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217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docx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与环境条件

我校为一所农村初级小学,建筑面积9600㎡,设有9个教学班,每班配有

班班通;现有教师11人,每位教师配有一台教师电脑,中青年教师较多,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但信息技术能力整体水平不高;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但没有微机室,没有办公管理平台、教研平台、资源平台,硬件设施、软件平台不够先进。

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一览表

维度 内容 具体情况

网络条件

学校互联网情况 有宽带

WIFI覆盖情况 100%校园覆盖

学校多媒体(白板)教室 100%教室有一体机和电子交互白板配备平板电脑等学生终端教室无

教师配备办公电脑比例

多数教师有笔记本电脑

硬件环境

计算机房

3d打印机

创客教室

机器人教室

教学平台

县智慧教育云平台

阅卷平台

软件平台

教研平台

办公平台

其他

如:

VR/AR/虚拟仿真实验室等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对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还是会,但是不是很熟练。

年轻

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信息化教学,中年教师简单的PPT、word操作是能行的,教师上课要求用PPT教学,但是还是有的老师不怎么会操作。

3.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发展结合点

学校在全校覆盖了校园网,每个教室配备了教学白板或者电脑。

同意要求教师电子教学。

但是因为教师平均年龄偏大龄化,所以信息化教学会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二、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目标

1.组建“骨干引领”的研修共同体,初步建立校本教学微课程资源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2.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促进教师“学、思、研、行”一体化。

3.促进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组织分工

1.领导小组

l组长:

l副组长:

l组员:

l职责:

全面负责提升工程2.0部署和推进工作,制定整校推进工作方案,总结在培训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完成整校推进工作总结。

2.考核小组

l组长:

l成员:

l职责:

制定各教研组(处室)校本研修计划,确定研修主题,11月中旬前提交给学校领导小组。

设定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按要求提交优秀案例成果。

3.协助小组

l组长:

l组员:

l职责:

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团队互助、学科联动、答疑解惑等方式带动引领全员顺利开展培训。

(二)研修主题

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以及学习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学科主题,形成教学案例成果。

1.各学科研修主题:

l数学:

运用交互电子白板提高学生运算思维

l语文:

以极简技术创设情境类教学资源

2.学校推荐微能力点网络课程

学校管理员在平台推荐教师全员重点观看8个微能力的网络课程,每位教师

从以下8个微能力点中选择2个微能力点网络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他28个微能力点课程可自由观看,但不计入总成绩。

教学设计: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学法指导: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学业评价: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序号

研修活动

学时

1

参加学校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总动员会

2

(三)研修活动学时

2

以教研组(处室)为单位制定并提交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

2

3

全体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全员培训5次

10

4

教研组(处室)校本研修展示及案例材料提交(案例材料包括

6

教案、学案、课堂实录、听评课记录、课后反思等)

5

每位教师按要求参加教研组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每个教研组

10

开展不少于2次研修活动。

(提前公布研修时间安排,各教研

组做好考勤统计,学校管理团队进行过程性督导)

(四)阶段工作安排

1.混合式研修阶段(11月20日前完成)

① 开展网络课程学习,重点学习微能力点网络课程。

② 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分享教学中信息化手段使用心得。

③ 学校骨干、青年教师先行制作案例成果材料。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成立“研修协助组”,通过团队互助、学科联动、答疑解惑等方式,先行完成一批案例成果,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步伐。

同时确保每个学科教研组内有先行的骨干教师,确保后续整校推进顺利完成。

④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讨。

以骨干教师形成的案例成果为例开展讨论交流,引领学科组内其他教师跟进,同时修改完善案例成果,检测落实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

2.展示交流阶段(11月30日前完成)

各学科教研组(处室)推选出优秀案例在全校进行展示。

3.总结汇报阶段(12月10日前完成)

学校按照参训教师总人数10%遴选优秀案例,向县(区)推荐报送。

四、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学校领导小组牵头,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教师全员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围绕学科主题,通过研修活动,形成校本实践应用案例成果。

培训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1.注重收集教师形成案例成果的过程性资料。

2.在学科教研组内研讨中,打磨优秀案例成果。

3.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完善和反思课例研究成果。

(二)尊重差异、分层评价

1.合格标准要求:

(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达到)

① 按时按量完成校本研修规定的所有学习内容。

② 每人提交至少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案例材料(至少涵盖2个微能力点)

③ 在教研组(处室)内分享一次个人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案例。

2.优秀标准要求:

(达到任意一项即可)

① 由教研组(处室)推荐为校级优秀案例。

② 将信息化应用教学方案以展示课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③ 提交1篇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的专题论文。

④ 参与校级研修专题活动,并能承担相关课题、实践、研究任务。

3.特殊标准要求:

教龄在25年以上的教师,可由本人提出,经学校领导小组讨论确认后,参与完成一份团体案例材料,即可为合格。

(三)关注发展、鼓励创新

1.对虽未达到校级优秀案例标准,但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等某一方面有创新想法,得到学科内老师一致认可的,学校为其在学科内搭建展示平台。

不是骨干教师的列为骨干候选,着重培养。

2.个人或团体案例成果在学校进行展示,并优中选优,按照参训教师总人数的5%,遴选校级优秀案例上报区县。

五、整校推进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成立管理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二)学习保障

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课时可在办公室或手机进行线上学习。

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教研组内与骨干教师一起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在学校研修协助小组中寻求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教师全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

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