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644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docx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监测办法

附件4.1

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一、监测目的

(一)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率;

(二)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三)减少导管留置和器械相关感染的发生;

(四)利用监测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

二、监测对象

(一)监测对象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住进ICU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所有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的时间≥48小时,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仍属ICU感染。

三、监测指标

ICU的总体医院感染率。

四、器械相关感染定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并有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依据,或临床医生诊断的肺部感染。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和(或)低血压等),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阳性(>15CFU/导管尖段5cm)或导管定量培养阳性(>103CFU/导管段),并且与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和抗菌谱相同,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液感染源。

(三)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近期内留置导尿管史(通常为7天内),有或无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数≥105CFU/mL。

五、监测方法

(一)前期准备工作监测开始前对微生物室及ICU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二)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对参与ICU医院感染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器械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严格掌握使用导管的适应证和置管部位、执行正确的置管方法和置管后的护理。

(三)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能保证ICU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

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医师①严格掌握使用导管的适应证、置管部位、正确的置管方法。

②当发生或怀疑器械相关感染时,应送标本做细菌微生物培养。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不需常规进行导管尖端的培养,在考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应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根据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③正确填写检验报告申请单。

④根据微生物学药敏结果选择抗菌治疗。

2、护士①每日晨8时(或午夜12时)登记ICU患者日志。

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插管部位变化。

如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插管局部疼痛,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其他提示发生局部或血流感染的迹象时,应检查插管部位。

③记录导管置入和拔除的时间以及操作者。

④加强导管和置管部位护理。

如对于中心静脉导管(短导管)每2天更换一次纱布敷料,每7天更换一次透明敷料;当敷料变潮、松动、污染或需要观察插管部位时,更换敷料。

⑤当发生感染或怀疑感染时,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

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

3、微生物室工作人员①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

②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

③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

4、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人员①持续观察ICU患者,在患者转出到其他科室后继续跟踪调查48小时。

②查看医生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体温单、X线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等,向医师、护士了解情况,根据患者临床征状体征、相关检查(胸部X线检查、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以及器械相关感染。

③每日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和ICU患者日志(每日填写,避免遗漏)

(四)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

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临床疑似病例标本送检率,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正确掌握标本的采集时机和方法以及送检时限,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五)、临床病情等级评定每月分4次(每周一次,宜相对固定),对当时住在ICU的患者按ICU监测患者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进行病情评定。

在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B、C、D及E级)的患者数。

在评定时,按当时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与过去的情况以及将来要出现的情况无关。

有相同诊断的患者,可能不属于同一临床分类级别。

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受到评定,为了方便,每月定为4周。

ICU监测患者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

分类级别分值

分类标准

A类

1分

只需要常规观察,而不需加强护理和治疗,(包括手术后只需观察的患者)。

这类患者常在48小时内从ICU中转出。

B级

2分

病情稳定,但需要预防性观察,而不需要加强护理和治疗的患者,例如某些患者因需要排除心肌炎、梗死以及因需要服药而在ICU过夜观察。

C级

3分

病情稳定,但需要加强护理和/或监护的患者,如昏迷患者或出现慢性肾衰的患者。

D级

4分

病情不稳定,需要加强护理和治疗,并且还需要经常评价和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

如心律不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还未出现昏迷、休克、DIC)。

E级

5分

病情不稳定,而且处在昏迷或休克,需要心肺复苏或需要加强护理治疗,并且需要经常评价护理和治疗效果的患者。

ICU患者各危险等级患者数

临床病情等级

分值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A

B

C

D

E

六、监测数据统计感控科定期向科室反馈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综合口危重口)

科室_____住院号_________床号______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_岁入院日期____年___月___日入院诊断________________手术日期手术名称主治医生_______出院日期_____年___月____日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1)高龄患者(65岁)

(2)长期卧床患者(3)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4)抗肿瘤化学治疗(5)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6)烫伤、烧伤

医院感染:

是/否感染与原发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

感染日期

感染诊断

送检日期

标本名称

病原体

日期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意识①清醒②昏迷③模糊

自主呼吸:

①有②无

①气管插管②气管切开

能否自理①能②否

①咳嗽②咳痰

体温

评估是否撤机或拔管

气管切开常规护理

气管插管常规护理

常规口腔护理(用0.2%氯己定漱口每日3-4次)

①床头抬高30-450②定时翻身③扣背④深呼吸

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更换

湿化器更换无菌水

①可自主排尿②继续留置

①尿频②尿急③尿痛

留置尿管常规护理

辅助检查

手术切口①红②肿③热④痛⑤有分泌物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各种侵入性操作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其他

注:

1、每天评估并记录,如病情稳定每天评估可每3天记录一次;2、记录在相应的项目栏里打“√”,如有特殊情况用文字叙述。

监测人签字:

各项操作评估及干预措施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干预措施: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感染干预措施:

院内肺炎(HAP)/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干预措施:

置管时:

1、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

是口否口

2、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是口否口

3、置管使用的各种器械、敷料达到灭菌水平.是口否口

4、选择锁骨下静脉:

是口否口

5、消毒方式、消毒范围符合置管要求。

是口否口

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是口否口

2、检查无菌导尿包,无过期、破损、潮湿。

是口否口

3、选择大小、材质合适的导尿管是口否口

4、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是口否口

置管时:

5、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严格无菌操作。

是口否口

6、正确消毒尿道口,正确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是口否口

7、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确认尿管固定稳妥,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是口否口

置管前: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适应征。

尽量行无创通气;是口否口

2、每日用0.2%氯己定(洗必泰)或生理盐水给患者口腔护理2—4次;是口否口

3、每日行病室通风与环境消毒2—4次;是口否口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协助翻身、拍背利于排痰。

是口否口

置管后:

6、使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松动、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7、注射药物前,应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注射药物。

8、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更换输液管路。

9、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10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10、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11、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及时拔除导管。

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2、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3、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置管后:

8、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

9、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活动时夹闭引流管。

10、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11、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12、保持尿道口清洁,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13、导尿管阻塞或脱出时,或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或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4、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5、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训练膀胱功能。

16、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置管后:

5、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300;

6、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必要时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7、吸痰时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和手卫生;是

8、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时及时更换,呼吸环路内的冷凝水及时倾倒避免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每天更换无菌水;

9、每日用0.2%氯己定(洗必泰)或生理盐水给患者口腔护理2—4次;

10、对应激性溃疡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使用抗酸剂;

11、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插管天数;

12、怀疑感染时,留取痰标本行微生物检测,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按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流程处理。

ICU患者日志

上月末日住ICU患者数人月/年:

日期

新住进

患者数

住在患者数

使用呼吸机

患者数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数

导尿管插管

患者数

注释:

中心静脉包括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PICC(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表

科室_____住院号_____________床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_

入院日期____年__月__日入院诊断______________置管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_____时拔管时间:

______年___月___日_____时置管地点:

导管类型:

□中心静脉导管(锁骨下V/颈内V/颈外V/股V)感染情况:

入科是否带管:

(是否)带管感染(是否)入科后血液系统感染:

(是否)是否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否)感染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病原学检验:

否是检验方法:

镜检、培养、血清学;标本类型:

外周血:

(1)送检日期:

_______年____月___日;病原学检验结果:

阴、阳、无

(2)送检日期:

_______年____月___日;病原学检验结果:

阴、阳、无导管尖端:

送检日期:

______年____月____日;病原学检验结果:

阴、阳、无疾病转归:

治愈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与死亡关系:

直接间接无关)

置管时预防感染要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置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

□是□否

2、置管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是□否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是□否

4、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是□否

5、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是□否

6、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避免再次接触穿刺点皮肤。

皮肤消毒待干后,在进行置管操作。

□是□否

7、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能参加置管操作。

□是□否

置管人:

置管后评估及防控措施

评估要点

日期

(住院天数)

月日

第天

月日

第天

月日

第天

月日

第天

月日

第天

月日

第天

月日

第天

月日

第天

月日

第天

体温(℃)

寒战

低血压

白细胞总数

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

 

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

 

病室每天开窗通风2次,定期消毒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导管端口在建立体外循环或注射药物前,应用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操作

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无菌纱布1次/2天更换

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更换

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保持连接端口的清洁,有血迹污染时及时更换

告知其洗澡或擦身时应保护导管不浸入水中

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应及时拔除导管

备注

监测人

注:

1、需每日填写最高体温。

2、出现血管导管局部炎症反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更换敷料、更换导管,如“有”就在相应日期打“√”3、白细胞、血培养、导管培养等检查在相应的日期内填写检查结果。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监测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流程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监测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