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79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docx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讲义

第一讲导论

1.景观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实践--景观学专业工作是什么?

1.1景观学专业实践概览

1.

1.2社会对于景观师的三大领域的需求

(1)规划设计

(2)环境与资源保护

(3)建设与管理

1.2.1景观学专业的实践领域

l公园绿地

–国家公园、都会公园、都市公园、都市广场、社区邻里公园、儿童游戏场等。

2休闲游憩与旅游区

–风景区、森林游乐区、休闲农场、观光果园、休闲渔业、温泉区等。

3大型综合园区

–科学/科技园区、教育园区、校园、主题园区、动植物园区等。

4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公路景观、街道景观、林荫道路、步道与自行车道等。

5滨水景规划设计

–河川堤防/高滩地、河滨公园、海岸景观、亲水空间等。

6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开放空间、公共建设、环境艺术等。

7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与发展

–景观保育、复育、修景、视觉景观评估等。

8城乡风貌

–社区总体营造、地区环境改造、社区规划设计等。

1.2.2景观学专业实践领域概览

1.2.3中国景观的当务之急

需求1:

资源与环境保护

需求2:

城市化

需求3:

游憩与旅游化

●人居问题:

1、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人聚问题:

以人为本,创建人类聚集环境,满足游憩娱乐需求

——景观环境创造问题(规模、生态、风格……)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满足人们旅游需求

●不可再生与可再生自然资源问题

2景观学专业与学科简介--如何正确看待理解景观学专业?

2.1景观学百年初期积累与专业发展历程

2.2专业与学科构成

(1)从圈内看

(2)从圈边缘(边界)外看

(3)从圈与圈交叉看(当今世界的特点:

多元化、学科交叉化)

(4)当今景观学专业的4个特点:

扩展化、多元化、交叉化、专门化

2.1.1景观学专业的百年初期积累

2.1.2景观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2.2专业与学科构成

(1)从圈内看——景观学专业的要素

(2)从圈边缘看:

景观学的近亲远邻--景观学与相关学科专业的关系

(3)从圈与圈交叉看:

景观学发展趋势

 

3景观学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正确的景观学科专业观?

3.1景观学——l景观学(LandscapeStudies)指研究景观的形成演变和特性、并且以此为依据保护创造与管理生存环境的学科。

3.2景观

景观源自于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了解及对土地伦理的坚持。

景观专有名词代表了人与自然合而为一所呈现的美好环境。

3.3景观规划设计

●牛津字典:

Apersonwhosejobisplanninganddesigntheenvironment,especiallysothatroads,buildings,etc.combinewiththelandscapeinanattractiveway.

●ASLA:

Landscapearchitectureencompassestheanalysis,planning,design,management,andstewardshipofthenaturalandbuiltenvironments.

 

3.4景观学学科专业的三大核心

(1)景观环境空间形态

(2)景观环境生态资源

(3)游憩与环境行为感受

景观的三元之一:

(1)景观环境空间形态层面:

基于空间与视觉形态的所有自然与人工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即狭义景观规划设计----重点在人-神关系。

 

景观学专业·实践

景观的三元之二:

(2)景观环境、生态、资源层面:

包括空间、土地、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重点在人-地关系;

景观的三元之三:

(3)游憩与环境行为感受层面:

人类行为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涉及潜在于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与精神环境规划设计---重点在人-人关系。

 

3.5景观学学科理论

 

3.6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1)三元构成的景观环境:

(2)景观规划设计应用的三元

(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核心的三元

(4)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组成的三元

4景观学专业的学习方法途径--如何学好景观学专业?

4.1景观学专业学习的三元,简图:

4.2实践:

各类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框架)

4.3理论:

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理论研究框架)

4.4学习:

掌握实践技能;了解(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感觉(直觉、主张)(学习框架:

教学计划表)

 

4.5新疆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4.6中国新疆奥依塔克冰川公园概念规划

5本课程学习--如何学好本课程?

5.1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基本概念,熟悉实践方法,树立基本的专业世界观。

 

5.2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专业使命

景观规划设计师是从事包括环境视觉形态艺术、环境生态绿化、人类环境活动行为三方面规划设计内容的专业人员。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景观资源保护、环境营造、户外活动管理等领域,范围包括:

国土、区域、乡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人类聚居环境、风景景观、园林绿地。

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专业及核心知识是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其相关专业及知识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环境艺术。

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作用和目标是运用景观策划、规划、设计等专业知识技能,保护与利用自然与人文风景景观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户外为主的人居环境;组织安排良好的游憩休闲环境。

6结语

2005—2006中国景观学发展的重要转折

2004.12全国高校景观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筹)成立

2005.420所高校在同济大学共同研讨编写景观学本科核心教材

2005.10.于同济召开了首届国际景观学教育大会(99个院校机构)

2005.11独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和博士点得到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同济开设

2006.4《景观学》本科(工学)得到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招生

2006.3.17上海景观学会成立

教材: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

国家劳动部《景观设计师职业标准》2005

刘滨谊等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田园城市出版社(台)1996;

刘滨谊等著《自然原始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刘滨谊等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刘滨谊等著《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刘滨谊等著《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刘滨谊著《人聚环境学》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自编教材;1995;

第二讲国际景观规划设计教育的趋势

1.国际景观规划设计教育的演变

1.1初始期

1.2环境运动时期

1.3后现代运动时期

1.4全球信息化时期

2.今后发展的趋势

2.1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引发更广泛的使用计算机,一些新型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出现。

2.2更广范围的跨学科的合作将会出现,而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将在其间起到统领、中间媒介的角色。

2.3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将成为一项综合的、健康的、具有创造性的城市系统,并保护文化的可识别性。

3.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大趋势

3.1如何培养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人才?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我国预想花20年时间赶上他们,而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实践也有150年左右的历史(从纽约中央公园、黄石公园算起),我国预想花50年。

3.2专业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3.3景观规划设计的本科教育

4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特点

教材: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

1、EducationalExcellenceandAccountability:

AGoalorParadox?

(教育的优质和责任:

目标和反论).ProceedingoftheDesignEducationintheKingdomSymposium,2002.

2、TheChangingFaceofAccreditation(保证优质的变化).ProceedingoftheDesignEducationintheKingdomSymposium,2002.

3、AnalyticandTacitDesignLearning:

AStudyexplorationofDesignLearning(分析设计学习:

设计学习的研究探索).RefereedStudio,2001.

4、DistanceLearningBacktotheFuture:

TheChangingFaceofProfessionalEducation(回顾与展望:

专业教育的变脸).LandscapeArchitecture,2001.

5、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刘滨谊著《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7、刘滨谊等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田园城市出版社(台)1996;

第三讲景观行为与景观分析评价

第一部分景观行为

1基本概念

1.1Landscape

1.2“土地”

1.3“人类活动”

1.4“空间观察”

2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2.1景观规划设计视觉形态要素(景观感受I)

2.2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心理行为要素

2.3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生态要素

3景观中人类的时空活动

3.1人的空间-场所-领域

3.2景观感受空间

3.3景观感受场所

3.4景观感受领域(景域)

4现代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要点:

相互交往是现代人类在景观场所空间中的主要行为

行为选择场所空间;场所空间影响制约行为

户外公共场所空间-多重交往的发生器

行为组织-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

A)现代户外活动的主要类型

选择性活动社交性活动(合成性活动)

B)交往-景观场所空间的主要行为

交往强度

社交网络序列

C)场所空间与行为活动

D)景观行为理论研究

E)景观行为构成的基本元素

需求()、容量(人数)、组群(根据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等确定)、性质(内向聚集、外向离散、静态、动态)、规模(占据空间与花费时间)、感受(好、中性、恶)、空间布局等等。

第二部分景观分类注册与视质评估

1.景观分类与视质评估的目的与基本概念

●景观分类注册(LandscapeInventory)

●视质评估(VisualQualityAssessment)

●VisualResources(视觉资源):

尺度、类别

●VRM(VisualResourcesManagemengt)(视觉资源运筹)

●VIA(VisualImpactAssessment)(视觉影响评估)

2.控制景观视觉的4个视觉元素

*形态(Form)*线(势)(Line)*色彩(Colour)*质感(Texture)

3.景观分类注册

3.1基本概念(表1.0)

国土区域(VisualRange)、景域(Visualfield)、景域单元(VisualUnit)

景点(VisualPoint)、视域(Viewshed)

3.2国土景观分类注册

3.3景域景观分类注册

3.4景域单元景观分类注册

3.5景观景点景观分类注册

4.景观环境视觉质量评估

4.1国外有关方法的评述:

环境影响评价、VRM、VIA

4.2景观环境视觉质量评估

4.3景观环境视觉质量评估综合

4.4应用实例介绍(第十四讲景观调查分类评估(II))

教材: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

刘滨谊编译,视觉资源管理计划《城市规划汇刊》Vol.62(4):

40-43,54

刘滨谊著《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第一章、第二章。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陆雍森等编著《环境评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第四讲场地设计

第一部分场地设计

(1)

1基础规划设计原理

1.1场地调查与分析

1.1.1生活环境气候

1.1.2地质与土壤

1.1.3地形

1.1.4水文

1.1.5植物

1.1.6动物

1.1.7土地使用

1.1.8景观调查

2场地规划设计

2.1场地系统

2.2场地地形与铺装设计导则

2.3场地规划设计的典型实例:

城市广场

2.3.1广场规划设计的三要素主要思想

2.3.2广场的历史与发展

2.3.3规划设计

2.4场地规划设计的典型实例:

住区景观

第二部分场地设计

(2)

1.场地设计的核心

1.1场地设计的核心是进行场所设计

2.广场设计是典型的场地设计

Ø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是最高层次的城市活动的场所之一。

Ø广场的形式多样,体现着场地形式变化的多样性。

Ø广场包容的空间数量多,有大小、动静之分,能较好体现空间的层次。

3.广场规划设计的三要素

Ø形象——景观(场地的大小、形状、文化、尺度、材料肌理、空间的层次)

Ø功能——使用(政治、宗教、人际交往、休闲、旅游观光、交通、舒适、)

Ø环境——生态作用、绿化作用(尊重现状地貌、生态、自然、亲水、环保、竖向设计、综合的设施管网设计)

广场设计应遵循场地设计的原则,它涉及自然系统、竖向设计、排水、运动、休闲设施、照明、标志、种植、场地铺装、材料、运作、维护、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多方面。

4.广场的历史与发展

Ø西方:

古罗马,面状空间,谈论、演讲的场所

Ø中国:

市场,阅兵场,天安门广场,城市广场

4.1广场的定义

4.2广场内涵的延伸

5.广场的内容设计

6.广场的形态设计

7.广场实例

教材: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

1、刘滨谊等著《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富厢等译《建筑设计总图规划-场地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五讲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感受形态

景观感受(II)

—景观视点、视域

景观感受(III)—景观轴线、视觉走廊

1.1景观感受的研究目标:

研究人-景观互动:

景观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景观的作用。

1.2景观感受研究的起点--视觉景观

1.3景观感受的构成形态--景观的空间-场所-领域

1.4景观感受空间的心理学解释

1.5景观感受场所

1.6景观感受领域(景域)

1.7景观环境认知

1.8景观感受的基本单元-视域

2景观轴线

2.1景观轴线的形式

2.2景观轴线的作用

2.3景观轴线的构成

3带状景观之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3.1道路景观构成模式与构成要素

3.1.1道路景观构成模式

道路:

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的形式、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包括路面(供车行的交通路面)、道路边界(路缘石)、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绿带等要素;

道路边界:

可以是水体(如河川、海岸线等)、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道路的景观区域:

在一条道路上,可以形成特征不同的若干景观边界性区域。

如近景区域、中景区域、远景区域。

道路节点:

主要指道路的交叉路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如广场、公园、雕塑等)。

3.1.2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与景观三元论相对应,城市道路景观同样也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软质景观——自然的景物,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硬质景观——人造景物,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道路铺装、墙体、栏杆、广告牌等景观构筑物;

人与文化,通常指在道路上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景观,包括行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车辆的流动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道路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等。

3.2研究其中人的活动

坐在车上运行的人;

路上步行和骑车的运动着的人;

坐在道路两边的静止的人。

3.3道路景观视觉中的速度与空间尺度

关键问题:

速度

车行的速度;

人行的速度;

通行的速度;

观赏的速度。

不同车速下辨认路边景物的最小距离

车速(km·h-1)

20

40

60

80

100

最小距离(m)

1.71

3.39

5.09

6.79

8.50

速度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速度的不同引出了尺度的变化,这就要求道路景观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沿路植栽、树木的间距都会有所不同。

对其综合的速度予以分解分析,分清主次。

对应不同的速度,要有不同的景观尺度、不同的景观材料以及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法。

全面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当:

一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各种速度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

另一方面,更需要根据道路的性质与功能,将道路分成若干个视觉等级,选择主导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作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3.4道路景观效果分析

安全性;

生态性;

可识别性;

可观赏性;

舒适性;

便利性。

教材: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

刘滨谊等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第六讲公园规划设计

1.概述

1.1宏观尺度中的景观界面

1.2纽约中央公园的时代意义

1.3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

2.现代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重点

2.1解决公园设计中的容量控制问题,明确城市公园首要功能——休闲

2.2将公园向市民开放,成为城市开敞是空间场所,是现代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大势所趋

2.3主题公园和结合旅游的公园建设是一种新方式的探索

3.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3.1起源:

运动、观赏

3.2本质:

公共性

3.3特征:

活动(静、动)

3.4格局:

密度、容量

3.5要素:

自然、人工

4.现代公园的规划设计手段

4.1设计要素的更新

4.2对场所精神的体现

4.3形式与功能的进一步结合

4.4深入的意义思索

4.5注重生态的改善和生态手段的表现

4.6与当代艺术相结合

5.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趋势

5.1从静态走向动态

5.2从平面水平走向空间立体

5.3功能日趋综合

5.4风格更趋多样性

6.公园实例

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

美国越战纪念园

美国朝鲜战争纪念园

美国旧金山某城市公园设计

通过园林博览会新建综合性公园

主题为“春特之火”(STOKE-ON-TRENT)的第二届“英国国家园林节”

教材: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

1、刘滨谊等著《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滨谊等著《历史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南京玄武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七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概述

1.1城市绿地的种类和定义

1.2《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2.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进程

2.1“城市公园”运动---“公园体系”(1843-1898)

2.2田园城市运动(1898-1945)(1898霍华德)

2.4战后大发展(1945-1970)

2.5生物圈意识(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斯德哥尔摩)

3.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进程

3.11990年以前:

3.21991-2000

3.32000以后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4.1广度上的拓展

4.2深度上的拓展

4.3.1网络化

4.3.2数量达标,布局结构合理

4.3.3立体化

4.4新技术的应用

教材: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

3、刘滨谊等著《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刘滨谊著《人聚环境学》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自编教材,1995

第八讲景观行为规划设计

1.背景知识

1.1景观行为规划设计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2.2景观环境行为模式

2.人在景观中的行为

2.1本能需要(吃、休、行、排泄、运动)

2.2获取信息(视、听、味、嗅、触)

2.3表现自我(演讲、表演、唱歌)

2.4参与交往(聚会、游戏、仪式、庆典)犯罪活动

3.满足人们行为需求的设计:

3.1设施:

食品店、饮水器、坐凳、园路、垃圾桶、厕所、游憩、运动设施、廊道、亭台榭。

3.2设计特点:

醒目的、悦耳的、好闻的、神秘的、耐人寻味的、变化多端的、与众不同的、勾起回忆的。

4.行为活动时距离考虑(空间、场所、领域)

5.景观中人类行为引发动因的心理学解释

5.1从众性

5.2好奇性

5.3聚集效应

5.4选择性与多样性

5.5瞭望-庇护理论/边界效应

5.6最小耗费(抄近路)

5.7左侧通行与左拐弯

5.8个人空间(“个人气泡”)

5.9私密性

5.10领域性

6.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与要求:

6.1领域感的增强有助于防范犯罪——促进领域感(突出标志物、空间划分手法的运用)

6.2针对不同类型的需要,规划设计出不同私密程度的空间,给人们选择的自由。

6.3景观设施布置的密度、角度、空间安排符合个人空间的舒适度,避免功能的缺乏或空间、设施的浪费。

6.4景观空间边缘地带最受欢迎,设计师应注意在此区域活动人们的心理需要,提供相应的功能选择。

6.5景观环境的形态必须是一种开放的积极体系,才能达到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适应,促进人类的积极行为,减弱人类的消极行为。

6.6景观规划设计的复杂性在于它面对多样、多变的自然、社会需求,许多不确定因素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暴露出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大量、广泛地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或者先做一些小的实验去研究各类需求。

6.7面对各不相同的利益团体、限制条件,要高瞻远瞩地宏观把握、恰当取舍。

7.景观视点与画面

7.1视线

7.2视点与画面的表现效果与关系

8.如何有意识地对人的视点进行设计?

9.造景手法

9.1对景

9.2夹景

9.3敞景

9.4分景

9.5障景

9.6隔景

9.7框景

9.8漏景

9.9借景

教材: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辅助教材:

刘滨谊著《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第九讲景观视觉感受与纪念性景观

1.景观感受

1.1生理心理的感觉

1.2文化意识的鉴赏

1.3社会精神的追求

2.景观感受形态

2.1视觉基本要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