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165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柏拉图QC七大手法.doc

柏拉图--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之一-----柏拉图

一.柏拉图的来源

1.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于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分均集

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

图法则”.

2.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讲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3.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few,Trivialmany”(重要的少数,琐细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4.“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创始人日本石川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二.柏拉图的定义

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三.柏拉图的制作方法

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着手,以便洞愁问题之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来收集数据.

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作成统计表.

其他项排在最后一项,并求其累积数.(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A.各项目按出现数据之大小顺序排列,

应再细分)

B.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计之影响度.

C.其他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须检讨是否有其他重要因素需提出.4.依数据大小排列并画出柱状图表.

A.纵轴左侧填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横轴填分类项目名称,由左至

右按照所占比率大小记入,其他项则记在最右边.B.横轴与纵轴应做适度比例,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5.绘累计曲线

点上累计不良数,然后用折线连结.

6.绘累计比率

A.纵轴右边绘折线终点为100%.

B.将0-100%之间分成若干等分,把%的分度记上(即累计影响度).C.标出前三项(或四项)之累计影响度是否>80%或接近80%.7.注明必要的项目

A.标题

B.数据搜集期间

C.数据合计(总检查数、不良数、不良率等等).

D.项目名称

E.制作者

四.绘制柏拉图应注意的事项

1.柏拉图之横轴是按项目分类,依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位.2.柏拉图之柱形图宽度要一致,纵轴与横轴比例为3:

2.

3.纵轴最高点为总不良数,且所表示之间距应一致.

4.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他”项;其他项不应大于前几项,若大于时应再分析.有时改

变分类的方法也可以减少分类项目.通常,项目分类包括其他项在内,以不要超过4-6项为原则.5.改善前后比较时

6.改善后,横轴项目分类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7.前后比较标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8.各项目分类以颜色来区分,则更易于比较.

9.一般而言,前三项不良项目往往累计影响度为70-80%;如能针对前三项做改善,便可得到70%以上的成效.10.柏拉图适用于计数统计,而计量值则使用直方图.

五.柏拉图的应用

1.作为降低不良的依据:

想降低不良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真正影响不良的大原因只2-3项而已,只要对2-3项主要原因把握住,整个不良原因就减掉大半了.2.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3.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之比较):

采取改善对策后,为确认其成效,需重绘一次柏拉图,如采取之对策有效,柱形图的高度会降低,且横轴之不良项目及顺序会变动.

A.把改善前、后之柏拉图排列在一起,即可评估其改善成效.

B.确认改善效果时,应注意下列三点:

1)柏拉图搜集数据的期间及对象要一致.

2)对季节性的变动应列入考虑.

3)对于对策外之要因,也应加以注意,以免疏忽.

4.应用于发掘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一般数据可分为两大类:

A.依结果的分类--将结果的数据加以分类绘柏拉图,可掌握住少数而重要的结果.B.依要因的分类--将主要的结果找出后,再依特性要因图中之要因,搜集要因数据,作成柏拉图,即可寻找或掌握

住重要的要因.

先从结果分类,再从各类中找其要因,再对此要因寻求对策的话,则大部份的问题可以解决.5.用于整理报告或记录

6.可作不同条件的对比

对于同一制程前后不同时间的表现,用柏拉图来加以分析、对比.

7.验证或调整特性要因图

对于凭经验或直觉所绘制的特性要因图,可用柏拉图来加以验证或调整.

8.配合特性要因图使用

将柏拉图上之项目当作品质特性加以要因分析,再用柏拉图整理重新分类,可以找出改善的方案.

六.应用柏拉图应注意的事项

1.柏拉图乃按所选取之项目来分析;因此,只能针对所做项目加以比较,对于项目以外之分析无能为力.2.作成的柏拉图若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相差不多时,则不符合柏拉图法则,应以其他角度作项目划分,再重新搜

集资料来分析.

3.据以作图(柏拉图)之数据应正确无误,方不致蒙敝事实真相.

4.柏拉图仅是管理改善之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对于数据项别重点已清楚明确者,则无必要再浪费时间作柏拉图分析.

5.作成柏拉图后,仍觉前面1-2项不够具体,无法据此确定对策时,可再做进一步之柏拉图,藉以把握具体重点.6.用柏拉图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分析图中获得信息,进而设法采取对策.如果所得到之信息显示第一位之不良项

目并非本身工作岗位所能解决时,可以先避开第一位,而从第二位着手.

7.先前改善第一位的项目,采取对策将不良率降低,但过不久问题重新出现时,则需考虑将要因予以重新整理分

类,另作柏拉图分析.

8.“其他”项若大于最大的前面几项,则必须再加以细分,分析其中是否含有大的原因.(以不超过前面三项为原

则).

9.必要时,可作层别的柏拉图.对有问题的项目,再进行细分作出柏拉图,直至得到按原因分类的柏拉图为止.

七.案例

本月纸箱进货各不良项目之不良数如下:

不良项目不良数(只)

印刷不良248

开胶156

舌头短102

尺寸小28

其他16

1.作统计表:

不良项目不良数(只)累计不良数(只)影响度(%)累计影响度印刷不良24824845.09%45.09%开胶15640428.36%73.45%舌头短10250618.55%92.00%尺寸小285345.09%97.09%其他165502.91%100%合计550550100%

2.绘制柏拉图:

不良数100.00%

(只)500

80.00%

影响度400

(%)60.00%

300

40.00%累计影响200

20.00%100ABC

00.00%

印刷不良开胶舌头短尺寸小其他

3.讨论:

由柏拉图可以看出:

1.印刷不良一项占第一位,不良率达45.09%;

2.开胶占第二位,攀鞋不良占第三位;

3.前三项不良数共计506只,占全不良数之92%.

不良数100.00%八、重点说明

(只)500

80.00%

影响度400

(%)60.00%

300

40.00%200累计影响

20.00%100

00.00%

印刷不良开胶舌头短尺寸小其他

1、一般选择六项,不宜太多;需管制的是累积达60-80%的主要项目;2、临界项是否保留取决于其占比,以六项为例,120%/6=20%,大于20%则保留。

如:

A+B=63%

A+B+C=78%

些时,C占比为15%,所经只列管A和B。

A+B=55%

A+B+C=82%

些时,C占比为27%,所经要列管A和B、C。

若项目为N,则最后一项与此与120%/N=n%比较。

3、如果ABCDEF占比非常接近,表示项目分的太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