的坛子!

还没有用过呀!

农民们劝他冷静一些,能干的修补匠会把它修好,像新的一样。

正好有一位迪马•里卡西大叔,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胶水,牢牢地保守着胶水的秘密:

用这种胶水粘好之后,斧头也砍不开。

第二天,迪马•里卡西大叔背着一筐工具准时来到首阳山。

他是一个跋腿老人。

关节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榄树桩。

傲气,或者说是悲哀扎根在他那变形的身躯里了。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这个未被正式承认的发明家的功劳。

迪马•里卡西大叔要让事实说话。

他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窃取他的秘密。

“让我看看那种胶水。

“唐•罗洛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阵之后才说出这笫一句话。

迪马大叔严正地摇头拒绝。

“补的时候看吧。

“能补好吗?

迪马大叔郑重其事地检查已经搬到打谷场上的坛子。

他说:

“能修好。

“可是光用胶水,“唐•罗洛开始讲条件,“我不放心。

我还要求用钉子补。

“那我走了!

“迪马大叔二话不说,站起身,背起筐。

唐•罗洛拉住他的一只胳臂。

“去哪儿呀?

就这么谈生意吗?

那么长的裂缝,只用胶水吗?

需要钉子。

胶水和钉子。

我做主。

迪马大叔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开始干活。

他用钻头沿着裂缝的边沿打眼,以便用铁丝穿过洞眼把坛子缝合起来,接着他用手指把胶水沿裂缝把裂开的边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钳子和准备好的碎铁丝,钻进坛子敞开的肚子里,吩咐农民把坛子的裂缝对齐。

他一边干活一边抱怨自己命苦。

“现在你帮我出来吧。

”最后迪马大叔说道。

可是这只坛子的腹部虽然很宽,颈口却很窄。

迪马大叔盛怒之下没有注意这一点。

现在,他试了又试,还是爬不出来。

那个农民站在那里笑弯了腰。

他被囚禁在由他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了,为了让他出来,就得重新砸破坛子,并且永远无法修补了。

唐•罗洛在嬉笑声和叫喊声中赶来。

“这只坛子新的时候,我花了四个银币买来的。

你认为它现在值多少钱?

“唐•罗洛问。

迪马大叔说:

“从前价值的三分之一。

“那好,“唐•罗洛说,“依你的话,你给我一又三分之一个银币。

“什么?

“迪马大叔问道,好像没有听懂。

“我打破坛子让你出来,“唐•罗洛回答,“你呢,赔给我你估计的那个数目。

“我,付钱?

“迪马大叔取笑道,”阁下您开玩笑呀!

我准备在这里面变成虫子。

而且,他费了些劲儿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镶嵌的小烟斗,点燃后抽起来,把烟雾从坛子的颈口里驱赶出来。

唐•罗洛气愤得冲动起来,抬起脚就要踢坛子,但是他缩回了脚,而是用双手抱住坛子,使劲提动它。

“您看多好的胶水!

“迪马大叔对他说。

“该死的东西!

“唐•罗洛怒吼起来,“谁干的坏事,是我还是你?

我应当赔钱吗?

就饿死在里面吧!

看谁胜谁负!

他走了,迪马大叔却想到用工钱同农民们一起欢度这个夜晚。

一个农民去附近的小酒店里去买酒。

好像是特意安排好的,天上有一轮明月,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般。

已经去睡觉的唐•罗洛,突然被乱哄哄的喧闹声吵醒。

他从农舍的一个阳台上探出头来,看见谷场上,月光下有许多魔鬼:

原来是喝醉了的农民手拉着手,围着坛子跳舞呢。

迪马大叔在里面扯着嗓子唱歌。

唐•罗洛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把坛子推得沿山坡滚了下去。

坛子在醉汉们的笑声中往下滚动,撞在一棵橄榄树上,碎裂开来。

迪马大叔获胜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迪马大叔听从唐•罗洛的修补方法,这一举动看似妥协,实际上是他反抗的开始。

B.农民笑弯了腰,是因为迪马大叔被囚禁在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强化了故事的戏剧性。

C.“有许多魔鬼”既表现了唐•罗洛难抑的愤怒,也写出了农民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D.唐•罗洛的坛子“打造”—“破裂”—“复原”—“再破裂”的过程是故事的重要内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坛子的描绘,表明它承载着唐•罗洛对于财富的幻想,它作为审美意象,贯穿小说全文。

B.迪马大叔被困坛中,前文有伏笔铺垫,如坛子”肚子”很挺,他干活时“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等。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唐•罗洛对坛子改“踢”为“提”的行为,表现出他怕伤害到迪马大叔的心理。

D.小说在塑造唐•罗洛和迪马大叔形象的同时,还描绘了农民群体,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了小说内容。

8.迪马大叔说“您看多好的胶水'勹怎样理解这句话?

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6分)

9.小说结尾设计得很精彩,请简要分析这个结尾的妙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

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

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

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捕之不获,怒,尽禁其乡邻。

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以中益怒,曰:

“丞慢我。

”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禁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

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为丞六年,百姓爱之。

迁安化知县。

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

履曰:

“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

不来,诛未晚。

“良从之,易氏果至。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履曰:

“世清矣,民安于农。

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迁蝉州知州。

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

“牛羊有死痔患,不若输粟便。

”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滩民独完。

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滩民皆涕泣奔送。

履遂乞骸骨归。

是时河内丞廖钦并以廉能称。

居八年,调吴江,后坐事谪戍。

久之,以老病放归。

道河内,河内民竞持羊酒为寿,且遗之缭,须臾衮数百匹。

钦固辞不得,一夕遁去。

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特擢吏部主事。

民争乞留,乃遣还之。

归安丞高彬、曹县主簿刘郁、衡山主簿纪惟正、窑化典史杜漫皆坐事,以部民乞宥,复其官,而惟正立擢陕西参议。

(节选自《明史•循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紫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B.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巳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C.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巳/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D.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文中指县丞,是我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的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

B.淫祠,指滥建的祠庙,不合礼义,不属于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中所载的祠庙。

C.秋税,是在秋季开征的田赋,也叫“秋苗”“秋租”“秋粮'勹明代以收米为主。

D.河内,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战国时为韩国领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履断案老练,长于治理百姓。

做县丞时,他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百姓惊服;接着又改变措施,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

B.吴履明辨是非,敢于纠正上官。

知县周以中被百姓辱骂,抓了很多无辜之人,吴履间清情况把人释放,并说服了周以中。

C.吴履见解独到,助力收服易氏。

吴履任安化知县时,江阴侯准备出兵袭击易氏,吴履认为易氏并非谋反,建议先招抚他。

D.吴履为民着想,深受百姓爱戴。

做知州时,他同意百姓提出的粮食代替牛羊交税的请求;离开时,百姓哭着为他送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履曰:

“世清矣,民安于农。

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2)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特擢吏部主事。

14.廖钦为什么要“一夕遁去”?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①

萧德藻

不作苍茫②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③客,一挖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①岳阳楼:

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

唐丞相张说谪岳阳时所造,为登临胜地。

②苍茫:

旷远无边的样子。

③夜郎:

唐置县,今湖南玩陵西。

④挖:

同”舵”,这里指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抒发感慨,颌联写自已经历,多年夜郎为客,今日泛舟洞庭之上。

B.颈联写洞庭湖的秋色,白鹭、远山,画面开阔;以动衬静,境界多变。

C.尾联变换视角,由舟中转楼上,既点出题目,又引人想象,意味深长。

D.这首诗,避开前人所写的角度,把大量笔墨用在登楼之前,独辟蹊径。

16.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不只是圣贤有向善之心,而是“________”只是“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阿房宫的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物起兴,引起对青春年华的回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青砖黛瓦马头墙,雕楼画栋花格窗。

这是浙江衢州廿八都给人的最初印象。

一条青石小街,依村婉蜓曲折而过。

两排几十幢明清建筑,古香古色。

周边关隘林立,大山重围,遗世独立,这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   ),整条街上,都充满着煮豆腐和蒸铜锣糕的香气。

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挑浦城担”的中转驿站,民国时期经仙霞古道的浙闽物流,在清湖和浦城之间流动。

挑夫们荜路蓝缕,靠着一副强壮有力的臂膀,餐风露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这条古道留下了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

挑夫们的肩上不仅挑去了物资,还从福建带来了“燕皮”,留下了“桂花糖”。

食物因交流而获得最大的传播,或许不只是这些食物,还有人们对家最深沉的牵挂。

人们的脚步,一直在远行,但食物让我们内心安宁,让我们的牵挂变得别样的暖。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婉蜓曲折            B.古香古色        

C.笫路蓝缕            D.餐风露宿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

B.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

C.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

D.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铜锣糕”和“风炉仔炖豆腐”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从一个山头、村寨到另一个山头、村寨。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非接触经济,①是基于人与人或人与物接触有限或没有接触的经济。

②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③形成了以电商为代表的非接触经济发展。

④而在2020年爆发的非接触经济,⑤则依赖于5G、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手段的支持,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覆盖。

⑦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⑧非接触经济不仅是国家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⑨更是基于新技术和新需求的经济新型形式,⑩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数宇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

欧盟委员会主席在欧洲议会发表“盟情咨文”,其中提到的新的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引发外界普遍关注。

根据咨文,为确保2050年实现“碳中和”,欧委会决定将2030年温室气体阶段性减排目标比例从此前的40%提升至55%。

西欧、北欧国家对于欧委会的政策调整普遍持支持态度,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成员国的环境部长则联合向欧委会致信,希望欧盟在制定新的气候目标时充分评估其可能对上述国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压力。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

儒学提倡家国同构,即强调家庭和国家在内部构造机理上具有同质性,强调家庭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

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家国情怀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学校计划请你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2020年最后一次升旗仪式上发言,主题是“读懂家国情怀”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11

1.D【解析】A项,强加因果,“京剧近代以来与中国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紧密联系”和“京剧研究在所有剧种研究中呈现出遥遥领先的态势”都是“该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的原因。

B项,强加因果,“使得地方戏曲剧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的是“非遗“热。

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学术准备显然是不足的”。

2.A【解析】A项属于戏曲史研究中的断代史研究,其他三项属于专门史研究。

3.B【解析】过于绝对,“非遗“认证需要多方面因素。

4.C【解析】据文章第五段,并没有对中西方创作模式进行比较。

5.相同:

都以音乐为其主要结构框架,无需职业化的”作曲”。

(2分)

不同:

曲牌体剧种音乐结构相对成型,在音乐旋律方面,并没有给任何人留下”作曲”的空间;板腔体剧种旋律的大致走向与起落音相对固定,但唱腔框架是大致规定的,可以有很多变化,变化由演员或乐师在实践中自主创造。

(3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6.A【解析】“反抗的开始“无中生有。

7.C【解析分】析错误,”改'踢'为`提'"主要是怕自己的坛子坏掉,从后文他把坛子推倒可以看出,他并不在意迪马大叔的安危。

8.①“多好的胶水”是迪马大叔在夸赞自己的胶水很有效,坛子经修复后,唐•罗洛使劲提也没有再裂开②同时也表明他期待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的发明;③迪马大叔被坛子囚禁着,依然忘不了夸赞自己的胶水,表现了他对自已发明的自信,还有乐观淡定的性格。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符合人物形象。

唐•罗洛气急败坏,将坛子推下山坡,是他暴躁易怒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②极富趣味性。

吝啬的唐•罗洛居然自己推倒了坛子,人物形象的反差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使小说更加精彩。

③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批判、讽刺了自私自利的农庄主,表达了对迪马大叔等劳动百姓的同情。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C【解析】A项,"耳”为旬末语气词,不能与“一人”断开。

B项,“捕未”缺少谓语中心词。

D项,“捕未已”句意完整,加“急”后,句意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