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1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

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L140802014

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主持人王海燕

所在单位宁陵县张弓镇中心小学

填表日期2014年10月9日

 

商丘市教育局制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

2014年10月9日

开题地点:

宁陵县张弓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室

主持人:

王海燕

评议专家:

史绍锋李雯

参与人员:

宁陵县张弓镇中心校教学研究组所有成员、张弓镇中心小学全体数学教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题目: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课题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就要求努力实现包括教的方式在内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学习者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张扬、提升的过程;就是要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的理念,突显了学习活动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是一项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也正因为此,课程改革为本课题进行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搞好此项研究,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对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研究。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对学生进行有机地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熏陶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可以充分开发儿童创造思维的潜能,全面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问题”,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意识”,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同时,“问题意识”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

提问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能力,一般称为提问能力。

在课堂中,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

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并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最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效益。

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培养,解决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思考,不会提问题的现状。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5、要求教师改变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伤害性的批评。

6、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研究的创新点

我们以“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为主题,试图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去解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不断创新知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大胆的毫无顾忌地暴露他们的想法,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教师能将问题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而且通过正确引导,进一步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使问题过程成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更加有效的教学资源。

另外,教师在面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过程中,也必将和学生一起创新,一起进步,从而会不断鞭策教师要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课题组主要研究内容:

1、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

2、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其成因。

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和评价。

4、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典型案例研究。

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研究的途径

1、通过开展老师座谈、学生座谈等途径,了解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以及教师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程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等。

2、组织召开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探究讨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3、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教改,谈困惑。

课题组成员的组织与分工:

王海燕: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小学数学教学18年,小学高级教师。

在课题组总体负责课题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根据课题的研究进度和组员的分工随时了解组员的工作情况,加强过程管理,并据此进行有效的调控。

李红图: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小学数学教学17年,小学高级教师。

在课题组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并对研究方案进行督查和指导,及时总结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金福: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小学数学教学16年,小学高级教师。

在课题组负责研究内容的流程设计,阶段性工作分工。

王凤洁: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小学数学教学14年,小学高级教师。

在课题组负责调查、访谈和实验的可行性理论研究,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补救措施研究和制定。

梁艳梅: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小学教学教学18年,小学一级教师。

在课题组准时收集、整理、存档纸质资料;与未交资料者沟通,督促其按时交纳;并对每一次课题活动做好详细整洁的记录。

课题研究的安排进度:

本课题研究过程的时间为2014年5月10日至2015年5月10日,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14年5月10日至2014年9月30日。

研究文献资料,分析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确定研究课题,完善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

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

(1)课题组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方案。

(2)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3)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4)课题组积累材料。

(5)请专家指导。

3、总结阶段:

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5月10日。

(1)做好比较和分析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召开总结会。

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

学校有专门的课题研究办公室,配有电脑,安装了网络设备,更新充实了资料室,完备硬件设施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

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从本质上认识了小学生对在情景中提出问题所具有的参与性、实践性、生活性、情境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以及对学生所喜爱的提问方式表现出的趣味性、主动性、预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趋向特征的把握,为设置科学适度的问题情境设计和可行的教学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今后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研究过程中,教师重视分析学情,研究学生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此来不断丰富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参与提问的主动性和实际性。

  

3.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活动,使教学评价形成了多元化的机制,增强了课堂活动的反馈效果,提高了师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4.研究过程重视实践反思、经验总结、成果分享和专家引领。

不仅促进团队合作品质的形成,而且产生了一批成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浓厚的研究氛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在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主动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案例、教育故事、教学论文,形成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专家评议要点: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以内。

1、对课题内容的评议

本课题的内容清晰,真正的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数学问题,就是指个人在有目的的待追求而尚未找到适当手段进所感到的心理困境。

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

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2、对于课题研究方法的评议

研究方法是能够准确得到课题信息的关键,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研究的途径

(1)、通过开展老师座谈、学生座谈等途径,了解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以及教师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程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等。

(2)、组织召开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探究讨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3)、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教改,谈困惑。

这些研究方法得当可行,充分讲究了时效。

3、对于课题组分工的评议

王海燕总体负责课题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根据课题的研究进度和组员的分工随时了解组员的工作情况,加强过程管理,并据此进行有效的调控。

李红图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并对研究方案进行督查和指导,及时总结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金福负责研究内容的流程设计,阶段性工作分工。

王凤洁负责调查、访谈和实验的可行性理论研究,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补救措施研究和制定。

课题组分工合理,充分展现各自的优点,发挥各自的特长,每人都有分工,每人都有任务,各负其责,积极研究。

4、对于课题研究的安排进度的评议

课题研究的进度:

准备阶段(2014年5月10日至2014年9月30日)、实施阶段(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总结阶段(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5月10日)

进度安排合理,要每阶段都要有总结有心得有收获。

5、课题的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从本质上认识了小学生对在情景中提出问题所具有的参与性、实践性、生活性、情境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以及对学生所喜爱的提问方式表现出的趣味性、主动性、预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趋向特征的把握,为设置科学适度的问题情境设计和可行的教学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今后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研究过程中,教师重视分析学情,研究学生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此来不断丰富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参与提问的主动性和实际性。

  

(3).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活动,使教学评价形成了多元化的机制,增强了课堂活动的反馈效果,提高了师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4).研究过程重视实践反思、经验总结、成果分享和专家引领。

不仅促进团队合作品质的形成,而且产生了一批成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浓厚的研究氛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在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主动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案例、教育故事、教学论文,形成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是理想的,是目标,要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评议专家组签名史绍锋李雯

2014年10月9日

四、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1、课题的意义主要突出: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真正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适应经济时代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2、内容上主要突出点:

以“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为主题,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去解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不断创新知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大胆的毫无顾忌地暴露他们的想法,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教师能将问题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而且通过正确引导,进一步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使问题过程成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更加有效的教学资源。

另外,教师在面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创新,一起进步,从而会不断鞭策教师要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3、目标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培养,解决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思考,不会提问题的现状。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5)、要求教师改变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伤害性的批评。

(6)、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4、研究方法上主要突出:

1、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5、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6、个案研究法。

(1)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

(3)对于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

7、针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价值的认识等内容可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

在启动课题研究前和结题前各调查一次,以作对比分析。

8、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问题意识、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9、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10、通过采访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共同探讨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措施。

以这些研究方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能进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使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

五、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课题组负责人从事数学课堂中创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课题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而且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作风严谨,多次获得市级优质课及教学论文一等奖。

本课题研究方案科学,合理,具备了开展研究课题的条件,达到预期结果是有保证的,因此同意开题。

教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2014年10月9日

注意事项:

1.收到立项通知书后一个月内,请将此报告的电子版发至电子信箱:

********************

2.结题时,请将此表格打印一式三份,加盖相关印章,与结题材料一并上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