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11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9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x

最新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

新课标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1.(07年宁夏理综·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①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应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洗气。

若按题目叙述在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不仅会引入新的杂质,而且会反应掉主要的物质乙烷。

②因乙酸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②是正确的。

因为CO2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O2+H2O+Na2CO3=2NaHCO3,从而使主要物质CO2消耗,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因此③是错误的。

若乙醇中混有少量的乙酸,加入生石灰后会反应掉在杂质乙酸和新生成的水而除去,再利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乙醇,所以④是正确的。

2.(07年广东化学·2)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酸碱指示剂B.pH计

C.精密pH试纸D.广泛pH试纸

答案:

B

解析:

化学实验常识问题。

 

3.(07年广东化学·8)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此题对中学化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更合理的实验方案。

溴水有挥发性,溴蒸气有毒,利用铜丝可控制反应、同时反应速率快一些,酸液对环境有腐蚀性故应中和后排放。

三组实验都有绿色化学思想。

4.(07年广东化学·1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入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性。

A要吸干表面的煤油再切,B中容量瓶不能配制溶液,D中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5.(07年广东文基·68)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答案:

A

解析:

澄清石灰水能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选项正确;B选项中虽然能除去Na2SO4杂质,但是又会引入杂质,故此选项错误;KSCN溶液检验的是Fe3+,而不是Fe2+,故C选项错误;CaCl2和NaCl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D选项错误。

6.(07年广东理基·2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B.HClC.NaOHD.NaNO3

答案:

B

解析:

因为BaCO3也是一种白色沉淀,因此为了防止CO32-的干扰,还应需要用稀HCl,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7.(07年广东理基·35)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答案:

A

 

解析:

Cu可以置换出中AgNO3的Ag而生成Cu(NO3)2,因此A选项正确;NaOh既能与HCl反应也能与CO2反应,故B选项错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指蛋白质与浓硝酸反应而不是浓硫酸,故C选项错误;由于乙醇易溶于水,因此乙醇不能用做萃取剂。

8.(07年广东化学·1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

BC

解析:

本题是一道实验题。

A选项中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做氧化剂,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B选项中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Cl2+2NaBr=2NaCl+Br2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Cl2的氧化性大于Br2。

C中发生的反应为Cu+4HNO3=Cu(NO3)2+2NO2+2H2O、2NO2(g)

N2O4;△H<0,升温气体颜色变深,降温气体颜色变浅,D选项中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故不能单纯判断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9.(2007海南·0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答案:

A

考点: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的描述。

解析: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A错。

10.(2007海南·09)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①B.③②④①⑤C.③④②⑤①D.②④③⑤①

答案:

D

考点:

本题考查了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的步骤。

解析:

本题是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步骤是先将海水中的成分氯化镁转变为氢氧化镁即②步为第一步骤,④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再用③加盐酸的方法,将其变为氯化镁溶液,浓缩结晶,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即可得到无水氯化镁。

11.(08年广东化学·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B

 

A.向煮沸的1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称取19.0gSnCl2,用100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mol·L-1SnCl2溶液

D.用氢氧化铜粉末检验尿糖

答案:

B

解析:

配制FeCl3胶体无需用NaOH溶液,否则会生成Fe(OH)3沉淀,A错。

SnCl2易发生水解,应该先将固体SnCl2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配制,C错。

检验葡萄糖,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检验,而不是用氢氧化铜粉末,D错。

12.(08年广东理基·21)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在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许碳酸钠杂质

答案:

B

解析:

A.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配制溶液,而应该在烧杯中稀释硫酸后转移、洗涤,再最后加水定容;

B.燃料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部分热能散失;

C.这是错误的操作,可能捣破滤纸而使过滤操作失败;

D.这种操作虽然能够出去Na2CO3,但是会引入新的杂质NaCl。

13.(08年广东理基·31)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的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答案:

A

 

解析:

A中无论用高浓度或者低浓度的硝酸和铜反应都会生成氮氧化物这一空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14.(08年广东理基·32)用石灰石、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碘盐中碘的检验B.暖瓶中水垢的除去

C.食盐与纯碱的鉴别D.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

答案:

A

解析:

A.碘盐中碘以碘酸根IO3-的形式存在而非碘单质,不能够与淀粉变蓝;

B.水垢的成分一般为CaCO3,MgCO3(与硬水有关),可用食醋中的酸与其反

应除去;

C.纯碱是Na2CO3,可与食醋中的酸反应产生气体(CO2)而与食盐鉴别开;

D.鸡蛋壳主要成份为CaCO3,可与食醋中的酸反应产生气体。

15.(08年广东文基·6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D

A.以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

B.以无磷洗涤剂代替含磷洗涤剂

C.试验后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分类收集,统一处理

D.在通风橱中制取氯气时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绿色化学”和环保的概念。

“绿色化学”是指设计没有或者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强调使用过程中没有对水体、大气造成污染。

通常指的污染是排出有毒气体,水体富营养化,白色污染。

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到大气中去,因此D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本题易误选A,可能对材料的接触较少,水性涂料是安全无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涂料。

做本题也可以看完4个答案,采用排除法。

16.(08年广东文基·6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C

A.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验证乙烯的还原性

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C.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提纯等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法。

做这样的提题要仔细分析答案。

A项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04溶液退色能达到实验目的。

B项是实验室置取氨气的方法,强调使用的固体要干燥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可行。

C项实验室置取氯气用的是浓盐酸,且加热,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实验达不到目的,选C项。

D项考查萃取这一物质分离操作,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易溶于四氯化碳,实验可行。

此题要求选不能达到目,考生往往在做题过程中,忘了这一要求,选了可行的。

做题要注意加点的字。

17.(08年海南化学·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对实验基本操作问题的考查。

应特别注意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18.(08年江苏化学·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

答案:

C

 

解析:

A中收集氨气装置无棉花,(棉花的目的是防止气体对流,在计短的时间内收集满氨气);B中右边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应收硫酸铜,C是实验中常见检查气密性的装置,C对;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故D错。

1.(08年江苏化学·9)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BC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B.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mol·L-1的溶液

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答案:

B、C

解析:

苯与溴水分层且苯在上层,乙醇与溴水互溶,四氯化碳与溴水分层且四氯化碳在下层,可以鉴别,A可以达到目的;天平的准确度只有0.1克,所以不能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故B不能达到目的;苯酚与溴水虽然能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三溴苯酚白色沉淀,但三溴苯酚又溶于苯中,所以C不能达到目的,淀粉是胶体可用丁达尔现象检验,故D能达到目的。

 

2

.(09年安徽理综·9)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答案:

B

 

解析: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A选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的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B选项正确;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mL,C选项错误;实验室制取乙烯需要的温度为170℃,该温度计的量程不足,D选项错误。

 

3.(09年广东化学·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KMnO4溶液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体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答案:

C

解析:

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A错。

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湿润使用,会使测得的数值偏小,B错。

钠若磨成粉末,反应速率加快,与水反应更加剧烈,更加不安全,D错。

4.(09年广东理基·2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答案:

B

解析:

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时,应将滴管伸入溶液中,以防止在液体滴落的过程中代入氧气氧化氢氧化亚铁,因此A选项错误。

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中产生的气体为可燃性氢气,应验纯后在点燃,以防止爆炸,故C选项错误。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因此D选项错误。

5.(09年广东理基·2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

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

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答案:

C

解析:

除去CO2中混有的CO应用点燃的方法,若用澄清石灰水洗气只会吸收主要气体CO2,对杂质没有影响,因此A选项错误。

加过量盐酸后会溶解主要成分BaCO3,对杂质没有作用,故B选项错误。

C选项中加入过量铁粉后会发生Fe+2FeCl3=3FeCl3反应而除去杂质FeCl3,故C选项正确。

D选项中加稀硝酸后,Cu和CuO都会溶解,因此D选项也是错误的。

6.(09年广东理基·27)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

选项

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法类别

A

废酸

加生石灰中和

物理法

B

Cu2+等重金属离子

加硫酸盐沉降

化学法

C

含苯废水

用活性炭吸附

物理法

D

含纯碱的废水

加石灰水反应

化学法

答案:

D

解析:

A选项废酸中加生石灰中和是化学处理法,错误。

B选项中加硫酸盐不能使Cu2+形成沉淀,错误。

C选项中用活性炭不能吸附苯,错误。

D选项中加石灰水后纯碱会形成CaCO3沉淀而除去,属于化学处理法,正确。

7.(09年广东理基·36)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O和O2B.HCI和NH3

C.H2和COD.SO2和CO2

答案:

D

解析:

A和B选项中的两组气体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C选项中的H2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CO一般用排水法收集;而D选项中的SO2和CO2常温下不发生反应,而且两者的密度均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

8

 

.(09年江苏化学·6)下列有关试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

 

C.用量筒取5.00mL1.00mol·L-1盐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mol·L-1盐酸

 

D.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答案:

B

 

解析:

A项,导气管深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去了,这样容易产生倒吸,所以该装置不能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项,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用的仪器室滴定管,滴定管有两种:

酸式和碱式,具体使用范围是:

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使塞子无法转动。

碱式滴定管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的溶液,如碘、高锰酸钾和硝酸银等。

所以量取高锰酸钾溶液用酸式滴定管。

C项,有两点错误之处,第一点量筒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第二点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内溶解,不允许在容量瓶内溶解。

D项,苯的密度比水小,飘在水上面,故有机层应该从上口倒出。

 

【考点分析】常见实验的仪器组装,操作过程、注意事项要牢记;

 

常见仪器的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地方(精确度)

 

9

.(09年江苏化学·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

 

答案:

AD

 

解析:

A项,是高中化学必修1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萃取实验;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在该实验中根本得不到白色沉淀,因为亚硫酸不可能制取盐酸;C项只能说明Fe2+具有还原性,因为KMnO4具有强氧化性,常做氧化剂。

D项,沉淀呈黄色,说明沉淀是AgI,也就意味着AgCl的Ksp比AgI的大。

【考点分析】

①重要试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应牢记;

②Ksp的运用。

10

.(09年天津理综·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错;B项,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正确。

C项,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生成BaSO3,再加入HCl,则与溶液的NO3-结合,相当于HNO3,则可以氧化BaSO3至BaSO4,沉淀不溶解,故错;D项,加热时,FeCl3会水解,错。

11.(09年广东文基·6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B.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冲洗

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答案:

B

解析: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扑灭,故A选项错误;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B选项正确;C项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至5%的碳酸氢钠溶液;D项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迅速找医生医治,切不可用手揉眼,更不能用盐酸冲洗。

【考点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2.(09年广东文基·64)图l0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答案:

B

 

解析:

A项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C项由于SO2与NaOH可以生成亚硫酸钠也可能生成亚硫酸氢钠或者是两者混合物,反应无明显现象,但不能说明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项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并不能说明SO2没有漂白性。

SO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退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例如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考点分析】SO2的性质

13.(09年海南化学·1)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答案:

D

解析:

题中苯、汽油和水的密度有差别,其中苯和汽油密度比水小,且能互溶,所以分两层,上下层比例为2∶1。

14.(09年海南化学·3)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

答案:

A

解析:

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份。

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

Na2CO3+H2O+CO2=2NaHCO3。

15.(07年广东化学·21)(10分)

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钠

硫酸铵

混合

溶解

蒸发

浓缩

趁热

过滤

Na2SO4

滤液

冷却

结晶

过滤

滤液

NH4Cl

洗涤

干燥

NH4Cl产品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答案:

(10分)

(1)11.7

(2)蒸发皿

(3)35℃(33~40℃均可得分)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

解析:

难度,中,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主要用途的了解,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

根据氯守恒可列关系求m(NaCl)=10.7g·58.5g/mol÷53.5g/mol=11.7g,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硫酸钠在30~100℃变化不大,故可有冷却结晶法以。

但温度不能太低以防硫酸钠析出。

所以应大约在33~40℃。

 

16.(07年广东化学·23)(11分)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

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

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1硫酸、2mol·L-2硝酸、2mo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

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元素;

假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